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小莉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 南宁 530023)
面瘫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好发于各个年龄阶段,通常由于面部神经发炎在季节交替时风寒之邪侵入面部导致血流凝滞,引发口角歪斜,目不能闭合等,因其治疗具有时效性,故而凝滞时间越长面瘫就更加难以恢复,治疗不及时会导致患者眼角下垂或者口歪眼斜[1]。虽本病65%~90%可通过积极治疗来恢复,却仍存在着10%~20%患者会留下后遗症,目前临床治疗针灸被视为治疗面瘫首要方法之一,而良好的护理往往对疾病康复有促进意义,本文进行探究,具体如下:
选择本院2017年10月到2019年1月收治80例在院面瘫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在40-60岁,平均年龄(48.5±5.5)病程1-6天,平均病程(2.4±3.1)天;观察组患者中男12例,女28例,年龄在35-60岁,平均年龄(47.5±6.5),病程1-7天,平均病程(3.6±2.1)天。两组以上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普通护理常规:指导患者进行面面部肌肉训练,努嘴、鼓腮训练等。遵医嘱进行红外线照射脸部,注意眼部卫生,出门时佩戴口罩围巾以防受凉,湿毛巾热敷面部,每日2-3次,按摩时力度适宜、部位准确。观察组 对照组基础同时加上针灸治疗配合中医护理,具体内容:1.病房内避免对流风,加强面部及耳后的保暖措施,利用热水洗脸,嘱咐患者外出应佩戴口罩。另外保证口腔清洁,餐后漱口,防止感染。2.针对风寒袭络型患者应给予针对性饮食指导,多食用辛温祛风散寒类食物,例如葱白、大豆及生姜等,不可食用凉性或者生冷瓜果等。3.应主动关心并尊重患者,疏导其紧张情绪,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创建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帮助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同时还可指导患者通过听音乐或者相声等方式,抒发内心真实情感,减轻悲观情绪,促进气血阴阳平衡。4.实施雷火炙治疗。治疗过程中,火头与皮肤应维持适当距离,不可接近肌肤,防止烫伤。治疗后皮肤发红、小水泡或痕痒属于正常,若水泡较大可利用消毒针挑破,排出泡液,随后涂抹烧伤膏。
判断标准[3]包括(1)显效:闭眼双侧对称,鼓腮、努嘴、露齿无障碍,面神经功能评分为I级。(2)有效:闭眼双侧基本对称,鼓腮、努嘴轻微障碍,面神经功能提高。无效:闭眼两侧不对称,露齿、鼓腮、努嘴有障碍,面部神经功能评分级不足1个级别。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病例数×100%。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总有效率显著下降,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有效率对比(例)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各方面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情况统计分析(n%)
面瘫是由面部神经非特异性引发的面部周围神经肌肉的瘫痪,大多伴随着后遗症,对其社交及生活带来极大影响。常规医学中治疗面瘫往往采用拔罐、按摩、艾灸、口服中药、外敷等办法,然而针灸治疗配合中医护理干预在治疗面瘫中疗效最为显著,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雷火炙火力峻猛,灸患者肚脐上下、双足三里、双涌泉穴,可达到温经通络,疏风散寒作用,同时配合中医护理,可有效提升疗效,避免不良反应出现,促进早日康复[5]。
根据以上数据结果得知针灸治疗法,对于临床面瘫患者治疗有显著疗效,利于面瘫患者更有效恢复,本研究中观察组面部恢复情况、并发症减少情况、出院情况等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针灸配合中医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情况,促进面部神经产生兴奋作用,加快血液循环,减少对日常生活影响,具有更广泛的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针灸配合中医护理干预在治疗面瘫中疗效显著,并发症发生几率低、待出院时间减少、面部恢复率增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