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近年来各地档案馆逐步展开对价值较大、数量较多的清代地方档案的整理工作,学界对清代地方档案的研究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进展。文章将对2019年清代地方档案整理和研究方面的成果进行概述,以期完善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为未来清代地方档案的整理和研究提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2019年;清代地方档案;黑图档;契约文书;法律史
中图分类号 G271.1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 2020-04-01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2019年度科学研究项目“辽宁省档案馆藏《黑图档》与清史研究”(项目编号:LJC201938);2019年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课题“基于辽宁省档案馆藏《黑图档》视域下咸丰朝盛京内务府皇庄研究”(项目编号:2020Lslktyb-043);2019年度辽宁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亚洲问题研究项目“《黑图档》所见盛京将军衙门档案研究”(项目编号:Y201910)。
作者简介:高雅婷,辽宁大学档案学研究生。
推荐人:赵彦昌,辽宁大学历史学院档案学教授。
推荐语:高雅婷同学的论文对2019年清代地方档案整理与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对于进一步研究全国清代地方档案以及利用清代地方档案研究清史提供了积极的参考,文中涉及七种清代地方档案与清史研究的专题均值得继续展开深入探讨,在东北尤其可将《黑图档》与东北清史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并在研究深度上取得突破,为地方文化研究贡献才智。
Compilation and Research Review on Local Archives of the Qing Dynasty in 2019
Gao Yating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archives in different places begin to compile valuable and large numbers of local archives in the Qing Dynasty, allowing scholars to have a deeper research on them. This passage summarizes the achievement made in compiling and researching local archives of the Qing Dynasty in 2019 to solve the current problems and provide feasible suggestions for compilation and research of local archives of the Qing Dynasty in the future.
Keyword 2019; local archives of the Qing Dynasty; Hetu Dangse File; contract document; legal history
地方档案古已有之,主要是指某地区的个人、社会组织以及机关在该地区从事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原始记录。从广义上来说,其他地区形成的具体内容与该地区密切相关的档案也属于地方档案。清代,尤其是清代中后期,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发生了全面变迁,各地区地方档案的数量和质量均超越了以往的历朝历代,其形成主体更加多样,载体类型更加丰富,记载内容也更加复杂细化,为研究清代地方政治制度、经济文化、社会现象、自然生态等问题提供了极其珍贵的第一手资料。随着四川南部县衙门档案、四川巴县档案和《黑图档》等一大批清代地方档案逐步被发现和抢救,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们发现,透过这些清代地方档案,可以观察到其他历史资料中难以观察到的社会细节。
一、2019年清代地方档案的整理
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推动文化产业创新是促进我国文化事业持续繁荣发展,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途径。作为历史文化资源大家庭的一员,地方档案近年来逐渐成为学界重點整理与出版的对象。本部分将对2019年内与清代地方档案整理研究相关的学术会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档案汇编成果进行梳理。
