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同育人机制的优化策略

2020-06-11 08:48刘晔张盼盼
河南教育·高教 2020年5期
关键词:协同育人新时期策略

刘晔 张盼盼

摘 要: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同育人成为新时期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两个课堂协同育人机制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本研究通过对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同育人的理论内涵、重要意义以及现状进行客观分析,提出了新时期高校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同育人机制的优化策略,以期有效提升高校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新时期;两个课堂;协同育人;策略

在新时期,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同育人机制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理论基石,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战场,高校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协同育人的观念,积极推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融合发展,形成全员化、多元化、立体化的育人模式,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同育人的理论内涵

第一课堂主要指教师以教材为基础,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开展教学活动,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第一课堂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渠道,也是开展制度化和常态化教育的重要场所。第二课堂则是指在第一课堂教学之外,高校坚持以教育资源和教育空间为活动载体,积极开展一系列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的育人活动。第二课堂成为高校凸显大学生个性发展、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平台。第一课堂坚持教育理论育人,重在讲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第二课堂坚持实践育人,重在培育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第一课堂是第二课堂的基础,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在协同育人的过程中,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互融合,第一课堂充分发挥基础和保障作用,第二课堂充分发挥补充和拓展作用,两个课堂都紧紧围绕以大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目标,尊重大学生的个性特点,激发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大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真正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有效促进大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二、新时期高校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同育人的现状

目前,高校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同育人机制的运行正处于探索阶段,还存在一些普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对两个课堂协同育人的思想认识不到位

大多数高校对两个课堂协同育人的重视程度不够,思想认识不到位。一般情况下,第一课堂主要由学校教务处负责统筹安排,第二课堂主要由学生处、团委等部门牵头负责,加上教育工作者思维容易固化,往往会将更多的师资和精力用于开展专业知识教学活动,而出现对第二课堂关注较少、重视程度不足的情况。

(二)两个课堂协同育人的体系不够完善

目前,各高校第一课堂的教育体系较为完善,尤其是在教育教学目标、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设置、教育资源配置、教学管理和评估等方面建设日趋成熟。而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外化和延伸,整体教育体系不够健全,两个课堂彼此独立,相互之间缺乏有效的协作融合,以致两个课堂协同育人的效果不够理想。

(三)两个课堂协同育人的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

相较于第二课堂,第一课堂具有明确化的制度规定、规范化的教育内容、专业化的多媒体设施、固定化的授课时间和场所,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升思想政治素养,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当前大多数高校对第二课堂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大学生对第二课堂的教学任务缺乏主动性和开拓性,活动参与度不高。同时,由于第二课堂教学设计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实践操作性,其教学效果也不容易进行科学的量化。因此,大多数高校教师将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注入了第一课堂的教学和实践,对第二课堂的教学投入相对较少。

(四)两个课堂协同育人考核机制有待健全

目前,高校普遍将关注点侧重于第一课堂教学活动,以大学生的学习成绩为抓手,建立了翔实规范的考核评价体系,重点从教学目标、教育内容和教学效果等方面开展考核工作,而对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考核仅停留在理论阶段,缺乏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查。相较于考评机制健全的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没有实质性的考核体系,考核形式较为单调,考核内容较为单一,考核标准不够规范,考核监督评价体制缺乏系统性、连贯性和精细化。

三、新时期高校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同育人机制的优化策略

(一)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协同育人的教育理念

第一课堂以传统的专业知识教学为主,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补充和升华,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以外的各项育人活动中开展。各高校要在两个课堂协同育人机制的指引下,积极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大學生的知识储备量,提升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促进大学生全面自由发展。第一,高校要贯彻知行合一的教育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协同育人的教育理念,设置科学的教学目标和丰富的教学内容,将两个课堂的育人思想和育人过程有机融合,使两个课堂协同育人成为一项系统完善的教育工程。第二,各院系、团委、工会、教务处等部门要坚持学校的统一领导,加强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和密切合作,从而发挥各部门协同育人的教育功能,提升两个课堂的整体作用,共同完成协同育人的目标任务。

(二)科学统筹规划,制订协同育人的培养方案

各高校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分工,精心做好顶层设计,科学谋篇布局,制订完善的协同育人培养方案,充分发挥协同育人的整体功能和实际效果。首先,高校要坚持以人才培育为基本目标,根据大学生的专业情况和个性特征,科学统筹人才培养规划,使教学设计符合大学生的专业培养目标。其次,除必需的课堂教学外,高校要突出教学实践特色,新增专业实践,教学实验、实训的环节,使高校协同育人培养方案更具时代性和精准性,以满足大学生不同发展阶段的学习需求。最后,高校要认真平衡和科学分配两个课堂的师资力量、课程安排和教学活动场所等,使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紧密融合,积极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全力打造高校两个课堂协同育人的教育新格局,丰富大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大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从而真正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拓宽活动载体,实现两个课堂的有效衔接

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协同育人,必须以活动为载体整体推进。首先,高校要始终坚持第一课堂的基础地位,将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外化和延伸,高度重视两个课堂的相互契合和有效互补。其次,高校要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教师通过深入大学生宿舍、召开座谈会、开设课外辅导讲座等形式,密切关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和基本学习情况,为两个课堂协同育人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最后,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育,通过开设大学生创新实践试验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训基地等,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有效的实践平台,不断满足大学生多样化的实践需求,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水平,从而有效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的整体效果。

(四)加强机制建设,完善协同育人的制度保障

高校要树立协同育人的教育观念,准确掌握协同育人的理论内涵,加强协同育人的制度建设,强化各职能部门间的联动,完善协同育人的考核機制,健全协同育人的监督体系,提高协同育人的运行水平,真正提高两个课堂协同育人工作的实效性,提升两个课堂协同育人的整体教学效果。首先,高校要积极完善大学生的考评机制,特别是应将大学生参加第二课堂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大学生年终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其次,高校要积极完善两个课堂协同育人教师队伍的建设,除本职工作外,教师、辅导员、行政管理工作者之间要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努力承担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卫生健康辅导、就业创业指导等工作任务,真正肩负起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最后,高校要加大协同育人的投入力度,完善协同育人的监督保障机制,加大物力人力财力等投入力度,加快第二课堂高质量的师资力量和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

综上所述,新时期高校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原则,树立协同育人的教学理念,科学统筹规划,制订协同育人的培养方案,拓宽活动载体,实现两个课堂的有效衔接,加强机制建设,不断完善协同育人的制度保障,从而有效提升高校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促进大学生全面自由发展。

参考文献:

[1]潘云智,陈省平,宁曦,等.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同育人模式探讨[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7,(4).

[2]徐倩倩,施璐敏.高校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共同育人机制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

[3]甘霖,熊建生.“两大课堂”协同育人初探[J].中国高校科技,2014,(4).

责编:初 心

猜你喜欢
协同育人新时期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研究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