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与学习投入的关系研究

2020-06-08 17:41:40姚勇伟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情感性本科生志愿

高 洁,姚勇伟,魏 玮,陈 慧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陕西西安 710100)

一、问题提出

学习投入(Learning Engagement)被认为是一种与学习相关的积极的、充实的、持续的精神状态,它包括活力、奉献和专注三个维度[1-2]。研究表明,学习投入对大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效果、学习体验、学业成就和身心发展等方面,均都具有积极性的预测作用[3],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业成效,是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标准[4]。近年来,学习投入成为积极心理学领域内新兴的研究热点之一,越来越受到学者们普遍关注。诸多学者从大学生学习投入的概念、测量、现状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探讨。这些研究进一步深化了对大学生学习投入的相关认识,为进一步研究大学生学习投入的相关问题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研究发现大学生学习投入的不仅受到家庭背景、性别差异、校园环境、教师激励等方面的影响[5-9],学生的个体(如,价值观等)也是影响学习投入的重要因素,其中个体专业认同是学习投入的重要前提[10]。

专业认同(Professional identity)是指学习者在了解所学学科的基础上,从而产生情感上的认可,并且伴随着积极的外在行为与内心的适切性[10]。“认同”在人的行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弗洛伊德(2004)率先在其精神分析理论中提出,认同是个体对某对象进行潜意识地模仿和学习并由此产生心理上的归属感[12]。“专业认同”最先由埃里克森(2009)提出,他认为专业认同的重要内容是自我认同与发展,跟个体进行认同的探索过程相联系,即最终个体要从事一项什么样的岗位。此外,他在“个体自我同一性”理论中进一步论证了“认同”对于人格整合和稳定的重要作用[13]。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作为一个新兴起的年轻专业,要促使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体性作用,积极、有效、持久地进行专业学习,提高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首先要探究本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与学习投入之间的关系并进行分析。已有研究表示,专业认同是影响学习投入的重要因素。London(1983)、Kristie(2006)研究发现,专业认同对学生学业成就具有重要作用。王平(2015)和刘月琴(2018)等人以医学专业学生为对象,从情感性角度出发,研究证实了增强专业认同是提升学习投入的重要途径[14-15]。Sullivan(2002)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发现专业认同对于改变教师的主观意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任春华(2016)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发现专业认同各维度与学习投入各维度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16]。现有研究也存在不足之处:从研究对象上看,大部分研究主要集中在医学类、学前类等专业,而专门针对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相关研究较少。目前对该专业的研究集中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职业认同和人格心理等几个方面,对于小学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与学习投入间关系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以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探究专业认同和学习投入之间的关系,这将有益于小学教育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从西安市某师范学院中抽取1-4年级344名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为被试,此次共发放344份,有效问卷344份,回收率为100%。1-4年级人数分别为84人、93人、85人和82人,第一志愿和非一志愿学生分别为270人、42人,调剂志愿和转专业学生分别有20人、12人。

(二)研究工具

1.专业认同量表

采用西南大学秦攀博(2009)编制的《大学生专业认同量表》[11]。该问卷由23个题目构成,量表包括认知性、情感性、行为性和适切性4个维度,采用5点等级计分,1代表“完全不符合”,5代表“完全符合”。总问卷的a系数为0.916,各个维度的a系数在0.760-0.894之间。

2.学习投入量表

采用Schaufeli(2002)等编制,方来坛(2008)等修订的《学习投入量表》[17-18]。该量表包括活力、奉献和专注3个维度,共17个项目。量表采用5点等级计分,1代表“完全不符合”,5代表“完全符合。总量表的a系数为0.951,3个维度的a系数在0.858-0.913之间。

3.数据处理

使用统计软件SPSS23.0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学习投入现状分析

1.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学习投入总体水平

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学习投入总体水平为3.33(大于理论均值3),这表明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学习投入总体水平处于中等偏上。其中,奉献高于专注,专注高于活力(见表1)。

