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新工科背景下的课程思政教学

2020-06-08 09:55高大海戴玉华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21期
关键词:新工科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高大海 戴玉华

摘要:面对新工科教育背景下提升创新型人才综合素养的迫切要求,理工科专业课引进课程思政教学势在必行。文章以聚合物制备工程课程为例,详细阐述专业课引进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并结合新工科教育的基本内涵,讨论了该课程可利用的课程思政融入点以及教学改革思路。

关键词:新工科;课程思政;聚合物制备工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21-0049-0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并行,形成协同效应”。这次重要讲话成为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起点,要求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更要把塑造学生优良品德提升到战略高度[1-2]。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和育人元素,成为当代理工科专业课建设的必由之路,其最终目的在于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的综合素养,使他们成长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课程思政的实施与推进中,我们也应注意到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为理工科专业建设带来的新的机遇和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当代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促使了新工科教育理念的产生。新工科秉承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调与共享的理念[3],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强调学科间交叉融通,推进各种信息化教学方法,面向解决各种复杂工程问题[3]。传统专业课程的建设也应受到新思想的引领,从多角度入手,进行大刀阔斧的课程改革,实现与当代高新技术发展接轨,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由此,课程思政建设与当代新工科建设不可偏废,二者应当统筹协调,协同增效,将育德与育才紧密结合,实现理工科专业课教学的突破。

一、课程思政实施的必要性

(一)德育与智育协同培养的迫切需要

长期以来,理工科专业课教学只注重智育教育,即仅传授专业知识,而不注重德育教育和對学生品德的塑造。另一方面,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教育互相脱节,缺乏专业场景的品德和素养教育,对学生实践发挥的指导作用极其有限,因而学生很难将立德作为职业生涯的出发点。当今社会的很多案例已经表明,如果仅重视对专业知识的培养,极有可能对社会造成严重后果。比如技术开发只注重短期经济效益,忽视有特色的可持续发展,导致很多产业领域的重复建设;不重视当地环境资源的保护,过度开发,造成资源枯竭;甚至有人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去生产违禁产品甚至毒品。以上现象,均属于知识能力与品德培养没有协同作用所导致的恶果。由此可见,在理工科课程中引进思政教育,是社会良性发展的迫切需求,有助于毕业生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促进他们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二)聚合物制备工程引进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本课程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以高分子(聚合物)合成工艺为主要内容。高分子材料从发现到走进千家万户,离不开高分子合成工业。1839年,天然橡胶的硫化第一次被实现,标志着人们已经能够从天然材料中获取高分子材料;1910年,美国率先实现酚醛树脂的工业化,将由简单的小分子通过工业合成组装成高分子化合物变成现实;20世纪50至60年代,在Ziegler和Natta两位科学家的带领下,聚烯烃催化聚合理论蓬勃发展,由此实现了聚烯烃的大规模工业制造,使聚合物成为人类衣食住行不可缺少的材料。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高分子材料的要求也在与日俱增,于是当今聚合物合成工业逐渐走向高端化,以开发高性能牌号、提升材料耐久性、扩大产品应用范围、在生产中节能降耗等为重点,亟待打破技术壁垒,使我国高分子生产技术走向世界前列。因此当前形势下本门课程中引进课程思政教学,通过强化在专业知识培养中的品德塑造,有助于把学生培养为高分子行业领域的栋梁之材,满足当今高分子合成工业发展的人才需求。

二、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达成

当前已有一部分院校做了在理工科专业课程中引进课程思政教学的尝试。孟津竹等在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课程教学中,将弘扬爱国主义、提高职业素养、养成良好品格、增强法律意识作为课程思政教学目标,通过不同的教学模块,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曹胜彬等在工程科技写作课程中,注意联系学术道德与科学精神层面,挖掘“隐性”思政教育资源,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操守和敬业精神。初文华等以水力学与泵作为载体,通过贯穿于整个课程的思政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荣誉感和使命感。田宇波等从电磁场理论课程出发,巧妙运用信息化武器与“天眼”的案例,将爱国主义情怀植根于课程教学。然而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仅拥有爱国情怀、职业道德等精神层面的素养是不够的,课程思政教育也应该更深地扎根在专业教育之中,这就要求课程设计全面整合课程思政教学,挖掘思政融入点,使之与课程知识点充分结合,为本专业的高水平高素质培养提供坚实后盾。为此,本课程加大思政教育的比重,提高课程思政与基本知识点联系的密切程度,由此提出更加全面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如下表所示)。

