城市记忆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2020-06-12 11:31施秋璐柴洋波
艺术科技 2020年12期
关键词:城市建设

施秋璐 柴洋波

摘 要:本文通过对城市记忆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构建城市记忆系统,把对城市记忆的理论认识上升到实践层面,认为在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需始终关注整体空间的设计以及城市特色的塑造。基于多学科领域关于城市记忆的研究成果来进一步定义城市记忆;追溯和分析城市记忆的发展脉络,进而提出相应的城市记忆的塑造方法,即构建城市记忆系统;根据城市记忆对构建城市特色、更新改造历史街区的意义来探讨城市记忆研究对我国现阶段城市建设发展的启示与作用。研究表明,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城市记忆有利于城市整体空间的设计,增强可操作性和实践性,提高空间环境品质,可以创造一种最佳的方式来延续和传承历史文脉,塑造城市特色,推动城市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城市记忆;城市记忆系统;城市特色;城市建设

中图分类号:TU9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12-000-04

1 城市记忆的概念及特征

1.1 城市记忆的概念

大多数人对生活环境产生的感知是通过人与周围环境日积月累的相处而逐渐形成的,它会和人的情感融为一体并印刻在人的记忆里。城市记忆就是人对环境的一种知觉体验,每个人对城市环境有不同的情感认知和价值判断;城市记忆也可指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体现了城市记忆载体与人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变化的关系。总的来说,城市的空间以及人文历史环境对人来说不具备意义,也就没有记忆的必要了[1],城市记忆与人在这一过程中是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的。

由此来看,可以认为城市记忆是由主体和客体两部分组成的,主体即城市中活动的个体,城市记忆的产生离不开主体的感知和评判,没有了人类,城市也就没有了记忆与生命力;客体也是必不可少的,它既包括有形记忆实体,又包括无形文化遗产,缺少了客体,人们就无法通过对某一事物的识别而形成属于自己的记忆,城市记忆也将变得空洞无趣。因此,城市记忆是通过人与记忆载体相互作用产生的,这一产生过程需要主体对载体有一段时间的认知,再经过社会集体对此的判断与重构,循序渐进地在整个社会体系中建构起来,形成一个集体都认同的城市记忆(见图1)。

1.2 城市记忆的特征

城市的发展和世间万物一样,是循序渐进、逐渐发展积累而成的。这一发展过程使城市渐渐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特色记忆,也就使不同的城市记忆具有了差异性和连续性。

各个城市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特征决定了不同的城市形象和气质。例如,“冰城”“山城”“水乡”等城市名称都是由于自然条件的独特差异,人们对其产生了特有的记忆而形成的地区称呼。此外,不同的人文环境造就了个性特征、风俗信仰、语言文字等的差异,如北方人性格大多粗犷豪迈,南方人则温婉碧玉;北京是四合院文化,黄山是徽派文化,广州是岭南文化。一座城市地域文化特征的形成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沉淀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居民也将对当地渐渐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拥有属于自己的城市记忆。任何事物都有完整的生长过程,城市记忆亦是如此,其发展过程是连贯的,循序渐进、逐渐积累而成的,更是富有感情的。例如,由“法国梧桐”形成的街道景观正逐渐在南京蔓延开来,如今大部分南京老城区的重要道路随处可见一排排梧桐树,成了一道极具南京特色的绿色风景线;除了日常生活外,南京“法国梧桐”更是见证了民国定都、南京大屠杀、新中国成立等波湖壮阔的南京城市变迁,与国家历史命运息息相关[2]。城市记忆的独特性和连续性要求我们应该将其延续下去,才能更好地发挥城市记忆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2 构建城市记忆系统

通过分析城市记忆的概念和特征可知,城市记忆具有连续性,且仍在不断发展演变,所以并不存在靜态孤立的城市记忆,其内部彼此之间都是密切联系的。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应该只关注到某一时期、某一地区的城市记忆,还应该考虑其连续性和系统性,从纵向的时间范围内以及整体的空间环境中找到一种更全面的发展方式,即构建城市记忆系统。

城市记忆系统的建构主要包括城市记忆的储存、组织及再现。城市记忆的储存是指对城市记忆整体及其各组成元素进行保存和收集。城市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我们需要将这些片断的或者断节的城市记忆串联组织起来,成为一个完整的城市记忆,这样才可以有更加全面的认识。我们可以通过强化环境线索和拼合叠加的方法再现城市记忆,加强城市记忆在人们心中的印象[1]。如将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其周边环境当作一个整体,意识到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周围环境在纵向时间上的动态作用和环境意义。城市记忆系统的建构正是从历史发展演变着手,从整体上对城市环境进行把握,将城市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记忆关键点当作重要的组成部分,相互联系形成一个记忆整体[3]。所以,我们要做的是将历史环境与当代生活充分融合,用系统性的思维方式来打造空间场所,实现历史文化的延续性,这是一种有效且持续的保护方式。

3 城市记忆对中国当代城市建设发展的启示

3.1 城市记忆对城市特色建构的启示

城市特色是指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城市以当时所能达到的文明手段,通过利用和改造自然从而创造的有别于其他城市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外在表现形式[4]。城市记忆载体中构建城市特色的重要元素有景观格局、街巷肌理等,通过对这些要素进行保护,可以使人们体验到城市的特色风貌和历史文化底蕴。但对于城市记忆的保护和历史文化的传承,不能只是对城市肌理、街巷格局及其原始的历史形象进行照搬和复制,我们需要深度把握城市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如龙舒时代广场城市设计,舒城是中国第一个形成和发扬龙文化的城市,有着漫长的龙文化发展历程,因此此次设计选择以“龙”这一舒城独特的城市记忆为主题,将地域文化特色融于城市现代商业建设中[5]。在设计广场空间形态中,从当地特色的陕西传统建筑中提取具有标志性的建筑符号,首先对这些符号进行抽象处理或简化变形,然后将这些变形的特色符号形态通过艺术性的处理与现代的建筑物进行组合,并对这些建筑符号进行母题的重复等,这一系列的做法有力地塑造了城市特色,凸显了其独一无二的城市形象。

