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荀爽升降象数逻辑的一种解读
——基于今古文学派易学融合中乾坤体用哲学的新视域

2020-06-08 09:23
武陵学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易学乾坤阴阳

王 棋

(中国矿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自清代复兴汉易以来,汉末荀爽(128—190)的易学一直是学界研究的难点。且不说他的卦变,即便是他的核心升降象数体例,是否把六十四卦用升降法则编织成了有机体系,至今人们仍争论不休,更遑论重建其升降象数逻辑。周立升先生在文章《荀爽易学通论》中率先提出了荀氏《易》注有乾坤为体、阴阳为用的思想。受此启发,笔者在博士论文《荀爽易学研究》及相关文章中触及了体用论对荀爽象数体系建构的作用。尔后学界对荀爽的体用思想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一点从近年来中国知网发表的荀爽升降易学最新研究成果可知一斑。王新春教授《荀爽易学所构设的宇宙易场》一文,虽是结合了《说卦》来谈荀爽的“八卦卦气易场”[1],但只是在卦气说的层面讲显用,没有言及本体,不仅未切中荀爽以古文为主、兼收今文的易学特点,反倒给人以今文为主的感觉。高雨龙的学位论文《荀爽易学体系下的“爻位说”初探》,提到荀爽“体用观是通过阐述《乾》、《坤》两卦显现出来的”[3],然其未考察乾坤体用的具体内涵,便按照卦变、升降、爻位的次序来探讨荀氏易体例,未解释诸体例之间及其与乾坤体用的内在关系。学者秦洁在文章《荀爽“升降”易例覆议》中指出“乾坤两卦对待基础上的升降形式,有一对阴阳爻的升降,也有乾坤两经卦的升降”[2],对荀爽升降理论研究有所推进,不过该文主要是就荀氏几个难解之卦来谈的,较为零碎,且将升降划分为成卦前的交易升降和成卦后的乾坤升降,缺乏整体研究视野。

很难直接用“三画或六画之实体乾坤”[4]来解释荀氏易中的升降,学者李育富认为它们是荀爽通过乾坤具体义之外的抽象义即间接而非直接地通过实体乾坤[4]来确立的。李育富的这一提法无疑丰富了人们认识升降的思路,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忽视六十四卦在象数层面的逻辑推演问题,应上升到哲学层面来理解乾坤的抽象义。王葆弦先生曾指出,汉末今古文经学中的通学及其条例泛滥“必将导致哲理化和哲学化”[5]119,是经学哲学的重要推进。荀爽探索《周易》原理、创新体例,是这一思想演进中的重要环节。如果我们不局限于就象数讲象数,而是回到当时今古文学派易学融合的历史语境和易学语境里,从荀爽对乾坤哲学的发展来看升降象数形式的新发明,便能领会他把升降作为贯穿六十四卦卦象的一种易学体例其内在的逻辑性及建构理路。

一、整合今古文易学两种不同的乾坤论,提出乾坤体用新思维

荀爽的升降象数逻辑是在乾坤体用新思维下形成的,这是他以古文易的乾坤论与今文易的乾坤论相整合的结果。荀爽的传承以古文费氏易为主,不言灾异,仅依《易传》的《彖》《象》《文言》等十翼之文来解经,尊奉的是费氏以传解经的原则。费氏易的著作早已亡轶,今天我们看不到它是怎样以传解经的。魏晋王弼传承的是费氏易,唐代孔颖达奉命厘定易学,以王弼易学为底本,即有了通行本《周易》(包括《周易》古经与大传)的本子。通观《易传》,其突出的哲学贡献是在宇宙论层面提出了太极生八卦的生成论公式,又做了阴阳复归于道的本体论思维的开拓。费氏易既然是以以传解经而著称于世,那么继承《易传》的本体论思想,就应当是其重要内容和特征。从象数哲学看,荀爽体现自己归宗费氏易学派、尊奉以传解经原则的重要做法是他不满足于今文易宇宙生成论的思想,他阐发《易传》“元亨利贞”的哲学意义,转向本体论、体用论。荀爽的乾坤哲学是当时以古为主、兼取今易的重要代表。要把握荀爽乾坤哲学的新思维与新视域,我们需要先了解今古易学在乾坤象数思维及哲学思想上的区别。

