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颖
(内蒙古赤峰市第二医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目前在我国心血管类疾病中,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项病情,发病时主要表现为心跳过快、心室颤动等,对患者的危害性较大,需要予以专业的治疗手段。在当前的临床治疗中,主要以药物控制为主,但是为了使治疗效果更好,需要对护理模式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本文通过对全方位护理在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做深入探讨,报道如下。
2018年1月~2019年4月,对我院9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实验组年龄31~72岁,平均年龄(49.2±2.14)岁;参照组年龄30~69岁,平均年龄(49.8±2.23)岁。通过对一般资料进行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纳入标准:满足心脏病学会诊断标准,且已确诊;之情此次研究,并且签署相关同意书,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患有心肌梗死者;对此次研究中所用到药物产生过敏者。
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给予病人正常的用药指导、健康教育、体征监测。
实验组采取全方位护理,具体内容包括:(1)成立专业护理小组,护理前期对小组内成员进行培训,加强其专业技能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服务意识。(2)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长期以来在发病时受到严重的负性情绪影响,从而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产生;护理人员首先需要对患者个人信息进行统计,针对每位患者的自身特点,制定相应的心理疏导方案,更好地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提高后续护理配合度。(3)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用药进行专业指导,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进行药物加减等,服用药物后对各项生命指标进行及时测量,出现异常时制定解决措施。(4)住院前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醒他们出院后需要的注意事项,更改以往的恶性生活习惯。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满意:对此次护理无任何意见;一般:基本满意,但提出个别意见;无效:完全否定此次护理。护理满意率=满意+一般/47*100%。
对两组患者生命指标进行对比,对比内容包括收缩压、舒张压、心率。
数据以SPSS 20计算,计数资料以x2检验,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s)]表示,P<0.05时有差异。
护理结束后,实验组护理满意率为95.74%,参照组护理满意率为72.34%。数据有差异性,P<0.05,见表1。
表1 护理满意度对比[n(%)]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生命指标对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生命指标有差异,P<0.05,见表2。
表2 生命指标对比(±s)
表2 生命指标对比(±s)
组别 n 收缩压 舒张压 心率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实验组 47 128.11±9.58 124.32±9.12 80.97±6.10 76.68±5.12 76.14±4.87 78.22±3.45参照组 47 127.37±10.42 135.54±9.51 80.57±6.01 85.33±5.24 76.44±4.42 87.43±7.52 t值 0.358 5.927 0.320 8.094 0.312 7.631 P值 0.720 0.000 0.749 0.000 0.755 0.000
心力衰竭患者主要受到功能性心脏疾病影响,从而导致心室功能损伤,在临床中属于较为严重的疾病,通常会导致患者出现气短、心悸、易疲劳等症状,若不及时采取治疗,极有可能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另外,在心力衰竭患者中,时常伴有心律失常症状,在常规治疗中,除了进行利尿强心外,同时需要对护理进行深入创新,促进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及时用药;因为在常规的护理过程中,因为护理方式不到位,导致患者的治疗依存性很差,因此导致病情加重,对治疗产生影响。
在此次研究中可以看出,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并且实验组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优于参照组,P<0.05。具体分析为,从长期临床案例分析,因为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病情发作时较为严重,在护理中难度较大,而全方位护理主要采取人性化服务,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体系,依此体系建立小组;在护理前期对小组进行专业培训,针对此病情的相关知识和护理方案进行深入拓展,使后续护理中解决问题的方式增多。在患者住院过程中,针对患者的个性习惯,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因为此病发病时较为严重,会对患者心理造成一定负担,长此以往会负性情绪产生,影响治疗,所以对患者心理必须做合理干预,站在医学角度进行疏导,提高他们对生活的热爱程度和治疗信心,在建立医患信任度的基础上提高治疗依存性,提高恢复程度。
综上,全方位护理在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应用中的满意程度较高,且能改善各项生命指标,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