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北部湾城市群人力资源质量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性研究

2020-06-08 10:25何炜刘鉴锋沈群越
对外经贸 2020年5期
关键词:协调性北部湾经济发展

何炜 刘鉴锋 沈群越

[摘 要]运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相关系数法,对北部湾城市群各市县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以考察这些地区人力资源质量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以及各评价指标对另一评价系统的贡献程度。研究表明:北部湾城市群内87%的城市都处在人力资源质量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协调状态中,且其中大部分城市的不协调类型为人力资源滞后型。这种不协调主要表现为人力资本投资水平低和高素质人才的不足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而经济发展落后反过来又制约了人力资源质量的提升。应注意制定区域内人力资源开发的统一政策,完善相应基础设施和法律法规,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引进高素质人才,提高社会对人力资源重要性的认识等,以促进北部湾城市群人力资源质量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

[关键词]北部湾;人力资源;经济发展;协调性

[中图分类号] F7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283(2020)04-0053-06

Abstract: The panel data of cities and counties in Beibuwan urban agglomeration in 2017 were analyzed by using entropy weight method,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model and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method, so as to investigate the coordination degree of human resource quality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se areas and the contribution degree of each evaluation index to another evaluation system. The study shows that 87% of the cities in Beibuwan are in a state of incoordination between the quality of human resources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incoordination type of most of them is human resources lagging. This discordance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the low level of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and the shortage of high-quality talents, which are not conducive to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And the backwardnes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restricte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human resources in turn. In the future, it is necessary to formulate a unified polic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human resources, improve the corresponding infrastructure , laws and regulations, increase the investment of human capital, introduce high-quality talents, and improve the society's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ortance of human resources, so as to promote the coordination between the quality of human resources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Beibuwan.

Key Words: Beibuwan; Human Resources; Economic Development; Coordination

一、引言

北部灣城市群是国务院于2017年1月批复同意建设的国家级城市群。在原有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基础上,国家将粤西地区和琼北地区纳入统一规划。在发展规划中,国家明确提出北部湾城市群应深化中国—东盟战略合作、促进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互动,体现了这一城市群在“一带一路”倡议和周边地区合作中的重要作用。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的出台,也为北部湾城市群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和政策支持,其区域经济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然而,北部湾城市群发展相对滞后,工业基础薄弱,区域经济不协调的问题较为突出。在知识经济兴起、中国产业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制约北部湾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当地人力资源质量的不足。人力资源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其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自20世纪60年代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理论以来就被人们所认识。进入21世纪后,不少学者将人力资源视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资源加以重视。对于地处西南的北部湾城市群来说,提高区域内的人力资源质量是克服产业升级瓶颈、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举措。

本文在借鉴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专注于人力资源质量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运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相关系数法,对北部湾城市群15个市县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在分析出每个城市在2018年的人力资源质量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程度后,尝试测出各个关键指标对另一评价系统的相关程度,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协调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二、综合评价模型的确立

(一)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科学性、可获取性等原则,参考现有研究的指标选取,结合人力资源质量、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本文选取了常住人口数(万人)等9项指标用于评价北部湾各县市人力资源质量状况;同时选取国内生产总值GDP(亿元)等12项指标用于评价各县市的经济发展现状。构建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二)数据预处理

1.标准化处理

由于不同指标的衡量尺度存在差异,因此通过数据0-1标准化的方式将指标数据映射至[0,1]的区间当中,其表现形式为:

2.熵权法确立指标权重

在信息论中,熵权法主要计算指标信息的无序程度以确定指标的合理性与有效性,进而确立指标权重。信息无序程度越大,说明不同个体在此指标下的表现差异越大,该指标的离散程度越高,则其权重也越大。计算过程为:

(三)构建综合评价指标

1.综合评价模型的确立

基于指标评价体系与熵权法,对北部湾各个县市的数据进行指标复合、构建新的评价指标用于反映各个县市的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现状,计算方式为:

通过f(X),g(Y)以分别评价目标地区的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根据参考文献耦合协调度的分析方法,结合耦合协调模型与协同理论,建立人力资源系统和区域经济系统的耦合度模型为:

C为耦合度且0≤C≤1。C越大则说明系统间协调越明显,两系统相互配合、互惠互利;反之说明两系统间相互制约、相互摩擦。

2.耦合协调度模型的构建

耦合模型仅能用于判断两系统间相互的影响关系强弱,但无法用于判断协调发展程度的高低。因此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通过分析人力资源质量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状况以及两者所处的发展层次,反映两系统的整体协同效应。模型如下所示:

其中,D为耦合协调度,T=0.5f (X) +0.5g (Y)。

通过均匀分布法对于区域的耦合协调度进行10级划分,划分等级如表2所示:

