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舒
(齐齐哈尔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6)
高校化学实验室是化学专业学生学习与科研的重要场所,50%左右的理论课课内实验和独立实验课程需要在实验室完成,高校化学实验室也是潜藏安全隐患的“高危”空间,2006—2017年国内高校共发生了14起化学实验室爆炸事故,这些实验室内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试剂、气体钢瓶等存在安全隐患的耗材设备可见性强,一旦出现管理上的疏忽或操作不规范等等行为,易引发化学实验室安全事故,给教师和学生的人身健康和财产安全带来巨大伤害。
1)实验室人员安全意识淡漠,“人员”指的是进出入实验室的所有人,包括任课教师、学生、实验室工作人员、实验室管理检查人员以及后勤维修保卫人员,他们对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也不低,但是往往疏忽大意间发生水电没关好、危险化学品随手摆放、实验操作不慎等安全事故。还有一些实验室工作人员专业化不高,对一些基本的实验知识和技能存在盲区,面对突发危机事件,难以应对和灵活化解,会出现违规操作,给实验室安全留下较大隐患。安全管理任务分配模糊,实验室工作人员岗位职责不清晰,造成实验室安全管理秩序混乱,实验处于并不安全的环境之中。
2)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与实验室环境和情况匹配程度低,高校化学实验室隶属于学院,但各教学/科研实验室具体管理则由专业或教研室/项目组操作,各专业和教研室/项目组实验内容、药品、仪器设备不同,需要的安全管理标准、重点防护措施也有差别。实验室管理制度反馈机制还不完善,没有形成常态化、常规化工作准则,尤其是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定期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质量考核评价几乎没有,对实验室人员准入制度的落实执行也不彻底,安全检查标准往往在安全检查中体现出来,在日常实验时容易被忽视。保障实验室安全的制度现已做到上墙、上文件中,但在实际管理中落实得还不彻底。
3)高校化学实验室建设初期功能尚不确定,多为民居标准改造,一些实验室空间有限,基础设施、设计标准不符合化学实验室要求,如通风设备方向、尺寸等不能满足相关仪器设备或实验的要求,存在较多安全隐患;实验室防护设备和逃生通道存在死角,后期修建和维护资金投入有限。
高校化学教育历来“重理论轻实验”,认为实验室管理队伍是辅助或不称作教师而是教辅人员,在人事制度管理上实验员岗位职责不清晰,工作琐碎复杂任务量大,人员来源多样,在年龄、职称、学历、专业吻合度方面结构不合理,同时缺少相应的激励机制和定期的培训学习机会,使得实验员对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知识水平和先进方法模式无法进行更新和再造,容易在实验室工作时疏忽大意或对身边、手边的未知危险无所察觉。
关于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太多,涉及有“实验室安全教育与准入制度”“实验室安全检查制度”“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办法”“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废弃物处置办法”“消防安全、加热设备、用电安全”“辐射安全防护办法”等,以上各规章制度的发布来源和监督管理部门不同,缺少强力的统一调配和精确的协调统一的部署,易出现职责不清和权责不明的监管盲区,给实验室安全管理埋下雷点。
实验室硬件设施不齐全、空间不匹配等问题根本在于实验室设计和建设之初,未对今后的实验室功能做出预判与合理规划,对于安全防护设施配备不合格、存在消防通道盲点实验室的资质检查与评估不严格。实验室软件设施如安全管理经验、模式等区域间共享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到位,这是一种封闭静态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经验和技能依靠学徒式的口传身教得以延续,与现代管理格格不入,更不利于实验室长期建设与管理。
1)封闭原理是行政管理学的基本原理,是指系统内的管理过程构成一个连续的、封闭的“回路”,行政管理活动不断震荡,推动管理活动前行。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也是封闭的,“校安全委员会-实验管理部门-学院实验室管理员-实验员”是一个简单的封闭回路,安全检查过程中“下发检查任务-自查纠错-集中检查-信息反馈”也是一个封闭的回路。结合封闭原理原则,构建高校化学实验室封闭安全管理系统,由两个封闭回路、五大体系组成,如图1所示。在每个封闭回路中,各个体系都有专门的职能,彼此独立、又相互关联。
图1 实验室封闭安全管理系统
2)五大体系的内涵。指挥体系是决策机构,它是由学校安全生产委员会及各院系党政负责人组成,指挥整个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有关实验室管理的各项政策规章制度的决策、调配、部署及人事任免也都由这个体系来决定。执行体系是学校各职能单位,包括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人、实验实训设备管理部门负责人、科技信息网络部门负责人、后勤保障部门负责人及各院系分管实验室安全副院长,接收指令后,制定具体执行方案并推进落实。接收体系是各职能部门的基层单位,由资产管理员、实验管理员、网络信息管理员、后勤保卫人员及实验员组成,他们是安全管理的第一道屏障,也是指令的终端,大部分规章制度和资源信息流向接收体系中,经过体系内各组织成员的处理落实完成。监督体系是为了保证指挥体系所发指令的准确执行而设置的,它要对执行各机构是否按指令办事做出判定,可由纪检审计部门及各学院选派1~2名教师组成,需对执行体系各组织任务和工作非常了解。反馈体系是根据执行结果,对反馈信息进行过滤,按照真实情况和问题,对原指令提出修正意见,供决策机构参考,可由人事部门与校外专业机构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值得注意的是要保证“评”、“估”结果真实、客观,有说服力。
3)封闭回路内相互作用。指挥体系、执行体系和接收体系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系统指令传达基本路径,当前国内一些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仍采用只有“指挥体系-执行体系-接收体系”的垂直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的弊端在于:
(1)没有反馈体系,导致信息反馈是由执行单位自己进行,易引发一些问题如忽视接收体系的管理价值,不重视实验室管理队伍建设,实验室资源信息共享机制浮于表面,无法惠于教师学生与实验室等;
(2)没有监督体系,往往是九龙治水、责任不明,对存在的安全隐患无休止的调研、讨论、请示,在一个执行线路上来回震荡,结果是内耗丛生、做功输出为零。因此,有效的封闭管理系统要封闭,但也是动态的,不是僵化、一成不变的。指挥体系同时接受管理结果反馈,根据结果-目标的吻合度调整方案、完善健全相关制度;执行体系接受监督体系的监管,避免执行过程中出现“想当然”“汇报假象”“思维惯性”等人力局限造成的失误;接收体系在实验室安全管理活动中,要详实记录基础数据与信息,接受反馈组织部门的质检与考评,将真实结果反馈到决策机构。最后由监督体系与反馈体系将五大体系串联起来,形成两个完整的回路,在安全管理活动中发现疏漏、调整方案、调配资源,实现系统内各部分正常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