1.学术会议。6月7日至9日,由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与青岛大学历史学院、文学院联合主办的“清代档案与清代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山东省青岛市召开[1]130。7月8日至9日,由中国档案学会和中国文献影像技术协会主办的2019年“海峡两岸档案暨缩微学术交流会”在宁夏银川召开,会议主题是“社会记忆与文化传承”[2]2+145。8月10至11日,由南方出版传媒、广东人民出版社联合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主办的“《客家珍稀文书丛刊》新书发布会暨契约文书的整理与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召开。9月21日至22日,由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社会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高等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联合主办的“清文化研究与传播学术研讨会”在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北戴河培训中心举行。10月18日至20日,由辽宁大学历史学院、辽宁大学中国档案文化研究中心主办,兰台世界杂志社协办的“第一届东北地区档案学术研讨会”在辽宁大学历史学院召开[3]108。25日至27日,邯郸学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简帛研究中心、敦煌学研究中心、徽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第八届中国古文书学——民间文书与基层社会”学术研讨会在邯郸学院隆重召开[4]2。11月23日,“第一届历史档案与特色文献研究”学术研讨会在西华师范大学召开。此次研讨会由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与地方档案与文献研究中心联合承办[5]62。
2.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由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据库查询可知,2019年与清代地方档案整理相关并申请成功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共有14项,其中一般项目10项,西部项目3项,青年项目1项(详见表1)。
梳理发现,2019年与清代地方档案整理与研究相关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总数较多,研究地域分布较广,研究主题也较为多样,这些特点均体现出当前学界对清代档案整理与研究的重视程度之高。但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公布的国家重大社科基金项目中却没有一项是以清代地方档案整理与研究为主题的,这一点令人颇感遗憾,同时也希望各地档案部门与学者在未来进一步努力。
3.清代地方档案汇编成果。根据中国知网、万方、维普、读秀和中国图书出版数据库等平台检索数据得知,2019年出版的清代地方档案汇编成果共计19部,详见表2。
赵彦昌、姜珊曾对改革开放以来四川地区清代档案汇编的出版特点进行总结,认为:“现有的档案汇编有的是通过整理者点校出版的,有的又是通过影印档案原件,以图片的形式出版,但仅仅点校或者对原件影印都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将二者结合起来,将原件进行影印,并对其中比较难理解、难辨识的文字等情况,通过注释的方式进行解释说明,将会是一种更好的方法。”[6]502019年,很多清代地方档案汇编成果都开始采取这种影印、点校和注释相结合的出版形式,如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编的《清代达斡尔族档案辑录》,除了对档案原件进行影印外,还将档案中的满文译成汉文,集中编排,附于书后。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编的《新巴尔虎右旗满文档案》也在影印满文档案原件的基础上,翻译成蒙、汉两种文字。这种出版形式既丰富了著作的内容又保留了档案的原始性,方便不懂少数民族语言的读者查阅利用,极大地提高了少数民族档案文献的使用价值。
除此之外,2019年清代地方档案汇编成果还存在一些其他特点:第一,内容丰富,主题多样。有契约文书类的,如吕燕萍所编《大屯契约文书汇编》和郝平主编的《清代山西民间契约文书选编》(全13册)等;有宗教类的,如呼日查、(蒙)策·楚伦主编的《清代外蒙古活佛档案资料汇编》;有少数民族类的,如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代达斡尔族档案辑录》和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编《新巴尔虎右旗满文档案》等。第二,涉及区域广。2019年的清代地方档案汇编成果涉及了多个地区,除了广东、山西、山东、北京以及内蒙古等地以外,还涉及中国台湾地区。第三,2019年清代地方档案汇编工作大多由地方专业档案馆以及专业人员负责,如《东莞明伦堂档案》由东莞市档案馆编纂,《清代五当召档案资料选编》为包头市档案馆所编,编纂的效率和质量相较于往年而言都有所提高。
二、2019年清代地方档案的研究
大量清代地方档案的整理出版激发了学者们研究的热情,也产生了许多学术著作和学术论文。2019年所形成的清代地方档案研究成果总体上时间跨度大,地域分布广,有时还横跨多个学科。为了便于讨论,本文将根据其研究主题进行一个大致归类。