当f(x)>g(x)时,说明该区域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为经济发展滞后型;当f(x)

3.相关系数法分析

得到不同县市关于人力资源质量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后,通过皮尔逊相关系数法探究关于人力资源各项指标与区域经济发展总体、区域经济发展各项指标与人力资源总体间的相关程度,皮尔逊相关系数的计算方式为:

若相关系数大于零,则说明指标与结果正相关,否则负相关。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大,说明两者之间的联系越密切,相互影响的概率越高。其中,0—0.2为弱相关,0.2—0.4为轻度相关,0.4—0.6为中度相关,0.6—0.8为重度相关,0.8—1为强相关。

三、实证检验

(一)数据来源

本文的数据来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年鉴(2019)、广东省统计年鉴(2019)、海南省统计年鉴(2019)及北部湾城市群相关各市的统计年鉴等文献资料。

(二)确定指标权重

由于不同指标之间的量纲不尽相同,因此为消除量纲的影响,首先对2018年北部湾城市群人力资源质量指标的数据进行0—1标准化处理。

(三)计算综合指标

然后通过公式(2)—(6),计算各个县市关于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数、耦合度、耦合协调度如表3所示:

再根据公式(7)计算北部湾各县市的各项指标的相关系数,如表4、表5所示:

(四)实证结果分析

根据上述数据分析结果,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在人力资源质量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度方面,北部湾城市群除了两个省会城市南宁协调状况良好,和海口分别为初级协调和湛江、茂名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外,其他城市都处于失調状况,失调率高达87%,且大部分为中度及重度失调。这表明了北部湾大部分城市的人力资源质量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状况堪忧。从耦合协调类型来看,除了南宁、湛江、茂名海口及其他4个海南的市县为经济发展滞后型外三市为经济发展滞后型外,北部湾67%的城市(这些城市涵盖了北部湾城市群将近90%的人口和经济体量)都属于人力资源滞后型。这意味着当地人力资源质量不佳已经成为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一大障碍,亟须采取相关措施提高这些城市的人力资源质量。

在探究人力资源质量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关系过程中,可以看出:区域内普通高校和中专在校人数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性最高,说明高素质人才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影响较大。区域财政对于医疗、科研、教育的经费支出与区域经济也具有较为重要的相关性,教育、医疗、科研方面的人力资本投资对于区域经济发展都大有裨益。而对于人力资源而言,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社会消费零售总额、财政收入与第三产业占比三这四个因素者与人力资源的相关性最强,地区生产总值和城镇化率也有较高的正向影响。由此得出影响人力资源质量的主要因素为区域经济的总体实力。这证明人力资源质量与区域经济发展这两个系统间是互相影响的:第一,良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助力和人力资源整体质量的提升,而促进人力资源质量提升的途径是人力资本投资,包括教育、科研、医疗、职业培训等;第二,良好的经济环境和财政实力是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的先决条件,也是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支撑。

四、北部湾城市群人力资源质量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的表现

(一)高素质人才不足,不利于经济转型升级

北部湾城市群不仅面临高素质人才总量匮乏的现状,还存在着人才引进困难、辛苦培养出的人才不断外流等问题,难以支撑当地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的转型升级。在北部湾地区,除了南宁、海口、湛江三市拥有相对较好、较多的大学外,其他城市高等院校数量稀少,甚至不少有些地区(如防城港、东方市、澄迈县等)的高校数量为0。北部湾内高等院校在校生人数甚至不及长三角地区的1/8。因此北部湾地区高素质人才供给量相对不足,人才缺口较大。由于北部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高,不少毕业于当地大学的人才都选择前往发达地区就业,而且高素质人才的流动意愿较普通人才更为强烈,造成北部湾地区高素质人才外流严重。

(二)人力资本投资水平低,难以满足区域经济增长的需要

区域经济的增长离不开人力资本存量的提高。北部湾城市群人力资本投资水平较低,人力资源质量不高,难以满足经济增长的需要。人力资本投资的路径主要有教育、职业培训、健康医疗保健投资和人力资源迁移等几个方面。北部湾城市群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为2.85%,低于全国3.50%的平均水平;财政性科研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为0.13%,仅为全国平均水平(0.91%)的1/7;财政性医疗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为1.59%,也少于全国平均水平1.70%。在政府投入之外,社会资本对于教育、职业培训和医疗保健方面的投资也相对不足,远远不能满足北部湾城市群经济发展对于人力资源质量提升的要求。在人才的自由流动方面,北部湾地区还存在许多政策限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力资本的迁移,不利于城市群内人力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

