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多元化演唱

2020-06-09 12:32张敏敏
艺海 2020年5期
关键词:古典诗词演唱艺术歌曲

张敏敏

〔摘 要〕古典诗词艺术歌曲是我国声乐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凝结着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它具有吟诵性特征,且迎合大众审美要求;演唱古典诗词艺术歌曲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古典诗词;艺术歌曲;演唱

20世纪初,德国艺术歌曲引入中国,催生了刘雪庵与黄自等作曲家,他们将中国古诗词与西方传统音乐相结合,形成了独有的且具有本土化特色与民族风格的艺术歌曲。但用音乐传递古典诗词意境与美学韵味,对创作者与演绎者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唯有达到诗境入心与达意传神,才能打开古诗词艺术歌曲美学的大门,这也是演唱艺术歌曲的基本美学追求。

一、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审美特征

1.意境与韵味并存

古典诗词的创作背景通常与个人发展经历有关,包括赴京赶考、被贬官职、郁郁不得志等个人经历;或是观赏美景有感而发,并将创作古诗词当作情感宣泄,从而排遣心中的苦闷与情感。谱曲则根据古典诗词整体意境选择伴奏;如作者排遣心中苦楚意境的古典诗词,通常选择声音低沉与大跳度的低音伴奏,给人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从而形成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特定氛围,并调动听者的心情与情绪。

2.蕴含纯朴民情

古典诗词艺术歌曲属于中西文化结合的产物,与传统民歌、曲艺作品存在较大差异。古典韵味更加独特,究其原因,与根植于本土民族文化、迎合大众审美需求等因素有关,并在诗、词、曲中都蕴含浓厚民族情感。我国诗词文化发展历史悠久,运用名人佳作,使得艺术歌曲高洁和清雅的特性更突出。

二、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

1.诗境入心

诗境入心对古诗词与音乐的感知,实现音乐情绪与诗意感悟和演唱心理氛围的融会贯通,灵活处理曲谱与诗词间的关系,要求演唱者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是对词作精确解读。古典诗词创作受生活状态与文化习俗、时代特征等因素影响,并由于古代社会背景与现代有着明显差异,因此需要丰富知识结构体系,不断提高自身想象力与认知能力,实现与诗词创作情感的共鸣,从而透彻感悟演唱内容。激活审美意识与沉淀精神文化是演唱审美活动的重要前提。音乐演唱注重内涵与情感的表达,并受意向性与情节性等审美能力影响。因而对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要更注重情感表现。如《念奴娇.赤壁怀古(苏东坡)》,是苏轼被贬至黄州,游离黄州赤壁时所作,向世人呈现了一幅“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壮丽山水画,产生了“千古风流人物”的男子汉气概,给人以“早生华发”的荡气回肠梦境。诗词体现出作者认为人生不应该浪费在过往蹉跎上,应当尽情享受当下的美景与美好生活。诗词体现出了苏轼的文人胸襟,阐述了其有我与忘我结合、隐居与仕途结合的一生。艺术歌曲《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祖英在研究生期间创作的,配乐恢宏,给人犹如俯瞰大好山河和抒发壮志的听觉体验。该诗词艺术歌曲由印青作曲,采用五声#C宫调式的调性。第一部分的首句“大江东去”与“大国周郎赤壁”,交代了地点背景,用琵琶单音伴奏,宛如刚打开的画卷,不能用重力去演唱;第二句到“一时多少豪杰”,融入了感叹赞扬语气,加入弦乐,对环境描写部分的语句演唱应当端正肃立,“啊”字缓和了紧张气氛,演唱应当流畅且语气轻松,实现合理过渡。第二部分到“樯橹灰飞烟灭”烘托了愉快轻巧的氛围,用琵琶轮指连接,“小乔出嫁了”愉快气息迎面而来,语气更加钦佩。第三部分到“一尊还酹江月”是歌曲高潮部分,利用弦乐与语气加深,将诗词重复并将其推向最高潮,主要利用管弦乐音响效果助推。“故国神游”带有自审语气,“一樽还酹江月”演唱应当注意渐变,演唱态度应当积极,确保器官与情感协调,发音咬字应当准确,确保歌曲感染力。

其次是体验音乐化的情绪脉络。情感在作品中起着支撑作用,有着独特的发展脉络与规律,演唱者应当掌握脉络。酝酿情绪时应当以音乐化思维调整情绪状态,实现音乐与诗词赋予的情绪整合,作为演唱情感处理的设计依据。缺乏对音乐情绪脉络的梳理,即兴跟着情绪走,会降低演唱的厚重感与感染力。重塑音乐形象尤为关键,音乐艺术的表现主要通过声音与作品间的象征与模仿等关系实现的,演唱者越明确表达声音与作品间的关系,听众获取的意境与情感就会更加鲜明。演唱者需要充分掌握音乐元素中的形象与画面,实现音乐与语言表象具化,激活艺术歌曲中的情境与人物,传递出作品中蕴含的“可歌可叹”境界。演唱前应当注重自身直觉与想象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音乐与诗词中的审美介质,重构艺术歌曲情境,确保作品演唱生动形象。

最后是灵活转变演唱技巧与风格。不同艺术歌曲的演唱技法也存在差异,如民族演唱技法要求体现出委婉含蓄的民族化特征,美声演唱需要体现出浑厚有力的特征。唯有灵活把握演唱技巧与风格,才能实现艺术再创作中的音乐要素的协调,这也反映了演唱者的基本功与创造力等综合素养。

