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兰
摘 要:在以素质教育为主题的当今教育领域里,思想政治教育是最重要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如何发挥现代教育的德育功能,则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话题。本文以下几个方面浅谈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德育;经常性;渗透性
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科学世界观的基础。所以,思想品行教育是学校的德育的中心任务而常抓不懈,我们培养学生“四个学会”(即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创造)的第一个学会就是做人。
一、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渠道,将德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中
学生在学校中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因此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课堂之中。德育作為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不可能安排很多特定时间的教育,那么德育教学将是最值得采纳的方式,也是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比如初中阶段,《政治》一科自然不用说,它与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最有直接联系的,那么政治老师在课堂中,应多结合实事,让学生在学习、了解了基本的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结合当前社会及国际上的各大事例作为参考,培养他们正确的世界观,学会用更远大的目光对社会问题及国际关系做出评判。语文老师可以通过学习丰富的语言词汇,让学生体会到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中华文明的伟大自豪,从而更加热爱祖国,发自内心地为祖国而骄傲。《数学》是门最熟悉的理科,学习的对象都是些数字,似乎很枯燥,怎会涉及到德育,但是你想,数学方面有很多著名科学家,如陈景润,他们面对这么复杂的一堆数字,都能够解决一些更为复杂的问题,为数学领域做出了那么多的贡献。可见,困难是可以克服的,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加上自己的智慧,就能迎刃而解了,这就让学生无形中得到了教育。所以,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关键还是老师注意寻找“切入点”的“结合点”。这样才能教有所成。
二、以班会课作为重要德育阵地,真正发挥班会的作用
班会是每周一次的活动,如此一来就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利用与否,以及利用的好坏,对班集体的发展,对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的班主任缺乏这方面的意识,认为班会课没什么好说的,还是以学习为重。于是,班会课变成了“自习课”或正式课堂,成可传达布置工作课等等。其实,我们应该想到,学生除了学习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东西,需要学习和吸收,学习专设的能够让学生受思想教育的时间就应该好好的利用起来,一般好的班会课应是师生智慧的结晶,师生和学生之间情感的交融,学生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的黄金时间。一般学校一学期会安排每班有几次主题班会,可以以“文明礼仪”、“团结友爱”、“诚实守信”等等为主题。这类班会做得好的话,其实对学生教育的效果会更佳,因主题本身就是很好的教育意义,主题鲜明,活动内容充实,形式活泼,富有意义,如此收获方能显著,还可以每年推出一个观摩班会课活动,让各班得以学习,互相促进。
三、结合时势政治,发挥社会的教育功能
时势政治,涉猎广泛,包罗万象,美与丑,好与坏,都容纳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让学生通过订阅报刊杂志,看热点节目,为他们开辟时事走廊,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读报,收听新闻,利用班会课对热点、焦点问题展开讨论,充分发挥时政教育功能,培养学生关心时政的好习惯,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政治敏锐性和分析辨别能力。通过引导让学生把个人思想与国家兴盛联系起来,培养高尚道德情操。
四、养成教育是一贯的主张
学生的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要从大处找眼,小处着手。从养成教育开始,从一点一滴开始抓起。其实,在小朋友刚走进幼儿园开始,老师就开始教导他们基本的生活习惯,都说“大海由滴水汇成”,同样地,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需要长时间慢慢的养成,形成教育的具体实施需要学校做出具体布置与安排。比如初一或高一开始,着手抓基础文明行为的养成,使养成教育工作分列化,把好课堂教育纪律,严格出勤管理,抓仪表仪容和统一着装工作。其实这些工作的完成关键是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一个班集体是否优秀,可以从学生的行为习惯看出。
五、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实施渗透教育
根据党和国家教委的教育方针,学习素质教育的根本在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能够全面的、主动的、和谐的发展。因此,德育工作在紧抓主渠道的同时,应根据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特点,重视丰富和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并以此为载体,实施渗透教育。
六、德育要开辟多方渠道,方能更显成效
影响和促进学生成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校园之外,还有家庭和社会的因素。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教师,而社会则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我们应该认识到德育工作的社会化,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和配合,才能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德育工作的新格局。故我们努力探索多方位的教育途径,积极构建校园-社会教育网络。
七、结论
我们应力求站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来重视德育工作,建立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的多元化教育。即:课堂教学主动渗透,课文活动补充延伸,日常生活感染熏陶,社会实践锻炼成长。相信在今后的教育中,只要我们着眼于德育工作,并不断的摸索创新,学校的德育工作将会得到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成瑾著.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5月版.
[2]成瑾著.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