(三)经济发展水平落后,财政实力不足,制约了人力资源质量的提升

高素质人才的缺失和人力资本投资不足造成了北部湾经济发展受限。而该地区较为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不充裕的财政实力又反过来制约了人力资源质量的提升。二者互相作用,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目前北部湾城市群的各城市的经济总量较低,仅有南宁(第63)、茂名(第74)、湛江(第81)三个城市进入了全国城市GDP前一百名,且排名也相对较后,其余大多都是四、五线城市,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在产业结构上,北部湾各市第一产业比重普遍较高(大部分在15%-25%之间,谷值南宁海口市为4.2%,峰值澄迈临高县高达63.9%),第二、第三产业比重相对于发达地区来说则比较低。这说明其工业基础薄弱,第三产业不够发达,产业结构较不合理,所创造的经济效益也比较低。没有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作为基础,就难以形成良好的企业发展微观环境,进而难以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前来就业和创业。经济实力不足也使得政府的财政收入相对较少,无法在教育、医疗、科研等方面进行更多的投资,制约了人力资源质量的提升。

(四)缺乏人力资源开发的统一规划,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不匹配

除此之外,北部湾城市群人力资源质量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协调还有一个突出表现,就是缺乏统一的人力资源规划,造成了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不匹配。统一的人力资源开发规划可以避免资源的浪费,提高人力资源的配置效率。在经济不够发达、政府财政收入不足以支撑大规模人力资本投资的情况下,做好规划、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显得十分重要。目前北部湾地区尚缺乏统一的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各省市在人力资源开发上往往没有很好的协调机制,培养了大量的同质性人才,一方面使得某些行业人才的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又造成了某些领域人才的过剩,长此以往不利于北部灣城市群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五、促进北部湾城市群人力资源质量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的措施

(一)灵活引进高素质人才,并出台相应保障性措施

针对高素质人才缺失的现状,北部湾地区各市政府应积极出台相应的人才引进政策,重点引进经济发展急需的高、专人才和“一带一路”相关人才,包括专业科研人才、高层次管理人才、高水平技术人才以及熟悉国际情况和东盟状况的跨文化专门人才等。针对人才类型的不同分别采取放开户籍限制、提供购房住房补贴、科研经费支持、创就业贷款支持、创业税收减免等一系列政策进行激励。还可以采用一些学者提出的“不求我有,但求我用”的灵活引进方式,在不迁户口、不调整户籍的情况下,吸引人才以柔性流动的方式进入北部湾城市群工作。

在人才引进之后,还应注意出台配套的保障性措施,以提高人才的稳定性和工作积极性,避免人才引进后的闲置或再流出。政府不能以拉动房地产和土地财政的目的去引进人才,而应真正重视人才的价值,将人才配置在合理的岗位上。用人单位应制定合适的激励制度和绩效考核体系,明确人才的目标,并将这些目标与他们的绩效、薪酬联系起来,以此激励人才的工作积极性。

(二)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明确人才培养重点

目前北部湾地区人力资本投资不足,所以政府应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同时发挥财政投入的联动效应,带动并鼓励社会资本和民间力量进行人力资本投资,促进区域内人力资源质量的提高。

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北部湾各市政府首先要制定一套符合需求的教育规划,增强人才培养的市场导向,确定人才培养的重点,集中资源培养急需人才;其次要加强教师队伍尤其是落后地区教师队伍的建设,为各级学校提供视野开阔、专业扎实的教师资源,进而提升教育质量;根据“一带一路”倡议的需要以及北部湾城市群内产业发展要求,加大对相关学科的投入,适度扩大国际贸易、东盟小语种、高端装备制造、冶金石化、电子信息、临港物流等专业的招生人数;利用好“一带一路”所带来的机遇,吸引国内外相关专家到该区域高校任教,拨款建设相关实验室并开展相应科研项目,建立产学研平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开展远程教育等一系列灵活的教育模式,利用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弥补北部湾地区的教育劣势等。

职业培训是人力资本投资的关键领域。政府应该鼓励企事业单位加强员工培训与开发,对于开展相关培训活动的企业,可以予以培训费用报销或者奖励。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确定人才开发战略,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训与开发方案,为员工提供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充分利用集中培训、轮岗制、师徒制等途径提高员工的相关技能水平,打造学习型组织。企业还可以与高校合作,选拔优秀且有潜力的年轻管理者或科研人员进入高校进行进修学习,也可以将基础员工学习培训承包给职业教育学院,还可以由企业为高校学生提供实习平台,由校企双方共同培养人才。此外,还应对北部湾广大农村地区的群众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发展产业导向性的农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其素质和技能。

