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智新
摘要:随着国家对自主创新、知识产权的日益重视,高职院校更好地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迫切。本研究对高职院校的知识产权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加以分析,之后针对其中存在的管理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知识产权;转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我国对于知识产权管理工作重视程度逐渐加强,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指导性文件。2008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家知识产权管理战略纲要》,提出截至2020年,“将我国建设为知识产权创造、应用、保护及管理水平比较高的国家”。2014年7月,国家的知识产权局等8个部门颁布了《关于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加强和改进知识产权管理的若干意见》(国知发协字〔2014〕41号)中明确指出,想要全方位提升知识产权的管理水平,应当鼓励诸多符合条件的高校与科研院所建设集合知识产权管理、创造、保护、转化融为一体的部门,将知识产权统筹起来,管理起来。2015年12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发〔2015〕71号)提出,截至2020年,全面提升我国的知识产权的创造、应用、保护、服务及管理的能力。无疑对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1 高职院校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亟需解决的问题
2019年6月,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布了《推动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年度工作指引(2019)》,提出要“坚决把发展的重心转移到质量上来”“坚持问题导向,破解制约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障碍”。
1.1 知识产权领导和管理机构尚不完善
2016年12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将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做了详细规定,有利于将知识产权融入高校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及文化传承创新中。《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明确要求建立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并配备专职工作人员。遗憾的是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并未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和配备专职人员,知识产权相关工作仍由原来的科研管理部门承担,使得工作人员工作任务繁重。加之“放管服”政策实施后基层人员工作量猛增,无法在知识产权工作中投入太多时间和精力,致使知识产权工作开展进度较慢,突破不大。另外知识产权工作仅由职能部门管理,统领能力较弱,难以动员更多的人力、物力资源。因此,成立学院领导负责的多部门协同的知识产权领导小组十分必要[1]。
1.2 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未能与时俱进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出台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管理办法,但是关于知识产权相关的人力资源、财务资源、基础设施、信息资源等管理过程的文件还不完善,在知识产权的获取、运用和保护方面缺乏相关细则。近几年国家在知识产权方面出台一系列激励措施,2019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100号——《财政部关于修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决定》中明确规定“国家设立的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将其持有的科技成果转让、许可或者作价投资给非国有全资企业的,由单位自主决定是否进行资产评估。”这样能够有效简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流程,解开了高校在专利转化上的束缚。但高职院校在相关制度的修订上跟进不及时,导致制度不够完善,进而影响知识产权工作的贯彻实施[2]。
1.3 高职院校知识产权研发队伍薄弱
相对于本科类院校和科研机构来说,高职院校以教学为主,一般不配备专门的科研开发机构和专职科研人员。而在教学一线工作的教师由于承擔着大量的教学、学生实习实践等任务,能够投入知识产权研发的时间少之又少。加上有些高职类院校缺乏扶持老师和学生参与知识产权工作的政策,投入研发的资金和相关支持的力度较弱,从而限制了高职院校知识产权研发队伍的发展,这对于高职服务社会、服务企业的定位是不利的。
2 高职院校破解知识产权管理难题的对策
2.1 成立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完善知识产权管理结构
学校应以贯彻实施《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为契机,成立由学院领导为组长,包括相关专家、人事处、财务处、科研处、学生处、党政办公室等管理机构组成的知识产权领导小组,并在科研处设立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归口管理知识产权工作,处理学校知识产权管理的日常事务。
