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变化的“国家自主贡献”的影响因素研究

2020-06-08 10:25陈怡安何泽恩
对外经贸 2020年5期
关键词:多元线性回归碳排放

陈怡安 何泽恩

[摘 要]基于2007-201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建模分析了“自主贡献”目标实现的影响因素,当前实现程度以及未来举措的有效性和代价,实证结果表明:影响碳排放的共同因素主要由人均GDP、化石燃料消耗占比率、森林覆盖率、能源效率比值及能源强度组成。此外,认为中国采取碳定价政策行动对国家自主贡献影响程度最大,其次依次是非化石能源补贴和森林覆盖率。最后,从“共同而区别责任”的“共同”和“区别”两大方面对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国家自主贡献;碳排放;多元线性回归;层次分析模型

[中图分类号] P4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283(2020)05-0031-04

Abstract: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2007-2017 time series data modeling is analyzed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independent contribution" goal,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urrent level and future implementation measures and cost, the empirical results found that: the commo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carbon emissions is mainly composed of per capita GDP, the ratio of fossil fuel consumption, forest coverage, the energy efficiency ratio and energy intensity. In addition, China's carbon pricing policy actions are believed to have the greatest impact on 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 followed by non-fossil energy subsidies and forest coverage. Finally, this paper proposes to address climate change and achieve the goal of 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mon" and "differentiated responsibilities".

Key Words: 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 Carbon Emissions;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Model

一、引言

2015年11月30日到12月11日,第21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顺利召开,大会上有184个国家提交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文件,涵盖全球碳排放量的97.9%。超过150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参加了本次气候大会的开幕式。近200个缔约方一致同意通过《巴黎协定》,该协定指出各方将加强对气候变化威胁的全球应对,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而努力。这需要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展开合作,共同承担国际气候变化的责任,并根据其国家经济发展的程度和政治特质采取符合本国国情的减排行动为国家自主贡献目标而奋斗。而国家“自主贡献”的衡量主要来源于各个国家或地区对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碳排放的的贡献度,因此对于国家自主贡献的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就变得意义重大。学界对于碳减排的关注由来已久,针对中国二氧化碳减排能否实现既定目标以及如何实现目标(王锋等,2013;莫建雷等,2018;杨莉莎等,2019)展开了广泛的讨论。他们从碳减排的影响因素角度出发,认为技术进步、能源结构调整以及资本劳动等因素是驱动碳减排的主要动力。在全球气候治理的大环境下,针对国家自主贡献中我国应承担的国际责任方面(陈贻健等,2016;张建等,2019)进行了相关研究。认为应从国际责任和国内气候治理两个层面应对气候变化,即一方面在国际上发挥发展中国家的风范主动承担减排责任;另一方面在国内减排任务上深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能源结构和推广节能减排。本文首先从碳减排的驱动因素出发,然后通过研究碳排放的影响因素从而提出相应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二、数据来源与理论模型分析

(一)数据来源

本文使用的宏观数据选用2007— 2017年中国、印度、美国和欧盟的数据,其中中国和印度代表发展中国家,美国和欧盟代表发达国家或经济体。本文主要研究“国家自主贡献”影响因素,数据全部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07—2017年),WTO官网数据(2007—2017年)。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是人均年度数据,为剔除物价变动等因素的影响,均以2007年的不变价格重新进行计算,同时运用宏观面板数据能有效解决异方差和自相关的问题,且经过vif检验,数据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然后对模型中主要变量的分布状况进行描述性统计(见表1)。

(二)模型及变量设定

1.最小二乘法回归(OLS)。被解释变量根据“自主贡献”目标内容,选择了人均碳排放量PERCt。关于解释变量,我们从经济水平、能源指标、自然环境以及工业化发展程度等方面选择了以下9个指标进行分析: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t、化石燃料消耗占总能源消耗FOSEt、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率URBt、森林覆盖率FORCt、能源密度水平ENERt、二氧化碳损害(占GNI的比例)CADGt、工业增加值年增长率IGRt、居民最终消费支出年增长率CONSt、运用购买力平价的能源强度ENERINTt。此外,受数据限制,本文选择了中国、印度、美国、欧盟作为不同类型国家(地区)的代表,建立模型如下。

其中,i、j分别表示地区编号和解释变量编号,βi表示各地区的常数项,Xit表示各地区各年度的解释变量值,εi表示随机干扰项。

2.层次分析法。针对中国要达到承诺的“自主贡献”所应采取的行动以及行动的有效性和代价,本章采用了层次分析法(AHP)并将研究对象作为一个系统,按照分解、比较判断、综合的思维方式进行决策后得出了对碳排放产生重要影响的四个主要因素。并以此为基础,结合实现自主贡献所包含的目标及可采取的行动,通过专家对等级打分、构建判别矩阵、求解权重,从而评估各行动对于自主贡献程度的有效性及代价。