2.声情并茂

艺术歌曲演唱实际上是将音乐中感悟到的美,通过声音再现给听众,情境传达成为问题关键。演唱是对歌曲的再创造,不仅要贯彻创造性与忠实性等原则,还需实现表现与技巧、理性表现与情境感性的统一。

首先应当全身心地投入到情境中。角色转换不仅是直觉体现,更是全身心投入的感知,从而帮助找到演唱感觉,促使艺术表现力的发挥;并在其基础上实现以情驭声,从而根据情感需要处理声音,确保声情并茂。如艺术歌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演唱,蕴含丰富的京剧艺术元素,演唱时应当注重良好气息支持,高位置挂住后要注意咬文嚼字归韵问题,不能过早收韵,避免出现字词歧义等问题。上阕用十六分与三十二分音符以及中速创作,抑扬顿挫,起伏感明显,演唱要求声音统一。下阕用近似京剧的倚音与波音等润腔技法演唱,用快慢過渡的颤音表现,注意气息流动性,上波音与下倚音准确拿捏,从而突显十足的京味。尤其是在吟诵部分,应当全身心投入到歌曲中,高位置以情带声送出诗句。高潮部分应当加速演唱并充满激情,演唱力度应在即将推向定点后落回缓冲,最终将歌曲推向高潮,与层层递进的唱法不同。尤其是“悲”与“圆”字处的演唱,应当注意波音气息支点保持,以切实传递出作者雅致与大气婉约情怀。

其次做到表现从容有度。古诗词的时空跳跃度大,情景转变密集,旋律与节奏等变化较大,应当从容有度,做到自如流畅。延长前应当做好诗词解读与情绪梳理等准备,灵活转变音乐技巧,在演唱中才能得心应手。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寓意与调式等特征需要深入研究,歌曲细腻丰富且灵巧变化,需要演唱者认真对待,规范运用摸进手法等捕捉情感迸发的演唱感觉,随着内心体验与旋律舒缓释放积攒的情绪,巧妙传递古诗词创作者内心矛盾感受,确保歌曲演唱的细致入微。如艺术歌曲《渔家傲》的演唱,第一句的第一小节节奏多变,多次出现延长符号,演唱者应当吸足气,有雄心壮志的气势,充分演唱延长符号。演唱中融合美声唱法,确保声音听起来更加大气,尤其是“云”与“涛”字要求声音明亮结实。“千”与“帆”字可适当加小滑音,表现出迂回旋律,创作出诗句情境动态性。唯有综合细腻与顿挫,才能将波澜壮阔的航海场面充分呈现。

最后曲目中蕴含的浓淡韵味要细心体会。古诗词的表达方式与修辞手法多样化,尤其是双关语等应当加强注意,演唱者不仅要按谱准确演唱,还需做好曲外功夫。从节拍上入手分析歌词坚定的情感色彩;从伴奏声部上入手,模仿深情悠远的声音;从旋律上入手,体现出音区转移的厚重感等风格特征;从变化音与装饰音等方面入手,在突出艺术歌曲韵味的同时,将浓厚与地道的古意等精髓充分挖掘释放。

3.诗词审美规律与音乐规律的统一

“味”是艺术歌曲文化特质与艺术效果高层次追求,是对意境与情感等因素的和谐处理,演唱者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对歌曲的情感与意境多关注。这是再创造的基础,更是作品检验重要指标。演唱者应当注重自身音乐与诗词双重素养水平的提升,找准诗词与音乐的融合点,深入挖掘作品内涵,才能显示出作品的精华部分。任何古典诗词歌曲演唱,如果脱离诗词内涵与传统,最终会停滞不前。

其次从歌曲精神特征方面入手分析。每个演唱者都有着更深层的只可意会的感觉,这也是形与神差异的最终体现。但在诗词与音乐中的审美感知是共通的,诗化意向与音乐化的言外之意,都在两者中共通。唯有充分把握民族审美要求,加强审美经验与文化等方面的积累,才能透彻把握形与神之间的关系,最终做到古典诗词歌曲演唱的融会贯通与心领神会,也会迸发出更多创新灵感。

最后任何创作都是在继承与创新基础上展开的,古诗词艺术歌曲发展空间的拓展也是同样的。保持传统文化与现代音乐等要素创新是必不可少的。声和韵美是传统美学与艺术实践结合的立足点,声和还体现在声律与格调的中和典雅之美中;而韵美不仅包含了诗乐自身的韵味,还体现在通俗性与历史感等方面的统一上,最终实现和谐发展。创造出富有本民族高品位的古诗词艺术歌曲,对艺术工作者来说是一种素质与能力的考验。

古典古诗词艺术歌曲根植于我国传统音乐,是融合中西方文化的产物,但民族风味更加浓厚。演唱古典诗词艺术歌曲对我国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有着现实意义。影响艺术歌曲演唱效果的关键是要分析音乐语言与注重情境想象、角色转换、把握歌曲情趣,从而实现歌曲意蕴与情韵、声韵、词韵的有机结合。

(责任编辑:伍益中)

参考文献:

[1]余虹.20世纪早期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与演唱[J].交响(西 安音乐学院学报),2004(12).

[2]韩静.声中有境入韵传神——— 中國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的美学分析[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5(6).

本文为2019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多元化演唱研究》(19C1343)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古典诗词演唱艺术歌曲
艺术歌曲《望终南山》的演唱分析
“拨乱反正”时期的艺术歌曲创作
大学语文古典诗词吟诵教学的应用
宋词演唱走入课堂之初体验
声乐教学略见
古典诗词在广告文案写作中的运用探讨
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基本问题分析
趣从诗中来
谈艺术歌曲《忆秦娥·娄山关》的钢琴伴奏
浅谈黄自艺术歌曲的民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