高校知识产权领导小组作为领导机构,主要负责宏观管理知识产权,主要职责是联系实际,制定相关发展规划,制定知识产权的发展政策与规定;对知识产权管理办法、工作计划、发展规划进行审核;监督、检查、指导知识产权办公室的执行状况;审核知识产权重大资产处置方案;处理学校有关知识产权的争议、保护学校的知识产权等。
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为领导小组下设执行机构,其主要职责:草拟知识产权管理的工作计划、工作规划、相关办法;构建知识产权绩效激励、评价体系;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宣传与普及;为全校师生提供知识产权法律服务、专利申请等咨询服务;协助学校完成相关专利申请,将其录入系统,以及产权确认;协助领导小组对有争议的知识产权进行协调;协助领导小组审核知识产权合同;接受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按照其思想意识完成相关工作安排,及时汇报工作进展。
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的专职人员负责跟进国家、省市、地区关于知识产权最新制度文件,参加专利代理培训,了解专利申请到授权的各个环节,监控专利申请进度、法律状态、年费缴纳,避免产生专利失效的情况。进行专利分类,按照专利的技术水平和经济价值进行预评估,对于高价值的专利重点做好转移转化的推荐,寻求企业合作。
2.2 紧跟上级文件精神,完善知识产权相关管理制度
2019年6月,国务院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了《2019年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推进计划》,其中对2019年我国知识产权的推进情况进行了部署,其中包括六大任务、106项工作举措,明确指出知识产权管理机制要深度改革,出台保护知识产权的管理规定,深化“放管服”体制改革。为了最大限度的保护高校知识产权,调整师生、员工和学校之间的利益关系,规范师生员工和学校的对外行为,鼓励创新开拓,促进交流与合作,学校应在领导小组直接带领下,以现有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为基础,坚持以制度促管理、以制度促发展的方针,可从日常管理、监督约束、激励考核等3个方面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的各项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努力提高发明人的奖励标准和切身利益,进一步推动知识产权工作。同时进一步规范人力资源、财务资源、基础设施、信息资源管理过程中的知识产权条款。把完善知识产权考评制度,纳入科研考评体系之中,将考评结果与绩效考评直接挂钩,与晋升、职称直接挂钩,不断规范知识产权工作,使其朝着制度化发展,将知识产权管理和教学实践、科研开发结合起来,为知识产权自主创新提供制度保障,为学校知识产权管理水平与管理能力的提升提供制度保证[3]。
2.3 培育教师为主体、学生参与的知识产权研发队伍
由于高职院校中专职科研开发的人员较少,因此,要着力培育以教师为主体、学生积极参与的知识产权研发队伍,除了支持教师积极参与研发工作外,还要鼓励教师带领和指导学生参与专利研发过程,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一是营造崇尚创新的文化教育环境。知识产权的创造具有很强的个体性,应将崇尚科学,崇尚理性的价值观根植于教育观中,营造有利于知识产权创造的教育教学环境。
二是制定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知识产权研发的政策措施。例如,设立教师科研工作量积分,将教师专利研发成果和带领指导学生参与研发的业绩记入科研工作量积分,作为年终的奖励。对于具有科研开发特长且已经具备专利研发基础的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科研时间完成专利研发,并可相应减少他们的教学工作。对于参与专利研发取得成绩的学生,应给予一定的奖励,其中,指导老师也应有相应的奖励。
三是选派教师参加知识产权品牌服务机构组织与省、市级知识产权局举办的高校知识产权师资培训班,培养一批熟悉知识产权法律、政策和管理的实用人才,建设一支知识产权骨干队伍,提升学校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策划与运营能力。
四是加强学院与专利信息服务机构的合作,邀请专利人才到高职院校进行专利常识、专利挖掘、专利交底书撰写等专利申请技巧与授权要领的培训,提高教师专利信息利用及服务水平。
2.4 鼓励专利联合研发,简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流程
高職院校应立足自己应用性强的特点,加强产学研合作,对接企业需求,提高知识产权创新的质量,助推科技进步,企业发展,营造创新型国家的环境。
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自身与企业的紧密联系,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研用联盟、产业学院、校中厂、厂中校等等方式,根据企业自身发展需求,联合企业共同开发能够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产权,联合署名。通过校企合作建立联合研发机构,机构可以设在企业或学院,经费主要由企业提供。研发机构主要解决企业生产中的技术问题,并力争将研发成果申请专利,获得的专利成果在企业就地转化,学校和企业共同享有专利转化后带来的实际收益。
对于专利授权人为学校,其专利价值高的,可以请专业的评估机构进行估值;其专利价值低的,企业和学校资产部门协商后直接转让即可,减少价值专利的维护成本,简化转化流程,使知识产权无形资产产生最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冰冰.创新驱动背景下高职院校知识产权管理模式的研究[J].职教论坛,2018(5):124-128.
[2] 苏丹.高职院校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8):94-96.
[3] 毛牧然.提升我国高校协同创新能力的知识产权环境建设举措[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1):6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