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高校服装专业校企合作瓶颈与路径研究
——以宿州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为例

2020-06-10 07:49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宿州服饰服装

曲 义

(宿州学院,安徽宿州234000)

一、相关背景介绍

宿州是位于安徽省东北部地区的省辖地级市,地处江苏、山东、河南、安徽四省交界处。从产业发展角度来看,该市工业基础较为薄弱,属于传统农业大市和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所辖四县一区原均为国家级贫困县,2019年起开始陆续摘帽。2019年上半年该市的GDP总量为841.2亿元,因人口基数较大(651.66万),城乡居民人均GDP 14807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32300元)的 45.84%和安徽省平均水平(24771元)的59.77%。人均可支配收入10690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15294元)的69.89%和安徽省平均水平(13360元)的80.01%。

在中部崛起和经济转型升级等国家重大战略的激励下,地理位置促使皖北欠发达地区成为沿海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就近向中部省份梯度转移的前沿要地,作为安徽省的北大门和安徽省距离出海口最近的城市,宿州市迎来了实现自身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绝佳契机。

宿州学院是宿州市唯一一所本科高校,该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专业代码130505)是基于宿州市积极承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大力推动鞋服产业发展的背景下创办而来[1]。自开设以来,该专业一直十分重视校企合作育人工作,通过不懈努力,现已获批为宿州学院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立项建设专业,目前正在为申报省级校企合作示范专业做积极准备。现将该专业校企合作历程中所遇到的瓶颈与解决路径进行总结,以期为经济欠发达城市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服装设计类专业校企合作育人提供相对普适性的参考样本。

二、欠发达地区高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校企合作瓶颈

(一)校企生三方利益平衡点把控瓶颈

校企合作主要参与方利益与诉求的平衡点难以把控,主要表现为企业发展短期现实需求——专业发展中长期目标需求——学生学习生活基本利益诉求,三者之间在部分具体合作事项协商与实施过程中存在较大分歧与冲突。上述瓶颈看似属于校企合作过程中的普遍难题,但对于欠发达地区而言,企业混淆合作概念,假借校企合作之名一味解决自身低端用工需求、降低劳动力雇用成本;高校自身专业实力定位不清、不切实际盲目索取;校企双方暗地假借合作侵害学生正当权益等问题更为突出,尤其在本专业开展校企合作早期阶段所涉及的上述情况更甚。

(二)与本地企业开展合作的维度与成本瓶颈

长期以来,宿州市服装产业同质化现象十分明显。通过招商引资入驻的企业均为外地品牌服装公司在本地建立的生产加工型工厂,本地原有服装企业绝大多数为利润率和产品附加值低的贴牌加工性质,极个别的自主品牌服装企业也因自身实力薄弱导致产品雷同、缺少特色。从整体上而言,宿州市服装产业尚未形成上下游产业链比较完备的产业集群,碎片化问题较为突出。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3]之规定,宿州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基于艺术教育与工程教育相结合、贸易与管理教育相结合、民族优秀传统服饰文化艺术与现代服饰设计思维相结合的办学理念,以培养从事服装产品策划和设计研发、工艺技术、生产和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和商贸及行业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构建起了新型的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教学体系。

一方面,企业的经营定位与高校的专业定位契合度低,导致双方合作的涉及面较窄,无形中加大了在多维度中广泛开展校企合作的难度。另一方面,碎片化问题突出致使本专业无法实现与本地企业开展少而精的高效合作,且校企双方利益诉求点难以平衡,均在无形中加大了本专业开展校企合作的人力和物力成本。

(三)与外阜企业开展合作的距离与模式瓶颈

纵观国内外校企合作育人的四种常见模式,工学交替与订单式合作以往多见于中高职层次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之中,属于初级阶段的合作模式。企业进校模式在我国现有教育体制下因所涉资产归属、教学主导权、责任管理等问题较多,故而不具备普适性。校企互动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实现双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和互惠互利,且不过多牵涉权属,是目前我国公办本科高校开展校企合作所公认的最佳模式[4]。

在本地优质企业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对于时间和空间要求不高的工学交替模式抑或能够实现校企异地合作,但其与本科院校高质量、高定位的合作模式要求不符。距离因素成为一道宿州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与外埠优质企业开展校企互动式合作无法逾越的鸿沟。