政府还应提高在医疗保健和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投入,兴建更多的医疗场所、公共体育馆、社区健康互助中心、老年大学、公园等机构和设施,同时通过培训和教育提升现有医疗保健机构的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保普及率等。通过上述措施改善北部湾城市群人力资源的健康状况,以保障劳动力效率的充分发挥,减少社会医疗负担,释放更多资源拉动经济增长。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相关政策与制度

基础设施建设是人力资本投资发挥效用的基础条件之一。目前北部湾城市群人才缺乏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缺少吸引优质人才的基础条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才流动就像水流一样,由一般地区流向具有环境优势的“洼地”。良好的环境不仅能够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实现人才的聚集,还可以为各方面的人才提供优质的发展平台,促进其才能的有效发挥。因此,北部湾城市群各地政府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出台优惠性政策,在积极吸引外来高素质人才的同时,提高人才的稳定性,营造一个良好的就业生活环境,减少智力外流。各市政府应根据“一带一路”倡议和城市群相关发展战略的精神,协调区域内人力资源培养、吸引、使用、流动、激励和保障的政策法规,深化劳动人事和户籍制度改革,为人才流动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积极兴建人才公寓、保障性住房、医疗保健机构、公立图书馆、科研实验室、健身场馆等基础设施,以满足人才的物质与精神需求。

(四)建立跨行政区的合作管理组织,统一规划人力资源开发

北部湾城市群中的城市分布在广西、广东、海南三个省份,三省政府对北部湾城市群的定位和认知略有偏差,重视程度和参与程度也有所不同,故而城市群在发展战略和日常管理上的协调较为困难,难以形成合力。因此,为了实现城市群内的良好合作,北部湾需要一个跨越行政区域的管理机构,打破传统的“行政区经济”模式,建立区域联合管理网络,统一城市群的经济发展规划,制定提高人力资源质量的系统性政策。在制定规划与政策时,应结合“一带一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背景,发挥好北部湾城市群集体优势与各市的比较优势,避免重复建设,降低各地在产业和人力资源方面的同质性,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组织和各地政府还应积极促进区域内的人力资源合作,打造一体化的城市群人力资源信息平台,构建人才供需网络,促进人才在城市群内的自由流动,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开展各市院校、校企以及民间组织之间的交流与经验分享,共同培养北部湾地区急需的核心人才,提高城市群人力资源素质。

(五)提高社会各方对人力资源重要性的认识

北部湾城市群各市政府應积极开展宣传,提升人们对教育、职业培训、医疗保健等方面重要性的认识。鼓励人们终身学习,积极接受培训,多参加文化活动等,提高自身的素质,适应现代经济社会的新需要。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的微观组成部分,也应重视人力资源的作用,转变将员工看做是成本的传统思想,将员工视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加以珍视,积极对员工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地培训和开发。各类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应向学生传递人才可贵、知识可贵、技能可贵的思想,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和持续自我完善的意识。相关的社会组织也应发挥自身的作用,助力全社会尊重人才氛围的形成。只有政府、企业、学校、社会组织等各方力量通力合作,将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凝聚成社会共识,才能为北部湾城市群人力资源质量的提高奠定思想基础,进而促进城市群内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的良好协调。

[参考文献]

[1]旷乾,彭景东,李露.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力资源开发的理论探讨——基于发展经济学的视角[J].东南亚纵横,2010(11):83-87.

[2]胡德期.促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才投资的财税政策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2(11):24-31.

[3]韦欣.区域经济发展背景下的人力资本优化配置研究——以北部湾经济区为例[J].经济问题,2013(4):108-111.

[4]廖明岚.基于熵权法的广西北部湾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56-67.

[5]陈艳华.北部湾经济区人力资本积累与产业结构优化互动发展模式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6(2):194-196.

[6]蒋爱先.人才资源开发机制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探究——以广西为例[J].生产力研究,2010(10):78-80,109.

[7]张君.人力资源开发与北部湾经济软实力的提升[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8(11):124-126.

[8]胡建平.广西北部湾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特区经济,2010(10):212-213.

[9]蒙永亨,周临青.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力资源与经济协调发展度实证分析——基于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的对比[J].广西社会科学,2015(9):21-25.

[10]吴思.人力资源质量及其衡量的研究综述[J].经贸实践,2018(17):249.

[11]胡宝华,盖微微.“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人力资源综合评价及开发策略研究[J].中国发展,2017,17(6):24-31.

(责任编辑:张彤彤)

猜你喜欢
协调性北部湾经济发展
北部湾大学坭兴陶教学改革探究
博物馆扩建设计的环境协调性
建强堡垒铸就“ 北部湾第一哨”
北部湾的风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一种基于非协调性跳频通信的高效密钥协商方法
Preparatory Work before 2016 Pan-Beibu Gulf Economic Cooperation For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