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喜欢未必是兴趣,兴趣需要培养,只有当一个人的兴趣与其奋斗的目标及人生理想结合起来的时候,它的乐趣才会发展成志趣。
关键词:兴趣 乐趣 志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01-0136-02
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智力因素,一直以来,在教育领域、心理领域都备受关注,但部分学生对兴趣的不同水平:兴趣(喜欢)、乐趣、知趣三方面,混淆不清,本文针就中学生兴趣的三水平状况做初步分析。
1 喜歡未必是真兴趣
经常听人说他的兴趣是旅游、美食、唱歌、看电影,请问几人不喜欢旅游?又有几人讨厌美食呢?君不见中国的旅游业、电影业多么兴旺发达、经久不衰!单单看看电影,拍照旅游,KTV唱歌,各大店家品尝美食,上网玩游戏,不需要花费太多的脑力,直接刺激感官,给人带来瞬间的享受、愉悦,谁不喜欢?理想职业抱负≠现实职业抱负,以歌星为例,大约有1.4%的中学生以“歌星”为理想职业抱负,而现实职业抱负人数百分比仅为0.2%,实际生活中能做歌星的更是寥寥无几。
喜欢、爱好就是你的兴趣吗?喜欢、爱好可以是情景兴趣,但未必是稳定的个人兴趣。喜欢旅游你就可以放弃工作吗?世界这么大,没有收入,你凭什么去看看?游戏虽然嗨,吃饭还要靠父母,你凭什么荒废学业?凭什么!说什么自己与众不同,志不在学业诸如此类的话语,一个人在不能养活自己、不能独立的情况下,一味地打着追求梦想的理由无所事事,与逃避责任、躲避现实密不可分!
你完全可以追求梦想,前提是你必须自立!自己养活自己。
2 随时做准备才是兴趣
很多学生说他毕业后想进银行工作,不仅是他的梦想,也是全家的梦想。信心十足、满怀憧憬地西装革履着去面试,面试官问:谈谈你怎样把信用卡卖出去?顿时懵了!这不是销售吗?本来最坏的打算是柜员,结果单方面评判信用卡销售人员连柜员都不如,单方面认为销售信用卡与销售电话卡毫无区别。试问,你所喜欢的银行工作具体是什么?你是喜欢某一种具体的银行工作,还是喜欢你幻想中的银行的所谓体面?
喜欢某个行业,可以有多个选择。细化娱乐圈,除演员外,还可做经纪人,做导演,做制片,做配乐,做编剧,做化妆,甚至做会计,做发行等,总之,不懈追求,失之东隅固然可惜,得之桑榆却是欣慰,这份意外之喜,来自于努力,没有放弃。
3 不断坚持才是兴趣
北京某所中学做未来职业倾向调查后,让学生利用假期、社会实践等机会体验自己意中的职业,结果,30%的学生放弃了开始的选择。北京另外一所学校选择医学的高中生,在去医院体验一天后,也有近30%表示高考志愿不会报考医学院。我们学校也有一些往届毕业生5年医学毕业后,直接考公务员远离了白大褂,远离了神圣的付出。不仅浪费了大学有限的资源,也荒废了自己的青春。当前每个班级都有几名学生希望报考医科大学。
终于有机会零距离接触一线医生,两位热情的女军医谈论她们当初的选择,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其中一位是妇产科大夫,她说,开始不想进妇产科,压力太大,一直想换个科室,但干着干着,就喜欢上了,坚持的过程中就爱上了,悦纳了自己的身份“妇产科医生”。另外一个科室的大夫年龄稍长,说家里人都是学理工科的,自己当初也特别想学理工科,但当时的情况是,如果不进医学院,就没学上,所以,硬着头皮学医了,生存最重要,态度最重要,干一行就要爱一行!医生是奉献型职业,妇产科医生是奉献加新生,当她听到新生儿的啼哭声,婴儿胖嘟嘟萌萌的脸蛋所赋予的成就感无以比拟,这时,兴趣就升华为知趣。
但问题是现在,年青人普遍观点是爱一行才能干一行!所以,开始有兴趣做,慢慢地,随着任务难度的加剧或其它原因,过了新鲜劲,美其名曰不喜欢了,撒手啦。少年人学乐器、美术、课程或其它种类更是这样。没有哪一种学生自始至终是愉悦的,很多学生浅尝辄止,还没体会到深层的乐趣就放弃了。有位女孩,美术生,高中时,每天画5幅素描,她说,画着画着,感到很枯燥,一度想放弃,但想着没有别的出路,只能坚持,忽然有一天,开窍了!她非常庆幸自己当初的坚持,兴趣才得以转换为乐趣,跨越突破期,冲出瓶颈。
4 兴趣如何才能转换成志趣
兴趣不断地深化,上升为乐趣,这仅是兴趣的中级水平,其特点是:相对稳定, 为时较长。志趣是在乐趣、兴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兴趣发展的高级阶段。其特点是:积极自觉,与职业、理想紧密联系起来,甚至有了施展的平台或能够变现。比如,你喜欢旅行,期间有杂志社录用了你拍摄的照片,或者你写得游记、攻略等有非常大的浏览量。这时,你可以坦荡地说,旅游已经成为你的志趣了。
只有当一个人的兴趣与其奋斗的目标及人生理想结合起来的时候,它的乐趣才会发展成志趣,[1]即与事业相关的兴趣,它所产生的内在成就感、自信心是激励人进一步奋进的动力。这种内在成就感达到一定程度就是高峰体验。
马斯洛认为,当一个人 处于“高峰体验”之时,会有一种相比其他任何时候更为整合的自我感受,身处这种感受之中将会体验和感受到一种极强的自我成就感和满足感。[2]运动员获得奥运金牌、科学家获诺贝尔奖、收到理想大学通知书的感觉,固然都属于这种体验,但不同人的高分体验不同,需要得到高峰体验的标准也不同。经过一学期的辛苦,物理终于及格了,长跑终于达标了,终于能熟练敲架子鼓了,同样也是属于某人的高峰时刻。
唯有不断的练习才能产生高峰体验。李小龙说,我不怕会一万种拳法的人,但害怕把一种拳法练习一万次的人。练习次数多了,量变转为质变。
5 结语
总之,从来没有什么真正的兴趣可言,兴趣是培养的,只有做好了才会产生兴趣。当我们难以突破自己,难以跨越一道坎时,寻找高手做方法的示范,从策略上更上一层楼具体是复盘、智慧、坚持。兴趣是人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3]把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小目标,各个击破。
参考文献:
[1] 俞颂萱,邵之泉.兴趣·乐趣·志趣[J].宁夏教育,1983(10):15-17
[2] 范馨月.马斯洛高峰体验学说对教学的启示[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02):241
[3] 张林,李玉婵,邢方.兴趣发展四阶段模型的研究述评[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32(2) :25-29
作者简介:王香玲(1975-),女,籍贯:山东,职称:中教一级,研究方向:心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