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哲
〔摘 要〕金鱼和花卉是清代扬州人休闲生活的常见事物,它们与扬州闻名的饮食、洗浴等文化不同,代表着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和返璞归真的自然观念,也彰显了休闲愉悦人们精神世界的本义。
〔关键词〕清代;休闲文化;扬州
清代扬州因漕运和盐业富甲天下。城市经济的繁荣带来了休闲行业的聚集,以往对扬州休闲文化的研究集中于饮食、洗浴乃至色情行业,于是奢靡、腐朽、放纵等字眼成为扬州休闲文化的代称。但事实远非如此,以上所称并不能全面反映扬州居民的精神追求,甚至有违“休闲”之本义。自清代以来,为扬州人士居家休闲生活所钟爱者,金鱼和花卉最有代表性。因此鱼与花为扬州休闲文化提供了另一层次的诠释。
一、扬州的金鱼和花卉
清代扬州的金鱼是由历代人工饲养的金鲫鱼繁殖、变异而来;因其周身遍布花纹,又被称为“文鱼”。费轩的《梦香词》里说:“小队文鱼圆似蛋,一缸新水绿于螺。上下跃清波。”另一首竹枝词称:“盎中小岛气通虚,金管文鳞三尾鱼。叶叶青线团盖下,深红刺藻自吹嘘。”这里的“金管文鳞三尾鱼”就是扬州地产的金鱼名种。乾隆时期,费轩祖宅成为专门饲养金鱼的地方。还有一处柳林别墅培育文鱼、蛋鱼、睡鱼、蝴蝶鱼、水晶鱼等诸多品种。时至晚清,金鱼种类增加,一首竹枝词称“金鱼局列广储门,遍地砂缸种类繁。凤尾龙睛和蛋种,数洋一对价评论”。《扬州览胜录》也记载:“(金鱼)大者长盈尺,小者一二寸。鱼类共七十二种,有龙背、龙眼、朝天龙、带球朝天龙、水泡眼、反腮水泡眼、珍珠色、南色、紫色、东洋红、五花蛋、洋蛋、墨鱼等。名目繁多,不可枚举。”费轩祖宅、柳林别墅、广储门外等地也自然形成了扬州金鱼买卖的市场。如柳林别墅主人朱标擅长养鱼,在园中置砂缸数口养鱼;待金鱼养成,选上品进贡皇宫,稍次一点的供游人前来选购,其余用白粉盆装着挑到城中沿街售卖。至晚清,此地附近成了扬州的金鱼市场。一首竹枝词写道:“扬州好,缸满蓄金鱼。千百金鳞霞散绮,几丛翠荇水跳珠。附郭数家居。”郭广储门附外,几户养鱼人家沿河而居,垒土为垣,竹篱围院,以砖池养鱼;置砂缸蓄鱼,顾客可以随意挑选购买。此外,还有小贩用白漆圆盘盛鱼,走街串巷,四处叫卖。《扬州览胜录》对此有详细的描述:“金鱼市在广储门外。沿城河一带人家以蓄金鱼为业。门内筑土为垣,甃砖为池,池方广可三四丈,并置砂缸多只,分蓄金鱼。”为什么这里会形成金鱼市场,研究者认为广储门外的护城河北岸蓄养金鱼有地利人和之便。因为这里临水且地势平旷,鱼池排灌便利;河中又多产鱼虫,隔岸不远即为繁华的市井,故此地百姓以世代蓄养金鱼为业。
扬州人不仅爱金鱼也喜花卉。费家花园与养花人家毗邻;朱标别墅也是艺花之地,此别墅门前栽柳,内围土垣,植四时花树,用红漆的木架搁置花盆,罗列棋布,高下合宜。扬州的花市更是历史悠久。在宋代,城外的禅智寺和城内的开明桥等地都有花市;清乾隆时期,尚有天宁街口的天福居等花市。在梅花岭、傍花村、堡城、小茅山、雷塘等地都有花院,每天早晨有摊贩运花进城售卖。据《扬州览胜录》记载,城北堡城“居民数十户人家,世世种花为业。春则以盆梅、月季为大宗,夏则产栀子,秋则以菊花为最盛。南邻北垞,相望不绝……每岁重阳前后,村妇担菊入城,填街绕陌,均以教场为聚集之所。其运出之菊,岁以数万计”,“次则以北门之傍花村、绿杨村、冶春花社,产菊亦颇盛”。