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剪刀为学生裁剪梦想之路

2020-06-11 00:43刘玉玲
教师·上 2020年4期
关键词:校园教学方法

刘玉玲

摘 要:2009年9月,中国剪纸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有专家指出,保护剪纸艺术,关键在于传承,传承民间剪纸艺术的主阵地在学校。社会、学校、家庭应该认识到学习剪纸艺术的必要性,文章主要论述了如何把生态剪纸艺术带进校园。

关键词:原生态剪纸;校园;教学方法

剪纸是中国民间自发传承的一种文化现象,在普通百姓中一代又一代传承与创新。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民间老剪纸艺人越来越少,传承人也寥寥无几,抢救民间剪纸艺术是很有必要的。

一、剪纸进校园的必要性

2003年,剪纸被列为我国首批“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抢救和保护项目。2009年9月,中国剪纸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有专家指出,抢救濒临灭绝的剪纸艺术,关键在于传承。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全面复兴传统文化。

庆阳剪纸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取材宽广,内容丰富多彩,表现手法灵活,剪纸技艺娴熟,风格古拙质朴、粗犷奔放、简单明快,与中国同类民间剪纸相比,独具特色,于2008年入选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祁秀梅(1920—1990年),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临泾乡包庄行政村黄畔自然村人,政协镇原县第三届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民间剪纸研究会会员,是国内外享有盛名的民间剪纸艺术大师。1986年,中央美术学院聘请祁秀梅进京讲学表演。

丰厚的美育积淀是学校剪纸发展不可缺少的土壤与摇篮。甘肃省华池县柔远初级中学(以下简称“我校”)被评为全国非遗进校园先进学校、庆阳市剪纸进校园先进单位。2017年7月,师生剪纸作品参加全国非遗剪纸进校园展览活动均获奖,并被编入精品集。我们将以丰厚的美育资源为依据,提升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剪纸特长,真正实现“学校有特色,学生有特长”,找到学校特色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怎样把原生态剪纸带进校园

(一)走访民间老剪纸艺人及他们的子女和传承人

剪纸艺术起源于民间,要想把原生态剪纸艺术带进校园,就要走进民间,拜访老艺人,了解他们的生活背景、创作经历,以及剪纸的内容、来源、方法、材料等。

郭玉梅,女,75岁,甘肃省华池县上里塬乡上里塬村转弯组人,小学四年级文化程度。她七八岁时跟奶奶、母亲、姑姑学习剪纸,当时剪纸的用途是布置窑洞,窑洞用泥漫了后,有条件的人家会用旧书旧报纸糊一遍,并剪一些剪纸。剪纸贴在上面起到装饰美观的作用,也用于窗户、纸缸上,起到点缀的效果。

剪纸的内容:灯笼、梅花、娃娃坐莲花、牡丹、石榴、云字、花瓶、十二生肖、传说故事、毛野人、二十四孝、生活情景等。

剪纸的来源:根据自己平时见到的物象,自己随手剪,有时候画出来再剪。传说故事大多数是从老人的娘家二妈处听来的,二妈没有上过学,不识字,但是知道很多民间故事,晚上郭玉梅常跟二妈睡,听她讲故事。一天,二妈不知道从哪里找来一本书,让郭玉梅读给她听。偶尔去看一次大戏回来,郭玉梅就要从头到尾讲给二妈听。小时候也许是有共同的爱好和二妈的关系特别好,出嫁的时候,二妈哭了好几天。那时郭玉梅把二妈讲的一个个故事都剪成了一副副剪纸。

纸张的来源:当时郭玉梅的爷爷、父亲抽烟的烟盒纸,过年后的对联纸,以及邻居过白事缠着大人问纸匠要的纸。

虽然郭玉梅老人已经75岁高龄,但记忆力很好,她记得到当时流传的谚语。“九月牛在路上喝上水,种不上麦子的人发后悔。”凭这句谚语就能创作出一副剪纸作品来,虽说是在门口撕的一块对联纸,但几分钟时间,一幅漂亮的剪纸作品就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老人的剪纸传统韵味浓厚,篇幅较小,每幅作品都在15厘米×15厘米以内,概括性极强,大多数动物人物的眼睛就是两个圆洞,但是动态优美和谐,寓意深刻,故事情节生动有趣,让人回味无穷,真是一位具有传统色彩的民间艺术家。

老人的剪纸艺术是从她的奶奶和母亲那儿传承的,老人在前辈的基础上又有创新和发展,她又把她的剪纸艺术传给了自己的女儿安春霞,女儿的剪纸也有自己的特色。

老人对剪纸纯属个人爱好,想到一个生活场景,看到一个生活画面,听说一则民间故事,想起一句谚语都能创作出一幅生动的剪纸作品。左邻右舍有愿意学习的她都乐意去教,有人想要她的剪纸她总笑呵呵地送幾幅,不求任何回报,不图金钱利益。只要有人想学、有人想要,老人就觉得她的作品有价值了。

