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法治教育生活化研究

2020-06-08 09:48张美赞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大学生

张美赞

[摘  要]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法治教育对我国法治化进程有着关键性的影响。要提高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实效性,高校就必须把法治教育贯穿于大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才能切实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改进他们的法治理念,最终形成法治信仰。

[关键词]大学生  法治教育问题  法治教育生活化

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对任何一个国家而言,实现经济的长足发展、社会的持续稳定,国家法治建设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也进入了全面依法治国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关键在于提升全民的法治素养, 而提升全民法治素养的关键在于开展法治教育,如何有效地进行法治教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中之重。大学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其法治素养的高低对未来中国法治化进程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高校承担着大学生法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法治观,提高他们的法治理念,形成法治信仰,就必须把法治教育贯穿于他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才能提高法治教育的实效性。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里有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合一。实质上就是指教育要和实际生活相联系才能发挥它的教育效果。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这样的要求: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地吸收。所以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通过接地气的生活化教育方式,将法治的理念渗透到大学生日常生活中,才能更好地提升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我国高校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许多高校对法治教育重视程度不高

尽管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高校法治教育,强调高校法治教育重要的是提高法治教育的效果。但我国当前的大学教育基本都是将重点放在专业课教育上,而对法治教育的重视程度明显不高。大多数学校法治教育的内容仅集中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与《形势政策》中的少部分内容上。而教材内容编写方面,形势政策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组合缺乏内在逻辑,而且教材内容相对比较陈旧,缺乏与时代发展的互动性,教学计划缺乏科学性,且随意性较大。在有限的内容和时间里教师向大学生传授的法律知识大多仅限于理论,学校也没有更多投入财力和精力为学生创造法治实践教育的条件,以使学生能够通过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对法律理论有更深层次的思考。

2.法治教育师资力量薄弱,教师法治理念陈旧

目前大多数高校法治教育教師队伍基本上是由公共课教师和辅导员组成的,这些教师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非法学专业毕业的,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欠缺,他们对法律知识的讲解也是点到为止,很少深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法律案例来引导学生探寻和追索法律理论、法律精神。尽管国家非常重视思政课改革,但从目前总体形势上看,很多教师还是采用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大多限于法治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灌输。

3.法治教育实践不足,学生法治适用力不强

我国高校当前法治教育的严重问题在于理论与实践脱节,大学生在高校所学习的法治理论知识不够深入,并且教师在课堂上讲的法治理论与学生现实生活不能紧密结合,学校也没有更多的人力和财力组织法治实践活动,这导致学生的法律适用能力不能得到有效提升。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法律正当权益遭到侵害时往往会选择忍气吞声,或者经常不能辨别生活中的涉法事件而卷入其中。理论教学不能够在实践中得到延伸和验证,教学方面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明显不够,这就使法治理论的价值降低,毕竟理论只有获得实践的认可与运用才能获得强大的生命力。

4.校园法治文化环境缺乏,法治教育的实效性低

学校是大学生几年生活学习中最主要的场所,校园文化环境能够沁润和滋养学生。高校校园法治文化环境对大学生的法治思维养成有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大学素有崇尚民主、自由、平等、法治的传统,但在一些学校行政化、官本位现象严重,法律至上、权利本位的观念淡薄。高校校园文化虽丰富多彩,但涉及法治内容和精神的太少。学生缺乏校园法治生活环境的熏陶,这使得教师在课堂上传输的法治知识很难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学生也往往只是把法律当成考试的一部分,而不能够把它当成维护自身权利的武器,这就大大降低了法治教育的实效性。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生活化路径

学校领导层要真正转变观念,不要把法治教育局限于课堂,局限于教师,要从建设法治国家的高度理解法治育人,法治治校。学校领导及教师首先要树立法治理念,将法治理念贯穿于日常管理工作与行为举止。

1.学校日常管理法治化

(1)学校要依法治校、依章办事、建立畅通的权利保障机制。

首先学校要有校纪校规,鼓励教师、学生参与校纪校规的制定和修改。其次从校长到每一位普通教职员工,在工作过程中要做到能够依法办事,使整个学校的管理和运行建立在法治轨道上,无论是奖励还是惩处,都能够依照已有的法律规定程序公开公正进行,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法律的威严和正义,进而他们才能自觉效仿和遵守校纪校规,从而依法办事。再次要建立畅通的权利保障机制。对违反程序或对结果不满意的决定允许教职员工及学生通过正当途径反映问题,有关部门一定要及时解答和回馈信息,保证每一位在校教职员工及学生的正当权利得到应有的保护。