今文易占筮派当中,京房是集大成者。比较一下京房易与《易传》可知一二。“京房《易》不以《序卦》为主,而是按照八宫排列,讲究纳甲、纳支、世应、飞伏、五行、六亲等。京房《易》与《易传》的本质区别不仅在于筮法的不同,也不仅在于以占筮推论人事的差异,而是京房《易》通过阐释卦象提出了一种新的世界结构,这个新的世界结构与现实的社会政治道德世界是不同的。”[6]307“《易传》的世界依然是现实的世界,只不过运用阴阳来认识把握现实,以指导人生的道德实践。……京房《易》则构造了一个神秘的、与传统观念完全不同的世界”[6]307。京房易与《易传》对天道规律、世界图景的认知范式形成了占筮象数与人文义理两种治易路子。京房易偏重占筮象数,象数为占筮服务;《易传》偏重义理,象数服从表现义理的需要。今古易学治易路数区别的背后是它们宇宙论哲学的分歧,今文易侧重生成论,古文易则侧重本体论。在象数形式上,表现为今文易乾坤分列与古文易乾坤并列两种不同排序。

在《周易》的流传中,形成于战国时期的《易传》和西汉帛书《周易》、京房易等今文易相较,尽管治易路数不同,卦序骨架有别,但诸家卦序都以乾为首,坤列乾之后,这是它们在卦序上的共同点。不同的是,《易传》卦序坤紧邻乾、乾坤并列居首,而帛、京卦序则是坤与乾间隔、乾坤分列而立。

帛、京卦序皆属于宫卦系统,都是每八个卦归为一宫,按宫分组排序。帛书《周易》的八宫是乾艮坎震四阳宫在前,坤兑离巽四阴宫在后,体现了阴阳对立、阳先阴后的生成原则。父母宫乾坤分别领引艮坎震、兑离巽子女宫,反映父母卦与六子卦生成与被生成的关系。微观看,每宫首卦是纯卦,每宫上卦相同,乾宫上卦乾,艮宫上卦艮,以此类推;每宫下卦依次排乾坤、艮兑、坎离、震巽,阳卦与阴卦交错排列,体现了阴阳统一的思想。帛书《周易》只是每宫某两个卦的下卦乾坤紧邻,卦序不以六画乾坤并列居首为特征。

与帛书《周易》相比,京房易排序虽改为以爻的变化为特征,但是其新法仍属宫卦系统,采用的依旧是乾坤分列而不是乾坤并列的做法。京房易的八宫依次是乾震坎艮四阳宫和坤巽离兑四阴宫,遵循老长中少的生成原则。每宫八个卦的排列规则,从纯卦开始,依次由下而上、逐爻变换阴阳。以乾宫为例,依次为一世卦 、二世卦 、三世卦 、四世卦 、五世卦 ;至五爻之后,折返至四爻,改易第四爻的阴阳属性,成游魂卦 ;最后下至第三爻,改易下卦三个爻的阴阳属性,变成归魂卦 。其他宫的爻变规则类似。这样,相邻两卦上卦没有乾坤,下卦乾坤紧邻,且只出现在乾坤两宫的游魂卦和归魂卦里。这与《序卦》乾坤居首的排序特点形成鲜明对比。

总的来说,乾坤分列而立的排序观念在今文易中根深蒂固,宫卦卦序、卦气卦序皆是如此。卦气卦序的骨架和宫卦有所不同的是它以乾坤各领五个辟卦,共十二个辟卦主导五十二个杂卦。卦气卦序乾坤间隔,在方位上,坤为十月辟卦,位居西北方位;乾则为四月辟卦,位居东南方位。无论宫卦卦序还是卦气卦序,今文易用乾坤分列而立的象数形式处理乾坤关系,不免有着乾坤两个卦体不同场之嫌,对乾坤关系的认识可谓是分有余而合不足,没有把乾坤在六十四卦中的地位突出出来。有鉴于此,京房构建八宫卦序时提出了著名的飞伏说做了一定的弥补。