1.清代地方档案与政治史研究。林勃、王春芳以南部档案为中心,对清代典史的出身、任期、任职条件、职能、收入等问题进行了探讨[7]70-75。金玉峰根据清末巴县档案中的札文,并结合时局,对巴县正堂任命“里正”一职务的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8]49。梁勇以清代四川巴县档案为主要分析史料,对清代四川夫马局的创置和运营实态进行分析,并以渝城夫马局为例,讨论巴县不同群体为夫马局办理产生的利益纷争,在此基础上分析清朝末年裁撤夫马局所带来的积极效果[9]3-13。赵彦昌、姜珊基于嘉庆朝的《黑图档》,对清代公文撰拟用字、公文印信封开、重铸印信以及严惩印信造假等问题进行了探讨[10]22-25。赵彦昌、樊旭对《黑图档·咸丰朝》内的档案按照主题内容进行分类介绍,并且分析其学术价值[11]30-34+42。此外,二人还利用《黑图档·咸丰朝》对清代盛京内务府所属机构的官员设置、选拔入仕、任用制度等相关行政事务进行了深入研究[12]178-186。张咪以南部档案中保存的210份清代亲供文书为基本史料,对亲供文书书写、申报与审查制度和适用范围进行了研究[13]53-58+64。惠科基于巴县档案,以清末重庆霍乱为切入口,探究晚清地方政府职能的扩张、西方在对华扩张进程中扮演的角色以及产生的影响[14]11-18。吕兴邦以南部档案为中心,研究了清末硝磺新政在中枢、督抚、道、府等层级的演变过程以及其在南部县域社会的实施情形[15]39-52。张晓霞从纵横两个方面对多份清代巴县档案上的官代书戳记进行梳理,研究发现:“从纵向上看,乾隆到光緒年间,其官代书戳记的样式经历了从‘不同到‘同的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戳记的形状及所包含的各个要素从多样化到统一化的历程。从横向上比较,巴县档案所见的官代书戳记样式与黄岩档案、南部档案、冕宁档案、紫阳档案又表现出一些异同之处。”[16]68-75腾冉则利用南部档案,将清代四川地区的驻县绿营兵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分别从四川绿营兵的兴起与发展、驻县绿营兵的职能、各项制度以及其对四川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的影响进行论述[17]。
2.清代地方档案与经济史研究。格日乐其其格依据清代喀喇沁左翼旗衙门蒙古文档案,对乞求地的产生和发展、性质以及其对蒙旗产生的经济影响进行研究[18]97-109+215。谢继忠以新发现的高台、金塔契约文书为基本史料,对清代至民国时期黑河流域的水权交易类型及其特点进行了分析[19]161-169。李亚男以南部档案为主要材料,对清朝末年南部县蚕桑业生产、发展变化的具体情况进行探索与研究[20]。丁阿洁利用青海省档案馆馆藏光绪朝循化厅档案,对晚清循化厅茶叶贸易制度以及循化厅存在的私茶贩运屡禁不止、假造官茶、劣茶充斥等现象进行研究[21]33-37。郑勇利用新发现的闽东民间契约文书,以对土地流转形态的书写形态进行探讨为切入口,对清代闽东地权流转诸形态进行重新审视[22]91-92+105。张强基于清水江文书中的典当契约,对清代、民国清水江流域的典当行为进行了分类[23]24-30。赵彦昌、葛香辰对当前清代内务府档案的整理与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与总结,发现这些档案在研究清宫财政问题、清朝社会经济特征以及满族经济制度的发展演变等问题上潜藏着巨大的价值[24]8-16。吴超、霍红霞在归化城副都统衙门档案的基础上对归化城土默特地区农牧业开发的构建进行研究,探讨生活在这一区域的蒙汉民众在农牧业发生转变时的生产经营策略[25]。
3.清代地方档案与社会史研究。吴佩林、李增增以南部档案为中心,对“拦留”这一清代四川南部县纠纷解决方式的实际运作与历史变迁进行研究。作者认为:“拦留并非万能的,但它的积极作用仍不容低估。”[26]154-166凌鹏利用巴县档案探究传统地方治理的多层结构,对巡检司、团约、士绅以及知县在地方治理中的不同作用进行研究[27]31-36。陈慧萍通过利用南部档案,对地方士绅在教育改革背景下的出路变化及阶层分流进行研究,并对这种变化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28]188-192+198。贾良宜以龙泉驿契约文书为切入点,对契约中人在龙泉驿社会中的地位和所发挥的作用进行分析,并对龙泉驿中人存在和式微的原因进行研究[29]。狄鸿旭以华北地区地方志记载为中心,探究儒医这一群体的形象和其所扮演的社会角色[30]57-67+126。彭静杨根据明清至民国时期苏州地区地方志所载内容,对苏州茶的生产和销售、有关茶的社会生活及其体现的茶文化进行一番探讨[31]197-201。李小雪和常建华以《黑图档》为主要参考史料,对康雍年间盛京地区旗民杂处、城乡旗民划界过程及界内管理等内容进行研究[32]159-168。
4.清代地方档案与婚姻史研究。张志军对清代巴县档案中的36份嫁卖案例进行研究,总结了嫁卖的特点与类型,并且分析了嫁卖行为产生的原因[33]19-24。张晓霞则对清代巴县档案中退婚文约的特点与真实性进行探讨,研究发现这些退婚文约具有固定的格式,语言亦有其特点,虽然其内容可能有虚假的成分,但仍然客观地反映了清代民间的婚姻关系,在诉讼中作为重要的凭证,直接影响到官府对两告的审断[34]62-68。吴才茂对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新发现的初婚婚书、再婚婚契、嫁卖生妻以及休妻书与退婚字等文书进行研究,认为“婚书的运用正是黔东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人们实践清王朝的礼制和律法的具体表现”[35]190-200+204。王昱利用万全县、沧县等地的地方志,研究清代直隶地区不同社会阶层的嫁妆情况,发现“虽然受经济状况等因素影响,不同阶层嫁妆的丰厚程度存在一定差距,但各阶层在嫁妆内容、寓意和抬送过程等方面仍然存在共性”[36]。