(2)班级管理法治化,树立法治程序正义观念、公正意识。

学生会、班级干部选举,各项评优、奖学金评定,贫困金的补助等切实关乎学生自身利益的事情,必须程序公正,结果透明,建立监督机制,制定违反程序、实体法则的追究责任措施,保障大学生能够拿起法律的武器捍卫自己的正当权利。

(3)日常学习过程管理法治化。

学习是大学生最主要的任务,目前很多高校存在考试作弊、作业抄袭等现象。经常有教师及其他工作人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求相安无事。但实际上这是对学生诚信意识的放纵、规则意识的放任,最终可能会导致学生有纪不遵、有法不行的行为发生。因此,日常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就必须制定明确的相关方面作弊处理原则、学业预警制度等,对违反规定的绝不姑息,严惩不贷,才能使学生在校就养成法治意识,树立法治信仰,这样才能使他们走上社会后不会误入歧途。

2.法治教育内容生活化

(1)课堂法治教育内容贴近生活。

更新教师法治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要让教师认识到,法治教育的使命是让教育对象在掌握法治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塑造和培植他们的法治思维、法治精神和法治信仰。所以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对法治理论知识做细致讲解,同时要结合现实生活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探求法治理论知识对生活和社会的意义。法治教学内容要生活化,贴近学生实际,寻找学生感兴趣的法律话题,只有这样才能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网络购物纠纷的处理、男女恋爱及婚姻关系的法律探讨、家庭日常生活法律问题、网络虚拟世界的法律问题、社会热点法律讨论等。在学生掌握法律概念、理论的前提下深入引导学生的法治思维。利用网络视频、漫画等抓住学生的眼球,也可利用网络工具等进行线上讨论、投票等发表观点,或者课后布置作业、分享心得体会等。有法学专业背景的教师也可开设学生感兴趣的法律选修课,供那些对法律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深入学习。

(2)法治实践融入生活。

法治的存在是以社会生活的存在和需要为依赖和根基的,法治理念是以具体社会生活实践为场景的现实展开,法治思维也要由现实的社会生活实践来培育和塑造。社会法治实践是强化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基石,从大学课堂学到的法律知识,从个人维权体验中形成的法治思维,最终都要在社会实践当中付诸实施并不断强化。学生法治思维的培养不是通过简单说教就能达到目的的,它需要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在参与法治建设的实际行动中亲身感受宪法和法律的正义和公平,进而相信宪法和法律,逐步打造个人坚实的法治信念,形成个人的法治思维。要让学生把从课堂上学到的法律知识转化为行动能力,就必须深入生活参与实践,才能真正地形成法治思维。高校由于经费、师资力量有限等方面的原因,无法组织非法学专业的学生参加法治实践,但可以通过教师的网络指导,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或寒暑假时间参加社会法治实践,并将实践成绩算入课程综合成绩或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成绩。比如联络并帮助学生参与社区矫正工作、法治宣传工作;协助交通警察交通指挥;旁听法院审判;组织法治辩论赛等。

3.法治教育环境生活化

(1)从日常生活细节入手,建立学生规则意识,使学生养成践行法律的习惯。

宿舍、餐厅、教室、图书馆是学生几乎每天必去之地,让学生参与制定餐厅文明公约、宿舍文明公约、环境卫生倡議等校园管理公约。并将公约贴于显眼位置,经常进行公约遵守评比活动,让学生在参与制定、以身履行、违反受谴责的日常行为中养成规则意识、法治思维。

(2)建设渗入日常生活的校园法治文化环境,提高学生法治实践能力。

校园法治文化环境浸润着大学生的法治观,高校能够通过积极的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大学校园法治文化环境,培育一个尊重规则、注重程序的环境,营造一个服从规则、遵守法律光荣,违反规则、 破坏法律可耻的氛围。通过校园BBS、微信、微博、公众号等对社会热点案件、与学生利益相关的案件、国家相关法规等宣传互动,增强学生爱法学法意识。利用特殊日子进行重点宣传,让学生遇事要有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充分发挥法律诊所、大学生法律援助中心等法律社团的积极作用,经常性地举办法律知识、法律辩论等比赛。邀请法官、警官等来学校进行演讲或举办其他法治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法治环境。

结  语

要提高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实效性,首先要提升高校法治教育者理念,使高校日常管理生活化,法治教育内容生活化,法治教育环境生活化,才能使法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和法治理念,形成法治信仰。

参考文献:

[1]储德峰:《依法治国视域下我国高校法治教育的现实困境及其超越》,《社会科学家》2017年第9期,第127页。

[2]陈大文、孔鹏皓:《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思维的培养》,《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年第1期,第32页。

[3]朱国良:《论大学生法治思维培养的几个着力点》,《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年第5期,第66页。

作者单位:咸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陕西咸阳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新大学生之歌
从8 个字看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大学生实习“注水”谁之过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