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困境及对策

2020-06-09 12:19王生钰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困境班级管理小学

王生钰

摘 要:班主任是除了家长以外与学生接触时间最多,也是在教师中最了解学生的人。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在班级中的归属感,甚至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可见,班主任的班级管理理念和模式对学生的影响之大。基于此,本文首先梳理了当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时所面临的主要困境,然后结合自身经验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班级管理对策。

关键词:小学 班主任 班级管理 困境 对策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部分班主任将更多精力放到了所教学科的教学改革中,重点抓学生的成绩,而对班级其他事务的管理则有所疏忽,导致班级工作中逐渐暴露出一些突出问题。接下来,我将结合自己的管理工作经验,来阐述如何突破班级管理的困境,提升班主任的工作效率,实现教学和管理的双赢。

一、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面临的困境

第一,个别学生与班主任关系僵化。这在新任班主任身上表现得比较明显。班主任每天要处理很多繁杂的事情,除了自身承担的教学任务和班级管理任务,他们可能还会帮助校领导或其他任课教师处理一些事情。这样一来,他们的工作压力就会非常大,有时候就将学生作为发泄情绪的对象,学生可能只犯了一个小错误,只需批评教育几句就能解决,而一些班主任偏偏借此机会将事态严重化,以發泄自己的情绪,这样就给学生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学生与班主任的关系就会处于僵化状态。

第二,部分班主任的发展观落后。新形势下对学生发展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然而,很多小学班主任并未意识到这一点,仍旧固守传统的学生观和教学观,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始终沉浸在传统的师道尊严观念中,引导学生将老师当作知识的权威以及班级中最大的领导。而小学生也不敢对教师的决定提出质疑。总之就是师生地位处于一种非常不平等的状态。另外,在关于学生的发展观上,仍未能摆脱应试教育的思维束缚,导致许多班主任只重视文化课的成绩,而忽略了体育课、美术课、音乐课等在提高学生素养上发挥的作用,这些课程的时间被语文、数学、英语所挤占,学生根本无法得到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理念没有很好地落地。

第三,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能力相对不足。小学班主任往往既要从事一线教学工作,同时还要管理班级,因此他们必须具备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以便在多种身份之间自由转换,并做到思维清晰,工作高效。但有些班主任没有主动学习组织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没有从小学班级事务管理的真实案例中吸取经验、总结教训,提升自身的组织和管理能力,以便高效解决班级中的各项事务,让学生信任自己。同时,作为学生在学校的监护者,班主任自身缺乏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没有全方位了解学生,只关注学生的成绩,不懂得对其进行心理和情感方面的引导和疏导。作为学校、家庭、社会的沟通者,班主任的沟通协调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第四,对班级中留守儿童的关注度不够。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渐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地区劳动力涌向城市务工,与此同时,留在农村上学的孩子就成了一类特殊群体,即留守儿童。他们的起居生活通常是由爷爷奶奶等老辈照顾,长期下去,学生缺乏父母的爱和教育,在心理上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内心的不安全感非常强烈,在学校和不爱和其他学生交流,甚至不合群。而且,这些学生的学习习惯也非常不好,成绩始终不见起色。

然而,一些班主任面对班级的留守儿童,并没有给予过多的关注,工作重点只是关注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的教育,造成很多留守儿童心理的不健康,甚至产生叛逆心理。如果任由这样发展下去,将不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解决班级管理困境的策略

1.建立长效机制,健全班干部选用制度

由于班干部拥有多个身份,是学生,还是班主任管理班级过程中的得力助手,更是其他学生与任课教师之间沟通的纽带。因此,对于小学生而言,班级是否民主,就体现在班干部的产生方式上,即选出的班干部是否是大多数人的意愿,而不是教师自己指定的。班主任在选用班干部的时候是否倾听了全班同学的意见,并真正落实,这是很重要的。班级管理能否取得有效成果,与班主任制定的班干部选用制度有很大关系。所以,班干部的产生方式是否民主是学生较为关心的事情。

新时期,我认为,班主任应该建立一种长效机制。因为良好的班级管理制度并不是一夜之间就能产生的,身为班主任应该建立一个长远规划,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管理方式,创新管理方法,逐渐形成一套适合本班特色的管理模式,让这种长效机制在班级中发挥重要作用。就班干部选任来说,班主任应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建立一套科学而又可行的班干部管理制度,这样也能够让班干部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进行工作,协助老师管理班级。

首先,要建立班集体核心。班干部的人选是否恰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因此,班主任必须制定严格的选拔标准,要求班干部根据学校和班级的规章制度、班干部管理条例来管理自己和其他同学的学习和校园生活,有效动员班级学生为实现班级目标而努力。如班主任可以让一些学生分管一些事务,并对其进行考察,待他们与其他同学熟悉后,再进行无记名投票;或者让学生毛遂自荐,竞聘上岗。这种方法能够将班中优秀的学生纳入到班集体的核心中,提升班级建设的水平。

其次,班主任应依据班情建立班级常规体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还要培养班干部的岗位责任感,并定期对班干部的工作进行考核和评价,并形成常态化机制。

2.做到以生为本,重新理解学生发展观

班级管理的对象是学生,提升班级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为此,班主任应该充分了解学生,放下所谓的权威身份,主动接近学生,多与学生沟通,让学生将老师视为朋友,拉近师生关系。同时,班主任自身应该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让自己成为班级中每位学生的镜子,使学生能够以班主任为榜样。小学生是祖国未来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如同含苞待放的花朵,需要细心浇灌才能健康茁壮成长。班主任除了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外,还要考虑学生未来的发展,让他们每天都能有一定的进步,成长为品格完美的人。

3.加强管理耐心,帮助后进生成功转化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都拥有独特的智能结构,同时每个儿童也有着自身独特的气质。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应该尊重每位学生的个体差异,试着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每个孩子,发现他们的个性特点,并为其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实施差异化管理和教育,以求让每位儿童都能获得个性化的发展。

特别是对于班级中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班主任应该从思想上加以重視,结合学生的实际找到他们学习之“困”的原因,然后制定相应的策略。比如,在评价学生的时候要准确、客观,不能一味地批评,要有意识地给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这样能够逐渐减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隔阂,从而使其“亲其师,信其道”。

4.关爱留守儿童,以真情实感打动他们

如前所述,留守儿童是一类特殊群体,在学校教育中,留守儿童也是班级中的一类特殊学生。班主任应该多给他们一点情感上的关爱,关注其心理健康。

班主任应该全面了解本班学生中留守儿童的人数,并建立一套针对他们的个人档案袋,目的是帮助教师对这些孩子所犯的错误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此外,班主任还应及时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加以疏导,并邀请其他同学尤其是班干部对其加以帮助,让班上的留守儿童充分感受到来自师生的真情和友谊,从而帮助他们逐渐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真正融入到班集体中。

总之,小学是义务教育的起始阶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小学阶段能否打好精神底色,直接影响着学生未来的成长和人生轨迹。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和监护者,在学生的成长中起着重要且关键的作用,学生们思想品德的形成和人格的塑造都与班主任的管理效果有着很大关系。因此,小学班主任应该重新定位自己在班级中的角色,转变观念,创新班级管理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使其能够做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进而推动班级建设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丹丹《浅谈小学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才智》2015年第27期。

[2] 郭泽曦《小学班主任领导力改进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3] 张玉红《小学班级管理的理念和策略》,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猜你喜欢
困境班级管理小学
困境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