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探究

2020-06-08 10:25辛文琦
对外经贸 2020年5期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思政人才培养

辛文琦

[摘 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初心,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要实现从专业教育转化为专业育人的目标。加强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可以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协调统一。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人才培养;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283(2020)05-0144-02

Abstract: Cultivating talents for the party and the state is the initial intention of talent train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major of international trade practice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hould be transformed from professional education to professional education. Strengthen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can realize the coordination and unity of "knowledge imparting" and "value leading".

Key Words: International Trade Practice; Personnel Train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在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高校的各类课程要与思政课形成协同效应,要全方位全程育人。高职国贸实务专业应该对专业各类课程如何合理分配思政教育的内涵体系、每一门专业课程在思政教育中主要的思政目标与任务的设计、思政教育教学目标如何开展构建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究和积极的实践。

一、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院校各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是规定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重要文件。从某一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内容可以看出,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是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全面综合发展、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同时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以及创新意识,尤其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守约诚信的职业道德操守的外贸专业人才。这一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突出强调了对学生思想品德和人文素养的综合塑造的重要性,为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确立了方向。

二、高等职业院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职业能力分析

一般地讲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职业能力可以分解为综合素质能力、专业基础应用能力、专业英语应用能力、外贸岗位职业能力、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专业知识拓展能力等几个方面。在各个能力中无一例外地涉及到专业能力和人文素质及思想道德品质几个要素。从中可以看出对学生的培养不再是僅仅侧重技能,而是要德技双修。所以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德树人,坚持在教学实践等过程中做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协调统一,二者要兼顾,不可偏废,厚此薄彼。同时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注意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不是简单的生硬拼接,而是要彼此融合、有机结合。既要培养扎实的适用的专业技能,又要潜移默化地把思政育人渗透其中,做到“润物细无声”。

三、高等职业院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关系

目前从一所高职院校的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教学进程表来看,思政课程主要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这些课程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可以使学生更加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更加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的精神;帮助学生领悟人生真谛,助力学生成长为有理想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其他的思政课程还包括军事理论、形势与政策等。专业课程主要有国际贸易理论、进出口业务、外贸谈判、进出口单证实务、国际商务风险防范、国际商务文化等课程。这些课程将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在每门课程中又设置确立了思政培养的目标,融入了思政元素。由此可见,高等职业院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是完全一致的。通过二者协同发力共同作用,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思政课程为人才的成长指引了正确的方向,专业课程为人才的成功提供了智力的保障,二者共同构建了涵盖思政教育和专业培养的课程体系。

四、高等职业院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实践

(一)要确立各主干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目标

各门专业课中拥有共同的培育目标,但又各有侧重与差异。比如“国际贸易基础”课程是通过对国际贸易的理论与现象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升学生对振兴我国外贸事业的信心、责任感和使命感。“国际商法”课程则是通过对合同法、国际货物买卖法、产品责任法等内容的学习,提升学生知法守法和运用法律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进出口业务”课程主要介绍业务环节及专业技能,它的思政目标则主要放在培养学生诚信经营以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上。再如“国际商事风险防范”课程通过众多案例的分析,把思政目标确定在提高学生风险防范意识,提升学生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方面。“国际商务文化”课程介绍了构成商务文化要素以及各国的商务文化特点,它的思政目标则确定在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能够认同国际文化差异,进而适应国际文化差异,最终能够跨越国际文化差异,实现与世界各国顺利开展商务往来与交流。

(二)挖掘各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

高等职业院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的思政目标是具体的可实现的。这一目标是在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实现的。而充分合理地挖掘各门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找到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抓手和着力点非常重要。例如“国际贸易基础”课程中的贸易条件主要介绍国家间交易中的实际效益的对比。它的思政元素是从贸易条件的对比的角度,使学生懂得一国生产力水平提高对一国外贸的重要影响,进而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如何能够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化。“进出口业务”课程中的合同条款内容蕴含着诚信品质这一思政元素,教育引导学生在合同磋商过程中要始终秉持诚实守信的原则作风,在国际贸易活动中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进出口单证”课程则可以将工匠精神作为课程思政元素。该课程本身需要学生踏实认真,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而这些都是工匠精神在这一领域的具体体现。“国际商务文化”课程包含着诸多的思政元素。比如在国际品牌文化内容中就可以从介绍世界品牌文化入手,引导学生对如何把我国建设成为品牌强国展开深入的思考。而在“国际商务谈判”课程中,可以把我国“和而不同”的理念融合到教学内容中。“国际商务礼仪”课程的思政元素同样十分丰富。把课程教学内容与我国丰富的礼仪文化内涵结合起来,使学生以生活在礼仪之邦为荣,并能自觉的提升自身的素养,具有良好的个人风范。

(三)高等职业院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思政的实施

高等职业院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课程思政要通过课堂教学、第二课堂实训实习等环节来实施。每一门课程,好比是把思政教育灌输到学生头脑的一段渠,又好比是把思政教育扎根到学生心灵的一块责任田。一门课一段渠,只有做到水源旺盛清纯,方能水到渠成;只有做到土壤肥沃,才能根正苗壮。每门课程,守好一段渠,种好一块田,就能在人才的思政教育中实现协同发力,达到最终目标。而在实施方法方面要抛弃生硬的说教,把思政要素合理的融入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要运用“基因式”融入,把人才培养的价值维度中的思政教育贯穿到专业培养的全过程,专业课程要把教书育人的内涵贯穿始终,在所有专业课程的教學过程中都上出“思政味道”。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的教学方法可以采用多种灵活的形式案例教学、视频教学等。教学方式方法要适应当代大学生的需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政内容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使他们喜欢学、学得进、入心入脑。

五、结语

高等职业院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思政同其他专业思政教育一样,都同时具有显性教育和隐形教育的双重特性。只有把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结合起来,才能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同时思政课程既有一定的章程范式,又要因课程而变化调整。高等职业院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思政要做到“润物细无声”和“育人了无痕”。要从人才培养的层面明确标准,提升教学方法和技巧,这样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才不会完全地照本宣科,生搬硬套。总之高等职业院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如果做到了课程思政目标定位准确、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深入、课程思政教学过程踏实有效、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灵活创新,那么课程施政的目标就一定会实现。

[参考文献]

[1]胡芝.培养“工匠精神”是高校思政课程教学的创新实践[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18(3).

[2]石丽艳.关于构建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0).

[3]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7).

[4]李力. 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协同策略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9.

(责任编辑:顾晓滨 刘 茜)

猜你喜欢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思政人才培养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的国际贸易实务人才培养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