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中职服装专业“大课堂”教学模式课堂实施路径探析

2020-06-09 02:33施捷
江苏教育研究 2020年12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教学模式

摘要:在中职服装专业中应用产教融合“大课堂”教学模式,并积极探索其课堂实施路径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中职服装专业课堂教学困境,提出以转变教学主体、拓展教学场所、拓宽教学内容、变革教学方式的操作路径,实现“校企共享、资源共生、技艺共创、师生共辉”的教学操作模式。

关键词:产教融合;“大课堂”教学模式;课堂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9094-(2020)04C-0067-05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作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文件,明确指出未来职业教育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机制,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狠抓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打一场职业教育提质升级攻坚战。当前,服装专业课堂面临诸多困境,由于中职生源质量有所下降,课堂教学暴露的问题尤甚。鉴于此,面对新时代职业教育新形势、新要求,通过产教融合“大课堂”教学模式,以“专业工作坊+企业工作站+名师工作室”三体一盟平台建立课堂实施的操作路径和模式,有效提升服装专业教学质量,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技能人才,以期改革传统服装教学模式,切实提升教学质量。

一、中职服装专业课堂教学困境分析

(一)学生学习内动力不足

近年来,江苏省中职学校服装专业生源数量急剧下滑,整个泰州地区已经没有服装专业,镇江、南京地区每年招生数缩减至个位数。这种窘境一是来自中考生、家长及社会人士对服装企业岗位的片面认知,认为服装岗位是劳动密集型工种,社会地位低;二是肤浅地判定服装专业技能水平低,从每年招生现场看,大多数是中考考分偏低女生报考。不合理的生源定位形成了不良的课堂学习氛围,学生自身动力先天不足,缺乏学习主动性和求知欲。

(二)教学目标针对性不强

江苏省服装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核心课程标准及专业技能教学标准从顶层设计为服装专业教师指明了路标,但一部分教师在制定具体课时教学目标时,由于自身缺乏企业实践经验,“理实一体化”意识不强,故在教学目標上没有行动上的大改变,尤其体现在对学生专业技能定位不清晰,对企业岗位职业能力认知不明确,直接导致学生专注于单一技能,通用技能可迁移能力明显不足。

(三)教学内容程式化突出

首先从备课形式看,为数不少的服装专业老师仍存在以国规教材作为最主要的教学内容。其次从专业内容看,课程与课程之间缺乏渗透性、互连性、合作性和灵活性,没有建立内在逻辑和供应关系,教学内容最大化考虑服务教学计划的执行程度,没有真正考虑学情,这是从新手到熟手的转变,教学内容偏程式化。

(四)配套资源时效性不够

服装专业课是时效性非常强的课程,需要专业教师持续关注服装界流行趋势、新技术应用、新面料开发等话题,及时把这些资源进行转化,带入课堂。但现实中由于教师精力有限、眼界受限,无法保证及时跟踪服装产业新趋势、新技术,即使有能力同步跟踪,由于备课的超前性和课时的有限性,也不一定能及时把新产品、新工艺等融入课堂,一般只能用预设的教学资源实施课堂教学。[1]

(五)教学评价形式化严重

教学评价手段、评价内容、评价标准没有落地研究,造成现阶段服装课堂教学评价方法仍然沿用传统的评价方法,使教学评价对服装专业教学水平的推动作用得不到有效的发挥,亟需完善。

二、产教融合“大课堂”教学模式下服装专业课堂操作路径

自闭式、象牙塔式的教学模式不能跟上服装产业发展对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这里教学模式或专注“技能”培养,或专注于“知识”传授,有悖于职业学校的教育职能。服装行业对实践型、技能型、创新型复合人才的需求与职业院校教育改革的内在需要同频共振,催生了对服装专业产教融合的实践探索。[2]产教融合“大课堂”教学模式正好能为学生提供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其特点是不受课堂地点限制,突破传统的单一课堂束缚,重新选择学习路径,基于“产业链、专业链、市场链三链结合,新规范、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四新融合”的专业教学理念,以“专业工作坊”为人才培养核心阵地、“企业工作站”为产教融合互通平台、“名师工作室”为智力技术支撑通道。[3]中职服装专业课堂实施有以下操作路径。

(一)教学主体由“教师+企业师傅”转变为“学生+准员工”

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景、品质及能力直接关系课堂教学成效,课堂教学主体应由传统的“教师+企业师傅”转变为“学生+准员工”。根据课标要求和行业标准,实行产教融合身份互通确认机制,教师联手企业师傅做好配套工作,一是通过学生发展空间制订教学计划,提升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和满意度;二是通过企业产品案例优化整合教学素材,应对学习需求的不确定性和矛盾点;三是通过校企平台协同规划课程体系,服务学生课堂个性化学习需求。努力将学习领域项目从简单逐渐向综合化推进,技能与知识的习得打破固态化、静态化的僵局,在一个个学习领域的学习活动过程中,学习体现为一种主动建构生成经验的活动,学生不再是知识与技能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学生+准员工”角色的主动建构者。[4]

