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操纵论看《茶馆》翻译

2020-06-08 10:21黄明娟
青年文学家 2020年14期
关键词:文学翻译茶馆

摘  要:本文以翻译操纵论为基础,以英若诚、霍华翻译的《茶馆》两个译本为研究对象,分析在意识形态、诗学观、赞助人三个因素影响下翻译的对比与研究,经过探讨二者都有存在的合理之处,延伸至整个文学翻译来说亦是如此,丰富译作翻译版本,帮助文学及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传播。

关键词:翻译操纵论;《茶馆》;文学翻译

作者简介:黄明娟(1997-),女,汉族,山东临沂人,青岛大学MTI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学。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14--02

1.引言

《茶馆》是现代文学家老舍于1956年创作的话剧,展示了戊戌变法、军阀混战和新中国成立前夕三个时代近半个世纪的社会风云变化。剧作在国内外多次演出,赢得了较高的评价,是中国当代戏剧创作的经典作品。本文就《茶馆》两个英译本进行探讨,一个是由中国对外出版公司出版,我国著名表演艺术家、翻译家、话剧导演英若诚译,一个是由外文出版社出版,加拿大籍译者霍华译。由于《茶馆》在国外上演的迫切需求,因此英若诚在翻译时本着尽量让外国读者理解的目的进行翻译;而霍华是一名十分热爱中国文化历史的外籍译者,翻译中更多了保留了富有中国文化寓意的内容。

2.翻译操纵论

英国当代翻译理论家赫尔曼斯首先将操纵的概念引入翻译理论研究,在他的论文《文学操纵:文学翻译研究》中,他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从目的文学的角度看,所有的翻译都意味着为了某种目的而操纵源文本”(赫尔曼斯,1985,11),这被认为是操纵原型。翻译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双语翻译过程,交换信息是最重要的目的。翻译过程不能只关注语言内容的处理,而忽视文化信息。译者应追求源语与目的语在文化中的功能对等。翻译与文化的语言内容是统一的整体,翻译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文化交流。苏珊·巴斯奈特强调了文学翻译中文化信息传递的重要性,指出翻译是不同文化相互适应的结果。她的思想和作品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了勒菲弗尔的操纵理论。

美国比较文学和翻译理论家勒菲弗尔从比较文学和比较文化的角度进一步发展了操纵理论。操纵一般是指对原作的翻译、改写、编纂、批评和编辑等多种工作和调整过程。操纵型学者对文学翻译没有采用规定性和评价性的方法(翻译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要求和效果),因为他们知道文学翻译是不可能实现的。他们客观地比较了不同的译文,描述了不同因素对原文的不同操纵,研究了译文在目的语中的可接受性。操纵理论反映了学者们对翻译研究的客观态度,承认翻译活动的不对等性,摒弃制定翻译标准的教条式方法,打破以原文为评价标准的传统思维,着重考察造成翻译不对等的社会文化因素。他们虽然没有提出一套运筹帷幄的翻译策略,但对译者的翻译策略进行了尝试性的解释,为译者的翻译策略提供了令人信服的理论依据。翻译操纵论认为,翻译是操纵,它是由意识形态、诗学以及赞助人三种操纵因素相互作用而获得的。意识形态决定了译者对源语文化的基本翻译策略和翻译过程;诗学观影响了译者对文学艺术的阐释;赞助人对翻译活动的走向、翻译学的发展前景以及对译者的影响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1意识形态

勒菲弗尔认为,翻译活动是在对原文的某种形式的意识形态(包含传统、惯例、信仰等)操控下进行的。翻译不仅依赖语言文化,更重要的是达到意识形态的预期(2012)。《茶馆》第二幕中,王利发与崔久峰的对话中,王利发说道“可是住在我这里,天天念经”,崔久峰回答“我现在只能修持,忏悔!”句中的“念经”,英若诚译作“chanting Buddhist scriptures”富含基督教色彩;霍华译作“chanting sutras”摒弃了佛教的涵义,从中可以看出译者为顺应主流意识形态的要求,会在翻译过程中选择相应的翻译策略,对原文的一些文字进行“删改或作委婉处理”,在操纵论看来,这就是意识形态对翻译的操纵。

