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华,吴传垚
(绍兴华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绍兴 312030)
我国医疗废物处置起步较晚,技术水平相对薄弱,目前主要有焚烧法、高温蒸汽灭菌法、消毒法、等离子体法、热解气化法和卫生填埋法等[3]。其中焚烧法效果较好,适用于处理各类医疗废物,目前使用最为广泛;高温蒸汽消毒处置方式只能处理感染性和损伤性类医疗废物,对分类收集要求更为严格,且消毒后需进一步进行焚烧或填埋处理;等离子体法主要利用等离子体电弧炉产生的高温杀死医疗废物中的微生物,投入成本较高,系统稳定性易受影响,目前使用较少[4]。
随着医疗卫生行业的快速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医疗废物产生量与处置量呈逐年上涨趋势,具体情况如图1(数据来源于生态环境部)。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医疗废物处置能力仅能勉强满足本地区医疗废物的日常产生量,若遇突发情况影响,医疗废物产生量短时间内急剧增加,则不利于医疗废物处置工作顺利开展。如图1。
图1 全国2014—2018年医疗废物持证单位实际处置量
自2013年生态环境部(原环境保护部)于《“十二五”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规划》中提出加快医疗废物集中处理设施建设进展后,我国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能力显著增加[5]。从《2019年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中可以看出,截至2018年,全国200个大中城市医废产生量817kt,处置量816kt,基本接近100%,但仍有部分地区处置能力不足,未能实现医疗废物集中处置。
现全国大部分设区地级市都仅有1家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若该单位出现设备异常等突发情况而不得不采取停产措施,将会对整个地级市医疗废物处置及时性造成严重影响,难以实现医疗废物日产日清。
我国早在2003年便颁布了《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指导性规范文件,但由于重视程度不够,导致部分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人员和实际操作人员对医疗废物分类、包装认识不全,存在将生活垃圾混入医疗废物,不同类别医疗废物混放,包装容器盛装过满或未进行有效封口等情况,大大增加了医疗废物的处置压力与相关操作人员感染风险。
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精神,医疗废物运输应避开人流聚集区与人流高峰期,尽量减少人员接触风险。部分运输人员法律意识不强,为尽快完成收运任务而冒险进行违规操作。
部分偏远地区医疗卫生机构医疗资金有限,难以承担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费用,有的甚至直接将医疗废物作为生活垃圾处理,增大了环境污染和病毒传播风险。另偏远地区医疗卫生机构较为分散,医疗废物日产生量较少,于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而言,收集成本较高,甚至出现亏损情况,难以实现规范所要求的收运频次。
部分操作人员防护意识不强,存在侥幸、麻痹大意、或盲目自信心理,不按规范佩戴防护口罩、防护服、防护靴、护目镜等,可能导致被针刺伤等事故发生,难以保障自身安全,增大感染传播风险。
我国医疗废物转移处置现仍在执行纸质联单管理程序。据有关数据统计,大部分地级市医疗废物产生单位可达三四百家,按照纸质联单管理流程,数据统计极其繁琐且易出错,不利于政府监督管理。
1)医疗废物处置能力不足的地区,在确保处置效果和达标排放的前提下,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可移动式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危险废物焚烧设施、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工业炉窑等设施暂应急处置医疗废物,实行定点管理,防止医疗废物流失。同时,加快推进本地区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
2)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加强设备日常维护保养,鼓励全员参与设备管理,提高设备运营管理水平,尽量避免设备异常等原因导致非必要性停产。各地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可提前制定应急预案,与邻近地区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签订应急处置协议,确保异常情况下医疗废物处置出路,同时保障配套医疗废物暂存冷库正常运行。
3)医疗卫生机构可按照《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与《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容器和警示标志标准》等相关文件,制定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度与奖惩制度,强化医疗废物分类与包装内容;定期组织开展医疗废物分类、包装培训,重点关注新员工入职培训与工作交接,在医疗废物存放点张贴医疗废物正确分类与包装海报。
4)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给每辆医疗废物运输车安装GPS定位系统,并制定动态监控管理制度,设置专人进行GPS登记与车辆轨迹回放,及时进行信息反馈,针对违规情况进行处罚与公示。
5)结合地方实际,建立乡镇医疗废物收集中转点,降低偏远地区医疗废物集中收运和处置成本。医疗废物日产生量少的医疗卫生机构将医疗废物集中送到中转点暂存,再由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定期至中转点转运。各地区应进一步完善医疗废物处置收费制度,考虑医疗卫生机构盈利能力的地区差异,确定合理的收费方式,降低收费难度和成本。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适当给予财政补贴、减免税收,提高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的积极性。
6)针对安全防护意识不强的员工,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可加大职业卫生培训频次,开展事故案例与法律法规教育,告知其相关权利和义务,并签订安全责任书。另可通过医院电话回访或监控视频查询等形式,监督检查其劳动防护用品穿戴情况,严格开展绩效考核。
7)各地可参照工业危险废物处置管理模式,积极引进医疗废物智慧管理系统,逐步淘汰纸质联单,将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转移数据与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进行对接,提高信息化管理,充分、合理应用各类资源。可实现减少失误率,降低违法性,节约人力成本。
医疗废物具有空间污染、急性传染和潜伏性传染等特征,若管理不严或处置不当,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通过分析医疗废物处置相关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针对性对策与建议,旨在为医疗废物处置过程管理提供参考依据,避免疾病的传播与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