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爱梅
摘要:本文重点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依据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对立足于音韵美、精神美、道德美三方面来融合传统文化的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十分重要,这不但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给予传统文化以高度重视,通过合理引入课程、组织趣味活动,激发小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给他们主动接受传统文化知识提供驱动力。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注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生为本,以美感为传导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
一、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融合的现状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历史发展中创造的文明结晶,是整个民族思想形态的具体体现。通过不断的传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已成为影响世界文明进程的重要文化力量。相比于其他国家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包容性更强,它是多种思想和文化的融合体,能够启发现代中国人的智慧。
小學生年龄偏小,对未接触过的事物比较好奇,但是理解能力不足,所以,教师在渗透传统文化时,要尽可能选择基础性的内容。在过去的教学中,很多教师不常在课上涉及传统文化,这是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的造成的。新课改实施后,教育部门加大了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推进力度,但现实是小学生的传统文化基础普遍较差,这便加大了以美感为传导的小学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的难度。
二、以美感为传导的小学语文与传统文化的融合策略
但提起传统文化,绝大部分教师都认为它深不可测,一时不知从哪入手进行渗透。著名教师闫桂珍表示,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处理,把传统文化的美感展现出来,通过感染学生,来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其实,部编版小学教材内有很多文章都包含了传统文化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只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整合教学内容,便能让学生切实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1.立足于音韵美,融合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的课程标准及考试大纲未明确提出传统文化的具体概念,但通过些古诗词、文言文,小学生可以体会到汉语音韵之美,以此为基础,可以实现小学语文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基于此,教师需要对部编版教材课文的音韵美进行深入挖掘,调动学生主动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积极性,并指导他们对基本音韵知识进行理解与掌握。例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些诗句朗朗上口,十分容易背诵,诗中渗透了思乡之情。诗歌的优美韵律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精妙,进而大大提升了小学生学习古典文化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另外,部编版教材内还有很多古典诗词,通过合理整合,教师可以帮助小学生累积更多关于语言艺术的知识,加强其对传统艺术的鉴赏力、感受力。
2.立足于精神美,融合传统文化
对于学生来讲,小学阶段是学习人文学科的重要阶段,小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比较喜欢听故事,部编版教材正是抓住了这一认知规律,选入了诸多精彩的故事,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促进小学生主动学习古人优秀的精神与品格,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及学习态度。例如部编版二年级下册教材的《亡羊补牢》,这个故事告诉学生,出了问题以后要想办法补救,防止继续受损失,不能束手无策,什么也不做。让他们懂得如何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这就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延伸与扩展;再比如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教材的《守株待兔》,这个故事告诉学生不要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让他们知道,在日后的学习与生活中要懂得灵活变通。
3.立足于道德美,融合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十分重要。中国传统的道德概念如忠、义、仁、孝、礼、智、信,也被今天的中国人奉行。部编版教材从低年段就开始向学生渗透一些传统的道德观念,有助于引导与启发学生对不良行为进行抵制,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例如,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教材里的“司马光砸缸”,故事尽管短小精悍,但是能够切实地让小学生体会到司马光的聪明与睿智。上课时教师提出问题:“如果你是司马光,能有比他更好的处理办法吗?”不但能够培养小学生的分析能力,还能锻炼小学生的思维,加强思想品德的教育。
综上,相比于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以美感为传导融合传统文化更为可取,通过充分发掘传统文化艺术体现的音韵美、精神美、道德美,可以实现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意义与价值,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需要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手段,以生为本,促进小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小学语文的德育水平,为小学语文教育的良性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杨丽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华夏教师》2019年第24期。
[2] 马建弟《小学语文教育中乡土文化缺失浅析》,《文学教育(下)》2019年第5期。
[3] 张美珍《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融入》,《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年第4期。
[4] 江莉《在小学语文中体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