(三)实证分析及结果

在建立模型时,我们运用Stata16软件,首先通过K聚类分析法对模型的解释变量进行预处理分类,然后使用逐步回归中的向后筛选法,剔除多余变量,消除多重共線性后,得到实证结果如表2所示。

(四)层次分析法结果

本文首先对“国家自主贡献”建立层次结构模型(见图1),其中1、2、3层分别为目标层、决策层和方案层;然后采用1—9标度法对各个方案层次进行打分。其中1表示两个指标相同重要;3表示前一指标比后一指标稍微重要;5表示前一指标比后一指标重要;7表示前一指标比后一指标明显重要;9表示前一指标比后一指标绝对重要。2、4、6、8则代表中间等级。最后,本文进行各层次单排序和一致性检验,即计算对于上一层次中某个因素而言本层次中与之有联系的因素的重要性次序的权值。这一过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计算出每一个判断矩阵的特征值及特征向量,此过程利用公式 。其中A为判断矩阵, 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W就是相应的特征向量,组成特征向量的每一个元素Wi即为所要求的层次单排序的权重值。而对于一致性检验,对于n>3的判断矩阵A,将计算得到的CI与同阶(指n相同)的RI相比得到比值CR,当CR<0.10时通过检验;反之则判断矩阵没有通过一致性检验,此时就需对判断矩阵作适当的修正并继续检验直至通过。

1.层次结构模型

2.层次单排序

从表3可以看出,碳定价的权重分别为0.5816、0.6250、0.5396和0.6833,这些权重都超过了0.5,这代表碳定价是影响国家自主贡献准则层最主要的因素,证明碳定价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上,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并能够高效地通过市场机制调节温室气体排放,因此国家定好碳价可有效减排。其次非化石能源补贴和森林覆盖率基于准则层除经济代价因素外的权重都占比较小,但前者权重稍大于后者。这代表影响国家自主贡献准则层的因素次重要的是非化石能源补贴,然后是森林覆盖率,这些行动都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碳排放,比如非化石能源补贴对改善可再生能源相对于传统能源的价格竞争力,促进可再生能源技术的迅速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然后增加森林面积将直接减排。

而从表3来看,经济代价权重为0.1843,比重不是太大,表明国家在完成自主贡献碳减排目标的过程中付出了一定的经济代价,但是也没有对经济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此外从表3可以得出,非化石能源占比率、碳强度、碳达峰、森林蓄积量及碳汇在影响国家自主贡献上的权重分别是0.3491、0.1843、0.0980、0.1843,非化石能源占比率权重最大,表示是直接影响国家自主贡献的最主要因素,而从方案层权重分析,碳定价直接影响指标层程度最深,因而可以从结合非化石能源与碳定价制定相关的政策行动可以对国家自主贡献起到最佳的间接改善效果,其次是结合非化石能源补贴与森林覆盖率与指标层也可以对碳减排起到一定的效果。

3.一致性检验

由表4可以看出,各层次指标的CR值都小于0.10,从而认为层次分析的结果有满意的一致性,即权系数的分配是非常合理的。因此,将非化石能源占比率、碳强度、碳达峰、经济代价和森林蓄积量及碳汇作为决策层指标是合理的。

五、结论及建议

基于2007—2017年时间序列数据,本文运用分组回归实证分析了中印美欧资格国家或地区碳排放的影响因素,最终发现全球气候变化的“自主贡献”目标实现的影响因素主要由人均GDP、化石燃料消耗占比率、森林覆盖率、能源效率比值及能源强度组成。此外,还得出中国应采取碳定价政策行动、提高非化石能源补贴和森林覆盖率以达到碳减排的目标,且有效程度依序降低。

