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进明
朝鲜半岛文人的 “归去来”命名情结①
王进明
(贵州民族大学 文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朝鲜半岛文人喜欢用陶渊明“归去来”相关内容命名自己的字号和寓所斋号是学界一个容易被忽略的学术视点。本文从小视点切入探讨“归去来”对朝鲜半岛文人产生的重要影响。
陶渊明;“归去来”;朝鲜半岛文人;命名情结
古人的字号、寓所斋号命名能很好的表现文人的人生价值取向和个性特点。受“归去来”的深远影响,朝鲜半岛许多文人的字号、斋号寓所喜欢用“归去来”及相关内容命名,表达对陶渊明的追随与效仿,突显自己不贪恋仕途回归本真的人生追求。
朝鲜半岛许多文人采用“归去来”相关内容给自己取字号,一类是直接引用“归去来”题目或与“归”字相关,作为自己的字号,如表一中1-38;二是化用“归去来”辞中的语句来命名,主要包括“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等 ,表一中39-81所列项即是。
表一 与“归去来”有关的朝鲜半岛文人字号命名统计表
序号姓名生卒年字号 1姜 倬1544--1605而立牙山归老 2具鼎勋1674--1739子受归休 3权德操1507--1594润甫归岩 4金 觚1369--1435国宪归斋 5金圭夏1740--1821汝初归斋 6金尙星1703--1755士精归来亭 7金时叙1681--1724彝叔归来亭 8金时粲1700--1766穉明恩归轩 9金禹锡1625--1691夏卿归来堂 10金佐明1616--1671一正归川、归溪 11南尚熏1638--1701熏甫归来亭 12卢景任1569--1620弘仲咏归堂 13卢尔柙1829--1876性直咏归亭 14闵镇远1664--1736圣猷恩归堂 15朴 权1658--1715衡圣归庵 16宋英耈1556--1620仁叟暮归 17申末舟1429--1503子楫归来亭 18杨琫圭1871--1919赞五归庵 19吴继宗1407--1459伯宗归隐 20崔 玮1651--1726宝卿归乐堂 21元命龟1680--1730瑞九归庵
22俞得一1650--1712宁叔归窝 23尹滋华1825--1884重明归颍斋 24尹廷勋1564--1643伯述归卧亭 25李教英1833--1895华汝归隐 26李晩成1659--1722士秋归乐堂 27李培元1575--1653养伯归休堂 28李 温1604--1670直而归愚 29李瑗奎1756--1822稚玉归浦 30李元祯1622--1680士征归岩 31李廷夔1612--1671一卿归川 32林 鹏1486--1553冲举归来亭 33张遇一1617--1708经仲归老亭 34赵景命1674--1726君锡归乐亭 35赵显命1691--1752时晦归鹿 36崔 玮1651--1726宝卿归乐堂 37韩浚谦1557--1627益之归来斋 38黄起源1794--1862夏言归园 39柳圣霖1711--1790国润易安堂 40兪汉祯1723--1782兴之易安堂 41郑翰弼1701--1756仲举易容堂 42赵天经1695--1776君一易安堂 43金龟翁1763--1827艮止晩觉 44金玑烈1845--1914玉汝觉斋 45朴容镇1823--1886仲宽觉梦堂 46沈长世1594--1660德祖觉今堂 47宋焕实1731--1789诚夫大觉农夫 48李东汲1738--1811进汝晩觉斋 49李济权1817--1881述瞻觉圃 