2.2赞助人

在勒菲弗尔看来赞助人是“有权势的人或机构,能促进或阻碍文学阅读、文学创作和文学改写。(Lefevere, 2006:15)”具体而言,指的是“促进或者阻碍文学的阅读,写作和重写的权力的人或者机构,例如个人或团体、教组织、政党、社会阶层、宫廷、出版社,以及报章杂志,电视台等传播媒介”(陈德鸿、张南峰,2000:148)。比如说,在《茶馆》第一幕中,常四爷对王利发抱怨“我也得罪了他?我今天出门没挑好日子!”在这句中,将“没挑好日子”译成“This is my lucky day!”,很大原因是因为他的译本出版社为中国对外出版社,英若誠为了更适用于外国读者的传统、习惯,以此便于外国读者接受;而霍华翻译成"I shouldve taken the Almanacs advice and staved home today.",霍华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知道这就是中国人平时口头说的出门要看黄历的意思,故译成"take the Almanacs advice and stave home",更多的忠实于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2.3诗学观

在操纵派中,“诗学”有两个组成部分:“文学要素,包括文学手段、文学样式、主题、原形人物、情节和象征等;功能要素,在社会系统中,文学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或应该起到什么作用”(刘军平,2009:424)。后者与诗学范畴之外的意识形态影响密切相关,是在文学体系背景下由各种意识力量产生的(Lefevere,1992,26),决定了文学作品在题材选择上必须与社会制度相联系,才能引起大众的关注。《茶馆》第三幕中便有这样一幅场景,“美国针、美国线、美国牙膏、美国消炎片。还有口红、雪花膏、玻璃袜子细毛线。”

英译:Yankee needles, Yankee thread;Toothpaste white and lipstick red.

Patent potions, facial lotions;Nylons sheer, youll find here.

霍譯:Yankee needles, Yankee notions, Yankee toothpaste,Yankee potions.

Lipsticks red, and cold cream white;Nylon stockings, sheer delight.

对比这两个译文,我们可以发现英若诚为了更加符合英语诗歌中的韵律,使整首小曲读起来朗朗上口,将原文的结构意思拆分然后重组,更多地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以期达到和原文一样的韵律节奏。而霍华基于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受中国传统文学影响,在译文中更多的还是忠实原文,将整首小曲按原文顺序翻译出来,从中可以看出霍华翻译大多基于归化的翻译策略,以此真实再现原语文本中的文化层面。

3.结束语

本文以翻译操纵理论为基础,从操纵论三要素探讨了英若诚与霍华两个《老舍》英译本的对比与分析,可以发现由于翻译操纵的因素,两个英译本在翻译原则和翻译策略上的不用,也就有不同的翻译效果。英若诚大多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目的就是让《茶馆》作为第一台到外国演出的中国现代戏获得文化认同感;而霍华由于钟爱北京方言,出于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提高自身中文水平的目的,在翻译时则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二者都有存在的合理性。这样看来,不仅是《茶馆》,受翻译操纵的影响,将整个文学翻译置于更广阔的文化背景之下,不同的译者持有各自的态度,由此丰富了文学翻译的版本,帮助中国文学乃至中国文化更好的走出去。

参考文献:

[1]陈德鸿、张南峰编. 西方翻译理论精选[M]. 中国香港: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2000.

[2]刘军平. 西方翻译理论通史[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3]谢天振. 译介学导论[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Lefevere,Andre.Translating Literature Practice and Theory in a Comparative Literature Context,[M]. Beijing: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6.

[5]Lefevere, Andre. Translation, Re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猜你喜欢
文学翻译茶馆
《茶馆》
我给动物开茶馆
浅谈文学翻译之语言美
翁显良翻译思想研究综述
文学翻译主体的诠释学研究构想
以《傲慢与偏见》为例探讨情景语境理论观下的文学翻译
文学翻译中的文化缺省及其翻译策略探究
翻译诗学操纵下的文学翻译研究
茶馆
清雅茶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