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编辑的视角谈如何提升图书质量

2020-06-08 10:55梅咏
西部学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社会效益

摘要:提高图书质量,生产精品图书,是国家的要求,也是当下出版社推进品牌战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 途径。编辑在出版流程中承担多重角色,从编辑的视角来看,出版高质量的图书是职责所在。要按照出版管理 法规制度的要求,增强质量意识,重视选题策划,精心编辑校对书稿,加强编辑出版流程管理,从而为提升图书质 量打好基础。

关键词:编辑;图书质量;社会效益

中图分类号:G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20)07-0142-03

近年来,我国图书出版行业的产能持续走高,图书品种增多、出版周期缩短,由此导致图书内容同质化、编校 质量低的问题颇为严重。这一现象已引起主管部门和出 版社的高度重视:国家层面的出版物质量专项检查不断 加强,各级各类出版物评奖活动均设有提供质检报告的 限制性要求;各出版社纷纷出台严格的针对图书质量监 管的内部文件,特别是在推动各项经营指标完成的同时, 加大了图书质量指标体系考核的权重。图书编辑是图书 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出版社制定的图书质量指标体系、考 核要素,归根到底还是要由编辑来完成。具体说来,编辑 在提升图书质量中要把握好如下几个关键点。

一、增强质量意识,严格遵守出版管理法规

在出版活动中,图书编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选 题策划阶段,编辑是优质内容资源的设计者、选择者、组 织者;在书稿编写过程中,编辑是策划意图落实的监督 者;在定稿交付后,编辑是内容的加工者、修正者;在图书 出版后,编辑又成为图书的第一个读者,同时也是图书质 量的第一责任人。编辑在出版流程中承担多重角色,决 定着其必须具备敏锐的政治意识、较高的业务素养和扎 实的专业知识,惟其如此,图书质量才能得到最基本的保 障,圖书质量的提升才能得到具体实施。

首先,编辑要具有根植于思想深处的质量意识,并把 这种强烈的质量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编辑工作的方方 面面。一方面,提高出版物的质量是党和政府对出版业 的一贯要求,对推动我国出版业健康发展、满足人民群众 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图书 质量是出版社的生命线,底线把守不严,图书内容水平 低、编校错误多、印制质量差,会使出版社失去多年积聚 起来的读者群体和市场占有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 会受到损失。作为奋战在出版一线的编辑,要做到守土 有责、守土尽责、守土负责,把追求图书质量作为编辑工作的最高境界和要求,努力打造出一批又一批的精品图书,造福社会、造福人民。 其次,编辑要及时学习、深刻领悟有关出版的规章制度和文件精神。早在二十世纪末,原国家新闻出版署就 发布了《图书质量保障体系》,把能否提高图书质量当作 衡量出版工作是否健康发展、检验出版改革成功与否的 重要标志,力图推动图书出版从扩大规模数量向提高质 量效益为主的转变。此后二十多年来,这一保障体系为 我国图书出版的整体质量保驾护航,对繁荣出版事业发 挥了积极作用。2004 年修订的《图书质量管理规定》, 区分了内容、编校、设计、印制四项质量检查内容,厘定了 各自的合格标准,明确了图书编校质量差错率计算方法, 以及对质量不合格图书的处罚办法,从而进一步健全了 国家图书质量管理机制,规范了图书出版秩序。2019 年, 国家把图书质量更是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连续颁布《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试行办法》《关于加强 和改进出版工作的意见》《图书、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 版物重大选题备案办法》等文件,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 对出版工作进行有效规范,为高质量精品出版物的出版 提供了制度保障。编辑要认真学习执行上述规章制度, 将其作为业务工作的“指南”,作为编辑书稿时不能逾越 的“红线”,从而使图书质量稳步提升。

