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羽 周积寅 徐湖平
陈大羽| 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国画大家
精神高远照日月,势力雄健生风云。
周积寅| 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谢佩新是我们南艺的校友,我给他上过课,他离开南艺20多年了,笔耕不辍,很不容易。此次展出的画给我的感受,一是他很重视传统,基本功很扎实,功底很深。现在有一些年轻人、中年人急于求成,不太肯在传统上下功夫,想一夜成名,作品经不起推敲。二是他立足于生活,着眼于创新。他的作品跟人家不一样,已具有自己独特的面貌,有时代气息,看后能让人产生共鸣,很感人
徐湖平| 南京博物院原院长
谢佩新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主要画山水。他崇尚宋元,一路下来,于明清董其昌、王麓台、石谿,近代吴昌硕、黄宾虹等,从中吸取养料。和我聊天,他说:“我到皖南、太行山各个村落写生,我喜欢到处看。中国人讲风水,对山形的拱卫开合、房屋的坐落朝向、河流池塘的流向分布等都有讲究,这样的文化风俗在传统山水画中是被看重的。古人‘师造化,更多是一种体验,范宽在终南山临流独坐,倪云林泛舟九峰三泖间……他们从不画直接看到的风景,而重在营造磅礴、飘逸、孤寂之心境。”从他的许多作品中能体会到“中得心源”的精神寄托。他的画给我另一较为强烈的感受就是有一股金石气,书画同源,在绘画中体现出书法的意趣是中国画有别于其他画种之处,而对书法的研习需要时间做酵素并临池不辍才有所得,这是一条大道。
陈显铭| 南京艺术学院教授、陈大羽先生之子
腕底游龙成竹在胸,静中生动势到境至。用笔用墨轻重自如,秀润洒脱意在一新。
佩新老弟热爱写意笔墨,山水画数十年积淀既深,不遗余力于传统素养的提升,引导他深入生活,广采博取,开拓创新,以自家面貌呈现于观者。佩新之诸多田园山水画是一大特色,秀润、厚实、质朴、含蓄、恬静,大自然之美让人遐想,佩新是成功者。
朱葵| 江苏省美术馆原馆长、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
佩新画作墨韵空灵,野趣横生。
庄利经| 南京艺术学院教授
谢佩新重传统但不教条,能将传统融入生活并迹化,我见证了他的进步。从展出的山水作品看,他已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画面中的山川草木呈现出一派浑厚华滋的意趣和情境,气息不俗。希望佩新沿着这条宽阔大道继续稳健地探索下去,随着岁月的滋养和个性语言的不断成熟,将来必成正果。
张兴来| 江苏省美术馆副馆长
谢佩新的中国画起点很高,从南艺四年多的学习后一直没有参加外面的一些大的活动。但是从他的画我们能看出来,他一直没有间断对中国画特别是山水画的研究和钻研。我很喜欢他的几张镜片,虽说画面不大,我们画画的一看就知道,这里面倾注了他的很多时间,还有他的用心,非常不容易。
刘红沛| 南京书画院原执行院长
佩新和我是大学同学,20世纪80年代中叶,我们都在南艺读书,我比他高一届。多年以来,佩新笔耕不辍,令人敬佩。古人谈山水画常以把自己融入山水之间为大智,佩新的山水画以笔墨之灵开拓胸次,与造物争奇,泉石幽深、阴雨灭没之境随遇而发,悠然会心。在他看来中国画的作品风格是表层的世象,真性表达才是最重要的。
刘春杰| 南京市艺术研究院院长、金陵美术馆馆长、南京书画院院长
远看取其势,近看取其质。一幅好的写意画作品,从整体看须气韵生动,作局部观则应全部是书法的笔触,以及由这些笔触所呈现的抽象语汇,此时的笔墨已非形而下的技法手段,而是进入了形而上的精神层面。佩新深知笔墨的双层作用,为之研习数十载,可见他严谨治学的态度。他书画双修,平时将更多的时间用于书法的研习,从三代鼎彝到帖学碑版,结合历代书论加以揣摩比较,提炼适合自己的笔墨语言,这样的探索无疑已在他的作品中体现了出来。