聚合物制备工程课程教学目标与思政融入点

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课程思政融入知识点 期望达到的成效

掌握马克思主义辩证的思维方法,用于学习工作研究中 抓住不同形式低密度聚乙烯(LDPE)聚合反应器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掌握反应器基本特征与设计思路。 通过抓住矛盾的特殊性分析问题,横向类比,掌握辩证的思维方法。

将丁基橡胶(IIR)产品性能和聚合温度的关系作为质量互变的典型案例。 重视通过量的积累来产生质的飞跃。

培养吃苦耐劳,勇攀高峰的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 以我国自主研发和生产顺丁橡胶(BR)的过程为代表的技术开发历程。 面对复杂的新工作做到脚踏实地、积极面对,用精益求精的心态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努力突破难关。

提升对民族工业取得成就的自豪感和进取心,树立新时代社会责任 我国在单体原料生产以及聚丙烯、顺丁橡胶、乳液聚合丁苯橡胶等聚合物工业产品生产中所取得的自主生产技术。 以我国在聚合物工业领域所取得的突破为榜样,获得对我国民族工业的认同感,并以此为基础树立推动民族工业发展的信心。

将绿色发展作为今后工作的重要指导原则 聚合物工业生产中的节能降耗案例、原料的有效回收利用,生产中三废的处理 培养节能降耗、环境友好的生态文明理念,从而在工作岗位上不仅重视效益,更能推动绿色发展。

(一)掌握马克思主义辩证的思维方法

马克思主义辩证的思维方法是学习、工作、研究的重要思想指引。面对复杂的工程问题,抓住矛盾的特殊性、重视认识的过程、重视量变产生质变,都能够使问题的关键点得以清晰、明确。因此,辩证的思维方法亟须在本专业学生的头脑中树立,也是当代思政课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但辩证思维在专业课程中的具体应用,则很少在相关报道中提到。

本课程在讲述低密度聚乙烯生产工艺中,在反应器设计方面引入了抓住矛盾的特殊性这一重要思想。从反应器形式产生原因、控制条件变化特点、传热方式、产品性能等方面,课程对比了两种不同反应器,由此抓住问题的关键点。在丁基橡胶讲授中,通过说明丁基橡胶性能与反应温度之间的关系,反映出温度的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产生性能的质变,由此引发学生对质量互变的重视。课程通过类似典型案例,让学生把思政课学过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用于生产实践中,提升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处理能力,形成学习和工作中行之有效的分析方法。

(二)培养吃苦耐劳,勇攀高峰的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

作为行业的未来建设者,学生首先要养成坚实的职业素养,对工作采取精益求精的态度,这种态度离不开榜样的力量。我国的顺丁橡胶开发进程就是一个从零开始,最终获得自主知识产权,并且被授予国家科技进步奖的典型实例。课程用这样的例子激励学生,要拥有矢志不渝的信念,用一丝不苟的态度完成工作,全心全意突破技术开发之路的难关,最终高标准完成技术开发任务。

(三)提升对民族工业取得成就的自豪感,激励创新精神,树立新时代社会责任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急需改进现行的生产技术,提升现有装置的生产能力并开发新的、高效的工艺流程。这一过程需要从业者的目光聚焦前沿,跟踪全球范围内的最新技术,在现有技术基础上大胆创新,以推动我国聚合物生产工艺在某些领域跻身世界领先地位为己任。课程引用我国聚合工业所取得的前沿技术突破的实例,既为学生凝聚了一种民族情怀,又能树立自信心,使学生做到“知行合一”,将知识转化为自身的社会责任,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正能量。