城市记忆也可以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如和睦的邻里关系、和谐的街道生活、特定的生活习惯等等。城市记忆的载体是城市空间环境,载体需要主体的记忆才能产生城市记忆,那么记忆的主体无疑就是城市中的个体了,主体和载体是相互作用的。想要保护城市记忆,首先要保护城市记忆的物质载体,因为空间的形态和功能影响着人的感受体验,城市历史文化则影响人对空间意义的解读[2],记忆载体及载体所蕴含的意义都对主体起着极大的影响,因此保护城市记忆应该发掘隐藏在其空间环境背后的城市精神与内涵,透彻理解文化价值,才会有自觉的保护与传承的行动。如“法国梧桐”作为南京的行道树伴随南京市民多年,并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于由“法国梧桐”构成的独特街道景观,当地居民都对此表达了欣赏和喜爱,并自发保护这一南京独特的“城市记忆”。再如合肥的环城公园经过不断的修复完善,已经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成千上万的居民在此休息锻炼,且总是骄傲地对外宣称它犹如一条美丽的翡翠项链镶嵌在合肥的老城区。这种对城市特色的认同与传承,可以更好地保护城市记忆,并使其不断延续下去。城市记忆又能反过来塑造城市特色,两者是相辅相成、共同作用的。

3.2 城市记忆对传统街区更新改造的启示

城市记忆载体是形成城市记忆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历史文化街区、古建筑等都可以成为城市记忆的载体。但现代化建设背景下的大手笔城市规划使原有空间形态发生了改变,尤其是那些具有文化底蕴和特色的历史街区遭到毁坏,千篇一律的现代化街区不断涌现,千城一面现象严重。城市记忆的缺失造成了社会巨大的损失,人们逐渐认识到城市记忆的重要性,守护城市记忆已刻不容缓[6]。

以黄山屯溪老街改造为例,通过重塑空间环境的方法将那些融入了当地居民情感和传承意义的空间场所进行保护和深化,在不破坏当地历史环境意义的基础上,把原有的历史文化恰当地融入人们的生活中,将城市中的徽派旧建筑作为城市记忆的关键元素,打造成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特色休闲场所,这样的改造方式为该街区赢得了本地市民与外地游客的关注与认同。同时,传统文化環境的打造可以通过引入商业活动来带动地区人气,增加人们对该地区的关注,如芜湖凤凰美食街将老字号店铺与现代化商铺相结合,在展现地方特色的同时提升服务功能。此外,将相对封闭的生活环境变成了憩息共享的公共场所,通过开展活动、举办庆典或者赋予该场所其他功能,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并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因此,城市记忆启示我们将传统街区当作一种资源来看待,确立历史文化保护与发展的整体观念,在保护与发展中取得平衡[6]。首先,重新构造城市空间,需要对城市历史的关键要素有精确恰当的把握,它们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较高的辨识度,更容易获得居民的认同感,把这些特色载体用来构建传统街区,可以充分发挥城市记忆的作用。其次,城市记忆可以通过仪式表演和节日活动的开展来加以传承与延续,将商业活动与历史空间结合起来,把城市记忆变成一种资本参与到历史街区的开发利用中去。这样的改造方式可以提高街区的商业价值,为当地带来可观的收益和较大的人流量,也可以使城市记忆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传统街区在进行城市设计时不仅需要对立面设计进行控制,还需要有一定的创造性,如建筑的更新、新建筑的设计思想要多样化,突破传统的束缚,从类型上、空间上深入把握传统建筑的精髓。

4 结语

城市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会形成独有的城市记忆,人作为记忆主体对所处的城市环境寄托了美好的希望与理想,城市需要挖掘历史文化价值来增强整体文化底蕴,才能满足现代人的社会生活需要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果我们丢失了悠久的传统文化,城市就不会绚丽多彩,熠熠生辉。本文深刻阐述了城市记忆的内涵、特征,并对城市记忆系统进行了初步探讨,从中得出城市记忆在塑造城市特色和传统街区更新改造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并能增强城市设计中城市特色塑造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因此,对城市记忆的保护和传承有助于城市空间特色的塑造、历史文化的延续,它在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我国当代城市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

参考文献:

[1] 于波.城市记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

[2] 宋少华.南京“法国梧桐”与城市记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

[3] 马美丽.“城市记忆工程”初探[D].山东大学,2008.

[4] 王承慧,孙世界,阳建强.城市总体特色格局建构方法——以南京浦口中心城区概念性城市设计为例[J].规划师,2011,27(04):39-43+51.

[5] 文彤,张茜.城市空间重塑与城市记忆感知——以佛山岭南天地为例[J].城市问题,2016(9):42-47.

[6] 涂欣.城市记忆及其在城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05.

作者简介:施秋璐(1996—),女,江苏苏州人,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城乡规划学硕士研究生,从事城市记忆研究。

猜你喜欢
城市建设
城市规划中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应用
城市建设中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思路构建
陶瓷景观在城市建设中的表达研究
浅谈园林绿化养护
中小城市市政设施管理方面的问题及改进方案初探
新形式下如何实现房地产档案管理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