50李绚基1839--1902绘志希觉堂, 51张 俦1771--1832老如觉轩 52郑 彪1517--1577文伯觉今亭 53河 沆1538--1590灏源觉斋, 54柳德章1675--1756子久岫云 55曺峻明1787--1860克终岩岫斋 56郭泰柱1718--1776鲁瞻寄傲轩 57权 恂1536--1606彦忱寄傲堂 58尹 㙐1624--1682而实寄傲 59权 俒1723--1792大叟南窗 60金玄成1542--1621余庆南窗 61安洛骏1696--1772大仲南窗、默叟 62郑 梯1689--1765可升南窗 63姜 浑1464--1519士浩木溪、东皋 64闵任重1623--1692弘叔东皋 65徐思选1579--1651精甫东皋 66徐后行1595--1671伯顺东皋 67安 霁1538--1602汝止东皋 68李观吉1730--1815复云东皋 69李德禄1677--1743重与东皋 70李 蓂1496--1572尧瑞东皋 71李绥禄1564--1620绥之东皋 72李浚庆1499--1572原吉东皋、南堂 73李希俭1516--1579景质东皋、菊斋 74张 璇1631--1679仲文东皋 75丁运煕1566--1635之会东皋、鹤皋 76赵 穆1524--1606士敬东皋 77车炳运1845--1879景斗东皋 78崔 岦1539--1612立之简易堂、东皋 79秦尚弘1569--1651毅伯盘桓堂 80韩养吾1626--1698汝直、浩然盘桓亭 81洪千璟1553--1632群玉盘桓堂
一小部分文人的斋号寓所喜欢用“归去来”直接命名,如申末舟(1429--1503)是李氏朝鲜名相申叔舟之弟,是李氏朝鲜宠臣,但不求荣显,退居祖地别业,筑亭伊川之上,取名为“归来亭”,大刻“申府尹归来亭”六字,优游以老。国王李瑈(1455-1468在位)多次征召不膺,大怒责备申叔舟,申叩头出血称其弟有疾才得脱,后被授全州府尹,黾勉就职,不久谢病辞归,闲居三十年,喜吟陶渊明“归去来”辞,认为得之天机,冲澹雅闲。金光煜(1580-1656)命其斋为“归来斋”,中年在幸州买地筑舍,取名“栗里”,筑亭其上,效仿陶渊明柴桑故里,园中种柳、桑、麻、松、菊之属,作《和陶辞》书写在斋壁上。李默吾生卒年不详,浮沉宦途数十年,倦于仕途,寄情邱园,于是辞职归隐,在礼山校洞置屋构亭,取名“归来亭”。1887年,其友金允植(1835-1922)《归来亭记》记录:“今方思愆补过,幸得乞骸于明时,买一区湖上田,教妻子课耕织,筑室亭傍。望衡对宇,日夕逍遥于亭上,抵掌谈心,以终余年,庶不负此亭之名,系之以诗。”[1]宋士行(1710-1752)曾为文义县令,后退居方山之下,他效仿朱熹为屋取名“归去来馆”,“屋宇矮陋,池台粗朴,虽不足道,得于家室田园之中,有此俯仰啸咏”[2]之地。
朝鲜半岛许多文人的斋号寓所更喜欢用“归去来”中的内容命名,限于篇幅,以下仅列三个方面:
李天辅(1698-1761)历任议政府领议政兼领经筵弘文馆等职,为世子师,其斋名为“盘桓台”。作《盘桓台记》说“诵陶渊明《归去来辞》,而取其辞中语,名之曰‘盘桓台’。”[3]1694年,江原道观察使李玄祚(1654-1710)写《次陶渊明归去来辞》毅然辞官归乡,乡庄正堂取名“景渊堂”,“外轩曰‘归来轩’,轩前一古松曰‘盘桓亭’,园曰‘成趣园’,以见其志。”[4]