所谓飞伏,凡卦见者为飞,不见者为伏。京房将八宫六十四卦的飞伏之卦归结为八卦[7],根据六子卦源于乾坤父母卦的生成原则来看,京房想要表达“乾坤者,阴阳之根本”[7]的思想,以合于《系辞下》乾坤《易》之门户这一原理。荀爽看懂了京房的易学用意,所以荀爽在吸收今文易的消息说、卦气说时,一并把京氏易的八宫说、飞伏说也吸收进来。荀爽认为持今文易立场的京房触及了《易传》乾坤思想的一端,但是并没有揭示它的全部内容,这是荀爽在吸收京房的象数体例之后做出易学创新的一个重要动因。荀爽注《说卦》“乾以君之”曰:此“谓建亥之月,乾坤合居,君臣位得也”[8]999,意谓亥月坤卦背后乾卦隐而不显,与之处于相对的地位,并立对待。荀爽建立乾坤合居说并不是简单地重复京房的飞伏法则,而是由今文易乾坤分列排序向《序卦》乾坤并列排序作了视域上的转换,意在阐发《序卦》乾坤并列居首的特点与其余六十二卦的内在本质关联。

这样,荀爽虽以传承费氏易为主,却又突出了用象数注经的新特点,走上了不同于传统易学的象数新路。荀爽创造象数新体例,并没有全盘否定今文易的象数学说,而是做了吸收和改造。荀氏易的理论进路是辩证地继承今文易的乾坤理论,并予以重大改造:以乾坤并列为主,将之与乾坤分列两种乾坤论加以整合,形成了阐释乾坤《易》之门户原理的新视域。荀爽以古汇今的新易学利用体用哲学范畴,创造性地提出了乾坤体用哲学新思维。这为他揭示乾坤与其余六十二卦的内在联系、建构升降象数逻辑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二、对乾坤的祖卦地位及成两既济的升降规则做象数哲学论证

要弄清楚荀爽的升降象数逻辑为什么确立乾坤为祖卦,为什么以中、正为升降目标和要求,就不得不提到他的乾坤体用论和乾坤成两既济象数学说。下面我们从他建立乾坤体用论说起。如前所述,《序卦》卦序以乾坤为首,是它不同于今文易卦序的显著特点,也是体现乾坤《易》之门户原理的重要象数形式。从卦辞看,乾卦卦辞“元亨利贞”四个字,是这一原理的重要内容。关于“元亨利贞”的含义,《文言·乾》曾做过著名阐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在《周易集解》辑录的荀爽注文中能见到的是后两句的注文,荀爽将之分别解释为“阴阳相和,各得其宜,然后利矣”[8]21,“阴阳正而位当,则可以干举万事”[8]21。《文言》关于“利贞”二字的解释没有提及阴阳,荀爽的再解释则是借助了阴阳概念。那么,阴阳是从哪里来的?阴阳为什么能够相互应和、得正位当呢?前一个问题,可从气化生成论来回答;后一个问题,则需要进入本体论来探讨。虽然我们见不到荀爽关于“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这两句的注文,但是从荀爽其他相关注文我们可推知他是以乾来论元,既讲乾元之气,又讲乾元之德,他对《易传》德义思想作了新的阐释与发挥。

