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莉华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新鲜实验学校,甘肃武威 733000)
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阅历不足,不能在生活和阅读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学生只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课余生活中,自觉阅读各种类型的文章,为作文写作积累更多的素材,开阔眼界,丰富思想感情,才能在不断学习和积累中提高自身的语文文化内涵。因此,教师应将阅读教学和作文训练结合起来,有助于提高阅读和写作的教学效率。
学生对阅读教学和作文训练不够重视,没有积累太多的阅读经验,阅读一遍后,便不再翻阅,很快就忘记了阅读的内容。而在作文训练方面,作文素材是需要学生结合阅读和生活中的一些体验来慢慢积累的,学生缺少积累阅读素材的意识,就会导致在写作时不知从何下笔,只能依靠范文中出现的例子进行仿写。
大部分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不会涉及作文写作方面的内容;而在开展作文教学时,又不会在其中渗透阅读教学。两者之间缺少关联性,这完全违背了阅读教学和作文训练的初衷,导致课文阅读和作文教学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1],学生无法在学习活动中为两者建立关联性,降低学习的难度。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只是为了完成阅读任务而进行阅读,忽视了阅读的有效性,久而久之,没有建立起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反而将阅读变成了自己的一个负担,逐渐丧失了对阅读的兴趣。而在作文训练中,学生并没有将在阅读中得到的一些经验和体会渗透到作文写作中,不注重作文内容的真实性和感情表达的生动性,其作文也不具有可读性。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作文训练过程中,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成果的一个标准,多数教师将提高学生成绩视为教学目标,让学生多进行基础知识学习,巩固基础知识,不重视开展实践教学。再加上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氛围比较枯燥、乏味,学生无法体会到语文阅读与写作的趣味性,感受不到两者的魅力,对语文阅读的兴趣逐渐下降,课堂教学效率较低,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
阅读教学的教学目标主要是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使其能够领会文章作者的写作意图,感受文章中渗透的思想感情,并学会分析文章,了解文章的写作手法以及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的。而写作的教学目标是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从而创作出更加优美的文章。
学生通过不断的阅读,能够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拓宽自身的知识视野,激发语文思维,和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从而得到情感的升华。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的一些素材完全可以用于写作,如名人名言、历史故事等。学生将这些素材用于作文创作中,可以提高作文的真实性,有助于流露真情实感,避免作文的“假大空”。
阅读本身是一个长期积累素材的过程,在阅读中积累素材,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还能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2],从而在模仿的过程中,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写作技巧。此外,阅读教学还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在阅读了大量的文章后,其情感得到了熏陶,思想境界得到了提升,理解能力自然能得到提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语文写作素材,还能拓展学生的写作思维。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普遍将阅读教学、作文训练视为两个组成部分,认为两者之间不存在联系,且在语文阅读过程中,学生无法将自己的真情实感及时抒发出来,时间一长,就无法准确地记住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出现的情感共鸣,因而在写作过程中也就无法做到熟练运用。由于情感不真实,写作素材缺乏,就会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散,也就无法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与阅读能力,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作文训练的有效整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能有效提升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加深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阅读属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部分,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重视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欣赏、感知、评价与理解,加强文本内容与作文训练的联系,培养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整合与加工能力,增强学生熟练应用语文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积累写作素材能帮助学生快速建立写作框架,在作文中引入积累的素材,能够使文章中的情感表达得更加流畅,提高作文的真实性。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和作文训练时,可以将学生比作电脑的处理器,阅读教学是数据的输入,作文训练是经过处理后的数据输出。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教师应恰当地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文章,这对开展作文训练有一定的帮助。学生将从阅读中积累的素材应用到写作中,不仅降低了写作的难度,还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3]。
例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一篇课文时,文章讲述了在美国的一次地震中,一位父亲不畏艰难险阻,不放弃挖掘,终于在38 个小时之后,不仅找到了自己的儿子,还救出了儿子的几名同学。这篇课文赞扬的是父爱的伟大,通过阅读文章,学生深切地感受到了文章传达的父爱,尽管困难重重,只要心中有希望和爱,就能成功。教师可以让学生发表一下自己对这篇课文的看法,谈谈自己的父亲,并学会文章中的描写技巧和写作手法。
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阅读教学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喜欢的作者和文章,用渗透分析文章的方法,引导学生来模仿文章中的一些精彩的片段,或者模仿文章的写作特色,使学生在模仿中掌握一些写作技巧。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在引导学生模仿时,要防止学生对模仿形成依赖性,导致写出的文章缺乏真情实感和灵魂。
例如,在学习《山雨》这一篇课文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习文中是如何来描写雨的,模仿文章中的比喻手法,感受文章作者是如何渗透情感的。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模仿《山雨》的写作特色,并学习其中的修辞手法,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写作水平。
在作文训练中,教师也会引导学生阅读各种范文,分析范文中的景色的描写手法和情感的表达手法,这也是引导学生开展阅读积累的有效方法。学生喜欢读有趣的文章,教师在作文训练中,可以挑选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文章类型,如历史故事、童话故事等,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活动结束后,教师可要求学生根据文章进行仿写,或者写文章的读后感,以此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使学生逐步爱上阅读这一项活动,从而在作文训练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教师可将一些小故事改编成剧本,让学生进行简单的排练,并在课堂中表演出来,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使学生快速地进入阅读状态,还能使学生在表演或观看表演的过程中,揣摩到其中角色的心理特点,掌握对文章的分析能力,逐步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4]。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作文训练的整合过程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从旁进行指导,让学生开展自主查找与搜索。教师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进行讨论,使其从多方面准确掌握文章人物的性格特点与情感变化,感受文章作者所表达的中心思想,结合情感变化细节延伸到写作训练中,并将该写作手法应用在作文写作实践中。教师可让学生以阅读内容为基础进行改写或者是续写,在写作训练中融入自己的理解与思想,并学会举一反三,增强自身的概括能力与写作能力,从而发散学生的写作思维,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以有效提高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量,增强课堂教学氛围的活跃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语文教师应给予阅读教学和作文训练更多的重视,根据教学现状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来改变自己的教学策略。将阅读教学和作文训练整合起来进行教学,能够弥补两者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缺陷。因此,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积累,使其掌握恰当的阅读方法,在作文写作训练中,拥有更多的写作素材,渗透自己的真情实感,最终提高写作水平,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