2.不同年级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学习投入的差异分析

不同年级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学习投入各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01),在各个维度得分上,大一最高(M=10.73),大四最低(M=9.45)(见表2)。由图1可以更清晰的看出不同年级在学习投入上的变化趋势,学习投入在不同年级间的得分在3-4之间,在年级变化上呈现大一高于大三,高于大二、大四的趋势。在各维度变化趋势上表现为奉献高于活力,高于专注。

3.不同专业志愿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学习投入的差异分析

从具体维度上看(见表3),不同专业志愿在奉献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1),而在活力、专注维度上差异不显著,在各维度得分上,转专业学生分值最高(M=10.44),非第一志愿学生分值最低(M=9.41)。从图2可以更为直观的看出,学习投入在不同专业志愿上的变化趋势,学习投入各维度得分均在3-4之间,其中奉献维度得分明显高于活力、专注。

(二)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现状分析

1.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总体水平

图1 不同年级在各维度上的表现水平与变化趋势

图2 不同专业志愿在各维度上的表现水平和变化趋势

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总体均值为3.79(大于理论均值3),这表明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整体水平处于中等偏上。其中,各维度按分值高低依次为:认知性(M=3.91),情感性(M=3.89),行为性(M=3.76),适切性(M=3.50)(见表4)。

表2 不同年级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学习投入的差异分析(M±SD)

表3 不同专业志愿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学习投入的差异分析(M±SD)

2.不同年级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的差异分析

不同年级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在各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01)。在具体维度上,除认知性维度外,情感性、行为性、适切性三个维度上的具有显著差异(P<0.05),同时各个维度平均值均呈现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逐渐递减趋势(见表5)。

3.不同专业志愿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的差异分析

总体上而言,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不同专业志愿在专业认同各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6),从具体维度上看,不同专业志愿在认知性上具有显著差异(P<0.01),其次在各维度得分上,转专业学生最高(M=15.9),非第一志愿学生最低(M=14.35)。从图3可以看出,专业认同在专业志愿上的情况和变现趋势,不同专业志愿在专业认同各维度上的均值范围在3-4之间,在各个维度上的变化趋势由高到低依次是转专业、第一志愿、调剂专业、非第一志愿。其中,在认知性维度上差异最明显。

(三)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与学习投入的关系分析

1.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与学习投入的相关分析

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学习投入水平呈中等水平以上(M=3.33),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中的认知性(M=3.91)、情感性(M=3.89)、行为性(M=3.76)和适切性(M=3.50)的均值水平也呈中等以上。皮尔逊积差相关表明,专业认同中各个维度与学习投入均呈显著正相关(见表7)。

表4 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总体水平

表5 不同年级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的差异分析(M±SD)

表6 不同专业志愿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的差异分析(M±SD)

图3 不同专业志愿在各维度上的表现水平和变化趋势

2.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与学习投入的逐步回归分析

为深入探明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与学习投入的关系,以专业认同为自变量,以学习投入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其中认知性、情感性预测作用不显著;再将行为性作为自变量放入回归方程,结果显示,行为性(β=0.518,t=11.191,p<0.001)具有显著预测作用;最后将适切性作为自变量放入回归方程,结果发现,适切性(β=0.191,t=3.520,p<0.001)也具有显著预测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在纳入适切性之后,行为性(β=0.413,t=7.613,p<0.001)虽然预测作用有所降低,但依然显著的(调整后R2=0 290,p<0.05)。据此,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与学习投入的关系,回归方程为:学习投入(Y)=0.413行为性(X1)+0.191适切性(X2)+0.897(见表8)。

