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课教学设计应源于教师的思维逻辑与发散能力
——以《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一课为例的历史教学反思

2020-06-12 05:52
科教导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金课课程目标逻辑

杨 薇

(哈尔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黑龙江·哈尔滨 150038)

1 问题提出

吴岩司长提出了“两性一度”的金课标准。“两性一度”,即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所谓“高阶性”,就是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融合,是要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所谓“创新性”,是课程内容反映前沿性和时代性,教学形式呈现先进性和互动性,学习结果具有探究性和个性化。所谓“挑战度”,是指课程有一定难度,需要跳一跳才能够得着,老师备课和学生课下有较高要求。相反,“水课”是低阶性、陈旧性和不用心的课。从我校历史教学的实际情况看,专业认证使教改迫在眉睫,不断淘汰水课,建设金课,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和实施平台。在这种情况下,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是实现有效教学,完成课程目标的重要前提。

2 相关概念的引入与理解

思维逻辑,根据格雷戈里·贝特森发展、罗伯特·迪尔茨整理而来的NLP 思维逻辑层次也称理解层次,是指我们的大脑在处理任何事情时,都可以分为精神、身份、信念、价值、能力、行为、环境6 个层次,理解它更容易帮助受导者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与其潜意识的深层力量联系。在教学中运用这一概念,使教师和学生明确课堂教学环境,自己的身份、课程要实现的知识、能力、素养的目标,清晰课程价值、如何实施教与学行为等等,解决学习中困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挖掘自己的学习潜力,就是一种突破现有状态,改变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的好的方法。

发散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的概括和间接反映。以新颖独特的思维活动揭示客观事物本质及内在联系并指引人去获得对问题的新的解释,从而产生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称为创意思维,也称创造性思维,发散思维和灵感在其中起重要作用。运用发散思维进行教学设计,使课堂呈现更具新意与张力,学生获得信息更为丰富,课程目标实现更为有效。

3 教师的思维逻辑与发散能力在教学设计中的体现与反思,以《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为例

3.1 课程设计意图

本节课为中国古代历史中的关于民族关系的内容,但仅仅了解古代民族关系的重要事件是不完整的课程目标,更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以古论今。课程目标具体描述如下:

知识目标:(1)能了解今天部分少数民族在古代的名称;(2)能识记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重要事件(张骞通西域、孝文帝汉化改革、唐代主要少数民族与唐政府的关系);(3)能列举中国古代关于新疆、西藏、台湾管理措施(朝代、机构)。

能力目标:能结合史实分析中国古代民族融合的原因,进而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

素养目标:(1)认识中外反动势力活动的本质——分裂,提高国家意识和爱国情感;(2)通过古代民族融合原因分析理解我国今天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

3.2 教学设计概念的运用

在目标明确的基础上,教师怎样建立起自己的思维逻辑,并通过思维发散形成目标与教学环节、教与学的必然联系?通过图1,展示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教学设计的思维过程与层次。

图1 思维逻辑的教学设计

图1 中,通过教师思维逻辑的建立,引导学生思维逻辑的建立,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身份意识(中华民族的一员),理解自己所处的时代环境(中国快速发展和西方破坏阻挠),了解课程内容与自身价值、信念的联系(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信念),认识自己可以具备的能力及行为(鉴别与揭露中外分裂势力活动本质),提升精神层面上的追求(把自己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达成课程目标,即金课“高阶性”的要求。

教师和学生在建立思维逻辑时,需要教师给予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信息,尤其是结合时代特点,不仅帮助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的思维建立,同时也使历史教学更具生命力。在图2 中,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逐步建立与“中国古代民族关系”课程内容相适应的教学信息库。

图2 思维发散的教学设计

在“图2:思维发散的教学设计”中,把历史与时代紧密结合,把中国古代疆域变化的发展历史、今天党的民族政策及对少数民族的政策与帮扶等内容补充到课堂教学内容中,把民族关系的本质——“国家统一与稳定”为学生挖掘出来,使学生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全面认识认清自己的身份,确定自己的立场,即金课的“创新性”要求。同时,这种深层次的认识,是古代民族关系内容的延伸,学生通过对于现象的理解、比较和思考逐步建立思维逻辑一步步达成目标,即金课的“挑战性”要求。

思维的逻辑和发散在教学中的运用并不是永不相交的平行线,而是相辅相成的交叉,更是教师教学设计思维的综合体现。

3.3 教学效果与反思

与之前的相同内容的教学设计相比较,此次引入和运用心理学思维逻辑和发散的概念,使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有了科学的理论依据。从现场教学反馈的信息,如学生的抬头率和参与度、眼神和语言的的交流互动、关注时事的程度、观点立场的表达等方面都优于以往。但在操作中,教师思维逻辑和发散力取决于教师对心理学理论的学习和理解,取决于教师知识的丰富程度,取决于教师对于时事的关注和敏感性等,这需要一个较长的提高过程。

文章阐述的观点是否正确有待进一步考证,也不能证明教师已具备了金课讲授的能力,只是本人的对自己教学的要求和期待,希望与同仁进行更多的探讨,适应新时代国家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

猜你喜欢
金课课程目标逻辑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计算方法》课程的“面向产出”评价改革实践
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金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课程目标来源理论的批判与重建:从“小三源”论走向“大四源”论
逻辑
创新的逻辑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课程目标达成度定量评价研究
——以信号与系统课程为例
基于“金课”标准的《管理会计》课程改革思考
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打造监狱学专业实训金课
一种将课程目标关联到毕业要求的评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