(四)校内课程与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实战性导向的衔接瓶颈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必修课程主要围绕服装款式设计、服装结构设计和服装工艺设计三大核心体系进行相关周边拓展课程的设置,旨在综合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知识与能力,实现教育部对于本专业人才培养的全科性要求。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教学大纲相对固定,除部分适合开展项目化教学的专题类必修课程之外,大多数校内专业必修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无法与企业实战性的运作方式相适应,学校在于全、企业在于精,校内外协同育人的衔接链存在断点。

(五)人才引进吸引力不足所致专任师资缺口瓶颈

多年以来,事业编制、地理位置、学术平台、城市发展、生活环境、人口素质等因素长期制约着以宿州学院为代表的欠发达地区高校专任教师引进的数量与质量。以2019年为例,因引进博士和高级职称高水平人才的难度较大,该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计划招聘硕士研究生3人,全年报名人数仅有2人,最终录用1人,仅完成全年招聘计划的33%。

此外,现阶段安徽省高校教师的工资待遇与临近的江浙地区高校相比差距十分明显,在皖高校中高学历、高职称教师人才外流现象较为严重,教职工人数负增长问题较为突出,宿州学院的情况亦是如此。上述因素综合导致宿州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师资紧张,专任教师的日常教学科研工作任务已然十分繁重,面对校企合作时显得力不从心。

(六)校企合作管理与评价机制瓶颈

与发达地区高校相比,欠发达地区高校竞争意识不强,校企合作工作起步相对较晚,协同育人理念尚未达成真正意义上的内部共识,甚至可谓“扭曲”。部分高校的校企合作评价机制与监控体系尚不成熟,且内部管理与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人情因素。相关责任人自身认识不足、站位不高、懒政怠工、有规不执等不良工作态度与工作作风问题较为严重。诸如与企业假签校企合作协议凑数、应付检查、低质合作等“雷声大、雨点小”式的校企合作反面案例不绝于耳。

三、欠发达地区高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校企合作路径

(一)以他赢为律谋求“生企”共赢利益平衡

企业以盈利为根,学生以求知为本,在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和教师正当权益不受损的前提下,宿州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弱化本我利益诉求,秉承以生为本的原则,一改以往“校企”利益共赢为“生企”利益共赢。在此基础上以他赢为律[5],着重在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上让利于合作企业,以提高其参与度和积极性。同时,对于过于追求短期利益的企业进行精筛细滤,从而确保了合作对象的质量,有效避免了低端合作的发生。

(二)精选本地龙头企业共建服装工程校企合作联盟

作为地方应用型高校所设专业,本专业立足宿州、服务皖北。鉴于本地服装企业以生产加工类型居多,对于服装工程技术和相关人才的需求突出这一实际,为了实现在高平台上推动与本地企业开展精准化合作,本专业联合中国中部(宿州)纺织服装产业城内主营品类区分度较高的四家大型非同质化的龙头企业共建服装工程校企合作联盟(表1)。联盟的具体合作项目包括与安徽省襕衫服饰有限公司开展无框西服(上装)教学与技术研发合作、与宿州欧歌服饰有限公司开展可穿卸式石墨烯发热服装项目教学与研发合作、与安徽宝德服饰有限公司合作培育童装电子商务专门人才、与宿州鸿正服装服饰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开展服装模版人才培育与技术研发,并在一定限度内进行技术资源共享(绝大部分为无偿),共同推动宿州服装产业转型升级。

表1 服装工程校企合作联盟概况

通过校企共建校内研发中心、企业内设立实习实践基地、开展校企实战化项目教学等措施,充分体现校企合作的实践性、职业性与开放性。力求将该联盟打造成为服装工程人才培养与科研无缝衔接、高校与企业无缝对接的合作平台,以及培育服装专门人才的高效孵化器,最终使其成为服务宿州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皖北乃至安徽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重要机构。

(三)优选外埠企业建立服装设计实践教学基地

因宿州本地设计型品牌服装企业的数量与实力欠缺,为了实现全方位开展校企合作,本专业同企业开展设计类校企合作必须实施走出去战略。因距离受限,合作方式以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主。通过对现有课程重新进行审视,科学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外出实践教学计划,合理淘汰开设意义不大和学生反映不好的“旅游休闲式”外出课程,分学期安排学生前往合作基地开展为期1-2周的外出集中实践教学活动,并给予师生一定的外出生活补助。