在全球气候保护运动中,会出现以下种种问题。第一、不管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其遇到的共同问题就是碳排放量逐年上升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化石能源消耗比重较大,可替代能源有效利用率低。第二、对于INDC目标,各国的碳减排任务繁重,这些目标要实现起来则比较困难,要解决全球变暖的问题就必须付出一定的经济代价。气候治理与经济发展都同等重要,因为经济发展往往会伴随环境恶化,而气候治理也会牺牲一定的经济条件。因此面临了一个问题:怎么平衡气候变化与经济发展?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从“共同而区别的责任”角度出发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方面对于“共同”责任,美欧中印四个经济体的碳排放量受人均GDP、化石燃料消耗占比、森林覆盖率及能源密度水平的影响,其中美国和欧盟代表发达国家,中国和印度代表发展中国家。因而这些国家都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做努力以接近自己的自主贡献目标,比如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鼓励开发及有效利用低碳新能源;提高种植率从而扩大绿化面积;改善能源结构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另外针对国内气候治理及减排国际“共同”责任落实,本文提出中国方案:一是继续深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优化能源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向“高新低耗”的新型能源依赖型升级,促进节能减排,主动承担INDC承诺的责任。 二是进一步完善国内气候治理的相关法律政策。三是逐步改进气候治理法实施机制,包括行政执法、司法保护以及碳交易等市场实施机制。因此,针对国际气候治理及共同责任,在可预见的未来,通过《巴黎协定》提议的“自主贡献”的制度安排来督促各国承担气候治理的“共同责任”将是大势所趋。尤其全球发达国家作为温室气体排放大集合体,在实施该制度中面临着严峻挑战,必须从国际和国内两个层面予以应对,在国际层面上利用该制度的“自下而上性” 安排争取战略缓冲,积极落实 INDC 中所作出的承诺。

另一方面对于“区别”责任,各国确立了自下而上的INDC方案。对于发展中国家如中国,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中国的国家自主贡献进行了深入研究,最终确立了五个影响因素以及三个行动方案,前者分别是非化石能源占有率、碳强度、碳达峰、经济代价、森林蓄积量及碳汇,后者分别是碳定价、非化石能源补贴以及森林覆盖率。最后分析得出碳定价政策对于实现碳减排目标作用相对更大,接下来就是非化石能源补贴以及森林覆盖率。也有相关文献指出为实现上述目标需采取进一步的政策措施,碳强度目标相对最易实现,碳达峰目标次之,非化石能源比例目标相对最难达成。因而可以根据这个目标实现的难易程度采取相应行动措施。具体措施即:第一、通过碳定价机制改变化石能源的相对价格进而影响对化石燃料的需求;第二、对我国的可再生能源电价实施补贴政策,鼓励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发展;第三、提高森林覆盖率,从而增加国家的绿化面积,这能直接减少碳排放。

而对于发达国家如美国和欧盟,我们的回归模型得出能源强度是区别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影响碳排放的重要因素,为了实现可持续的包容性增长和走向资源节约型经济,能源消耗是影响碳排放最主要的因素,能源强度和能源密度都能对温室气体排放和其他污染源的增加產生巨大影响。因此,各国应该从科技进步和经济效益视角出发,为缓和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矛盾,都须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强度以达到碳减排的目的。因此,在承担国际共同责任的同时,这些国家可以通过有效政策降低能源强度从而提高能源效率进而达到碳减排的目的。

[参考文献]

[1]Ang,J.B.“CO2 Emissions,Research and Technology Transfer in China”[J].Ecological Economics, 2005,68(10),2658-2665.

[2]陈贻健,陈敬根.国际碳减排义务分担方案评析及完善[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5(6):33-40.

[3]林伯强,李江龙.环境治理约束下的中国能源结构转变———基于煤炭和二氧化碳峰值的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15(9).

[4]林伯强,孙传旺.如何在保障中国经济增长前提下完成碳减排目标[J].中国社会科学,2011(1):64-76+221.

[5]李慧明,李彦文.“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在《巴黎协定》中的演变及其影响[J].阅江学刊,2017,9(5):26-36+144-145.

[6]莫建雷,段宏波,范英,汪寿阳.《巴黎协定》中我国能源和气候政策目标:综合评估与政策选择[J].经济研究,2018,53(9):168-181.

[7]马丁,陈文颖.中国2030年碳排放峰值水平及达峰路径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26(S1):1-4.

[8]Schatz, Andrew. Lima climate negotiations shed light on a future climate framework[J]. Trends : ABA Section of Environment, Energy, and Resources Newsletter,2015,46(6).

[9]魏楚,杜立民,沈满洪.中国能否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基于DEA方法的评价与模拟[J].世界经济,2010(3).

[10]杨莉莎,朱俊鹏,贾智杰.中国碳减排实现的影响因素和当前挑战——基于技术进步的视角[J/OL].经济研究, 2019-12-28.

[11]张建.全球气候治理INDC制度发展及我国应对方略[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9,40(5):88-95.

[12]张庆宇,张雨龙,潘斌斌.巴基斯坦碳排放的影响因素[J].南亚研究季刊,2019(2):50-57+5.

(责任编辑:顾晓滨 马 琳)

猜你喜欢
多元线性回归碳排放
基于组合模型的卷烟市场需求预测研究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冬季鸟类生境选择研究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效应实证研究
济南市公共交通低碳发展路径探索
新疆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
新疆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
宁夏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研究
重庆市碳排放现状及低碳发展路径分析
碳排放、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全国主要市辖区的房价收入比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