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兴
摘 要:乡村振兴战略是当前我国实施的农村重点扶植政策之一。采用文献梳理等研究方法,分析了河北省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可行的发展路径,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站提供了思路,也对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理论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体育;路径
文章编号:1004-7026(2020)10-0126-02 中国图书分类号:G812.42 文献标志码:A
大力发展乡村公共事业、推动乡村振兴是近年来我国乡村政策的重要指向之一。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2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乡村最为突出,发展乡村体育事业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环节,各级政府部门务必将推进乡村建设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
乡村体育是推进健康中国与促进全民健身的重难点及薄弱环节,而乡村公共体育服务作为乡村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乡村体育工作快速发展的重要环节。
由此可见,在乡村振兴战略下推动乡村公共体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研究成果对乡村振兴理论和乡村公共事业理论的创新具有显著意义,可以为今后乡村体育公共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乡村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有利于推进河北省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的进程,对于解决新时期河北省乡村体育发展中存在的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的主要矛盾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促进了城乡体育公共服务的均衡发展[1]。
1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学术史及研究动态
国外对公共体育服务重视程度较高,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学者对公共体育服务的研究成果较多,并且很丰富,主要集中在政策法规、供给体系和运行机制上。国内研究起步较晚,近年来随着公共体育服务理念兴起,乡村公共体育服务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国内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①对公共体育服务的概念、体系等方面的研究。②以公共体育服务为研究对象,从衡量城乡公共体育服务差异的视角出发,研究实施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政策。③以乡村公共体育服务为对象,利用实证研究方式对乡村公共体育服务的现状、问题进行了客观描述,但针对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公共体育服务的研究较少,主要研究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公共体育服务的现状、困境及路径等方面,其中包括:颜小燕(2018)、冯琦(2018)、翟俞豪(2018)等[2]。
综合比较而言,国内乡村公共体育服务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多是由体育领域的专家介入,但当前研究成果缺乏翔实具体的实证研究,研究成果多流于理论层面,缺乏大样本量、区域广泛的实证研究。课题组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乡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现状,以及城镇化理论和其现实应用展开理论推导,并运用试验检验,研究河北省乡村公共体育服务发展模式的供给、需求和制度激励等,最终为优化河北省乡村公共体育服务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参照[3]。
2 河北省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现状
河北省是体育大省,也是农业大省,农业人口达到5 568.70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的77.5%。近几年,河北省体育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实力明显增强,但河北省乡村公共体育服务却依然存在很大问题。①河北省乡村公共体育设施严重短缺,人均体育场地仍处于较低水平,制约了乡村体育的进一步发展。②乡村公共体育指导服务严重滞后。③乡村公共体育信息服务落后,方式简单。④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较少。据了解,有很多村民基本不参加体育活动,认为体育活动是浪费时间。⑤体育消费水平较低,很多村民从未对体育进行投资。由此可见,河北省乡村公共体育服务发展非常滞后,已经严重制约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4]。
3 河北省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路径
3.1 尽力缩小农村各地区的差距,实现各地农村体育蓬勃发展
农村地区受资金、认识及区域特点的制约,体育发展不平衡。因此,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同时提高的原则,处理好各个地区的矛盾,维护农村各个地方的利益关系,结合各地特点,因地制宜,制定不同地区适合的体育政策,缩小各地区农村体育的差距[5-6]。
3.2 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农民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农村体育的发展,必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和全民健身计划的要求。把乡村振兴和全民健身结合起来,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宣传体育健身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健身活动,让农村居民参与到健身活动中。提高农民健身的意识,给农民创造一个良好的健身条件,让更多的农民体会到健身的作用[7-8]。
3.3 多方筹集资金,推进农村体育设施建设
发展农村体育,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除了依靠上级拨款,还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全方位筹集渠道,争取为农村各个地区都配备足够的场地和设施,满足不同地区农村的健身需求,给农民营造强身健体的良好氛围[9]。
3.4 加强新型农村体育设施管理与体育指导人才队伍建设
农村体育的发展离不开健身设施的管理人员,良好的健身指导管理人才是保证农村体育良好发展的基础。
培养良好的体育指导人才,发挥指导人才的引领作用,带动更多人参与到健身活动中来。同时,鼓励具有相关体育知识的人员担任社会指导工作,组织开展农村各项体育活动,满足农村居民对体育运动的需求,最终带动农村体育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军.乡村振兴视阈下城乡体育融合发展的动因、条件与对策[J].西安体育学院,2019,36(1):65-69.
[2]彭国华,庞俊鵬.新时代背景下中国乡村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的路径选择[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9,53(2):26-32.
[3]祁海燕,曹电康,李晓栋.精准扶贫背景下乡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侧改革路径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19,38(2):124-126.
[4]肖伟,田媛,夏成前.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体育发展方向与路径研究——基于乡村振兴与体展关联的辨析[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9,53(1):24-29.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EB/OL].[2018-01-02].http://www.moa.gov.cn/xw/zwdt/ 201802/t20180205_6136402.htm.
[6]熊禄全,张玲燕,孔庆波.乡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侧改革治理的内在需求与路径导向[J].体育科学,2018,38(4):22-36.
[7]颜小燕.乡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治理机制研究——基于十九大报告中“乡村振兴”战略背景的分析[J].体育与科学,2018,39(2):14.
[8]冯琦.契机与前景: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乡村体育现代化的发展路径[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8(4):1-5.
[9]詹新寰,仇泽国.我国乡村公共体育服务运行现状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8,30(4):292-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