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梦也?假梦也?

2020-06-08 13:52曲福利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18期
关键词:所思梦游首诗

曲福利

摘  要:《梦游天姥吟留别》意境雄伟,变化莫测,历来被人称颂,是记梦诗和游仙诗中少有的上乘之作,是诗仙李白用浪漫的笔法书写内心情志的一首诗。游仙诗内容有两种不同倾向:一种纯写求仙长生之意,另一种则是寄托愤世嫉俗之言。李白的这首诗显然是后者。

关键词:备课;李白;梦

许多后世读者均认为此诗中的“梦”完全是作者想象出来的,完全是艺术加工出来的,诗人并非有这样的梦的经历。对于这样的观点,我并不反对,但也不敢完全苟同。但手里也没有太确凿的依据去证明这首诗的内容就是作者曾经梦到过的。可是,细细品读,伟大的李白用他神奇的笔法把这个“梦”写得太过真实,让人不由得相信这是一个真实的梦。

首先,诗的叙事过程完全符合一个真实的梦。我们来看一看一般人做梦的过程,人在睡眠时,脑细胞也进入放松和休息状态,但有些脑细胞没有完全休息,微弱的刺激就会引起他们的活动,从而引发梦境。比如,白天有一件事令你特别兴奋,临睡前你还在想着这件事,当大脑其他的神经细胞都休息了,这一部分神经细胞还在兴奋,你就会做一个内容相似的梦,也就是说人的梦是受到白天的思维影响很大,《庄子·齐物论》云:“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通俗讲就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也就是说,梦的前奏是白天的所思所想。而梦中,每一个做梦者都是其中的主要角色,能看到各种场面,能听到各种声音,能做出各种动作,能有各种身心感知,所谓梦的参与者。对于一个奇异的梦,或一个惊险的梦,梦醒之后往往会有所感。这样,这个梦的完整过程就包括三个部分,即梦前所思,梦中所参与,梦后所感。我们来看李白的这首《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否完全符合梦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梦前所思。在这首诗中,李白明确告诉我们,他的梦是他白天所闻所想的,诗文第一章中“我欲因之梦吴越”已经说得再明确不过了。从海客和越人的口中听到的有关天姥山的情况,即“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台十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正是这些“道听途说”,使天姥山的形象在李白的头脑中产生了深刻影响,让李白产生了游览天姥山的想法,这种想法长久地萦绕在脑海之中,难免不在梦中呈现出来。

第二阶段,梦中参与。和所有的梦一样,每个做梦人都是梦中的参与者,或主角,或配角。这首诗中的李白也不例外,他飞度镜湖月,身登青云梯,看海日,闻天鸡,听列缺霹雳,观丘峦崩摧……可以说从头至尾,李白一直在“行动”,是真正的那个梦中的自己,仿佛是一个旅游爱好者,登山,游湖,听鸟鸣,观日出……视觉、听觉、心理感觉一直都在积极活动中,每一个细节都那样具体可感。这样的梦,或者梦里的某个片段,似乎我们也曾经有过,让人感觉似乎这不是文学作品,这就是在叙述一个“昨夜”的梦。

第三阶段,梦后有感。在这首诗中,梦到高潮的时候,李白“魂魄悸动”,梦中惊醒。这也恰恰符合我们一般人做梦的规律,常被梦中惊险的场面吓醒。醒来之后,会不由自主地回忆这个梦,去判断梦里的一切是否真实,然而梦中的一切景象又都消失殆尽,无影无踪。这时多愁善感的人,就会有无限的感慨,李白也是如此,只不过是李白的感慨更加深刻了些,他发出了“世间行乐亦如此”的人生感慨。

其次,诗中情景的安排犹如真的梦境。任何人梦中的情景都是亦真亦假、似是而非地呈现的,如果完全跟现实一样,那便不是梦,完全和现实不一样,那也不是梦。“谢公宿处今尚在”一句,仿佛是科考队经过考察证实了一个遗迹的存在,让这个梦一下真实起来;“渌水荡漾清猿啼”一句更加真实,仿佛不是梦游,而是实游。“海日”“云青青”“水澹澹”“熊咆”“列缺霹雳”“虎”全是现实中存在的景和物,也是日常人们所见,而“天鸡”“吟龙”“虎鼓瑟”“鸾回车”等景和现象又都是虚无的,也许只有梦中才能出现,现实与虚无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真实的梦。

最后,诗中“梦”的来源是真实的。李白是浪漫的,也是实在的,他完全可以把这个梦写得“不着边际”,不告诉人们他“梦”的来由,让人们自己去揣测,那样似乎更加“艺术”些,但这样一来,李白似乎就失去了他的率真。所以在诗歌开篇切入时,李白采用了写实的手法,力求“真切”,让这个“梦”有据可依,如果从艺术创造的角度来讲,这是来源于真实的生活。另外,梦中“惊醒”这个环节,也是有真实来源的,医学研究表明,梦魇和噩梦的主要诱因是人平时的焦虑和压力,而李白写这首诗前也存在着不小的压力和焦虑。我们来看看李白的情况,据资料记载,李白早年就有济世的抱负,但不屑于经由科举登上仕途,而希望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以此广造声誉。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的朋友道士吴筠向玄宗推荐李白,玄宗于是召他到长安来。李白初到长安,也曾有过短暂的得意,但他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得罪了权贵,连玄宗也对他不满。他在长安仅住了一年多,就被赐金放还,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理想在即将实现的时候而破滅,这对李白的打击着实不小,实在令他难以接受。这种苦恼、焦虑、甚至是压力郁积于心中,时间一长,自然会转移到梦里,形成一种惊恐的梦也在所难免。而这首诗恰恰是李白被放出京城后不久所写,所以我们不难找到他梦的根源了。

诗歌是文学艺术,艺术的创作离不开生活,这里的生活即客观现实,是一种真实的存在,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而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都建立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艺术创作必须从真实的生活中获得灵感,但不可脱离真实,在艺术创作时,处理好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关系就显得十分必要了。我们在阅读李白的这首《梦游天姥吟留别》时既感受到了一种强大的艺术冲击力,又能感受到一股亲切的生活真实感。

参考文献:

[1]搜狗百科,《梦(生理现象)》.

[2]百度经验,《引起梦魇的6大原因》.

[3]古诗文网,《梦游天姥吟留别》.

猜你喜欢
所思梦游首诗
《上课没人抢》
寄友人
克隆人的所思 所想都一样吗
梦游
过得再粗糙,心里也要有首诗
梦游综合症
秋千
梦游东方
如何才能有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