(二)教学内容由“知识+技能”拓展为“任务+情境”

针对服装企业产品核心业务(图1)和岗位需求,采用项目式一体化教学处置形式,课堂教学内容应由单一的“知识+技能”拓展为“产品为核心的设计、制作、生产、检验、成本、市场”,符合职业标准的编排体系。课前,学生分组进行服装企业(市场)调研或主题学习,达到课堂学习情境的“真实性”。只有让学生真正走进企业,接触最真实的产品核心任务,拥有清晰的“主题+情境”,才能用立体的眼光去观察与求知,明确自己未来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和所需的工作技能。教师预测本班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会遇到的问题,前置评价依据,调整教学策略,为课堂深度学习奠定基础。课中,学生进行专题讨论、角色体验或模拟实践,激发课堂学习的“活用性”。教师根据学情设置有价值的“企业项目(任务)”,学习中的重点、难点及痛点根据企业技术规范做示范演示或动画视频讲解,助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服装企业的业务知识、操作技能、工作流程、安全意识、团队精神等结合起来内化为实际行动,把外在的课程要求内化为自觉的学习目标诉求。教师层层分解课堂问题,通过相关数据分析、行业分析、差距分析等,不断细化课堂实施效果的颗粒度,师生共同努力建立不断试错与课程融合的课堂生态学习系统。课后,学生开展目标回顾、评价反馈和任务改进,实现课堂学习的“发展性”。合作小组之间要找差距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请教企业师傅和专业教师,把好的做法变成经验与方法,在班级内部不断复制,夯实技术与产品能力基础,迁移新情境、新问题。教师和企业师傅针对各小组未达成的指标,与学生逐项落实改进细节,及时鼓励表扬优秀小组或个人,形成课堂学习有效的闭环,提升课堂教学的无形资产——软实力。

(三)教学方式由“讲授+训练”调整为“工学研一体”

为达到服装专业最顶层的“促教、助学和兴企”的教育教学策略,课堂教学方式应由传统的“讲授+训练”调整为“工学研一体”。“工学研一体”教学方式模型如图2。强调契机落在改进与优化核心工作业务、侧重与引领信息技术价值、建设与打造校企协作平台三个层面上。落地领域行动,一是课堂教学任务与工作任务、科研任务的对接,利用混合式教学方式实现校企、师生双向联动,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创新教学团队发展;二是课堂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科研过程对接,合理安排教学进程,借力信息技术直击重难点,共享校企数据信息,使服装课堂教学成果增值;三是将服装职业资格标准、企业工作规范与产业技术标准引入教学标准,不断更新人才培方案,不断升级教学平台资源,提髙教学质量;四是将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规范、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引入教学内容[5],变革教学内容。近年来,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促使服装企业越来越重视产品创新与技术升级,教师通过“四新”植入变革教学内容,逐步影响学生学习的行为、习惯、认知、辨析能力,从而映射出教学方式根本性改变的意义。

(四)教学场所由“课堂+实训车间”拓展为“工作坊+工作站+工作室+互联网平台”

随着“互联网+职业教育”势不可挡的发展应用趋势,根据服装专业鲜明特色育人模式,课堂教学场所应由传统的“课堂+实训车间”拓展为“工作坊+工作站+工作室+互联网平台”。笔者所在学校服装专业依据现有主客体条件对课堂教学场所进行了有效重构,通过实体因素“专业工作坊”“企业工作站”“名师工作室”和非实体因素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的“互联网平台”组合建立新教学场所,推行文化融通的职场体验,扩大课堂教学范畴,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课内外同步相配合,校企协作共享相融合,提炼可操作化“质量领先、技能同步、效率驱动、课堂贡献”的推广策略,使其更加适应现代职校生“个性、开放、互动”的学习特点,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成长中的生命自觉观。根据服装产业技术发展趋势,设置贴近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的教学场所,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方法和经验解决服装企业中的问题,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最终收获具有创造性和高价值的学习成果。

三、产教融合“大课堂”教学模式下服装专业课堂操作模式

基于以上对产教融合“大课堂”教学模式下服装专业课堂操作路径的基本做法,江苏省南通中等专业学校服装专业教学团队建構了课堂操作模式:“四共”教学格局——“校企共享、资源共生、技艺共创、师生共辉”。下文以服装设计与制作综合实训课程“服饰品的设计与制作”模块《女士小礼帽的创意设计》一课为例,来说明这种模式的具体应用。

