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校园社交网络曾经在新千年的时候繁盛一时,本文主要以校园网络社交的领头羊人人网为例进行分析,校园网络社交于2000年迅速发展,但是又迅速衰微,主要是由于校园网络社交的用户群体单一,对比微信等全体客户群的平台来说,不容易稳固客户,还有就是更偏重于用户的柔性社交领域,可替代性强。最后就是因为自身没有及时转型,逐渐失去投资。本文也给出了未来网络平台的发展趋势,希望给后面的网络平台发展带来启示。
关键词:校园网络社交;衰败;原因;发展趋势
中国互联网史上最为知名校园社交网站的“瑜亮之争”开心网和人人网,最终以人人网的售出而告终,而开心网早已挥别之前的团队,被A股一家公司收购,消失在互联网的洪流中,还有当时在校园的通信软件中由中国移动公司开发的“飞信”也早已经不知所踪,所以校园互联网缘何经历了由繁盛到衰微,本文将以著名的人人网为例进行分析。
2018年人人网被售出,人人网的持有者人人公司发布新闻,将以200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人人网社交平台。消息一出引来一片感叹,作为新千年的第一校园社交平台,人人网曾被誉为“中国版的Facebook”,人人网的兴衰折射出国内校园网络社交平台从起步到发展的历程。同时也在与Facebook、微信等的对比中,可以看出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以来校园网络社交平台在自身定位、功能技术方面存在偏差,值得后来者引以为戒。
一、人人网开启了校园社交用户时代
人人网脱胎于校内网,2005年王兴、王慧文等人创办了校内网,2006年10月份,校内网被北京千橡互动集团收购,同年千橡集团将旗下的5Q校园网与校内网完成了合并。2009年7月份,校内网正是更名为人人网。
人人网早期发展很快,首先它抓住了21世纪校园网络社交平台起步的历史机遇,有效激活了青少年网络用户的参与,而此时正值互联网传媒领域正在开启一个从“受众时代”到“用户时代”的阶段。
校园学生是一个很庞大的潜在网络社交群体,人人网最初服务在校大学生的做法,帮助了其在较短时间内收获较多用户。作为一个刚刚独立生活且自由时间较大的群体,在校大学生渴望交流、获得关注,作为校园社交网络的人人网抓住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先后开通了人人群、主页等功能,主要满足了校园用户认识朋友,扩展新的朋友圈的心理需求,有效地实现了虚拟空间与现实人际交往圈的互联。所以分析校园网络平台的兴盛可以归纳为抓住了学生渴望关注的心理以及认识朋友的需要。我们就人人网上平台的热门好友的统计中,有一半的注册信息显示其在学校担任各种学生干部工作,也就说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也是校园活动的“积极分子”,通过“朋友的朋友”这样的认识过程,人人网很快的成为了校园网络第一平台。甚至一度占据了国内75%以上的网络社交平台服务份额。2011年人人网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最高市值达到了500多亿人民币。
二、定位不清、应变不足的校园社交网络平台
作为国内校园社交网络的领头羊,人人网却在2018年被低价售出,更多是因为校园网络平台发展的一个瓶颈期所致,导致中国校园网络平台在繁盛一时后纷纷垮掉,而美国同样作为校园社交平台的Facebook却转型成功,顺利地存活了下来。
第一校园社交平台大多没有能够拓宽客户群,首先就像人人网在其上升期主要客户是在校大学生,但是作为在校大学生他们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时间有期限,融入社会后人人网的社交平台就显得人际关系面越来越窄了。對比微信等新型社交平台,校园网络平台的交际有期限,但是微信的朋友圈是不设限的,可以吸纳更多的朋友。
第二校园社交网络与手机终端融合的弊端。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互联网加速发展成为媒体格局的特点。根据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年底我国的网民数量达到了8.29亿,其中手机网民占98.6%,所以校园网络平台没能走出去发展除了学生之外的客户,必然会被像微信、微博等全民社交平台挤占市场份额并且最终被市场淘汰,还有就功能设计而言,手机等移动终端已经成为了绝大多数网民包括学生的首选途径,比如说微信就是依托智能手机移动终端,通过发送微信、语音聊天、还有视频聊天等功能,实现了人与人的实时交流。所以微信其实是一款以实时通讯为主的社交工具,满足了客户通讯的刚性需求,在此基础上的朋友圈等功能则能够较好的满足用户社交的“柔性需求”。对比校园网络平台,则主要以客户的柔性需求为主,可替代性比较强,所以校园网络平台会渐渐边缘化。
第三市场前景并不好,从这一点说,当时Facebook尽快从校园走向全网,其实也就是看到了校园网络社交的局限性,而中国的大多数校园网络社交平台都没有转型成功。因为社交以及平台客户的数量就意味着商业价值,校园社交网络上可以投放的广告大致就是招聘等一些类型,而且学生的购买力本来就不是很强,所以校园网络平台逐渐失去了投资者的青睐,无法接着发展了。
商业通常在市场进行,市场是客户和商户打交道的地方。市场最大的缺陷是交易成本高。所以投资者通常会瞄准如何降低商业费用,因此他们将目光投向了熟人对熟人这种“人人”关系。近几十年,西方商人一直误以为私人关系是低效率的,但校园网络、Facebook等却是接近零交易费用的。资本市场最终希望是从交友做起,但最终把交友的背后结构,做到各行各业的潜在商机中去。
三、未来网络社交平台的发展方向
第一更注重隐私保护,现代社交平台带来的是隐私信息的严重泄露,用户不胜其扰。传统网络社交平台尽管是部分依赖于现实人际关系的。但是“社交泛化”明显,其表现之一就是用户发布的信息可被陌生人阅览,信息流向无法控制。在越来越重视个人信息的今天,对于陌生、半陌生的朋友的有限过滤,是未来网络社交的重要发展方向,也就是说在为用户开辟畅所欲言的空间的同时也要保障信息的安全传递。
第二网络社交与媒体之间会加深“嵌入”,公共信息领域、媒体报道渠道和媒体市场的边界将越来越模糊。媒体借助网络社交平台传播信息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比如说人民日报、环球日报等都在微博、微信上开通了官方账号,这些都扩大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广度同时也增加了用户关注度,新闻媒体和互联网社交平台的用户黏度将会加深,并且会产生超过1+1大于2的传播效果。
第三用户群体将进行进一步的细分。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的日趋成熟,互联网的竞争发展会发生巨变,原来的“跑马圈地”争用户争流量已经过时,未来线上线下的互动会不断增强,平台之争将更专注于用户和需求的价值匹配和关系加强,小众的、个性化的需求可能会形成相对稳定的市场,引来新一轮的网络平台之争。
参考文献:
[1] 赵松岩.浅析人人网衰落的原因[J].新闻研究导刊,2016(12)
[2] 郑永年.技术赋权:中国的互联网、国家与社会[M].邱道隆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15
[3] 顾明毅,周忍伟.网络舆情及社会性网络信息传播模式[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9(11)
[4] 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何道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5] 王嘉,戴艳军,王智宇.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研究--基于人人网[J].中国青年研究,2012(7)
[6] 孙保营,唐晶晶.移动社交时代“隐私悖论”的困局及破解[J].新闻爱好者,2017(7)
作者简介:王素甜,1999年出生,女,汉族,本科在读,西安体育学院,研究方向:新闻与传媒。
(作者单位:西安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