5.清代地方档案与法律史研究。李思莹以《黑图档》内记载的雍正朝高氏庄头养子案为中心,探究庄头案件背后所反映的满汉法律传统相互渗透和融合的程度,以及管理盛京内务府事务的掌关佐领、盛京内务府会计司、慎刑司、盛京户部和刑部等各级司法部门在共同协理庄头案件过程中的职能分工[37]。崔彦超以四川巴县衙门档案为研究材料,对咸丰年间巴县档案中的盗窃犯罪进行研究,进一步探究清代刑事司法的运作与效率[38]。吴佩林以四川南部档案为例,对用于庭审的点名单的文书结构、种类、功用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不同类型的点名单功能各异,反映了清代州县司法的诸多环节。”[39]83-90此外,赵彦昌、刘依梦对当前清至民国时期司法档案的整理及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述评,指出虽然“清至民国时期司法档案中存在大量的清至民国时期司法文书,是研究清至民国时期司法档案本身的格式、类型、价值、内容等的绝佳素材。但是,目前仅有上述十余位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清至民国时期司法档案本身进行研究,呈现出较为零散的状态”[40]34-42。
6.清代地方档案与民族史研究。N·哈斯巴根利用蒙古八旗佐领印轴和族长印轴等满文档案,探讨清代宗族组织与蒙古八旗牛录编立、佐领承袭、驻防等的关系问题[41]104-117+142。古力阿伊木·亚克甫、张伊雪通过研究清代南疆契约文书中的地名,揭示清代南疆地名特点,并且分析了这些地名的命名规律[42]242-244。内玛、才让对清代满文档案中出现的藏语职官制度词汇、地名术语词汇、宗教术语词汇、人名词汇、藏族族称等进行了梳理[43]125-128。傅慧平以锦屏加池苗寨文书为中心,对明、清时期苗族村寨的社会经济文化进行研究[44]。张闶在对满文《喀木地方一统志》进行翻译的基础上,挖掘其与《大清一统志》和《皇舆全览图》的联系,反映出康熙朝清廷对西藏地区的管理经略[45]165-179。
7.清代地方档案与语言学研究。邓前程、黄辛建利用西藏地区的地方志,对“唐古特”这一满语的含义及其发展演变进行探讨[46]58-70+326-327。卢庆全在《贵州契约文书词汇研究》一书中,以贵州契约文书中的词语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部分疑难词语进行了训释[47]。龚泽军、张嘉楠对巴县档案内出现的俗字进行研究,认为:“巴县档案所见俗字之价值巨大,其对巴县档案的文本整理、大型汉字字库的建构、地名用字及方俗词语研究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与巴县档案研究在其他领域所取得的成果及徽州契约文书、贵州清水江流域契约文书、南部档案等明清契约文书档案在俗字研究方面所展开的研究相比较而言,巴县档案的俗字研究还处于非常薄弱的境地,号召学者们进一步去开发、研究。”[48]15-20此外,龚泽军还认为以巴县档案为代表的地方档案在汉语词汇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并且对巴县档案以“卖”为构词语素的复音词进行了深入研究[49]75-82。
三、总结
相较于2015-2018年清代地方档案整理与研究的学术成果而言(2015—2018)[50],2019年的清代地方档案编纂和研究工作有了很大進展,但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编纂和研究工作缺乏合作,目前的地方档案多由某一地区或者某一机构的人员负责,而互相交流合作、实现信息功效才是有效解决地方档案“碎片化”困扰的重要方法。另外受技术、经费等因素限制,出版地方档案时进行原色影印的较少,契约、公文等档案中有很多有颜色的戳记、印章和批注都难以以其原貌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除此之外,目前学界所研究的清代地方档案相对集中,主要偏重于南部档案、巴县档案、龙泉档案等发现较早、影响较大的地方档案。有清一代,我国疆域面积最多曾达到1380多万平方公里,几乎每个地区在每个时期都会形成具有时代和地域特色的档案文书,这就需要我们在未来不断挖掘出更新、价值更高、更具独特魅力的清代地方档案。相信在各界的努力下,未来清代地方档案整理与研究工作也会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菲楠.“清代档案与清代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青岛召开[J].历史档案,2019(3).
[2]中国文献影像技术协会秘书处.2019年海峡两岸档案暨缩微学术交流会[J].档案学研究,2019(4).
[3]赵彦昌.“第一届东北地区档案学术研讨会”在辽宁大学召开[J].档案学通讯,2019(6).
[4]地方文化研究院.“第八届中国古文书学——民间文书与基层社会”学术研讨会在邯郸学院隆重举行[J].邯郸学院学报,2019(4).
[5]董清平.第一届历史档案与特色文献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四川南充召开[J].档案学通讯,2020(1).
[6]赵彦昌,姜珊.改革开放以来四川清代档案整理与出版研究[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1).
[7]林勃,王春芳.清代典史研究——以《南部档案》为中心[J].景德镇学院学报,2019,34(5).
[8]金玉峰.清末巴县档案里的“里正”[J].四川档案,2019(2).
[9]梁勇.清代四川夫马局简论——侧重于巴县[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9,21(5).
[10]赵彦昌,姜珊.《黑图档·嘉庆朝》所见清代公文撰拟用字及用印问题研究[J].档案与建设,2019(10).