四、分析与讨论

(一)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的差异分析

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整体水平处于中等偏上,且呈现认知性高于情感性,高于行为性,高于适切性的特征,这一研究结果与张萌和李若兰(2018)关于专业认同呈现认知性高于情感性,高于适切性,高于行为性的结论基本一致[19]。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对本专业的基本情况还是比较了解的,但是在专业学习行为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性、适切性、积极性还需提高。由此可见,步入成人阶段的大学生,随着其心理发展逐渐走向成熟,认知也更加理性,因此,他们在专业认同上总体表现较为积极、正向,但是同时因为囿于处于该年龄阶段的大学生在知、情、意、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特别是情、意、行发展相对滞后,难以将积极认知转化为积极情绪体验与意志行动,致使其表现出学习认同大多停留在认知层面,积极的专业学习行为(如认真听讲、完成作业、阅读专业书籍)不足。因此,认知性维度的得分最高,而在适切性维度上得分相对较低,表明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学生虽然在思想上能够认同本专业,但还不能使自身特点与本专业达到融合。在年级变量上,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大一学生的专业认同分值显著高于大二、大三、大四年级,这一研究结果与刘月琴(2018)关于专业认同年级差异呈现一年级高于二、三年级的结论基本一致[20]。这方面的原因可能是大一的时候学生对未来教师这个行业存在憧憬与期待,入学初期的好奇心而产生的积极性,但随着专业知识学习的逐渐深入,学生慢慢了解到该专业学习的难度与深度,对学习意义的认知而激发的求知欲逐渐降低,长期坚持不懈、不知疲倦的准备不足、全身心持续努力付出的精神欠佳、面对挫折的心理韧性不足,同时,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学生对本专业的的信心有所降低,产生职业生涯的疑惑,从而导致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有所下降。在专业志愿变量上,非第一志愿学生分值最低,转专业学生分值最高,这方面原因可能是在高考填报志愿录取时,学生第一志愿未被录取,学生对本专业并不是很感兴趣,另一方面的原因可能是学生所学专业是其父母或家人建议的专业,而并非学生自主选择,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被动的,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不浓厚,从而导致自身与专业间融合度不够。而对于那些本来不是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经过大一的学习与适应,发现了自己感兴趣的小学教育专业,成功转专业后,便会全身心投入自己选择的小学教育专业,此时,学生对本专业的专业认同感较高,能够更好的投入到小学教育专业的学习中,参与本专业的专业学习与训练。

表7 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与学习投入的相关分析

表8 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与学习投入的逐步回归分析

(二)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学习投入的差异分析

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学习投入总体水平处于中等偏上,且呈现奉献因子高于专注因子,高于活力因子的特征,这一研究结果与已有研究关于学习投入呈现奉献因子得分相对较高,活力因子得分相对较低,专注因子介于两者之间的结论一致[21]。学习投入较高的原因一方面可能在于学生自身从高中时期已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自律性很强,再有对未来职业有很清晰的计划,努力上进勤奋好学,学习时能做到专心致志;另一方面可能是该校的校风学风情况良好,硬件与软件设备齐全,给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期氛围,提供了舒适的学习环境。因此在奉献因子的得分最高,而在活力因子的得分较低,这表明虽然学生对学习的意义有较为清晰的认知,但学习的意志力与坚韧性有待提高。在年级变量上,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大一学生的学习投入分值显著高于大三、大二、大四年级,这一研究结果与已有研究大二,大三的学习投入显著低于大一学生的结论基本一致[22]。分析其中原由,可能是在大一时期,学生学习动机与主动性较强,对未来充满无限展望与期许,希望通过自身的刻苦学习丰富知识,拓展自身能力,在这种自我暗示推动下,学生能够积极投入学习。进入大二后,随着时间的增加,学生对校园、同学逐渐熟悉,且意识到在大学里是综合能力的发展,便扩大学习领域,参加社团,参加才艺竞赛等各种活动,这将使学生的精力与实践逐渐分散,从而使学生对小学教育专业学习投入有所降低。