二、加强选题策划,前移图书质量保障关口

狭义的图书质量把关,是指编辑在书稿审校环节要 充分发扬“工匠精神”,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从政治性、 知识性和文字、标点等方面审核把关,不放过书稿中的任 何一个错误;广义的图书质量把关,则是指编辑除了做好 上述工作以外,在选题策划、组稿环节就要把质量问题提 上日程。图书质量“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应从源头遏制 种种不利于提高图书质量的因素产生。

一是重视选题研发。选题研发是图书出版工作的起点。高起点的图书选题研发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能否产生高质量的精品图书,也会给出版流程中后续工 作的优质、有序推进打下良好的基础。图书选题研发的 质量与编辑的选题研发能力密切相关,编辑的眼光和学 识甚至可以决定出版物的高度和品质。高水平的选题研 发能力,是编辑尤其是策划编辑的核心竞争力。选题研 发能力考验的是图书编辑对先进思想、优秀文化、科学知 识、前沿课题、焦点问题的敏感度和洞察力,对策划内容 的整体把握能力和决策能力,以及对高水平作者(写作 团队)的选择和整合能力。编辑不仅要能发现好的选题, 还要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优化选题,为图书增加附加值, 为高质量图书的诞生“保驾护航”。

作为编辑,最重要的能力是创造性能力,同时作为提 高图书质量的关键点,编辑选题研发能力的提升绝非一 日之功。对教材编辑而言,提升选题研发能力首先要提 高政治素养,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 实践;其次,要切实打牢专业功底,既要在掌握书稿所涉 相关学科、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广泛涉猎政治、经济、文化、 科技等多方面知识,又要掌握与选题策划和编校加工相 关的各项专业技能;再次,要通过广泛且深入的市场调研 了解学科、专业的发展态势和课程的教学需求,密切跟踪 出版市场的动态,提升信息搜集能力与捕捉选题的敏感 度;最后,要注意创新思维模式与工作方式,主动适应技 术迭代和产业升级,掌握媒体融合发展环境下的出版新 技术、新手段。

二是加强选题论证。编辑精心策划的选题,是否体 现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能否发挥思想文化的引 领作用;是否具有知识性和原创性,遵循市场规律、满足 目标读者的阅读期待,从而实现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 效益,科学严谨的选题论证是其前提条件。只有经过不 同层面有关人员参与的严谨论证,才能从不同角度对选 题进行深入分析,提高论证的客观性和公允性,从而确保 选题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同时,在逐级论证过程中,不同 观点的相互交流和碰撞也会产生新的火花,助力编辑进 一步充实、完善策划思路。以笔者所在的高等教育出版社为例,秉承质量第一、  经营至上、突出重点、严把入口、规范透明的原则,选题一般采用分社—事业部—总社三级论证架构。选题立项前, 策划编辑需要在分社内部的选题会上进行论证,通过之 后才可以在事业部层面的编辑业务工作小组会议上进行 第二次论证。二次论证通过的选题,才允许在出版社选 题系统中进行数据申报,逐级递交至总编辑办公会,由主 管社领导、总编辑完成论证审批,至此选题正式立项。针对重点选题,还增加专家论证环节,组织相关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评估选题的出版价值。为了免受人为因素影响, 保证选题论证的客观性,邀请专家参与选题论证时,会采 取同行匿名评议的评审方式进行。经过严格的逐级论证, 可杜绝低质、重复选题,在确保选题质量的基础上,进一 步提升选题研发的含金量。同时,通过选题论证的筛选 和淘汰,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出版规模,倒逼编辑在策划 选题时去芜存菁,从而为确保图书质量奠定了基础。

三是严格审查大纲和样章。选题通过论证立项后, 编辑根据收集的意见,对选题方案进行相应调整和完善, 再与作者沟通新的选题方案并达成一致,督促作者开始 书稿的撰写工作。在作者写作过程中,编辑要及时跟踪 编写进度、加强过程协作,与作者一道攻克遇到的困难。 为了确保书稿不偏离选题方案,在正式开始写作之前,编 辑应对作者提供的书稿大纲和样章进行谨慎、细致的审 读,及时提出改正意见。