另有“沙河芍药田在缺口城外卧佛寺东,俗名韩家跳,距城约一里半。居民艺花为业,而尤以芍药田为大宗,阡陌纵横,弥望皆是。金带围名种多产于此间。郑板桥诗云:‘十里栽花当种田,谓此。故世人以扬州产芍药,与北平丰台并称。每岁暮春,村人担花入城,到处售卖,一时紫陌香街,尽成花市”。每当鲜花盛开的时节,花贩携花涌入城内。一首竹枝词说:“扬州好,花市簇辕门。玉面桃开春绰约,素心兰放气氤氲,宣石衬磁盆。”另一首竹枝词说:“波斯妙种久传名,天宝香风绮陌平。墙角筐篮争市后,买花声易卖花声。”当时扬州居民购买花卉的盛况可见一斑。
城北堡城、傍花村等地以菊花著称,而沙河芍药田则以芍药闻名。堡城菊花的养殖方法与其他地方不同。其他地方养菊都以艾梗相接,以使菊花枝干高大开花多;扬州的菊花一般不接艾梗,以保留菊花的原貌。也有接艾梗的,都是粗种,种在地上,成花后供人插瓶用。扬州出产的盆菊枝干不超过二尺,花头只留两三朵,“专取淡坦之致,以瘦为得菊之本真”。菊花的种类繁多,大概有几百种,其中细种分为前十大名种、后十大名种。前十大名种有虎须、金铙、乱云、麦穗、粉霓裳、鸳鸯霓裳、翡翠翎、索娥、玉狮子、柳線;后十大名种有麒麟阁、麒麟带、麒麟甲、玉飞鸾、海棠魂、紫阁、杏红藕衣、玉套环、金套环、白龙须。还有十种新菊,名曰:猩猩冠、醉红妆、绿衣红裳、紫宸殿、鹤舞云霄、金驾飞舞、绿牡丹、醉宝、残霞满月、燕尾吐雪。芍药的栽植在扬州也有悠久的传统,一首竹枝词说:“扬州好,芍药殿春风。曾记玉楼娇并蒂,艳传金带兆三公。花会洛阳同。”芍药花容绰约,喻义吉祥。自古有“牡丹为王,芍药为相”之称,是与牡丹齐名的富贵花卉。宋代扬州更因芍药出了“四相簪花”的名花典故。因此,芍药在扬州广为栽植,世代流传。此外,荷花、梅花、茉莉、牡丹、桂花等也在扬州人的赏花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
二、扬州人的赏鱼观花生活及其意蕴
清代拙园老人的《虫鱼雅集》说:“鱼乃闲静幽雅之物,养之不独清目,兼可清心。观其游泳浮跃,可悟活泼之机,可生澄清之念。虽系玩好,与人身心有益,胜养禽鸟多多矣。”同时,金鱼因与“吉庆有余”谐音成为吉祥的象征物。金鱼在清代受到了普遍的欢迎,上至权贵,下至百姓都以饲养金鱼为乐。扬州人赏玩金鱼一般通过三种方式。一是到广储门外金鱼市游玩。此地水流潺潺,柳绿桃红,历来是扬州居民出城游览的佳处;周边还有花舍、茶社,赏花观鱼饮茶,好不自在。姚燮的《红桥舫歌》对此描述道:“帘影春风一副舒,柳林茶社十间庐。红瓷新长蜻蜓草,碧碗闲调蛱蝶鱼。”二是大户人家在家中庭院深挖池沼蓄养金鱼。郝璧的《广陵竹枝词》写道:“斗班合笋石玲珑,窄径穿花突一宫。侧转危桥衔履下,临溪金色小红鱼。”鱼池与假山、小桥相映成趣,是扬州富商家庭园林的标配。三是用砂缸或瓷缸等盆养金鱼。鱼缸往往放置在天井等显眼的地方,寓意着“金玉满堂”。观赏金鱼是清代扬州休闲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并不亚于吃饭、喝茶、饮酒等等,相形而下;它能使人们获得精神上的慰藉,而无身体损耗之忧。正如一首竹枝词所言:“几尾红鳞自泳游,几丛绿草任沉浮。不知我乐还鱼乐,笑问濠梁庄子休。”