[11]赵彦昌,樊旭.《黑图档·咸丰朝》评介[J].满族研究,2019(3).
[12]赵彦昌,樊旭.从《黑图档·咸丰朝》看清代盛京内务府官员的选拔[J].山西档案,2019(4).
[13]张咪.《南部档案》中的亲供文书研究[J].萍乡学院学报,2019,36(5).
[14]惠科.疾病与社会:清季重庆城的霍乱应对——基于巴县档案为中心的考察[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
[15]吕兴邦.“化私为官”:《南部档案》所见清末硝磺政策转变及其在地效应[J].中国经济史研究,2019(1).
[16]张晓霞.清代巴县档案中的官代书戳记[J].档案学通讯,2019(2).
[17]滕冉.清代四川驻县绿营兵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9.
[18]格日乐其其格.从档案史料看清代喀喇沁左翼旗的乞求地[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9,29(4).
[19]谢继忠.清代至民国时期黑河流域的水权交易及其特点——以新发现的高台、金塔契约文书为中心[J].理论学刊,2019(4).
[20]李亚男.《南部档案》所见清末南部县蚕桑业之发展[D].西华师范大学,2019.
[21]丁阿洁.从光绪朝循化厅档案看晚清茶叶贸易管控[J].档案,2019(7).
[22]郑勇.从闽东民间契约文书看清代闽东山区地权流转书写形态[J].中国民族博览,2019(2).
[23]张强.清代民国清水江流域民间“典当”——基于“清水江文书”的考察[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9,11(2).
[24]赵彦昌,葛香辰.清代内务府档案整理与研究述评[J].满族研究,2019(1).
[25]吴超,霍红霞.清代归化城土默特农牧业研究[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9.
[26]吴佩林,李增增.拦留:《南部档案》所见清季地方社会中的纠纷解决[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9,22(3).
[27]凌鹏.中国传统地方治理的复杂结构——以清代咸丰朝巴县档案为例[J].社会治理,2019(2).
[28]陈慧萍.清末教育改革视野下地方士绅流动与分化的历史考察——以“四川南部县衙档案”为中心[J].青海社会科学,2019(4).
[29]贾良宜.清代以来成都龙泉驿契约中人与社会变迁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9.
[30]狄鸿旭.清代华北儒医的形象与社区角色——以地方志记载为中心[J].中国地方志,2019(5).
[31]彭静杨.明清至民国时期地方志所见的苏州茶与文化[J].农业考古,2019(5).
[32]李小雪,常建华.清康雍年间盛京城乡旗民划界探析——以盛京内务府抄存档案《黑图档》为中心[J].青海民族研究,2019,30(3).
[33]张志军.何以嫁卖?——从乾嘉道巴县36份嫁卖案例说起[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
[34]张晓霞.清代退婚文约之特点及真实性探讨——以巴县档案为例[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
[35]吴才茂.“礼”入苗疆:清代清水江文书中的婚姻世界[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5(6).
[36]王昱.清代至民初直隶地区嫁妆问题探析[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9.
[37]李思莹.满文《黑图档》雍正锦州庄头养子案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9.
[38]崔彦超.咸丰年间巴县盗窃案中刑事司法运作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9.
[39]吴佩林.论清代州县衙门诉讼文书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以“南部档案”中的“点名单”为例[J].档案学通讯,2019(4).
[40]赵彦昌,刘依梦.清至民国时期司法档案整理及研究述评[J].档案,2019(9).
[41]N·哈斯巴根.宗族组织与蒙古八旗牛录——以国家图书馆藏清代满文印轴为例[J].民族研究,2019(4).
[42]古力阿伊木·亚克甫,张伊雪.清代南疆地名探析——以南疆契约文书为例[J].文化学刊,2019(8).
[43]内玛,才让.试述清代满文文献中的藏语词汇[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1(6).
[44]傅慧平.錦屏加池苗寨文书的社会人类学考察[M].知识产权出版社,2019.
[45]张闶.从满文《喀木地方一统志》看清廷对康区的地理认知[J].中国藏学,2019(3).
[46]邓前程,黄辛建.“唐古特”的意涵演变及其史学价值——以清代西藏地方志为中心的考察[J].西北民族论丛,2019(1).
[47]卢庆全.贵州契约文书词汇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
[48]龚泽军,张嘉楠.巴县档案所见俗字之价值述略[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
[49]龚泽军.基于巴县档案看地方档案在汉语词汇研究中的价值——以“卖”为构词语素为例[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
[50]赵彦昌,刘俊恒.2015—2018年清代地方档案整理与研究述评[J].山西档案,2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