大纲和样章是书稿的雏形,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书 稿的整体面貌,对其进行审查的目的,是为了对书稿内容 和编写质量进行大方向上的把关。尤其是第一次合作的 新作者,大纲和样章的审查工作也是作者和编辑合作的 必要磨合阶段。书稿大纲多由作者根据策划方案拟定, 体现着作者谋篇布局的思路,既有全稿的整体脉络,又有 详略有别的侧重点凸显。以教材大纲和样章为例,首先, 编辑要审查大纲是否贯彻了策划思路和编写原则;整体 布局是否合理,内容是否详略得当;书稿篇幅是否符合本 门课程的课时要求,各章节字数安排是否和对应课时相 匹配;是否根据教学需求设计了“学习重点”“拓展阅 读”“思考题”等辅学栏目,等等。其次,编辑通过审读 作者撰写好的样章,也可达到“以一章窥全貌”的目的。 较之书稿大纲,样章是作者在贯彻选题思路、遵守写作规 范方面更为细致的体现,从中可看出作者的学术素养和 写作水平。编辑在审读样章后,要及时向作者反馈发现 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以便作者在开始全稿写 作时把握得当。样章的审读对于教材编写而言尤为重要, 教材编写一般采取的是主编牵头、多人参与的方式。反 复审阅修改后的样章,即可作为整个编写团队的示范性“标杆”,循此写作既能保证成稿的体例统一、语言风格接近,又能最大限度地保证书稿的质量。

三、精审细校,全方位保障书稿质量

作者根据书稿大纲、参照样章完成书稿的撰写后,会 将初稿交至编辑手中。此时的书稿虽在作者眼中已是成 品,但在编辑眼中距离出版还有一定的距离,需要编辑进 行专业化的审读和校对,精益求精、精审细校,尽最大能 力完成书稿的“提质”工作。

(一)对书稿进行深度审读

首先,作者交稿后,编辑应充分履行书稿初审职责, 对稿件作出全面、准确的评价。除了对书稿内容进行齐、 清、定的必要检查之外,还要从整体上衡量书稿导向是否 正确,与选题策划的初衷是否吻合,是否具有一定的学 术、文化价值与水平,是否内容得当、结构合理、体例统 一、文字表述准确流畅,等等。通过总体上对书稿内容质 量进行审视,判断书稿是准备进入编辑加工流程,還是需 要退改甚至退稿。

其次,在进行审稿通读时,要注意从书稿的政治方 向、出版导向、价值取向三个方面进行检查,把好政治和 意识形态关。在对书稿的政治把关方面,编辑要保持高 度的敏感性,守住底线、不碰红线、不踩雷区,注意发现潜 藏在学术争鸣和现象陈述背后的意识形态倾向问题,确 保图书体现国家意志和主流意识形态。对于可能存在意 识形态风险的内容,应进行重点审读、多人审读,必要时 还要提请相关方面的专家来把关。

针对教材书稿而言,审稿通读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书稿内容应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总结中 国经验,彰显中国特色;第二,书稿内容应服务于党和国 家的教育方针,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助力学校人才培 养;第三,书稿内容应体现文化传承使命,弘扬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第四,书稿内容应满足具体学科、专业的课程要求,守正 出新,具有科学性、知识性、理论性、系统性、创新性、可读 性以及教学适用性;第五,书稿内容应体现教育教学改革 发展趋势,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教与学的需求,打造以二 维码关联线上教学资源的新形态教材。

(二)对书稿进行精细编校

经过一次甚至多次审稿会,作者根据各方建议进一 步修改完善书稿后,定稿交至编辑,书稿开始进入编校加 工流程。编校加工是对书稿内容进行细化和深入的审阅、 修改,使书稿达到出版标准,这是集中处理书稿的细微错 讹、提升书稿编校质量的关键环节。