通过探访郭玉梅老人,笔者对剪纸艺术有了新的认识:剪纸艺术必须根植于生活,因为生活才是艺术的土壤。遗憾的是剪纸的传承人越来越少,只有让剪纸进校园,才能拯救这门古老的民间艺术。

(二)培养高素质、强技艺的教师队伍

请民间剪纸艺术家进校园,让学校的美术教师以及其他有特长与爱好的教师跟民间艺术家学习,学后再传授给学生,辐射社会。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有赵星萍和曹永琴两位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他们是甘肃省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我校被庆阳市文明办评为“优秀乡村少年宫”,优秀乡村少年宫每年发放经费,因此我校聘请民间艺术家进校园既有人员基础又有经费保障。

(三)把原生态剪纸艺术带进课堂

学校大力支持,并给予时间保证,采用“普及+提高”的教学模式,每学期由美术教师在课堂上安排5~6节课让七、八年级学生进行普及练习;每周星期四下午3:40~5:30由民间艺术家及校本课程教师组织对“剪纸”班学生进行提高训练;每年的6月和12月校园艺术节期间,各班采用展览和展演的方式组织剪纸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学校考核后表彰奖励,学生兴趣浓厚。每年组织提高班的学生参加各级各地展览,很多学生参与并获奖。

三、原生态剪纸进校园的好处

(一)培养观察能力

艺术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要想创作优秀的作品,必须善于观察,这就要求学生平时多留心、多记忆,以便在创作中运用丰富的资源。

(二)培养手眼协调能力

剪纸的过程中要看得细、做得准。在长期的练习中,就练习了手眼协调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耐心

剪纸需要专心致志,按照提前构思画好的线条,小心刻剪,精益求精,急于求成容易戳破或弄烂。久而久之,学生练就了处事沉稳、耐心细致的好性格。

(四)培养团结协作意识

剪纸需要学生之间互相借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团结协作,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团队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和竞争意识,寓学于乐、寓练于乐。

(五)提升智慧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头上。”我们也常常将“心灵”“手巧”并称,因此,培养一双巧手也就意味着提升了智慧。手部肌肉群的训练有利于大脑的开发与潜能的挖掘。在剪纸中,学生通过眼睛的观察、大脑的构思、双手的剪裁等一系列步骤,在完成作品的同时,也使大脑得到了开发。

四、原生态剪纸的教学方法

(一)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做到剪同样的主题,每个学生剪出不同的效果。

(二)示范引导

每節课上课前,教师除了准备好本节课的教案外,还要准备好本节课的示范作品,可以现场剪,也可以提前剪好。

(三)作品展示

每节课结束前要安排一定的时间展评学生作品,对优秀的作品予以表扬和奖励。

五、原生态剪纸进校园存在的问题

(一)复制代替创作

当今社会科技日益发达,好多教师找一些剪纸图片,复印出来让学生订在彩色纸上剪,图片没有经过认真仔细地筛选,有些名人肖像、仕女图等并不适合学生剪,这样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创作思维。

(二)因注重成绩限制学生技艺的发展

家长往往注重学生文化课的学习,认为剪纸占用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因此没有安排剪纸课程。

(三)流于形式没有实际效果

很多学校有专门的剪纸教学设施,但是真正的活动,只是做样子应付检查。

六、解决问题的办法及建议

(一)正确引导

首先,要从剪纸的历史渊源讲起,让学生真正了解剪纸的发展及剪纸从古到今的重要性;其次,引导学生学习剪纸的分类及技法,使学生真正认识剪纸,喜欢剪纸;再次,教学生学习剪纸。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可以从画图修改、剪纸方法、剪纸程序等方面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并放手让学生创作。

(二)聘请专业教师来辅导学生,制订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

我国的剪纸艺术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的劳动妇女虽文化程度不高,但他们能用一把剪刀剪出他们的生活倒影,剪出他们的喜怒哀乐,剪出他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我们中华儿女有责任有义务做好传承工作,将我们的剪纸艺术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易 心,林曦.民间剪纸艺术图形的象征意义及其造型规律[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178-182,244.

[2]徐贤如,凌继尧.中国民俗剪纸艺术文化功能内涵变迁[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78-83.

猜你喜欢
校园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Q爆校园
再见,我的校园
实用型中医人才培养中慕课教学方法的探讨
文言文教学方法实践初探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