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少数民族贫困县融媒体中心发展现状研究

2020-06-08 10:20谢继华梁雨微
今传媒 2020年5期
关键词:县级融媒体贫困县少数民族

谢继华 梁雨微

摘 要:本文基于对A县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实地调研,总结目前我国县级融媒体建设的基本情况,分析该中心存在人才建设有“位”缺“才”、组织机构有“壳”缺“魂”、机制体制有“章”缺“序”、内容建设有“货”缺“彩”等问题,提出通过加强人才建设、升级融合理念、完善机制体制、抓好内容生产等建议实现少数民族贫困县县级融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提高,达到“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目标。

关键词:少数民族;贫困县;县级融媒体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0)05-0001-0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作为基层媒体改革的重要阵地,县级融媒体建设如火如荼,各县级媒体积极探索改革发展路径,部分地区成效初显。作为贵州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县的基层媒体,A县融媒体中心的改革建设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对该类县级融媒体中心的现状研究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与学术价值。

一、全国县级融媒体中心发展现状

全国范围中,部分基层融媒体中心先行试点出现“百花齐放、各领风骚”的局面。“长兴模式”“玉门模式”“项城模式”等成功案例为县级融媒体建设提供新探索。在少数民族地区,各地区“量体裁衣、对症下药”,依托本土特色、把握自身特点开展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大批县级融媒体中心挂牌成立,云南元江融媒体中心打造H5客户端构建全媒体。贵州黔东南州部分县级融媒体中心推出苗语、侗语新闻节目,向少数民族群众推送。

二、A县融媒体中心发展现状

A县隶属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该县拥有侗、苗、土家等30余个少数民族。作为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区,A县民族众多、经济基础薄弱、贫困发生率高,被评为国家级贫困县。实地调研后,笔者对该县融媒体中心建设现状有了初步把握。

1.机构架设,从零到一。2019年3月30日,A县原新闻中心和县广播电视台整编合成A县融媒体中心。该中心内设记者部、技术部、新媒体开发部等7个部门,4月3日正式办公。至此,A县融媒体中心实现了组织架构层面的全新升级,完成了从无到有,从零到一的蜕变。

2.平台搭建,从一到众。目前,A县融媒体中心中央厨房指挥中心已全部完成,D大学的帮扶项目智慧移动端APP已达上架发行阶段。电视台、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号共同组成了A县融媒体矩阵。同时购买《贵州日报》当代传媒集团“天目云”系统打通省级技术平台,实现电视端、PC端、移动端相互融合。A县融媒体中心通过全媒体矩阵平台的搭建,依托高校智库支持,省级平台助力完成了传播平台从单一到多元,从一到众的转变。

3.内容宣传,从众到全。A县融媒体中心采用“抓好典型、讲好故事、用好工具”的“三好”宣传法,积极探索多角度、全方位内容创新与宣传的模式。抓好“岑人之美”先进典型,推出“五四精神·传承有我”主题报道,挖掘優秀青年背后的故事,引导广大青年在脱贫攻坚,整县摘帽中发挥生力军作用。讲好A县故事,策划系列主题宣传,推出感人故事20余个,腾讯头条、《贵州日报》《黔东南日报》等州级以上主流媒体纷纷刊发。用好县域媒体,重视传统媒体的传播功效,通过“文字+图片+小视频”推送稿件引发强烈反响。目前,A县融媒体中心在节目策划、内容编写、传播手段上下功夫,从追求新闻数量到策、采、编、审、发、评全流程的改变。

三、A县融媒体中心的问题分析

1.人才建设,有“位”缺“才”。尽管处于满编状态,但A县融媒体中心记者匮乏,尤其缺少全媒体记者。现有记者普遍技能单一,外宣稿件撰写、图片拍摄等能力有待提升。技术人员急缺,在新媒体开发部,平台研发和技术设备无人会用,遇上大型活动需要直播就面临无人可用的尴尬处境。同时,从业人员年龄偏大,难以适应“新闻+政务”“新闻+服务”“新闻+电商”等融媒体发展需求,专业技能人才转型升级困难。如何有效弥补人才队伍水平的缺陷,是当前县级融媒体中心发展的一大困惑。

2.组织机构,有“壳”缺“魂”。A县融媒体中心现有事业编制22名,设主任1名、副主任3名,在职在编人员19人,临聘人员15人。临聘人员成为了A县融媒体中心工作的主力军和骨干力量。但因工资待遇低,自该中心成立以来,出现了大量临聘人员“离职潮”,陆续5名记者辞职直接影响中心的制播能力与效率。编制的限制加重了员工流失率,影响了重要岗位的稳定性。同时,面对全新的机构、领导与工作形式,许多人员无法及时适应,对于融媒体中心始终没有归属感与认同感。因此,即便A县级融媒体中心已经建成,却出现了“形不散神散”的局面,组织机构有待进一步融合。

3.机制体制,有“章”缺“序”。激励机制上,县级以上相关指导性制度尚未出台,A县融媒体中心薪酬激励机制、能力提升培训机制均处于酝酿阶段,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得不到完全激发。分工机制上,A县融媒体中心“一人身兼数职”现象长期制约各个部门工作的高效开展。领导班子工作内容交叉重合、分工混乱、权责不明,导致人员工作动力不足,效率低下。选人用人上,省、市、州的多种媒介形态并存可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而基层媒体的从业人员难以得到横纵向的流动。锻炼平台缺失,晋升机会缺少,导致思维僵化、业务能力不高、创新意识浅薄等问题。在招聘环节,门槛不高、滥竽充数现象时有发生,也影响着人员专业性,阻碍中心内生动力发展。