首先,“三审三校”是保障图书出版质量的关键环节。 在编辑加工中,不仅责任编辑,二审、三审的编辑都应充 分负起责任,切实把好出版质量关。一审编辑应审读加 工全部书稿,对政治性、知识性、科学性等方面进行审查, 把好政治关、知识关、逻辑关和语法文字关,明确提出可 能涉及意识形态问题、需要二审和三审编辑重点把关的 章节。二审、三审编辑亦应审读全稿,并对书稿的总体质 量进行审核评价,同时在对前一审次编辑提出的把握不 准、有待商榷的问题加以解决的基础上,对涉及意识形态敏感问题的内容再行重点审读。

其次,在对校样的处理过程中,责任编辑应克服过度 依赖校对人员的心理,至少完成一次对校样的细致通读, 而不仅仅是解决校对人员提出的铅笔字问题。对黑马校 对软件发现的文字错误,也要进行具体语境分析、再次核 查引用文献等辨别确认,而不是盲目修改。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为了提高编校加工效率和质量,避免学术 诚信问题,编辑也可借助某些辅助工具,如黑马等纠错软 件、网站使用的违禁词库筛查系统、知网查重系统等。

最后,除了出版社内部的图书印前清样质量抽查之 外,编辑应对重点图书主动追加印前清样质量检查环节, 委托有资质的专业质检人员进行全书印前质检,以便将 图书差错率降至最低。根据近年来笔者所在部门的图书 质检情况分析,就人文社科类教材而言,编校差错类型所 占比例较大的是文字差错(约占 28%)、语法和逻辑差错(约占 16%)、图表中的内容差错(约占 13%)、专有名词 差错(约占 12%)。以上四类差错在书稿中出现的频次 普遍较高,应引起重视。

(三)对重大选题实施报批备案

除了从上述常规工作方面对书稿进行把关外,对涉 及重大选题内容的出版物,编辑要比普通书稿投入更多 的精力,从选题研发到书稿内容审核,均要严格把关,尽 可能确保不出现质量问题。对于重大选题,编辑在“三 审三校”流程结束后,必须增加印前全书质检环节,将体 现质檢合格的《编校质量检查结果记录表》连同三个审 次的审稿报告,作为重大选题备案的申报材料一并提交。 由于重大选题备案涉及多层级、多部门审核,从申报备案 到取得国家新闻出版署的备案批复文件,短则数月,长则 近一年。对需要履行重大选题备案手续的选题,编辑应 早谋划、早启动,在保证书稿内容质量的基础上,督促作 者提高写作效率,加快出版社内部的编校节奏,为重大选 题备案的“持久战”赢得时间。

四、结语

总之,出版更多的精品图书是国家对出版工作的根 本要求,也是新时代编辑的岗位职责和文化使命。不管 是重大选题,还是一般图书选题,最后都要到读者手里, 对人们的思想产生影响。因此,保障图书的质量,努力出 版精品图书,就成为编辑义不容辞的职责。精品图书的 生产离不开对优质内容资源的选择、加工和生产,这就要 求编辑从多方面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养,从而出版更多 能够经得起时代检验的传世之作。

参考文献:

[1] 苏雨恒 . 编辑的基本素养和精品力作的生产 [J]. 中国编辑 ,2019(12).

[2] 贾晓林 . 编辑在提高图书质量中的着力点分析 [J]. 传播与 版权 ,2019(3).

[3] 李桂福 , 焦晗 . 从出版实践思考提高出版物质量的路径 [J].出版广角 ,2018(11).

作者简介:梅咏(1978—),女,汉族,重庆人,高等教育出版社文科事业部文科分社中级编辑,研究方向 为编辑出版。

(责任编辑:朱希良)

猜你喜欢
社会效益
乌兰牧骑社会效益研究
好刊社会效益高
信息时代下大学生创业的社会效益分析
文化资源与青少年校外教育结合的几点思考
钱学森图书馆建馆四年注重社会效益
论财务管理的目标
运用指数因素分析法浅析新医改政策下公立医院社会效益
论股票价格准确性的社会效益
中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体育与社会效益思考
浅析建筑节能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