(三)小学教育本科生专业认同和学习投入的相关与回归分析

在本研究中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中的各个维度与学习投入中的各个维度均呈现显著正相关,专业认同可以有效预测学习投入,这说明了学生的专业认同水平和学习投入的水平呈现紧密联系。这一研究结论与已有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20,23]。本研究还显示,专业认同中行为性、适切性两个维度都对小学教育专业的学习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这一研究结果与孙成梦雪(2017)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24]。在态度理论中,弗里德曼指出行为倾向性成分会影响到人们对将来对态度对象的反应,行为性具有稳定性。斯金纳在积极强化中表示,某一刺激物在对个体作出某种行为后出现,从而增强了该行为的发生概率。学生积极进取的学习行为(认真听课、积极完成作业等)对学习行为起到一定程度的刺激与强化作用。性格是个体对现实的稳定、持久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心理特征,同时,兴趣是一种驱动力,每个个体都会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投入更多精力与专注。而认知性、情感性两个维度未纳入回归方程,分析其原因,专业认知受到负面信息的传播影响时,会出现误差。Amdt表示“受负面信息影响而减少的销售量是受正面信息传播而增销的两倍”[25],假如积极的客户将负面信息传给3个人时,那么消极的客户就会将负面信息转给11个人。刚入学的学生很容易受到网络、他人言论的影响,尤其是负面信息的影响,从而降低了对本专业的认知性。在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中,他指出人的行为并不能由环境决定,他强调认知内部因素对行为的影响,认为绝大多数的外部影响是通过认知的媒介过程对行为起作用的。另外,学习的归因理论也指出了对事物的不同认知,会对后续的情感、期待和行为产生不同的作用。情感性是一种不稳定的心理状态,当个体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对专业产生了情感上的厌恶或喜爱时,也会在学习中产生消极倦怠或积极充实的精神状态。所以,认识性、情感性对学习投入的影响不显著,或者是一种间接的影响。

五、对策与建议

(一)通过优化学习环境,加强专业教育,提升学习投入水平

根据研究结果,学校应及时对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尤其要把握学生刚入学时最佳专业导引教育的关键期。通过专业专业导引课程、介绍会、讲座、优秀毕业生宣讲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相关资讯(地位、发展前景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供合理的职业规划来增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信心,帮助学生树立稳固的专业认识。专业导引教育应该贯穿于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切实做好专业导引教育工作不要流于形式。教师在进行专业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专业情感的培养,同时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魅力感染学生,帮助学生接纳并且热爱的所学专业。学院应积极组织开展新老生交流会、教师答疑讲座、专业知识大赛、读书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熟知所学专业的途径和渠道[26]。

(二)通过创造学术氛围,落实专业行为,促进学习投入水平

研究表明,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中的适切性、行为性是有效预测学习投入的重要变量,因此,专业教学上,学校可鼓励教师在发挥专业领域榜样作用基础之上,更多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并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促进学生将理性的专业认知转化为积极的专业学习行为。同时,学校应定期对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做专业学习回访、约谈,及时了解学生的专业学习情况,更新并完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切实开展学术活动,鼓舞学生积极参加聆听学术报告,开展课题研究、社会实践、校本课程开发等活动,发掘学生学习乐趣,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热情并主动投身专业学习,同时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互联网+”、“微格教学”等竞赛,促使学生将专业知识与专业实践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其次教师在课堂上应营造以学生为主人翁的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帮助学生挖掘自身潜能,找到自己的闪光点;最后,学生自身要积极主动接纳专业学习,正确定位自我,结合自身的学习习惯与方法,合理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在专业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三)通过重视群际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学习投入水平

在学生自制力和意志力还不强的情况下,院校尤其要注意学习环境的重要性,另外,学校还要注重学生的心理辅导机构建设,成立心理辅导专员,定期对学生进行学习心理和职业心理的辅导,解决学生的疑虑与困惑,特别是针对大三、大四即将毕业的学生开展相关心理教育和工作指导,帮助学生正确减压。院校还应该建立弹性的专业管理机制,为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帮助学生建立与专业之间最佳的契合度,对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潜力。教师要注重在课堂上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及能力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与兴趣,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学习的兴趣点并对该专业的学习持之以恒。同时,学生要主动寻找适合自己的专业及职业,增强自身学习的专注度与持续度,要有意识的锻炼与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及技能,从而提高自己的职业胜任能力。

猜你喜欢
情感性本科生志愿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我志愿……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后现代椅子设计中的情感性语义表达
因爱汇聚,志愿同行
中国卫生(2015年3期)2015-11-19 02:53:26
浅谈语文课情感性的激发
中学语文(2015年18期)2015-03-01 03:51:04
语言的情感性之于高效课堂
探索如何提高药学本科生实习的质量
让教授回归本科生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