(一)校企共享,科学制定教学目标

服装设计与制作综合实训课程标准明确要求需加强校企合作,开发企业项目为学习任务,将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引入综合实训的教学任务中,将企业实际工作岗位的技术操作规范、安全要求等内容融入相应的教学活动中。在深层次理解课程标准、充分考虑学情的基础上,课前师生调研校企合作企业富美帽饰设计研发部,深入了解帽饰发展历史、女士礼帽消费人群的定位、设计理念融合中西方文化内涵、礼帽设计技术规范等相关一手资料信息,教师制定出具体、明确、可操作的教学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激发学生向设计大师学习的热情。素质目标:形成企业技术质量规范意识,培塑融合中西方文化设计价值观,初体验国潮魅力,增强文化自信,树立中国原创设计意识;知识目标:掌握女士礼帽的设计原则,理解设计过程中造型、色彩、图案、工艺等与服装、脸型的制约关系;能力目标:合作设计完成具有国潮特色的女士小礼帽,掌握女士礼帽的创意装饰手法。

(二)资源共生,精细整合教学内容

本课学习之前,学生已具备服装设计的基本素养,在服饰品的造型、色彩、纹样、面料等方面有一定的学习基础。通过学习平台中学生留言得知,本班学生渴望参与企业产品的设计研发工作。参照往届学生学习本课题情况,预测本班学生会在立体造型与装饰手法应用上存在学习瓶颈。教师摒弃教材中的原有案例,结合企业设计部提供的资料包:真实任务——2020年春夏女士礼帽的设计,设计素材库——“国潮”特色等,进行帽饰品项目的二次开发,选定本课设计主题任务为“向大师致敬——女士小礼帽的创意设计”,用不一样的主题切入学习领域,帮助学生体验多角度的设计主题。同时整合有效知识,精选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点为“女士礼帽的设计原则”,教学难点为“女士礼帽的创意装饰手法”。通过企业典型案例“故宫元素的渔夫帽”启发学生探索设计原则的本质,拨动学生创意的心弦;提供企业平台资源,提升学生职场素养,考察学生的设计思维转换能力,助力学生学习的“黑匣子”能真正打开,让学习真实地发生。

(三)技艺共创,深度演绎教学方式

本课采用“工学研一体”教学方式模型,并据此提出可行性实施方案。第一,课堂教学任务来源企业项目任务,企业产品设计核心任务细化的模块和内容要求教师在整体设计时必须进行调研和学习,提升自身对学生、学科、培养方案的认知,[6]个性推送学习资源,对教学团队科研创新思路具有促进作用;第二,课堂教学过程设计与企业工作过程无缝对接,巧妙通过帽饰动画实现旧知转换到新知,平面图纸嫁接到立体帽型,并及时记录学生反映的问题,形成学生个体学习历程的“完整证据链”,帮助学生从虚假学习、浅表学习走向深度学习,教学设计服务于学生课堂成果价值的培塑行为;第三,参考SBT 11187—2017帽子分类行业标准、GB18401—2010B类国家安全技术类别,2016—2021中国毡制礼帽行业市场供需前景预测深度调研报告、企业帽饰流行趋势分析报告等,集结本课所需技术要点,侧重于学生参与课堂实践行为,重塑平台资源,快速迭代技能学练窗口;第四,课堂教学不单纯地为技艺结合而走形式化路线,面向学生未来真实岗位,聚焦细分教学内容,采用企业推荐的礼帽立体裁剪技术和“国潮”文创理念,践行中西方文化融合的设计手法,提升学生“职场人”意识,帮助学生更新个性化学习经验。

(四)师生共辉,联动教学场所

本课联动“专业工作坊(整理实践数据)+企业工作站(打造核心业务)+名师工作室(提供技术支持)+互联网平台(优化学习平台)”教学场所,学生通过智慧学习环境,课前参观企业了解帽饰设计业务;课中与教师进行案例剖析、探求创意手法、设计主题作品,分享收获心得;课后反馈实践结果,拓展修正作品,累积实战经验。整个教学场所通过模拟运行侧重于表现学生到他人那里去寻求设计方法或者探寻新的解决方案,并从中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和乐趣,产生新的学习动机;侧重于优化教师的教学实施路径,依托校企基地共享特色资源、优质资源、活跃资源,在不断修正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提升教学能力与教学质量。

在中职服装专业中应用产教融合“大课堂”教学模式,并积极延展课堂实施路径,无疑是学习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的积极举措,这将有助于做到产教融合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参考文献:

[1]毛加明.基于模块化设计的高职思政课移动学习平台研究[J].江苏高职教育, 2019(2).

[2]邵素侠.中职服装专业校企合作及产教融合的实践探索[J].纺织服装教育装备, 2019(6).

[3]施捷.产教融合视域下服装专业“大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与探索——以江苏省南通中等专业学校服装专业为例[J].江苏教育研究, 2019(2/3C).

[4]董静.学习领域项目教学课程的实践与思考——以五年制高职建设工程技术专业为例[J].江苏教育, 2019(84).

[5]朱国奉, 杭瑞友.高职工学研融合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策略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5(29).

[6]裘广宇, 孙轶婷.有效课堂教学整体设计:促进教师认知发展的有效途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8(35).

责任编辑:陈向阳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创新线上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高中英语“读写学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