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雷马斯叙事学理论视域下的《影》

2020-06-11 00:43郭超
广告大观 2020年2期
关键词:反对者小艾客体

郭超

摘要:张艺谋导演的新作《影》一上映便饱受关注,网友更是对其褒贬不一,评论甚至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本文主要侧重于运用格雷马斯的叙事学原理——即“行动原模式”理论,对《影》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进行解构,从而在其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得出新的见解,发觉被深化的主题含义。

关键词:影、行动元模式、人物塑造

电影《影》是由张艺谋所指导,与以往视觉风格不同,张艺谋导演一反常态的舍去以往对鲜艳亮丽色彩的钟爱,而是全片采用水墨画的白、黑、灰三种色调加上独出心裁的服装设计,给观众一种别样的视觉感受。主要讲述了境州作为子虞的“替身”,八岁就被秘密囚禁的他一步一步取代子虞,回归人性的故事。《影》不论是镜头、色调还是音乐上,都堪称是张艺谋导演的又一部佳作。水墨画的黑白,不单纯的代表好与坏,恰恰借水的晕染,中间的层次变化,就好像人性,它既不是黑也不是白,而是中间灰色的最复杂的成分。本片也因此获得了第55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最佳视觉效果、最佳美术设计、最佳造型设计奖。本文从格雷马斯的结构主义符号学出发,运用“行动元模式”和“符号矩阵”理论,从电影的叙事情节入手,通过刨析各人物之间的关系,展现故事的深层结构,来达到对于人性的拷问。

一 《影》的行动元模式解构

在《民间故事形态学》中,普洛普提出故事的基本單位是角色和功能,每一种的人物角色都承担一定的功能。格雷马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此概念,提出了“行动元”概念。行动元是结构单位,具有多种不同的功能,可以解释人物与人物之间、人物与事件之间、事件与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格雷马斯将这种相互关系引申为6组3对相互对立的行动范畴:主体与客体、发送者与接受者、辅助者与反对者。他们的一般关系是:1

发送者→客体→接受者

辅助者→主体→反对者

主体与客体在整部电影中充当最基本的叙事结构,是电影所表现的主要对象,主体一般指的是电影中的主人公,一般是一个或者多个。比如说电影《十一罗汉》里主人公为多个群像主人公。客体指的是电影中主人公被欲望指引所追求的对象,它既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个物,又或者是一种抽象的概念或情绪。主体和客体构成了电影中的最基本叙事结构。发送者是主体追求客体的契机,是引起整个叙事的原因,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往往是发送者所结构的,也就是说发送者是引起主体对于客体追求的矛盾点,在此矛盾点上造成主体与环境的矛盾、主体与他们的矛盾、主体与自身的矛盾。接受者是发送者的对象,是事件的承受物。辅助者指的是帮助主体实现欲望的因素,在主体追求欲望的过程中作为推动力而存在。反对者则是阻碍主体实现欲望的因素。电影《影》可以解构为两个小故事,以境州母亲被杀为分割点分隔开,且各自有各自的行动元模型。

故事一:境州母亲被杀之前

发送者(境州与杨苍决斗)→客体(母亲)→接受者(境州)

辅助者(子虞、田战、沛公、小艾)→主体(境州)→反对者(杨苍、杨平)

这个故事讲述了沛国都督子虞因此前与杨苍决战受了刀伤后,形态和体貌大变,因此启用之前一直培养的境州来作为自己的影子,并于自己的妻子小艾联起手来研制破解杨苍杨家刀法的办法,并最终研制出让境州以女人的身形入沛伞,来撑过杨家刀法的三合。好为田战争取半个小时的时间,带领三百名将士潜入境州城,击败杨家军。境州城破之后,境州回到家里发现母亲已经被人杀死在家中。