4.内容建设,有“货”缺“彩”。要实现传播的目的,需依托优质的内容[1]。而A县融媒体中心新闻素材单一、枯燥,时政新闻占比过重,缺乏“带露珠、沾泥土、冒热气”的一线新闻报道。一味转发转载,新闻同质化严重,更加剧特色不明、脱离本土的生产现状。没有鲜明特色,无法扎根乡土,不能贴近群众,便达不到“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目的。

5.经费来源,有“血”缺“拓”。资金不足是贫困县县级融媒体中心存在的普遍问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撑,融媒体中心的工作也难以推进。A县融媒体中心设备众多造成开支加大,临聘人员无办公人头经费导致办公运行困难。创新创收模式是当下许多融媒体中心采用的普遍做法,但因县域文化市场氛围尚在培育阶段,A县融媒体中心依托所属国有公司提升自身“造血功能”仍在探索之中。

6.工作比重,有“分”缺“衡”。A县属国家级贫困县,在“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的任务下,脱贫攻坚战也给县级融媒体中心发展带来了压力。在记者本就欠缺的情况下,该中心还肩负着“双扶”与“987”帮扶任务,记者在完成本身的新闻采编后,还需投入大量精力到对口帮扶上,影响本职工作。如何平衡好二者间的矛盾成为问题的本质。

四、问题的突破方向

经过在A县融媒体中心实地调研,笔者认为县级融媒体的发展依旧任重道远。面对千差万别的县情,我们需要把握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再因地制宜展开试点工作的同时,针对县级融媒体存在的共同问题寻找突破。

1.加强人才建设,抓好内容生产

(1)聚焦人才队伍建设从根源上解决人才问题。针对贵州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县县级融媒体中心存在的人才问题,应认真落实“四全”要求,切实增强从业人员“四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全媒体宣传人才队伍。贫困地区融媒体中心多分布于我国西部,为提高人才建设效果,可依托东西部扶贫协作,高校定点帮扶优势和“省(市)级平台+县级融媒体中心”模式积极推动多方签订战略合作资源,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提升从业人员专业素质。

(2)好的内容始终是吸引受众的核心因素。少数民族地区县级融媒体中心应坚持“内容为王”的发展战略,生产具有地域性、贴近性、原创性的新闻产品,推出有深度、有温度、有品质的好作品。此外,扎根本土提高对内影响力,打通“最后一公里”的同时,还应扩大外宣,持续向外发声,积极提升“四力”,打造出具有竞争力的行业品牌。

2.升级融合理念,完善机制体制

(1)通过理念升级,实现从“相加”到“相融”的全面转型。为改变“加而不融”的现状,需升级融合理念,改善工作模式,深入分析各媒体形态的共同点、互补性,进而实现人员、内容、机制等方面的全面融合,构建出“资源通融、内容兼容、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宣传形态,打造出“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媒介新业态[2]。

(2)打破传统机制体制的藩篱,实现创新。通过完善薪酬激励机制,盘活现有人才资源,最大限度调动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采用扁平化、开放式的管理模式,让工作人员彼此自由连接,机动组建临时性新闻小组,实现多元互动、灵活组合、协同运作[3]。加强与上级媒体的交流合作,拓宽人员的流动学习渠道,实现选人用人制度标准化、透明化,晋升制度公平化、合理化。

3.增强造血功能,把握工作平衡

(1)拓展经费来源提升县级融媒体中心“造血功能”。县级融媒体中心应转变资金筹措路径,发展多种创收模式。积极“开源节流”开展商业化运营模式,通过成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采取“新闻+政务”“新闻+电商”等多种方式,做大做强做优平台,增强自身造血功能。

(2)调整工作平衡解决贫困地区扶贫任务与本职工作的矛盾。应立足扶贫实践,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计划,重新评估帮扶工作量,及时改变扶贫任务,将媒体从业人员从繁重的扶贫任务中解放出来,使其兼顾帮扶任务和新闻宣传工作,避免工作中左支右绌现象,实现县级融媒体发展和精准脱贫胜利的“双赢”。

五、结 语

融媒体中心建设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县级媒体而言,是千载难逢的好机遇,借势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春风,可以在体制机制、资金资源、场地人员、编制机构等县级媒体以往根本无法解决的问题上获得改革动力与支持,迎来县级媒体的大发展大繁荣[4],然而在现实情况中,少数民族地区县级融媒体的建设拥有机遇却也面临众多挑战。面对当前少数民族地區贫困县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发展问题,因地制宜设计发展路径,建强人才队伍,实现融合理念升级,完善机制体制,抓好内容生产,增强造血功能,把握工作平衡,才能真正乘上这股“春风”实现自身的改革升级,真正推动县级媒体传播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提高,达到“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陈国权,付莎莎.传播力建设的最后一公里——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路径[J].新闻与写作,2018(11):24-27.

[2] 赵晚珍,王丹妮.县级融媒体建设现状与思考[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9(3):88-94.

[3] 谢新洲,黄杨.我国县级融媒体建设的现状与问题[J].中国记者,2018(10):53-56.

[4] 陈国权.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历史渊源考察[J].新闻论坛,2019(2):21-23.

[责任编辑:杨楚珺]

猜你喜欢
县级融媒体贫困县少数民族
Jiao Ayi| 《娇阿依》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我国所有贫困县全部脱贫
云南宣布31个贫困县脱贫摘帽
少数民族的服装
加强全媒体建设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县级融媒体推动乡村振兴的若干问题及对策
关于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几点思考
县级融媒体广播新闻报道转变思路分析
153个:全国153个贫困县已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