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应国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在长期运动中负荷过重,长时间的过劳负荷及年龄增长,导致髓核与纤维环的含水量逐步减少,最终纤维环产生裂缝,髓核丧失正常的弹性[1]。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发病于中青年群体,且男性多于女性,患者发病后会出现腰背痛、下肢放射性神经痛、一侧或双侧下肢麻木感、性功能障碍、大小便失禁等临床表现,腰椎活动程度明显受限,肌力下降,反射功能也会出现障碍,若不及时给予正确的治疗,可继发下肢瘫痪等症状,患者很可能部分或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将对其身心健康及日常生活产生严重影响[2]。临床通常采用手术方法对该疾病进行治疗,能够快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手术治疗对患者的身体创伤较大,部分患者术后仍存在腰椎活动程度受限、腰腿痛麻等现象[3]。因此,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术后给予合理有效的康复、治疗措施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针灸、中药熏洗联合康复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术后腰椎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6例,依据随机数表法的分组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8例。本研究已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27~64岁,平均年龄(49.82±3.47)岁;病程3个月~12年,平均病程(4.58±1.67)年;体质量指数17~27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2.48±1.21)kg/m2。观察组中男25例,女23 例;年 龄28 ~64 岁,平 均 年 龄(49.93±3.58)岁;病程4个月~12年,平均病程(4.79±1.81)年;体质量指数18~27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2.56±1.27)kg/m2。统计学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具有可对比性。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腰椎肩盘突出症康复指南》[4]中相关的诊断标准,且经X射线、磁共振成像或CT等检查确诊;临床资料与影像学资料均完整者;认知功能正常。排除标准:精神疾病史;凝血功能障碍者;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器官功能严重损害;免疫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患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手术进行治疗,术后给予抗感染、常规康复锻炼等常规治疗措施。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进行治疗,具体内容如下:①双下肢直腿抬高锻炼。所有患者均取仰卧位,进行直腿抬高,抬高范围>30°,20组/次,锻炼次数每天多于20次,同时进行踝、膝及髋关节锻炼。②仰卧起坐、抬头抱胸等腰背肌静力收缩及腰背肌锻炼,每组动作锻炼次数≥20次,锻炼次数>20次/d。③腰背抬高锻炼、腰背后伸运动及腰椎屈伸锻炼,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逐渐调整腰椎锻炼范围,直至恢复到生理活动程度范围,每组动作锻炼次数≥20次,锻炼次数>20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针灸、中药熏洗进行治疗,具体内容如下:①针灸。选取命门、金门、委中、昆仑、阿是穴、京骨、华佗夹脊等穴位,选用合适尺寸的毫针进行针刺治疗,在对华佗夹脊穴进行针刺时注意针尖需向椎间间隙斜刺0.5寸,其他穴位均采用直刺方式。治疗过程中运用捻转法,两次行针间隔5 min,30 min/次,1次/d。②中药熏洗。熏洗药方组成包括桑寄生15 g、红藤10 g、三棱15 g、炒杜仲12 g、透骨草10 g、伸筋草15 g、虎杖15 g、千年健15 g、草乌10 g、川乌15 g、鹿角霜15 g、川芎10 g、桂枝15 g,将所有中药材研成粉末,加上纯净水3 000 mL及黄酒50 mL进行煎煮,煎煮时间为20 min。之后患者均采取仰卧位,将腰背充分显露,在患者的腰部放置熏蒸窗,温度范围为40~45 ℃,30 min/次,2次/d。两组患者均于干预2个月后进行评估。
1.4 评价指标 ①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VAS)[5]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术后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分值为0~10分,0分为无疼痛感,1~3分为轻微疼痛感,4~6分为有疼痛感觉但尚可忍受,7~10分为剧烈疼痛且患者难以忍受。②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6]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腰椎功能进行评估,主要包括疼痛程度、自理能力、提物、行走、坐、站立、睡眠、社会活动、旅行及性生活等10个条目,满分50分,分值越高表明腰椎功能越差。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用配对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VAS评分比较 两组干预后VAS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VAS 评分比较(± s) 单位:分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VAS 评分比较(± s) 单位:分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t值 P值对照组 48 4.67±2.15 2.94±1.68 43.937 <0.05观察组 48 4.62±2.09 1.95±1.14 31.994 <0.05 t值 0.116 3.378 P值 >0.05 <0.05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ODI评分比较 两组干预后ODI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ODI评分比较(±s) 单位:分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ODI评分比较(±s) 单位:分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t值 P值对照组 48 27.49±5.34 17.42±3.68 48.430 <0.05观察组 48 27.53±5.38 13.20±2.81 49.943 <0.05 t值 0.037 6.315 P值 >0.05 <0.05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具有病程迁延、不易根治及反复发作等特点,而随着病情发展,患者极易出现血管损伤及周围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具有较高的致残率,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了极大的痛苦[7]。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和工作压力的逐渐加重,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数量急速上升,且发病年龄逐渐趋于年轻化发展,是目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
手术方法是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首选手段,其能快速改变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患者的疼痛感,但仅采用手术治疗只能改善患者的临床表现与病情状况,不能对患者的预后状况造成影响,导致复发现象频频发生[8]。有研究表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给予一定程度的康复治疗措施,能够促进患者术后的病情恢复,提高腰椎功能[9]。康复训练是一种新型的康复模式,主要通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尽早给予合理有效的康复措施,加强功能训练,从而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提高患者的腰椎功能。同时,中医疗法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治疗方法,针灸及中药熏洗即为祖国医学中常见的两种治疗方法,针灸主要通过对特定穴位进行针刺,具有行气活血及疏经通络等功效,可加快血液循环及神经传导速度,提高免疫功能,同时能够缓解神经根的受压状态而减缓疼痛感[10]。中药熏洗主要通过将多种中药材混合制成中药汤剂,之后借助于热力将药力透过患者的皮肤作用于病灶部位,从而对病灶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的VAS评分较对照组低,且ODI评分较对照组低,表明针灸、中药熏洗联合康复训练能够有效促进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的病情恢复,提高预后状况。
综上所述,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给予针灸、中药熏洗联合康复训练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术后疼痛,提高腰椎功能,有利于加快术后恢复,临床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