子虞用境州的母亲来控制境州,许诺其破境州城后便可回去看望母亲,因此作为叙事主体的境州其欲望便是大破境州城之后和母亲团圆,境州从小被子虞家族所控制,几乎从来没有见过其母亲,在加上长期的被囚禁生活,导致这种长期以来对于母亲角色的向往刺激着他帮助子虞完成任务。长期被压抑的力比多催使着境州迅速对小艾产生了感情,才有了对小艾说的话:“只要你想做的事情,我都愿意为你而做。”这也是母亲符号缺失后的力比多转移。所以说境州与杨苍决战破城于母亲团聚便是主体客体的基本叙事结构。境州与母亲团聚需要完成的基本任务就是与杨苍决斗,所以在这个故事中的发送者并不是真实存在的人物,而是一种抽象的形式,这种形式就是决斗。主体通过发送者,成功缩短了到达客体的距离,虽然面临生命危险,但是与母亲相聚的渴望刺激着他忘乎所以的追求客体。那么在这组行动元中,境州自然也成为了整个事件的接受者。帮助境州研制沛伞破敌方法的小艾和子虞以及带领三百名武士破城的田战等人自然成为了事件的辅助者,虽然他们各怀鬼胎,但对于破境州城这件事上,他们目标一致。整个事件的反对者是沛公、杨苍、杨平以及境州城的守军,之所以将沛公定义为反对者是因为,虽然破城这件事沛公收益,但是在故事一中,他表面上表现出来的确是因害怕两国交战而反对境州与杨苍之间的决斗。所以说在故事一中,沛公的角色是作为反对者而存在的。

故事二:境州母亲被杀之后

发送者(剑)→客体(子虞)→接受者(境州)

辅助者(沛公)→主体(境州)→反对者(子虞、小艾)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境州母亲被杀之后。城破之后,境州来到母亲的家里,但看到的却是躺在床上已经死去的母亲,并和杀手交战后得知是子虞派人杀了母亲,在沛公的一番诱惑下,决定取代子虞。没有想到的是,沛公派去杀子虞的杀手却被反杀,伪装成杀手的子虞道出了是沛公杀死了境州的母亲,并杀死了沛公,境州随后也用剑杀死了子虞。

故事情节看似反转曲折,但解构来看,故事的主体依旧是境州,不管是出于为母亲报仇还是想取代子虞,子虞在整个叙事结构中一直是在客体的位置上存在的。主体的辅助者沛公,以为杀手杀死子虞后便可结束一切,但没想到自己却被伪装成杀手的子虞杀死,无论是沛公派的杀手有没有杀死子虞,都为境州杀死子虞创造了绝佳的机会,所以说沛公是辅助者的形象存在的。在故事二中,主体的欲望虽然是在变化的,但是这种欲望达成的对象都是子虞,子虞作为反对者,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突然杀死的,所以他没有做出任何的反抗,小艾作为子虞的妻子,在爱上境州后,她的定位更加模糊,作为弱女子她不只是不能反抗,更多的是不想去反抗。故事的最后,行动元的接受者,也就是境州,成功的取代了子虞的位置,并且极有可能取代沛公的位置。

结语

本文以格雷马斯的“行动元模型”和“符号学矩阵”为依托,对张艺谋的电影《影》从表层人物关系和深层人物性格,以及其之间的二元对立关系进行解构,发现在电影叙事中,每一个人物都有其独特的位置,都对电影文本的叙事有重要的作用。境州走的每一步,实际上都是在挣扎求生,而小艾、子虞、沛公等等这些人,都是境州求生之路上必须要面对的,少了其中任何一个,电影的叙事结构就会崩塌,境州最后当上了沛王,活了下来,但真的只有这样,他才能活下来。

参考文献:

[1]  唐鑫.《从格雷马斯的叙事学理论解析电影<战狼2>》[J].戏剧之家,2018

[2]  邱运华.文学批评方法与案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

猜你喜欢
反对者小艾客体
自救
小艾奇遇记
吉祥数
扁biǎn鹊què学xué医yī
浅议犯罪客体
被历史误会的人:“反对者”陈独秀
白岩松和反对者
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新探
试析期货法律关系
唐太宗兴邦:以古为镜、以人为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