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纹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2020-06-09 12:03相琳琳
农民致富之友 2020年13期
关键词:菌源叶鞘菌核

相琳琳

玉米纹枯病在我国最早于1966年吉林省见有发生的记载。20世纪70年代以后,继吉林省之后,辽宁、湖北、河南、山西、浙江、陕西、河北、四川、山东、江苏等省区陆续发生。喀左县地处大凌河流域,地势低洼,玉米播种集中连片,一般年份播种面积都在50万亩左右,近几年玉米纹枯病在喀左地区发生程度逐年加重。特别是人们对耐密性品种的选择,靠群体增产的耐密性品种越来越受青睐。一般亩株数都在4000株以上,品种田间种植密度明显增加,高密度种植特别利于田间小气候的形成。高温高湿空气郁闭的田间小气候有利于纹枯病的发生。2019年,凌河沿岸发病重,个别品种发病率达30%以上,严重影响了玉米产量。当病害发生早和严重时,特别是夏季降水多的年份,低洼地、河边地能够造成显著的产量损失,平均减产高达20%以上。

1、纹枯病症状特点

玉米纹枯病主要发生在玉米生长后期、籽粒形成直至灌浆期,苗期很少发生。主要为害叶鞘和果穗,也侵害茎秆。条件适宜时,整株在田间表现早衰症状,严重时表现集中连片枯死。

病害最初多由近地面的1~2节叶鞘发病,逐渐向上扩展。病斑开始水浸状,椭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央灰褐色,边缘深褐色,常多个病斑扩大汇合成云纹状斑块,包围整个叶鞘,使叶鞘腐败,并引起叶果穗受害,苞叶上产生褐色云状病斑,内部籽粒、穗轴均变褐色腐烂,茎杆被害,病斑褐色,形状不规则,后期露出纤维。生长环境潮湿时,在病斑上可以看到稀疏的白色蛛丝状物,为菌丝体,发病部位或叶鞘与茎秆间常产生褐色颗粒状菌核,菌核通常与玉米茎秆相连。成熟的菌核灰褐色,大小不等,形状各异,多为扁圆形,菌核直径大小1-2毫米,极易脱离寄主,遗落田间。

品种和环境条件影响病斑大小、形状、颜色及菌核大小和菌核数量。一般的感病品种,在温湿度适宜时利于发病,如果高温、高湿、空气郁闭的田间小气候明显,病斑扩展得特别快,并且斑块较大,颜色淡,会有大量菌核形成。纹枯病发生严重时,玉米的叶鞘和茎秆组织会遭到严重破坏,导致玉米植株体水分和营养代谢的紊乱。玉米纹枯病如果在玉米抽雄吐丝期发生严重,病害部位受到侵害,不能正常输送营养和水分,病害部位发生病变,导致玉米植株倒折。发病早而且严重的可以引起玉米倒伏,致使果穗籽粒不饱满,从而造成大量减产。

2、发病规律

病原菌以菌核或休眠菌丝的状态在土壤或玉米病残体上越冬。土壤中的菌核是次年最主要的初侵染源。当环境的湿度和温度适时,菌核或休眠菌丝萌发形成新菌丝。新的菌丝通过生长扩至米贴近地表的茎基部叶鞘组织,侵染叶鞘后,菌丝在玉米组织中逐渐向上部发展,在叶鞘上形成大片的病斑,并可以侵染扩展至果穗,在苞叶上产生云纹斑。当玉米收获后收后,玉米茎秆还田或植株砍伐将根留田,因此在这些组织上的病原菌也被留在了田中,形成次年的初侵染源。在玉米整个生长期中,病菌可借流水、周水反溅,或接触传播,在田间形成再侵染。

纹枯病发生轻重与品种关系密切。不同玉米品种或杂交种对纹枯病的抗病性存在明显差异。一般生育期中晚熟品种,病害发生期长,病情相应较重。连作重茬增加菌源积累发病重。病害发生轻重还与栽培管理及种植方式密切相关。氮肥施用过多,长势偏旺,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地块发病重。高肥密植,株间通风透光不良有利于发病。在品种、菌源数量和栽培管理条件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地区间年度间发病轻重,主要受气象条件,特别是温湿度的影响。一般雨水多的年份发病重,干旱年份发病轻。

3、防治方法

玉米纹枯病防治应釆取减少越冬菌源,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辅以喷药保护的综合防治。

(1)种植抗病品利

玉米不同品种间的抗病性或耐病性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异,但未发现免疫和高抗品种,各地应因地制宜地选用本地区的抗病品种。喀左地区适合种植中晚熟品种,其中丹玉系列品种、盛单系列品种、辽丹系列品种等在当地比较抗玉米纹枯病。特别是郑单958、辽丹567等品种在当地都表现比较抗玉米纹枯病。

(2)减少菌源

在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植株病残体,地势低洼的沿河区域减少秸秆还田面积。秋季深翻土壤或者进行冬灌,减少表层土壤中的菌核数量;与非禾本科作物轮作也可以有效减少田间的菌源数量,比如与大豆、向日葵、芝麻、花生等双子叶作物轮作。在玉米生育前期发现病叶时及时摘除,带出田间深埋或烧毁。

(3)农业防治措施

注意增施有机肥,特别是充分腐熟的牛粪、羊粪等有机肥。不偏施氮肥、平衡施肥以避免植株后期脱肥而增加感病性,适量施入钾肥。合理密植或采用间作方式以降低田间湿度等措施都能够减轻病情。地势低洼的河滩地,一般紧凑型品种亩株数不得超过4000株,半紧凑品种亩株数一般不超过3800株。控制种植密度,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增加通风透光,适当调节田间小气候,有利于防控玉米纹枯病。

(4)药剂防治

药剂拌种,在播种前选用药剂75%百菌清、50%多菌灵、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以种子量的0.4%拌种。

在病害重发区,于玉米生长中期在茎秆下部喷施药剂,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药剂可选用10%多抗霉素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叶面肥喷施。喷药时注意选择晴天上午进行,注意用药安全。

(作者單位:122300辽宁省喀左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猜你喜欢
菌源叶鞘菌核
菌源同工酶分析揭示菌源DPP4同工酶是潜在的抗2型糖尿病靶点
基于玉米DH系分离群体叶鞘、花丝、花药与穗轴颜色性状的遗传分析
羊肚菌菌核人工栽培实验研究*
向日葵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菌核菌丝型萌发特性
不同营养条件对羊肚菌菌核形成的影响*
来安县2018年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与防效分析
小麦赤霉病发生与菌源?气象因子量关系分析
一株产菌核曲霉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三氯异氰尿酸对香蕉叶鞘腐烂病的抑制效果
凤栖梧·植保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