扬州人赏花也分两类,一是游览赏花,二是居家品花。游览观花可选择晴好假日前往郊外花田、花院等处观花赏景,城东沙河的芍药田就是郊游赏花的绝佳所在。史料记载,每到暮春时节,“城中士女来看花者,十里春风,香车不绝”。一首竹枝词说:“扬州好,郭外饱看花。道观夭桃争秀色,宝城秋菊斗奇葩。佳日赏芳华。”指的又是北郊堡(宝)城一带的花景。当然,扬州人赏花游览的最佳处当属北郊的瘦西湖区域。瘦西湖水系迤逦悠长,经历代疏浚河道,增观饰荣,到清代成为风景名胜;而于瘦西湖上泛舟赏荷是其时扬州人一大快事。王士禛的《红桥游记》曾记载瘦西湖红桥“下桥四面皆人家荷塘。六七月间,菡萏作,花香闻数里,青帘白舫,络绎如织,良谓胜游矣”。一首竹枝词也说:“扬州乐,消夏看荷花。十里熏风迷白舫,一湾流水衬红霞。”此外,瘦西湖的桃花、芍药等也广有种植,为人们所流连观赏。而扬州人居家盆养的花卉一般选择菊花、梅花、月季、水仙等养在宅中,精心植育,用心体味。大户人家一般雇有花匠负责培育花卉,有技艺高超者擅长制作盆景,将花木、奇石、泥土聚于花盆;有的蓄水制作池沼、瀑布,甚至以小魚点缀其间。盆景的妙处就在于在家就可身临其境,感受大自然的神韵意趣。富户也在园林中种植花木,花卉类以腊梅、桂花等居多。再者是在厅堂陈设花卉,考究的人家一般在泥盆外套装景德镇瓷盆或宜兴的紫砂盆,精致典雅,或放置于高脚茶几,或配以红木花架。百姓人家则多以泥盆养花,或在天井筑起花台。此外,扬州人家还有插花的习俗。于堂屋几案上放置花瓶,四时花卉不断。春节前后,要插带果的天竹和开花的腊梅;清明时节,插几支桃花配以柳枝;暮春插芍药,中秋插桂花,重阳是菊花。插花的习俗有人们祈求平安吉祥的心理,也是热爱大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美好生活的反映。不仅如此,扬州人对花卉的喜爱还延伸至许多领域。如扬州的花灯常用茉莉、栀子、白兰等装饰,成为真正的“花”灯;扬州的茶社用珠兰花制茶,与魁针和龙井搭配制成色香味俱佳的“魁龙珠”茶;扬州人还用桂花做汤圆,用广玉兰做圆子,等等;扬州的妇女爱用茉莉、白兰或栀子做头饰。
观鱼和赏花在扬州人的休闲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并不亚于喝茶、饮酒、洗浴等等。鱼和花代表着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和返璞归真的自然观念,这也是“休闲”之本义。休闲是一种主动的休息,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可以自由自在地从事自己喜欢的事情,得到精神的解脱和升华,体味到生活的意义和乐趣。而饮食、洗浴等与之相比较,只能使人们得到休息,或物欲得到满足,而远不能使精神得到愉悦,甚至因不加节制而有损身心。因此,纵观清代扬州人的休闲生活,固然因穷奢极侈衍生了一大批声色犬马的所谓休闲事物;但此“休闲”非彼“休闲”,鱼与花才是扬州人精神世界的表征。
(责任编辑:伍益中)
参考文献:
[1]李斗.扬州画舫录[M],北京:中华书局,200.
[2]曹永森编.扬州风情[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1.
[3]叶金明编.赏心悦目——扬州金鱼文化[M], 扬州:广陵书社,2014.
本文为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批准号2018SJA2222)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