宿州是长三角城市群和中原经济区的重要节点城市[6],临近江浙鲁等服装产业发达省份。本专业积极争取并充分利用实践教学专项经费,借助各级政府和行业组织平台,积极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多次分赴上述地区参加各级各类校企合作对接洽谈会,并在会后前往意向企业进行实地考察,最后向经筛选后的优质服装企业发出到校考查邀请,商榷具体合作事宜。

通过相关努力,本专业现已分别与山东国人服饰股份有限公司、时尚汇集团和常州富林纺织品有限公司等外省品牌服装企业合作建立了四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表2)。需要特别提出的是,在新型冠状病毒肆虐期间,本专业师生利用线上教学平台开展项目化教学活动,积极参与苏州德师普职业防护装备有限公司新型防护服的方案设计工作,充分发挥自身专业能力以笔做枪,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

表2 外埠服装设计实践教学基地概况

(四)校内构建实战性多模块教学体系

自大三下学期起,本专业学生公共必修课已基本修完,专业必修课每周开设两天,“干二休五”式的学习生活空闲时间极多。基于此,为了充实高年级学生的学习生活,进一步提升其专业实战化能力,本专业积极同联盟和基地企业合作开设第二课堂,共享教学成果。

为了明确突出并强化第二课堂协同育人的结果导向,以实战性为原则,按照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方向进行划分,共建有5个不同的合作教学模块(图1)。企划模块主要开展市场调查、流行分析、产品企划、系列拓展等方面的联合教学;设计模块按照服装产品设计开发的业内流程,囊括服装款式设计和服装结构设计(包括立体裁剪)两个过程的实战化教学内容;交互模块运用服装3D虚拟现实仿真技术开展人体各主要部位数据采集、资源库(款式、版型、面料)运用、虚拟试穿等内容的教学;工艺模块旨在提升学生的工艺创新意识以及对于特殊工艺的操作水平;文化模块根植于传统服饰文化艺术形态,开展国潮和民族风专题服装研发,提高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以及与现代服装进行设计嫁接的创新能力。

具体由双方各指派一名教师负责实战化教学工作,两位教师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体现合作与制约的双重关系。校内教师(专任教师、外聘教师)的授课方式以面授为主,并负责日常教学组织与管理。企业教师授课方式以在线辅导为主,并每学期至少到校开展1-3天集中面授。按照专家学术交流讲座的方式为企业教师报销往返路费、住宿费,并支付劳务费。

图1 外埠服装设计实践教学基地概况

(五)加强外聘师资引才力度

鉴于专任教师引才瓶颈,在继续同学校人事部门通力协作引进专任教师的同时,本专业不等不靠,积极开拓引才他径,面向皖北籍高校和企业离退休人员,以及合作企业的工作人员招贤纳士。近年来,累计聘用自愿发挥余热的高校离退休教授和副教授各1人、企业离退休专业人员3人、企业在职专业人员1人。目前专兼职教师比例达到1:1,初步构建起了服装专业多方向外聘师资队伍体系,有效填补了校企合作育人的师资缺口。

表3 外聘师资队伍概况

(六)合理利用第三方机制进行校企关系管理与成果评价

一方面,防微杜渐。通过宿州市循环经济示范园管理委员会牵头,对服装工程校企合作联盟统一进行校企关系管理,其目的在于通过第三方监管,有效杜绝合作过程中过多的直接性人情因素。同时,引入第三方机制更有助于校企合作过程中所发生的矛盾与争议处理。

另一方面,以评促建。本专业以教育部首轮本科高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教育部新一轮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和安徽省教育厅本科专业评估为契机。不以评估纸面数据好坏为导向,积极开展校企合作观测点自查工作,认真查找并反映客观事实,在此基础上分析自身痛点,分别制定短期和中长期校企合作阶段式工作计划,力求切实提升自身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质量与成效。

四、结语

在深入贯彻执行国家全面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战略方针的大背景下,欠发达地区高校及其所设专业应具有危机意识,谨防落伍。必须首先厘清自身专业与地方行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所在,在以生为本的基础上创新思路、对症施策,服务地方与走出去战略相结合,努力提升校企合作的水平与层次,不断开创新式样本,勇于开拓欠发达地区校企合作育人的新路径。宿州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作为欠发达地区服装专业校企合作样本的深度创建工作远没有结束!

猜你喜欢
宿州服饰服装
安徽宿州灵璧县:多措并举发展特色产业
让人心碎的服装
动物“闯”入服饰界
我觉得我很勇敢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雪人的服饰
宿州诗群小记
居· 文化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