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秋玲
摘 要: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理性分析能力的重要工具,也是今后学生数学学习道路上的重要基石,小学数学对于学生来说有重大意义。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充分关注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将其放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位置,让学生不仅可以在数学考试中获得良好的成绩,还可以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本文主要分析的就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 问题意识 学生 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01-0165-02
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当中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理性分析能力的重要工具,也是今后学生数学学习道路上的重要基石。而且,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也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经常需要用到的,因此,小学数学对于学生来说有重大意义。但是由于学习数学需要学生具有十分严密的逻辑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因此小学数学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探求数学知识,并将数学概念运用于实际的解决问题过程当中。因而,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充分关注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将其放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位置,让学生不仅可以在数学考试中获得良好的成绩,还可以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本文主要分析的就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
1 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重要价值分析
1.1 能够满足学生主体性发展的需求
小学生具有好奇的天性,而且具有探求未知事物、并寻求方法解决问题的原始冲动,而且在教师、家长的适当引导,以及同学之间互相竞争的影响下,这种原始的自觉冲动便会受到鼓舞,逐渐升华为人的一种自觉行动性。如果小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对数学问题的主动探索,那么老师和家长就会对这种行为加以鼓舞,学生探索问题的动力更强,便会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能力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之后,或者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个人价值的实现,创新带来的优势也会凸显,从而渐渐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1.2 突破传统小学数学提问模式的束缚
当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难免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小学数学课堂的提问权一直都被默认为是老师专有,课堂上的所有问题基本都是由老师提出,学生的任务就是快速且准确地回答老师的问题。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当中,一般的提问模式为:老师提出问题——学生解决问题——老师总结问题。虽然在这种提问模式中,学生紧跟着课本中的教学知识,紧跟老师的教学思路,可以掌握一些书本上的数学知识。但是在这种提问模式中,学生的思路被紧紧固定在了老师设计的问题框中。学生缺乏自主探究问题的思维,只知道机械地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至于为何会形成这样的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在于什么,却缺乏主动思索。在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之后,学生会自己主动地寻找问题,并像老师提问,在老师的引导下,探求问题的解决办法。数学问题意识养成之后,能有效打破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模式。
1.3 突出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上,一直都是教师提问、学生解答的模式,对于学生提问的关注较少,并没有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思想。但是在当前的数学教学当中,一些研究学者认为数学教学是一种教学活动,同时也是一种交往活动,是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交流关系。因此,小学数学课堂上,学生有和老师一样的提问权,而且学生是数学课堂的主体。学生养成数学问题意识之后,自然会在数学课堂上留心各种问题,并向老师提出,反复的实践之后,会在班级里养成主动寻求问题的氛围,每个学生都可以依据自己的经验和爱好等,提出实际问题,这样才能带动班级整体的学习成绩,还能提升学生个人综合素质。
2 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策略分析
2.1 创建有利的数学课堂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勇于提问
要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首先要尊重每个学生,维护学生独特个性的发展,从心里充分相信学生可以在数学学习上得到较好的发展。教师树立这个观念之后,才能有效鼓励每个学生,充分关注学生在学习中提出的问题,带着鼓励、相信的态度帮助学生获得数学问题思维,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勇于向老师提问,并敢于面对困难,寻求正确的解决办法让每个学生建立学习主体地位的概念,善于思考,大胆向老师、向同学提出问题。
2.2 为学生创造机会多加训练,引导学生善于提问
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有赖于教师的正确引导。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时刻牢记本课学习的主要目的,引导学生找出本节课主要应该掌握的数学知识、数学概念是什么,这与之前学习的数学知识之间有什么联系,这个概念应当与日常生活中的什么问题有关。然后引导学生慢慢掌握这些数学概念知识。此时学生才能真正明白本节课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之后,再展开实践操作,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理性知识是如何在实际操作中解决问题的。然后让学生从新学习的数学知识出发,提出新的问题,这个问题要用本节课的知识才能解答,最好还能与以往学习的旧知识建立联系。课堂的最后,教师要为学生预留时间回想本节课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还有哪些值得深思的问题还未得到解决,勇敢提出来供大家思考。
2.3 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主动性,培养提问习惯
首先,教师要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出发,并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创建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提问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创设的问题情境尽量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想贴近,这样数学对于学生来说就不再是遥远的、冰冷的一门学科,而是解决日常问题的工具。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出数学这一门学科的价值。然后是要建立一个科学、公平的评价机制。鼓励学生进行提问,增加学生提问的动力。必要时,教师也可以采取良好的激励措施,开展小型的辩论会,给所有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提问机会增强学生信心。
3 结语
数学问题意识主要指的是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对数学概念、知识、图形、思路等保持一种疑问、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态会引导学生一步步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在经验积累中寻求事物的规律,运用这种思维,对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积极思考。问题意识是学生创新意识、自主学习的重要体现,在学生思维发展和综合能力培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在当前时代,我国提倡创新教育思想,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当中,问题意识是十分重要的切入点。小学数学意识主要有两种形式:外显和内隐。不同形式的意识产生不同的培养效果。因此,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对于当前小学生来说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 周春艳.我国小学生的问题意识及其培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
[2] 侯英.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对培養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6.
[3] 张远峰.促进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
[4] 孔企平.小学儿童如何学数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