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趁丽
摘要:高校思政教师集体备课能有效的解决思政教学问题、进行思政教学改革、提高思政教学质量。高校普遍重视思政教师集体备课,但是,也存在集体备课定位不准确、思想不正确、形式化等问题,提升思政教师集体备课质量应统一思政教师集体备课认识、提高个人草备质量、重视集体备课的过程和课后的反思、加强集体备课制度建设。
关键词:思政课 集体备课
一、高校思政教师集体备课状况
(一)高校普遍重视思政教师集体备课
教育部等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指出,加强团队协作机制建设,要把集体备课作为教师传帮带的手段之一。多数高校对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比较重视,表现在:其一,领导层重视,围绕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多数学校成立专门提升教学质量的机构,会对教师的备课状况进行引导、督促、检查,也会下发相关文件来规范教师的备课。其二,多机构重视。多数高校除了专门的教学质量检查机构之外,还有另外一些机构加强对教师备课的检查,如质监办、教务处,督学办等。其三,多种形式。随着多媒体的发展,集体备课的形式也多样化,通常表现为,常规备课、技能大赛、专题备课、定期备课等幾种形式。
(二)高校思政教师集体备课存在一些问题
1、部分集体备课以形成统一教案为目标,定位不准确
如前所述,集体备课是一种可以取长补短、发挥大家所长有特殊作用的教学准备活动。其中,编写教案是思想政治教师集体备课的重要内容,也是集体备课成果主要的外在表现形式。但是,有些思想政治教师把写教案当作了最主要的目标和任务,觉得参与集体备课就是教师共同写一门课的教案,教案中所包含的基本的要素要统一,如关于课程教学的重难点、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作业布置等要统一,这样就显的既有集体感,又有美统一的风格,漂亮,殊不知这样必然会偏离集体备课的目标,会导致课堂的统一。集体备课的目标是老师把课上得更好,而不是上课风格的统一、教案的统一,集体备课以形成统一教案为目标导致“千师一面”的问题,扼杀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教学个性。
2、部分教师参与集体备课以获得教案为追求,思想不正确
集体备课是教师自己对课程理解的思想火花碰撞的过程,需要思政思政教师发挥个人的智慧,将个人智慧融入到集体备课之中,智慧的激发就需要思政教师在集体备课之前,做一些基础的准备工作,要求教师对所备内容在集体备课会之前,有一个深入的思考,并提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或者是质疑的问题,带着个人的理解和问题参与备课会。但是,在思想政治教师集体备课中,部分思政教师 “空脑”、“空手”参与备课会,这类教师接到集体备课会通知时,能做到准时、准点参加备课,但是,只是停留在参加的阶段,会前没有做任何的准备,在他们的潜意识中认为,其他老师会完成这些备课任务,自己也讲不出多么深奥的知识,等课备好了自己拿去用就可以了,这种坐享他人劳动成果的思想是典型的搭便车的思想,是非常错误的。
3、集体备课成果与实际教学两张皮,备课效果达不到
集体备课的成果是集体智慧的凝结和老师们教学经验的积累,可以弥补自己教学的不足,应该善于把集体备课的成果运用到实际教学当中去。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了集体备课与实际教两张皮的现象,有的老师对自己教学方法教学能力非常自信,对集体备课的成果不屑一顾,不肯充分的吸纳集体备课的成果;也有的老师不能深刻领会集体备课的成果,不理解、不消化,也只能将集体备课的成果束之于高阁。
4、集体备课形聚神散,坐而不合
思想政治教师集体备课需要每一位思政教师的积极参与、展开交流、研讨教学问题。但是,现实中有部分思想政治教师参与集体备课的思想出现了问题,形式化的对待集体备课,以应付的态度来对待,敷衍了事,有的老师甚至存在排斥、逆反的现象,所以集体备课过程中人在神不在,心不在焉、形聚神散,坐而不合、流于形式。
二、提高高校思政教师集体备课实效的策略
(一)统一高校思政教师集体备课的认识
正确的认识可以指导实践。集体备课是一种可以取长补短、发挥大家所长有特殊作用的教学准备活动,通过集体备课,可以有计划的解决思政教学问题、进行思政教学改革、提高思政教学质量,特别是可以快速地弥补教学能力不足的教师的教学能力。因此,对于集体备课需要匡正高校管理者和思政教师对集体备课的认识,形成共识,从而引领和加强对高校思政教师集体备课的思维,提升高校思政教师的集体备课的意识,夯实高校思政教师的专业基础,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更好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教”与“学”之间的互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目前在,在校大学生大学课程中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法律基础和思想道德修养》,还有思政教师开设的一些思政政治教育类选修课,思政教师应注意到,这些课程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成长为一名具有优秀思想道德素养的青年,而完成教学目标不仅仅是一个课时或几个课时的就完成的事情,往往持续一个学期以上。因此,思政课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备课的意识,而不仅为完成一节课或几节课而备课。这就要求思政教师备课时放眼未来,以宏大的教学目标来进行创造性、启发性的备课,教学需要备课,备课为了学生的成长,这样的思想应统一于整个集体备课的过程。
