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华
摘 要:小学生习作教学的成败,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社交能力等的发展。特别是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语言和思维发展的黄金期。作为教师,该如何帮助低年级的孩子在作文之路上成功迈好第一步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确立以写话练习为基础,以低年级习作为目标,从汉字练起,由字到词,再到句,再到段,最后到篇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 作文 写话练习 创新思维
新《课标》对小学一二年级的写话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并且要“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对小学三四年级的习作则要求:“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并且乐于书面表达,不拘形式地写。中国汉语文化是以文字为基础的,由个体汉字构成句子,再由句子构成段落,进而到篇章。基于这一目标,我从学生习作方面做了以下探究。
一、抓好课堂写话练习
在老师的指导下,课堂写话是学生进行习作练习的最佳时机。抓好了课堂写话,可以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使其较好地掌握知识积累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
课堂写话就是针对课堂教学内容,指导孩子进行写话练习的习作活动。它的特点是,造句、仿写均可,一句、两句都行,不限篇幅,不限形式。比如,填写句子“ 在 。”用“一面 一
面 ”写话。这些问题孩子都能信口拈来,效果也很明显。这样的写话练习给了孩子们自由想象、自由发挥的空间,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拓宽了视野,激发了学习热情,提高了写话能力。但是,由于孩子刚刚接触到写话练习,问题和错误还是比较多的,比如前后矛盾、张冠李戴、指代不明、标点错误等。所以,教师必须要从这些方面规范课堂写话行为,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话习惯和能力。
二、做好课外阅读习作练习
除了有丰富的课堂写话练习,还必须向课外阅读写话拓展,这样巩固和延伸课内知识,拓宽孩子的视野,增长孩子的见识,培养他们分析理解的能力以及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只读不写,看不到效果;只写没读,则是无米之炊。“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多读书,勤动笔,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要求学生必须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有读必有写。
1.做好课后随文指定的写话练习
比如用“有的 有的 ”写话。这里既要写出排比句的气势,又要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这个练习做好了,会给习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做好课外阅读习作练习
有了指定随文写话练习的经验积累,课外阅读习作就轻松多了。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孩子课外阅读习作的兴趣呢?我认为,一是良好习惯的养成。无论是阅读,还是习作写话,都要循序渐进,由少到多,由浅入深,由长到短,由简单到复杂。让学生养成喜欢写、自愿写、写得好的习惯。二是培养积极性。这就要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书内与书外相结合,书包与生活相结合,表扬与指导相结合等方式。三是举行一些阅读活动,只要是健康的读物,教师就要鼓励学生去读,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孩子们想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四是开展一些课外习作活动,什么形式的写话练习都可以,课外阅读习作练习也不拘泥于时间、地点、习作方式的限制。这样,孩子才能大胆地去做,放手地去写,从而激发课外阅读习作练习的兴趣,完成新《课标》中的写话习作要求。
三、写好日常生活感悟
有了课内写话练习的基础和课后习作练习的兴趣,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提高。这样的写话训练,由课内走向课外,再由课外回到课内,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了学生的人文情感。所以,我的认为,创作来源于生活,创新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而孩子就是要写好自己的生活,展现真实的自我。
1.在生活中寻找感悟
感悟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感悟是无穷无尽的。孩子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如运动会、课间活动、生日活动、春游、野餐等等,这些都可以用来习作,形式可以是日记、周记、读后感等。只要孩子认为可写、该写,就一定要写,要求是记录下自己的见闻,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做到与众不同。所以,我们常常让学生去感悟生活,让他们在生活中去收集自己的感悟,一是留意自己的生活经历,二是学会寻找生活中的不同,三是记录好自己的生活辞典。这样的习作练习对学生的成长很有帮助。
2.在习作中写好感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实感悟就是最好的习作材料。每一次习作小练习我都要求突出一个宗旨,那就是“真实感悟”。比如我布置的一次写话练习《聪明的小羊》。这个练习看似无从下手,实际上只要说话练习做好了,学生可以从时间、地点、环境、方法、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去写,就能做到有条不紊,言之成理。学生在写的过程中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出了很多办法让小羊逃离虎口,不得不说是生活创新了他们的思维。
四、丰富语言积累
在作文起步阶段,我非常重视让孩子多讲故事、多阅读。现在的孩子是在故事中长大的,爱听故事是他们的共同爱好。为此,我从孩子入学的第一天起,就满足他们的这一童趣,把他们带入故事的王国。孩子们在故事中认识了安徒生、格林、凡尔纳……在听的同时,我还让孩子讲出自己最熟悉的故事。为了激发他们的兴趣,我让他们把故事录好,在每周一次的“故事会”中进行交流、欣赏。
此外,从一年级开始我就让孩子有选择地诵读唐诗,短小精悍、文词优美的唐诗不仅能启迪儿童想象,而且能净化童心,这是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只有多读多背,才能“情动而辭发”,写出好的文章来。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文章应该怎么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别无新得和方法。”
总之,小学低年级习作要迈好第一部,就必须经常让学生进行写话练习,通过写话练习打好基础,激发兴趣,创新思维,最终达到新《课标》的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 陶其芬《小学低年级习作教学点滴谈》,《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中)》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