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共享经济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2020-06-11 00:35刘若涵
中国集体经济 2020年15期
关键词:国外共享经济理论

刘若涵

摘要:共享经济,作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极大地颠覆了传统经济。文章主要从交易成本理论,协同消费理论,多边平台理论,三大理论视角来分析共享经济,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与建议。

关键词:国外;共享经济;理论

一、交易成本理论

共享经济现象最直观的解释来源于英国经济学家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Coase,1937),对交易成本降低的需求催生了共享经济。共享经济的价值在于在拥有某项资源的消费者与此类资源的需求者之间,在特定时间以可接受的交易成本创建一个匹配(Dervojeda et al,2013)。以共享交通服务为例,在其出现之前,乘客在需要乘车时寻找空驶车辆往往需要花费额外的时间。而出租车司机为降低空驶率,常倾向于集中在酒店车站机场等需求量较高的地段。短时间内,乘客的需求难以与出租车司机所在地段相匹配,出租车服务的高搜寻成本和低有效供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找到有效的解决方式。Uber提供的方式及平台为此类服务提供了一个良好示范,基本上消灭了搜寻成本,并极大降低了点对点服务的不确定性,为司机提供服务的时机提供合理化建议,创造了一个真正由供需决定的有效市场(Rogers,2015)。同时,共享经济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困扰,信息及科技的发展使消费者能够按需查找产品的历史记录,从产品的定价、质量到消费者评分,由此产生的良性激励机制会促使服务提供方为客户带来更优质的服务(Golovin,2014)。产品及市场之间的互补性和替代性,是运用交易成本理论理解共享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关键问题。

由于市场组织模式的差异化,共享经济在交易成本方面具有系统性的优势,具体体现为信息成本和执行成本的降低。信息成本中,共享经济使用对所有参与者都开放的社会关系来梳理信息、配置资源,而并不明确指定参与者的行动。在执行成本上,共享经济市场更多地依赖但不限于正式的强制手段,如非正式社会关系、平等性互惠机制等方式来降低执行成本(Henten and Windekilde,2016)。但这一理论分析框架至今并未被学术界较好地运用到共享经济的案例分析中。

二、协同消费理论

协同消费是共享经济的另一理论根源(Hamari et al,2015)。协同消费的概念早在1978年就被提出,Felson&Spaeth (1978)将其定义为多个人在共同参与的活动中进行商品或服务的消費行为。此后近30年间,运用协同消费理论解释共享行为的研究几近停滞,直至2007年加拿大学者Russell W. Belk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基于该理论对共享概念进行了深入解释。Belk(2007)认为共享指的是将本属于私人所有的物品或服务分配并提供给他人使用,或者从他人处获得自己所需使用权的行为及过程。协同消费理论涉及捐助、转售、交易、借贷、赠予和交换等广泛内容 (M?hlmann,2015),通常以共用、互换、租借代替占有,将闲置资源通过社会化平台与他人分享,并通过协调资源的获取和分配来取得不限于金钱形式的报酬(Belk,2014);此类行为建立在个人与个人的关系上,而非传统的市场主体,无须发生所有权的转移(Christopher and Evert,2004);在此过程中,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将被重新定义(Chen, 2008)。一些研究指出,消费者在不拥有某种物品甚至仅触摸它时,也会产生“自觉所有权”的体验(Peck and Shu,2009),所以供需双方通过共享行为也能延伸扩展自我价值并从中获得满足感,在某些程度上消弭或降低了人与人之间因物质财产相关联所产生的等级和界限(Belk,2009),共享经济在发展中国家的迅速发展也侧面印证了此类研究。

共享经济的存在使得所有权不再是消费者欲望的最终表达形式(Marx,2011),这意味着人们可能已经进入了一个“后所有权时代”(Belk,2014)。Rifkin(2014)将其称作零边际成本社会。Botsman&Rogers(2011)更是在其著作中直接将协同消费定义为超越所有权获得产品和服务的活动。消费者只需拥有特定时间段的使用权或部分所有权,即可享受同等的产品和服务,同时免除了永久所有权带来的风险(Lawson,2010)。协同消费跨越价值链,在个体消费者和小的服务提供商之间实现了财富的重新分配,而不再依赖中间人(Schor and Fitzmaurice,2015)。

三、多边平台理论

多边平台理论其实是对双边市场概念的延伸和补充(Rochet and Tirole,2006)。在Hagiu&Wright(2015)的文章中,多边平台是为不同消费群体间提供直接交易的平台。共享经济平台公司作为组织者,为服务提供者和消费者之间提供进行直接交易的渠道,这就是最初的双边市场。从前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更有效地被利用、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同时消费者拥有更多的选择(Golovin,2014)。随着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普及,双边市场已不能满足广告商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多边市场平台由此逐步形成。但研究表明,非专业服务提供商的加入使共享经济市场更易受到个体异常行为的影响(DellaVigna,2009), 由于价值链系统的脆弱性,风险更易向价值链末端转移,使共享经济的服务趋于低效。