(二)提高高校思政教师个人草备质量
集体备课不是所有教师集中在一起对教学内容的全新的创造,而是所有教师个人基于对教学内容认识而产生的碰撞,最终形成集体智慧的过程。因此每位老师参与集体备课前,对集体备课应该有一定准备,先行进行认真草备,嗯。以保证集体备课的质量。
一是围绕集体备课内容进行草备。参加集体备课前,教师首先需要明确备课主题和内容,在此基础上,认真研读教材,剖析教学重点、难点,充分利用图书、网络等渠道查阅资料,补充、解读教学内容,设计自己的教学方案,形成草备备教案。二是了解学生基本状况进行草备。思政课是面向所有在校大学生的一门公共课,是每位在校大学生必修课,思政教师在备课时,应该注意到学生的专业不同、专本科不同、知识储备基础不同、基本素质不同,从草备时就开始应注意到因材施教,与学生的认知状况和学科特点相结合,以确保集体备课的有效性。三是结合授课条件进行草备。思政教师在集体备课的时候应考虑备课的硬件和软件:硬件方面,考虑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上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和互联网、多媒体平台助力教学;软件方面要考虑学生素质与校园文化、班级文化、思政教育状况结合起来。
(三)集体备课的过程中的集体交流与研讨
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要将教师集中起来,进行集体性的交流与研讨,克服个体教研方面的困难。在集体备课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引导下,教师表述自身的教研成果:由教学大纲编写的人员来表述整节课的主要内容,说明本节课在整体思政课程系统当中的地位和意义,对教学的目的进行界定,找寻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安排好教学的进度,指出教学中需要注重的环节等等。收集和调研学生信息的教师需要对学生的专业领域、性格特点等因素进行表述。收集案例信息的教师概括与教学相关的案例和社会热点新闻等等。对于课程内容以及学生个人特点等方面的讨论,教师应当积极发挥出自己的看法,才能够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对于存在的分歧,应当及时的进行解决,优化实际的教学内容,使用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解决思政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明确自身的思路,找出合理高效的教学方法和途径,构建全新的教育模式,将相关的教育资源利用网络技术加以共享,从而促进高校思政教育的整体发展。
(四)重视集体备课后交流以及教学反思
思政集体备课并不是短期的活动,而应当是一个长期的探索過程,不能抱着一劳永逸的态度开展教研,需要做好长期的准备工作,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之间也应当相互监督,互相听课,来交流具体的知识内容和教学流程等。教师之间开展持续性的教研,分析哪些知识内容更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有哪些课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等等,在交流之后将教案进行完善。学生个人实际情况的不同,教师个人的专业领域也有所不同,思政教案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以及教师的教学能力等等,也应当进行适当的转变,整合相应的教育资源,开展更多的教学形式,来发挥出教师的引导作用,让思政教学能够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展现出思政教育的重要作用。
(五)完善高校思政教师的集体备课制度
首先,完善集体备课常规制度。包括对集体备课的时间、地点、次数、考勤制度;集体备课活动的组织者、管理者、教师的专业领域、基本分工;经费或教学设备设施等基本的规定。其次,完善集体备课评价制度。评价制度包括自上而下的三个层面评价体系:学校对整个思政教学集体备课状况的评价;思政教学部门集体备课小组的评价;对教师个人的评价。在整个测评体系中。学校应该形成一整套的评价制度,环环相扣,上传下达。最后,完善思政教师集体备课的奖惩制度。奖惩制度可以提高教师的备课积极性,对于备课认真,备课质量较高,教学效果显著的教师应该给予适当的奖励,鼓励其再接再厉,对于一部分不认真对待教学的教师,应给予适当的惩罚,公平的原则下奖勤罚懒。
结语:集体备课对于思政教育、教学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高校应充分了解本校的集体备课状况,完善集体备课制度,常态化的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提升思政教学的效果。教师也应当抓住集体备课的机会,努力提升教学方法和能力,培养自身的教研精神,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解决具体的问题。
基金项目:本文系海口经济学院2019年度教师发展专项研究课题 “高校思政教师集体备课现状调查及策略研究(项目编号HJJF2019-10)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杜朝东,梁斯,潘贵书.集体备课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