高建胜| 江苏省书画院执行院长、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
佩新家的窗外便是紫金山,四季朝夕的更换,日月云雾的出没将窗框幻化成一幅幅不断变化的画,即便足不出户,也可对景写生,记录自己的感动。这于他真是件快乐的事情。
其实中国画从来就不以再现对象为目的,独特的文化精神和哲学体系成就了有鲜明东方文化特色的绘画表现形式。它在表现自然的同时,更加注重画家个人的情感、灵性、学识。
“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境界是中国画画家共同的追求,也是成功所在。佩新作品中线条和笔墨所传达出的信息明白地告诉我们,他正在这条路上孜孜以求,不断前行着……
佩新被他的表现对象感动着,我们被他的作品感动着……
潘高鹏| 江苏省新闻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
谢佩新这么年轻就把笔墨解决得这么好,在对传统绘画功底的锤炼上,无论是绘画还是书法都做了深刻的研究。从宋元过来,这很重要,并已经开始形成个人的面貌,非常好。
邱中义| 电影艺术家
谢佩新举行的这个画展,老实说让我大吃一惊。因为谢佩新虽然是专业学习中国画的,他到了电影厂来做美工师,画画的机会不是太多,特别是国画,电影上面古装戏可能需要用到一些,后来又做了一段行政工作。谢佩新是一个很朴实、很勤奋的人,没想到几年不见他办了这个展览,真是不错。这个画展很成功、很潇洒、很有气魄,我看了以后确实很震撼。我觉得他起点也高,经过这番努力,现在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了,我很高兴。
谢宏军| 清华大学博士、画家、学者
21世纪的画家爱好陶醉于中国画的弱点,而谢佩新则是有能力想象中国画光辉的人之一,看他的展览是为了回到中国画。首先,中国画是一种激情,世界上没有一个画种如它一样延续了十个世纪仍然充满激情。中国画既是古老的千年画种,也是被历代的几个冒失鬼混淆了笔墨尊严的画种。谢佩新的绘画证明了没有笔墨的中国画是伪装的中国画。
历史上第一件重要的中国山水画也许是荆浩爬山后回家画的,他把中国山水画的历史定了调。荆浩画了北方太行山,谢佩新则画了江南茅山。谢佩新的笔墨功力深厚,他的山水画如清风再复,蕴含上古气质。他循着荆浩、关仝之路画着今天的山水,山川草木跨越千年纵横于他的毫端。谢佩新通过写生看景看画,他的画有山水的秩序和墨色的调性。当有人说笔墨等于零时,谢佩新的绘画当即证明,错误的不是笔墨,而是心灵。
陈瑞|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策展人
谢佩新的几帧山水巨幅,不仅尺幅巨大,更以顶天立地之构图入画,苍莽之气扑面而来。谢佩新爱在太行山写生,隐居太行的荆浩也推崇写生。荆浩说“度物象而取其真”,取的不仅是“形真”,更是“气真”与“意真”。谢佩新也没有局限于“写生”,临渊写照之余追求的是“写意”与“写心”,将南京文人的散淡与温润之意与太行山奇险苍莽之气高度结合。这是谢佩新的情怀与气度。
郑荣| 画家、陶艺家、学者
佩新和我是南艺同学,至今业已20多年,一直非常要好。如像评论家一样來对这么亲近的朋友的画作写评论文章,应该是件困难的事。佩新上南艺前,跟胡振德学画传统山水,并得到尤无曲的指点,这在当年同学中是例外,因为当年考南艺是必须考人物画的。一两个学期下来,在王孟奇老师上完一个单元的人物画课程后,其却得到了“可琢大器”之类的评语。也许是画山水出身,胸襟也旷达,其画画写字,不斤斤于小情小趣,并于传统画理画法用功尤甚。经常在电话那头听他说“我在看画册”“我在读碑帖”。董其昌说“读古帖是穿牛皮之功”,佩新对中国画传统的钻研,确有看穿牛皮之精神。这从此次展出的山水画中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