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探究与实践

2020-06-08 10:29杜建忠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20年5期
关键词:农村学校实践

杜建忠

【摘要】礼仪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古云“不知礼,无以立也”。礼貌、礼节、礼仪,是一个人立身处事的根本。因此,一个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尤为重要。然而,现实却不容乐观。就农村学校文明礼仪教育进行一些初步探索与实践,以期引起每个人、每个学校乃至全社会对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视。

【关键词】农村学校 文明礼仪教育 实践

一、农村学生文明礼仪观念淡薄的现状及原因

目前,我校的学生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很多父母过分地溺爱自己的孩子,使学生在生活上、学习上养成了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如不懂得尊重他人,见到老师、长辈不打招呼或使用不良称呼,不懂礼让,不讲礼貌,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不爱劳动等。在家里自私任性,懒惰懦弱,挑食挑穿、没有尊老爱幼的礼貌习惯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教育模式的不完善。在现在教育模式中,对学生礼仪教育缺乏应有的重视。教育形式单一,收效甚微。学生虽然会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但不能自觉以此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对于学生礼仪的行为方面,更是缺少监督的力度和实践的平台。

2.教育观念的影响。学校目前虽然开设了礼仪教育课程,但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再加上教材注重理论阐述,教学中缺乏可操作性,无法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部分教师的教育观念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重视不够,重智轻德的现象还存在,学生的礼仪修养已远远落后于社会。

3.家庭教育中礼仪教育相对薄弱,学生自身问题令人担忧。我校处于乡村,父母大多外出打工,与孩子接触的时间很少,客观上造成“父母亲教育缺失”;管孩子的大多是爷爷奶奶,他们只能负责孩子的起居饮食,往往忽视孩子的品德、行为习惯教育。另外,部分家长,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孩子习惯的养成,认为孩子只要成绩好就行了。从学生自身看,有的孩子不爱学习;有的聪明好学,但品行令人担忧;有的无视校纪班规,蛮横放肆;还有少数学生不讲究个人卫生,缺乏良好卫生习惯。

4.社会不良行为习惯的影响。现在的学生更容易受到社会不良行为习惯的影响。由于身边人群的文明素质良莠不齐,生活中存在很多不文明不讲社会公德的现象:公共场合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过马路时不走人行横道;在公共场所喧哗、怪叫、争吵;乱放自行车,攀折花木,践踏草坪,在旅游场所乱写乱画。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都会对缺乏辨别能力的青少年产生误导,给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二、提高学生文明礼仪素养的几点做法

(一)普及文明礼仪知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文明礼仪知识是人们形成良好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基础。人非生而知之,而是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实践获得的。目前,学生对文明礼仪知识的认识较薄弱,要改变这种现象,就要从普及文明礼仪知识入手。

1.学校积极开展学习礼仪读书活动,在班里大力宣讲礼仪,学习礼仪。利用班会课时间组织学生学习《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相关知识。

2.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养成教育因素,把养成教育贯穿于每科教学之中。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的礼仪知识。

3.依托每周的国旗下讲话、班会课、班级黑板报、学校宣传栏、校园广播等宣传媒体,加强对学生礼仪知识、礼仪规范等方面的宣传,提醒、检查、督促、教育学生,让不文明言行在校园无处藏身。

4.充分利用重要节庆日,如清明节、五一节、母亲节、端午节、教师节、中秋节、中秋节等重要节日展开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实践自己的养成行为,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5.挖掘身边体现公民道德文明的事情,在校园中营造良好的舆论宣传氛围。

(二)教师、家长要以身作则,潜移默化,起到榜样作用

俗话说:“播下行为,收获习惯。播下习惯,收获性格。”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终身遵循个人提出的“以教人者教己”严于律己。教师和家长都应该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1.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好榜样力量。叶圣陶在《习惯成自然》一书中指出:“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把书本打开,认认真真的去读;要有文明礼貌行为,必须走进环境,点点滴滴的熏陶。”作为教师,我们要意识到自身行为的榜样作用,加强品德修养和心理修养,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态度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以身作则,对于学生来说就是无声的引导。许多例子告诉我们,要让学生注重礼仪,教师本身也一定要以身作则。例如,当学生帮老师做事时,老师也应该微笑着说“谢谢”;当老师做错了,也敢于向学生道歉;当老师要求小朋友做事时,也应认真地说“请”……尽管只是小小的一个动作,轻轻几句话语,却体现着老師对学生的尊重,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2.做好家长工作,让家长和老师共同培养。家庭也是很重要的教育环境。家庭教育在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过程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同样离不开家庭的熏陶。为了使家校教育同步,我们注重引导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首先,要求父母努力创设和保持一种和谐愉快、互相尊重的家庭氛围。其次,要求创设优美整洁的家庭环境,让学生从小产生爱整洁,爱护物品,生活有规律等良好行为习惯;再次,将教师的教育模式延伸到家庭教育中来,学校要求孩子怎么做的,在家里同样如此要求孩子。第四,可以定期邀请专家来学校为全校家长做家教指导和培训。

(三)营造优美干净的环境熏陶青少年的心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把教育意图隐蔽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在礼仪教育活动中,我校充分挖掘环境中的教育资源,营造礼仪教育氛围,寓理于景,让学生在浓郁的礼仪氛围中主动自然的习得礼仪。

1.在环境创设中渗透礼仪教育。干净、整洁的环境既可以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又能引导学生养成讲究卫生,爱护环境的好习惯;用漫画的形式把礼仪知识装饰的墙壁上,供学生欣赏感悟;绿地上“我怕疼,脚下留情”等温馨提示,黑板报上的好人好事,展板中的文明礼仪常识等,让学生从进入校园的那一刻起,就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礼仪熏陶。

2.礼仪与经典故事相结合。优秀的故事是学生成长中不可缺少的良师益友,通过有效的阅读,让学生懂得各种行为规范,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最终内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充分利用图书馆、班级图书角,鼓励引领学生阅读,在阅读中培养知书达理的小绅士、小淑女。

3.礼仪同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凝练而富有哲理,很多经典故事中蕴藏着丰富的诚信、友爱、孝顺、爱国等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将学生礼仪教育同经典故事相结合,让经典故事发挥他独有的品德教育功能,是我校礼仪教育的一个突破点。我们将一些耳熟能详的经典故事制成图片,布置到教学楼内,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受到感染,领悟到经典所体现的仁、义、礼、智、信、恒、勤、孝、忠、和等中华美德。

4.于细微之处隐含礼仪教育。良好的环境可以起到暗示作用,能诱发学生积极的行为,在学生每天必经的楼梯台阶上,我们贴上“轻声慢步,保持安静”“轻轻走,慢慢讲,上下楼梯要礼让”等宣传语,时刻提醒学生教师注意行为要文明。在楼道里布置了隐含礼仪教育的礼貌用语“请、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让学生随时对照检查自己的行为,使其成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土壤。

参考文献:

[1]金正昆.礼仪金说[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金正昆.小学生礼仪[M].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1.

[3]张卫红.教育无痕——融入环境创设中的礼仪教育.2013.

猜你喜欢
农村学校实践
农村学校创客教育发展之路
浅谈农村学校的班主任工作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