(四)将绿色发展作为今后工作的重要指导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党的十九大报告也着重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降低能耗、物耗”。为了让子孙后代有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为了避免环境进一步恶化和资源的枯竭,现今工业生产应逐渐走上绿色发展的道路。课程对于可再生资源利用、降低能耗物耗、废物回收处理等方面都有所涉及,比如将聚合物生产工艺中的废水处理问题设置为开放性试题作为作业,让学生自行查阅資料,形成较清晰的认识,由此培养学生绿色循环经济与环境友好的理念。

三、在新工科背景下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

(一)加强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思政理论水平

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不仅为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知识储备要求,也要求教师拥有非常高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教师首先应知晓与课程内容有关的“前世今生”,包括学科背景、发展简史、当代前沿技术等,更重要的是将本课程所涉及的思想方法融会贯通,熟悉与此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资源等问题,即教师自身必须全方位发展。教师自身的德育素养尤为重要,不仅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以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更要从思想上将专业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实现交叉融通并言传身教,通过有亲和力、感染力的教学方式,贴近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使思政教育平易近人,易于接受,在大学生中间引发情怀与认同感。

(二)将新工科与课程思政紧密结合,编排教学内容

新工科伴随国家重大产业战略、重大发展专项,为满足顶尖的、具有竞争力的高质量人才需求而诞生,同时强调学科的交叉融通,重视循环经济和绿色发展。高等教育的目标要根据新工科的具体要求和指南,因势做出调整。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关心前沿技术,随时担负起社会责任;积累足够的学科基础和素养,从专业技术、资源环境、经济文化等方面多角度考虑工程问题;关注新工艺以及工艺改进中环境友好、绿色发展的方面,这都与课程思政的目标不谋而合。因此在教学内容编排上,新工科理念贯穿课程的始终,而课程思政也需在每节课的教学中占据一定的分量。课程在教学知识点的选取上,关注知识点交叉性、前沿性,提炼知识模块的课程思政德育功能,力求借助新工科的理念深化学科与专业认知,同时在品德塑造上树立推动社会发展的远大理想。

(三)建立并完善课程思政评价机制

为推进本课程建设进一步发展,课程从单一的考核方式转变为注重过程考核,从以往注重对知识点的考察转变为对知识能力的考察。课程得分点日趋多样化,为检验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提供了良好平台。课程思政德育目标化整为零,分散于课堂问题、作业、考试当中,考查了学生对工艺条件变化“度”的分析情况、工艺中节能减排措施的掌握、对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对污染物处理回收的意识以及对我国自主创新意义的理解,并在课程结束后的学生调查问卷中予以体现。

(四)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技术手段

教育信息化为课程教学带来极大方便,教学不仅要体现新工科倡导的学科间的交叉融通,更要体现技术的交叉融通。本课程在专业获得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有利契机下,重视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OBE理念,大量使用翻转课堂教学。通过“雨课堂”工具在线测评和课后测评,其结果参与达成度评价。在课堂上设置与前沿技术和课程思政教学点相关的讨论题,给学生自由讨论的机会,使学生答案多样化,不趋同,做到正确看待分歧,鼓励创新思维,力求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活跃度。在强化课程知识点掌握方面,进一步引进预习任务和课后开放性试题,配合以短小的微视频教程,并为课上讨论预留足够的时间,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四、結束语

聚合物制备工程课程引进课程思政教学还处于探索阶段,但在课程思政融入点方面已经做了诸多尝试,力求与新工科教育接轨。课程通过整合思政教育,引导学生关注前沿动态,以我国自主创新的成果为榜样,逐渐养成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及环境友好、绿色发展理念,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实现品德修养的提升,树立起坚定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有利于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业取得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1]张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3]钟登华.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与行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7-12.

Abstract: with the urgent need to increase the comprehensive literacy of innovative talents in the background of emerg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introducing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jor is imperative. This paper takes Polymer Preparation Engineering as an example to elucidate the necessity of combining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ith major courses, and to discuss their integration points and ideas of teaching reform.

Key words: emerg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olymer Preparation Engineering; teaching reform

猜你喜欢
新工科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