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晓琼
(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广西 南宁 530022)
尿管留置术是手术室执行频率较高的一项技术,它能及时排空膀胱,减少术中误伤膀胱,同时,也为麻醉医生补液情况提供了参考;然而,传统的全麻插管后留置尿管虽能降低患者的痛苦,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苏醒期的躁动发生率[1],不利于患者术后复苏,因此,如何减少术后患者躁动的发生的相关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现将我院手术室2018年1月至2018年7月实施全身麻醉的男性患者,且为术前需要留置尿管,并带回病房者,进行不同时机留置尿管的观察,现汇报如下:
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7月在我科实施全麻下手术,术前需要留置尿管且带回病房者,年龄18~60岁,排除包皮过长、包茎、尿道狭窄、前列腺增生病史、不能配合检查、听力障碍者及长期服用精神类、镇痛药物者,共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患者入室后常规建立静脉通道,两组均采取相同的麻醉药物进行诱导。对照组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后留置尿管,观察组在麻醉诱导期间即行留置尿管。所有尿管留置方法均按教科书要求,统一使用一次性无菌导尿包(新乡市华西卫材有限公司),检查水囊的完整性,经石蜡油润滑导尿管后,男性患者置管深度为20~22cm,导尿管置入见有尿液流出后,气囊注入生理盐水10ml,轻轻向外拉动导尿管,遇有阻力即刻停止,随后继续将尿管送入3~4cm即可。所有患者入室后均连续监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手术结束前30min停止吸入麻醉药,芬太尼1ug/kg静脉注射;术后苏醒期按照CRBD严重程度分级标准:0级:未表达不适;1级:轻度不适,可以忍受;2级:中度不适,难以忍受;3级:严重不适,极度不能忍受,并可观察到不自主行为,例如肢体躁动、试图拔出尿管等,可伴有心率增快、血压增高等生命体征的改变。
观察组出现评级在1级以下的有35例,评级在2级的有5例,无3级评级;而对照组0~1级出现8例,2级有18例,3级有14例。
组别 0~1级 2级 3级对照组 8 18 14观察组 35 5 0
由于目前对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尿管留置时机没有统一标准,有研究表示术前留置导尿管,因隐私暴露及侵入型操作,易出现紧张、害怕甚至恐惧的不良心理,从而引起患者生命体征波动,并降低一次置管成功率[2]。王婧[3]认为麻醉后行尿管留置操作可以有效增加成功率和尿道损伤,降低病人不适;然而也有学者提出,全麻后留置尿管虽然能够降低患者导尿管插入时的不适感,但是在术后复苏期会使患者感受到尿道疼痛、下腹胀痛、尿频尿急等不适,从而增加苏醒期的躁动发生率[4],不仅易引起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而且还会影响手术效果,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必须予以高度重视[5]。
出于人文关怀考虑,本次主要研究探讨麻醉诱导期留置尿管和麻醉气管插管后留置尿管的分析比较,结果显示气管插管后留置尿管患者术后复苏期有18例出现2级表现,3级表现有14例,大部分患者出现术后躁动情况。而麻醉诱导期留置尿管者无3级症状,2级表现仅5例,大部分患者无尿道不适或表示可以忍受,这可能是麻醉镇静镇痛药物作用,解除尿道痉挛,并松弛括约肌,这样不但能够减轻导尿管留置时的痛觉,而且能够使患者大概了解尿管留置的感受[6],从而减轻术后引起的躁动。
我们本着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一切以病人安全为中心,麻醉诱导期留置尿管病人满意舒心,因此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