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应关注三个方面

2020-06-08 15:45陈征君
广西教育·A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语文要素人文素养教学目标

【摘要】本文论述开展阅读教学的方法,提出落实语文要素、培养人文素养、科学设计教学板块的教学建议,从而让阅读教学更高效。

【关键词】阅读教学 语文要素 人文素养 教学目标

有一句话曾经非常流行:数学清清楚楚一条线,语文模模糊糊一大片。相同的课文,不同的教师执教,对于教材内容的理解、定位可能会不同。这种教学的随意性在部编版教材全面实施之后,有了明显的好转。那么,面对部编版教材,教师该如何更好地达到语文课程提出的“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等阅读要求呢?

一、落实语文要素

“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的双线并进是部编版教材的最大特色,指向于工具性层面的语文要素成为单元语用训练的重要方向。单元篇章页中所提出的语文要素,都在课后习题中有了不同层级、不同形式的体现,共同形成了这篇课文教学的“牛鼻子”,为教师精准研读教材、设置教学目标提供了抓手。

比如,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语文要素为: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紧扣这一要素,编者选编了三篇精读课文《古诗词三首》《鸟的天堂》《四季之美》,以及一篇略读课文《月迹》。不同的课文承载、落实语文要素的要求和方式是完全不同的,课后习题呈现的题型也是不同的。以巴金先生的《鸟的天堂》一文为例,笔者将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三点:1.能够认识课文中的3个二类生字,会写文中10个一类生字,默写课文中的9个词语。(不管是什么课文,也不管这篇课文承载着怎样的语文要素,教学一篇课文首先要解决理解的问题,否则任何语文要素的落实、语文能力的形成都将是一句彻头彻尾的空话。这是一条常规性的目标,主要从教材文本资源的角度,落实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等常规性内容,旨在丰富学生的识字量和语言积淀,为后续目标的深化奠定坚实的基础)2.朗读课文,理解作者为什么要发出感慨:“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这一目标主要依托语文课标针对第二学段提出的教学要求,积极落实课后习题的第一题)3.结合课文语言,感受“鸟的天堂”在傍晚和早上景色的不同,感受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的不同特点,运用不同的语气和节奏朗读,感受文本语言表达的独特魅力。(这一目标主要体现了单元教学的重点,指向于单元中的语文要素落实,针对的是文本中课后练习的第一题)

作为一篇经典文本,《鳥的天堂》曾经被选入众多版本的语文教材中,很多教师在处理文本时常常会选择课文中“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展开教学。这原本无可厚非,但这篇课文被选入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如果教师选择这一训练点开展教学,是与编者设定的语文要素相抵触的,说明教师没能真正体会编者的编排用意。教师制订教学目标不能仅仅从文本自身的角度出发,还需要站立在单元整体视角,才能更好地形成单元教学的有机整体,从而精准地制订教学目标。

教师只有把握语文要素、洞察课后习题,才能更好地锁定具体课文在单元教学中的整体性思路,清晰地呈现课文教学的目标,把握课堂教学的方向。

二、培养人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因此,制订教学目标、明确文本在单元中的教学定位,决不能仅仅从语文要素的层面出发,还需要从单元所设定的人文要素出发。

以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略读课文为例,考虑到有的学生对父母、师长的批评不屑一顾,对父母、师长的谆谆教导少有触动和感恩,心理耐受力差,也不会进行及时地自我批评和反思,为了强化人文精神的培养,笔者将教学目标设定为:1.能够认识课文中“励、誊”等7个生字;2.默读课文,理解父母为什么会对同样一首诗形成完全不同的评价;3.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对父母的做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面对文本,很多教师可能会有这样的困惑:设定的3个教学目标其实并没有能够真正体现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事实上,部编教材绝大部分的选文都积极体现了“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之间的和谐交融,有的课文为了让学生对单元人文主题形成更为深刻的理解,会专门从人文主题的角度,编选更具有针对性的课文。从写作的角度来看,这篇课文尽管有很多的人物细节描写值得学生探究与品析,但其最终的落脚点都应该指向于课文中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这一层面上,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达到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目的,同时与单元后面的口语交际、单元习作形成一种认知与联系。因此,笔者把这篇课文教学内容的侧重点放在教学目标2、3上面,让学生在感知与思考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认识。

三、科学设计教学板块

课堂教学需要从文本内容和学生特点出发,并科学合理地解读教材文本,在精准制订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研究合适的教学内容,设计科学的教学板块和环节。从教学实践来看,教学内容和教学流程如果设计得不合理就容易出现“两张皮”的现象:即目标归目标,内容归内容,而所有的目标、内容与最终设定的教学流程又没有能够形成有机的内在联系。笔者拟以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小岛》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小岛》是一篇略读课文,导读提示是让学生在默读课文的基础上,尝试运用将军的视角将登上岛屿之后发生的事情讲述一遍,并借助相关资料,对我国边防守岛部队的生活展开了解,说说自己对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理解。为此,某执教教师设置了这样的目标:1.认识课文中的生字,积累课文中的新词;2.默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能够运用将军的视角对故事进行整体性复述;3.紧扣资料和关键性词语,感受部队的生活,感受人物内在的思想情感。依托这样的教学目标,该教师还设置了以下教学板块:1.整体初读课文,结合语境学习生字词,并制作关于小岛的资料袋;2.紧扣语言中的细节描写,体会将军与战士的人物形象;3.以将军的口吻讲述故事,并相机了解海防战士的生活。

纵观这一教学设计,其他板块都分别对应了文本的教学目标,但第二个教学板块中关于人物形象的感知则不能从教学目标中找到相关的依据,说明这一板块的教学缺乏实际意义。经过细究我们就会发现:这些板块虽然与教学目标有着一定的关联,但是否能够高效地达成这些目标呢?导读提示中明确指出要能够以将军的口吻来讲述故事,仅仅凭借一个资料袋是远远不能胜任的,这就意味着不仅要让学生梳理文本内容,同时还要能够探寻人物内在的心理历程,比如:发现了菜地,将军可能会想些什么呢?将军如果想要留下来吃饭,又会想些什么呢?

笔者认为,该教师所设计的三个教学板块是欠科学的,因为教师的备课不仅要关注教学目标的制订,同时也要围绕着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板块,才能使教学步骤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顺利实施。因此,上述教学板块应该这样调整:1.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随文识字,并相机了解故事的整体内容,把握故事的基本情节;2.再次阅读课文,结合情节的发展,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3.小组合作,交流分享,谈谈自己对将军、战士等人物形象的认识和理解,尝试运用将军的口吻来讲述这个故事;4.结合具体的材料,深入了解海防战士的生活,并深入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含义。如此一来,第一板块就为完成导读提示中“将军的口吻来讲述故事”进行了储备性工作,搭建了文本认知的稳固支架。第二、三板块都共同指向了第二个教学目标,第四板块则是为了达成第三个教学目标。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任何一种偏向都会导致语文课程的偏离。过多地关注人文性,就会导致语文课程学习规律的丧失。教师要深入解读部编教材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进的编排模式和用心,善于从部编教材中的语文要素和课后习题等多重要素出发,在不越位、不缺位的基础上,避免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两张皮”的现象。

作者简介:陈征君(1972— ),女,广西玉林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责编 黎雪娟)

猜你喜欢
语文要素人文素养教学目标
浅谈一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基于语文要素优化教学路径策略的研究
正确解读课后习题 有效落实语文要素
在“双线并进”中落实“双线组元”思想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