一些研究将共享行为与服务创新中“共创”的概念联系在一起(Prahalad and Ramaswamy,2004),认为共享经济的实质是供需双方共同创造新市场和新的商业服务提供商。从消费者的角度,共享经济按其需求提供差异化的创新性服务,从而可以在权衡价格和质量的同时拥有更多的选择;从服务提供者的角度,共享经济通过对其闲置资源的有效利用,使其有机会进入到传统上由大企业垄断的服务市场,在创造个人财富的同时促进社会经济增长(Sundararajan,2013),并在多边平台创造相关岗位,提高就业率。

目前学界对共享经济的研究文献相对不足,现有文献主要有关三方面内容:一是理解共享经济的相关理论视角并分析其对经济增长作用。二是对共享经济应用案例进行研究。三是共享经济的发展与面临的困境。在回顾相关文献后,我发现解释共享经济这一重要经济社会现象的理论框架尚未建立,相关理论研究远远落后于案例分析,但共享经济现象主要适用于以上三个理论分析框架,其本质在于降低交易成本,使原来不可交易的资源进入可交易的范围。通过共享平台来匹配供求双方从而降低交易成本、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

参考文献:

[1]Coase, R.H.“The nature of the firm”[J].Economica,1937(11).

[2]Dervojeda, K., Verzijl, D., Nagtegaal,F.Lengton, M.,Rouwmaat, E.,Monfardini,E.& Frideres,L.“The sharing economy:accessibility based business models for peer-to-peer markets”[J].European Commission Business Innovation Observatory,2013(12).

[3]Rogers, B.“The social costs of Uber”[J]. U.Chi.L.Rev.Dialogue, 2015(82).

[4]Golovin, S.“The economics of Uber”[J]. Bruegel.org,2014(12).

[5]Henten, A.H. & Windekilde, I.M. “Transaction costs and the sharing economy”[J].Info,2016(18).

[6]Hamari, J., Sj?klint, M. and Ukkonen, A. The sharing economy: Why people participate in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J].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5(09).

[7]Felson, M. & Spaeth, J.L.“Community structure and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 A routine activity approach”[J].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1978(21).

[8]M?hlmann, M.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 determinants of satisfaction and the likelihood of using a sharing economy option again[J].Journal of Consumer Behaviour,2015(03).

[9]Belk, R. You are what you can access: Sharing and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 online[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14(08).

[10]Christopher, L. & Evert, G.“Whither Services Marketing”,Search of a New Paradigm and Fresh Perspectives[J].Journal of Service Research,2004(07).

[11]Chen, Y.“Possession and access: Consumer desires and value perceptions regarding contemporary art collection and exhibit visits”[J].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2008(35).

[12] Peck, J. & Shu, S.B.“The effect of mere touch on perceived ownership”[J].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2009(36).

[13]Belk,R.“Sharing”[J].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2009(36).

[14]Marx,P.“The borrowers”,New Yorker,2011

[15]Rifkin,J.The zero marginal cost society:The internet of things, the collaborative commons, and the eclipse of capitalism, St.Martins Press,2014.

[16]Botsman, R. & Rogers, R.“Whats mine is yours: how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 is changing the way we live”,2011.

[17]Lawson, S.“Transumers: Motivations of non-ownership consumption”,ACR North American Advances,2011.

[18]Schor, J.B. & Fitzmaurice, C.J.“26. Collaborating and connecting:the emergence of the sharing economy”[J].Handbook of research on sustainable consumption,2015(410).

[19]Rochet, J. & Tirole, J. “Two sided markets:a progress report”[J].The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2006(37).

[20]Hagiu,A.& Wright,J.“Multi-sided platform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2015(43).

[21]DellaVigna, S.“Psychology and economics:Evidence from the field”[J].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2009(47).

[22]Prahalad, C.K. & Ramaswamy, V. “Co-creation experiences:The next practice in value creation”[J].Journal of interactive marketing,2004(18).

[23]Sundararajan,A. From Zipcar to the sharing economy[J].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13(01).

(作者單位:中国人民银行乌鲁木齐中心支行)

猜你喜欢
国外共享经济理论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探析国外税务会计的经验和启示
共享经济的冷思考
国外市政工程管理质量控制对我国的启示
“共享经济”在中国变味儿了吗
中国网约车的规制范式研究
国外收益报告价值相关性实证研究文献综述
沙发客的共享经济特征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