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来小姐
上个月,一位朋友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他们的心理咨询所来了一个20岁出头的青年,目标非常明确,想治疗自己缺乏自律的坏习惯。
初诊阶段,朋友观察到一个疑点:青年口口声声想改变自己存不住钱、花钱无节制的行为,却把原因归为这个社会诱惑太多,无法自律。他多次意识到自己再乱花钱就会入不敷出、穷困潦倒,却从未为自己制定过一个合理的省钱计划。
他认为自己逛街凭心情购物、吃饭总是抢着买单、玩直播控制不住打赏,是因为自己缺乏自律,但即便控制自己不去做这些事,他也依然花钱如流水。
于是,青年自我总结:我大概是有病,比如人格失调症什么的。他特想咨询师马上给他一剂良药,服下就药到病除。
朋友说:“我诊断之后发现,他没病,也不是缺乏自律,而是他对金钱的认识近乎为零!他只知道自己入不敷出,却没有意识到,自己花钱的习惯从小没有培养好。”
原来,青年从小家境十分优渥,父母对他有求必应。上中学之后,父母给多少钱他就用多少钱,毫无存款概念。上大学后,父母生意失败,家里入不敷出,不能再肆意满足他时,他金钱上的短板立刻暴露出来:不懂花钱、不懂存钱、不懂挣钱,却养成了大手大脚的花钱习惯。
得益于父母的苦心栽培,他成绩优秀、才艺出众、能力出色,毕业于名校,有一份得体的工作,原本可以活得很好,可是因为用钱习惯不良,无论他挣多少钱,仿佛鬼使神差,钱到账马上花个干净,手里有钱就会请客吃饭,毕业三年仍是“月光族”。
由于幼年不识钱,长大不懂花钱,他的金钱运奇差无比,能力相同的同事工资都比他高,这让他感觉自己与世隔绝了。他很苦恼,将一切归为自己心理素质低,却没想过:他的問题不是缺乏挣钱的能力,而是财商太低。
我有个大学同学,看她花钱简直是种享受。
一起逛街,我身上只剩30元钱,买了两碗面就不敢再用。饭后,她问我想不想去唱KTV,我抖了抖荷包表示囊中羞涩,她拿出卡包,抖开,帅气地掉下长长一串各种优惠券、打折卡、VIP卡。
她用其中一张卡,仅花10元就带我唱了一晚上KTV。
微商最火那两年,我经常看到她在朋友圈里集赞,她分享到群里的,不是点开就省的优惠券,就是转发送礼的打折卡,久了难免让人生厌,但包括我在内,所有人都以为她家里条件不好,对她求赞的行为比较宽容。
直到一年春节,我发拜年微信时,发现她在星级酒店里吃海鲜,我激动地问她:“哪里弄到的优惠券?”
她说:“不是优惠券,是我买的。今年做了点小生意,年底可以拿点分红,包席请客户吃个饭。”
一个大学还没毕业的学生学做生意,一年后居然年底分红了,如果不是亲眼见过她花钱的艺术,我根本不会信。
再次见面,她主动跟我聊,她是生意人的女儿,小时候家里开店,妈妈每天清晨都会让她去附近商圈走一圈,看看大家都在卖什么、价格怎么样,回来后把信息汇总给妈妈,妈妈会根据她带回的信息调整自家的生意,而且会把这分析过程讲给她听。
“我从小就觉得,挣钱很有趣,挣钱的过程也很有趣。你们热衷于购物,我热衷于数钱,我们的心情是一样的,只是产生的结果不一样。”
我对她的印象,瞬间从穷苦家庭出生的省钱达人,变成白富美理财高手。
我觉得关注优惠信息很浪费时间,即便有好处也不想关注,是因为我从小没有接触过太多钱,没有强烈的省钱意识,也不觉得优惠券很有趣,连挣钱这件事本身,我都觉得很累。
她和我相反,不但从小就拿着十几万元满大街跑,而且总能以比别人低得多的价格,买到同样的东西,作为代价,她只需付出一点时间,也就是她关注优惠券的时间。但如果把这时间和我挣钱的时间做对比,她还是比我少花更多的钱!
同样的年纪,我抱着父母大腿哭喊着要买洋娃娃,她已经开始扳着手指换算成本与价格差;我还在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她已经开始走街串巷做市场调查!
尽管她人脉评价不算好,但由于常年集赞,每个人都知道她掌握一手市场优惠资源;尽管她学习成绩不算好,但毕业之后,她连毕业证都不用就已经挣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论情商,她不高;论智商,她平平;但论财商,她和我简直天壤之别。
我小的时候,家里人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你什么都不用管,只管好好读书。
长大之后,我发现年轻发迹者,大多是不爱读书却什么都会的人;抓住机会者,大多是不重精神却深谙人性的人;挣钱容易者,大多是无知无畏的人。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曾经不懂其中奥妙,直到在育儿理财书《小狗钱钱》中看到这句话:
金钱有自己的秘密和规律,想要了解这些规律,前提是,你必须真的有这个愿望。
万物都有相通的道理,培养智商,是培养对知识的强烈追求欲与好奇心,培养财商,就是培养对金钱的强烈追求欲与好奇心。
从小发自肺腑喜欢金钱的人,不一定会绞尽脑汁关注挣钱的方法,但由于打从骨子里觉得挣钱很有趣,他们总能顺其自然地抓住金钱的走向。
人最大的财富,就是时间。多年关注金钱的人,用十几年时间养成的财富习惯,这笔财商,就是他们最大的财富。
尽管习惯从小养成,但财商并非恒久不变。20岁的同龄人,有人靠脸蛋可爱演出挣钱,有人因沉迷书本被嘲笑“书呆”;30岁的同龄人,有人靠做网络主播为乐,有人靠读书写作挣钱。
同样是从小养成的财商,成长的速度却截然不同。前者是到处找井水解渴的人,后者为自己挖了一口井,产生源源不断的水流。
你要做找井的人,还是挖井的人?这并非是我说了算,而是你说了算。培养财商的机会,并非只有一次,但行不行动,却全在于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