成海应(1760---1839)将斋号取名为“觉今轩”,并作《觉今轩记》说:“厌京华之纷扰,尽室归上之墓舍,名其轩曰‘觉今’,取陶靖节《归去来辞》之语也,”[5]其目的是“学渊明而无愧,顾渊明当晋室之末,仕宦非其时,虽为建威参军及彭泽令,而常低回惭忸,及夫解官也,爽然知前日之非而今日之是。”[6]洪宇定(1595--1656)曾任内资司宰直长,1637年辞职后在杜谷泉上结舍而居,自号“杜谷畸人”,将寓所取名为“觉今堂”,作《觉今堂记说》“彼渊明之觉今是,是达理见几者也。我之觉今是,是知足知止者也。虽时世之不同,行迹之不同,复路早晩之不同,其所以觉今是昨非意思,未必不同,此吾所以名吾堂也。”[7]他将自己的“觉今”与陶渊明进行比较,认为陶渊明“觉今”是“达理”,自己的“觉今”是“知足知止”,虽然时代不同,人生轨迹各异,“觉今”早晚有别,但最终目标是一致的。
“审容膝之易安”是指在艰苦的生活条件下隐居依然怡然自得。庆尚道敬差官兼持平赵根(1631-1680)多次乞辞回乡,后终如愿,将其斋号取名“易安”。宋时烈在《易安室记》赞曰:“而晋陶靖节亦以容膝之衡宇为易安,今子之安于斯室也,亦甚易易矣。”[8]韩山李致字尊甫,生卒年不详,曾任天官侍郞,后辞官归广陵山中,构建陋室矮椽,极其简朴,茅檐竹篱,极其潇洒,此所以成之易而居之安,李趾秀命名“扁其斋曰‘易安’”[9]。李承休(1224—1300)曾任征前司谏,取“陶渊明《归去来辞》‘审容膝之易安’,名之曰‘容安堂’”。[10]李敏求认为“朝晡鱼饭,冬夏衫褐,政刑之不闻,荣辱之不预,晏起早寝,于于焉随化动息,则吾之心安焉”[11],所以“吾以是终吾身,庶几合乎陶征士易安之义,故吾以名吾堂。”[12]柳汝三是李万敷的挚友,在其住所之东新构二椽舍,写信请李为其堂取名,李万敷《易安堂记》中说:“取晋征士辞‘易安’二字。复焉,曰:‘子知我矣!请无以易。’”[13]。两人心有灵犀,如此默契。
由此可以看出朝鲜半岛文人对陶渊明“归去来”的喜爱程度,用“归去来”相关内容 命名字号及斋号寓所是警策自己尽早离开官场,脱离宦海,走向自由的彼岸,或者效仿陶渊明淡泊之志,从另一个方面证实“归去来”对朝鲜半岛文人产生的重要影响,这正是研究“归去来”命名情结的意义与价值所在。
[1]金允植.云养集(卷十) ,韩国文集丛刊第328辑.景仁文化社,1994.413.
[2]宋文钦.闲静堂集(卷三),韩国文集丛刊第225辑.景仁文化社,1994.344.
[3]李天辅.晋庵集(卷六),韩国文集丛刊第218辑.景仁文化社,1994.247.
[4]李汉辅.拙隐遗稿(卷六),韩国文集丛刊续刊第60辑.景仁文化社,2004.96.
[5][6]成海应.研经斋全集(卷十四),韩国文集丛刊第273辑.景仁文化社,1994.323.
[7]洪宇定.杜谷集(卷四),韩国文集丛刊续刊第26辑.景仁文化社,2004.392.
[8]宋时烈.宋子大全(卷一百四十二),韩国文集丛刊第113辑.景仁文化社,1994.72.
[9]李趾秀.重山斋集(卷四),韩国文集丛刊续刊第116辑.景仁文化社,2004.339.
[10]李承休.动安居士集,韩国文集丛刊第2辑.景仁文化社,1994.382.
[11][12]李敏求.东州集(卷二),韩国文集丛刊第94辑.景仁文化社,1994.281.
[13]李萬敷.息山集(卷十七),韩国文集丛刊第178辑.景仁文化社,1994.385.
2019—12—11
贵州民族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基金资助项目课题、贵州省社科基金项目《朝鲜半岛陶渊明文学意象研究》(17GZYB37)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I109
A
1673-4564(2020)01-00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