《彖·乾》开首“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定调象数与哲学统一,并偏重哲学。荀爽解释“万物资始”“谓分为六十四卦,万一千五百二十册,皆受始于乾也。册取始于乾,犹万物之生禀于天”[8]12,荀爽把筮法与象数中最高的概念“乾”和哲学最高概念“天”放在同一列,用后者定鼎前者内在的终极价值祈向,这有利于他沿着《彖》文的路子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对筮法与哲学、象数与义理做新的阐释、新的统一。荀爽后学辑录了以荀爽为主的九位易学家的注文而成《九家易》一书,该书注释“大哉乾元”时直接把乾之始说成元,采信的当是荀爽的观点。《九家易》曰:“观乾之始,以知天德。惟天为大,惟乾则之,故曰‘大哉’。元者,气之始也。”[8]11这段注文不仅反映了荀爽的思想,而且还对荀爽注文的个别地方作了补充,使我们清晰地看到荀爽一脉的宇宙论视阴阳二气始于元,乾即是元,乾是阴阳二气的源头,从而使象数论和宇宙生成论有了内在关联。荀爽提出“乾者,君卦”的见解,把今文易及他个人的象数学说与《易传》的德义思想有机联系在一起。这是《九家易》之所以能阐发“乾者,君卦也。六爻皆当为君。始而大通,君德会合,故‘元’为‘善之长也’”[8]20的重要思想前提。

荀爽对三百八十四爻、六十四卦向乾坤及至乾元的形上追溯,着重揭示体认宇宙的方式不只有宇宙生成论一种方式,还有其他新方式。“其推乾坤之本合于一元,云行雨施,阴阳和均,而天地成位,则可谓得《易》之大义者也。”[9]671此处,张惠言透过荀爽的乾坤成两既济说称赞了荀爽由形下向形上追本、推乾坤之本合于一元的运思逻辑。荀爽根据乾元之本,从功能上他把乾坤相对阴阳作为本体,意在引出乾坤体用论,用乾坤体用论下的升降象数形式表达他的儒家人文价值理想及其对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注。

乾坤成两既济的象数学说集中体现了荀爽的体用思想。乾坤体用论中,乾坤为体,一指乾坤之体的抽象之义,二指具体的乾坤卦体。用荀爽的话说,前者就是乾坤之道、乾坤之性,它是后者乾坤卦体上阴阳升降成既济的根据。乾坤成两既济的象数学说集中体现了荀爽的体用思想。且不说其余诸卦有不正失位之爻,就是位居六十四卦卦首的乾坤两卦也各有三个失位之爻,作为《易》之门户的乾坤为何具有这样的象数形式,这和乾卦卦辞“元亨利贞”究竟有怎样的内在关联?带着这样的问题,荀爽为突出乾坤的地位,做出了乾坤成两既济的象数逻辑预设,这一预设使得其探索六十四卦卦象变化规律成为可能。

依据乾坤两卦的相互对立关系,乾卦的二四上三个阳爻居二四上阴爻爻位,失位失正;坤卦初三五三个阴爻居初三五阳爻爻位,亦失位失正。在本体论层面,乾卦卦辞“元亨利贞”的“贞”既是阴阳变动的归着点,贞定了升降变易的终极价值,逻辑上也规定了阴阳变动的方向,失位之爻应当朝着得正当位的方向升降。在乾坤成两既济的学说中,乾坤两个卦阴阳爻的升降,都不是在本卦卦体,而是向着与之并立对待的卦体升降移动,乾入坤、坤入乾,阴阳交易为用而亨通。具体来说,就是乾二与坤五应位之爻虽都是中爻,但都失位不当,二者易位,乾二升居坤五爻位,当位得正;坤五从之,降居乾二爻位,也得正居贞。同样,乾上降居坤三爻位,乾四降居坤初爻位,虽不居中位,可由此得正居贞;相应地,坤三升居乾上爻位,坤初升居乾四爻位,得正居贞。经此变动,乾坤两体变成两个既济卦,上坎下离,象征云行雨施,天地和合,这就是荀爽借利贞二字阐发的阴阳和均、正而位当的宇宙和谐完满之境。

追问乾坤失位之爻升降的依据,便有了乾坤之德、乾坤之道的出场,落实在阴阳爻上,即是阳主阴从、当位得正的内在德性。乾六爻皆为君,皆有君之德,不仅三个正位之爻居贞,三个失位之爻也应居贞,这是从应然的维度来立意的。京房的爻变法着重于阴变阳、阳变阴的阴阳爻性置换。与此不同,荀爽的升降法是在乾坤两个卦体上爻的位置上下变动。由此可见,京房的方法明显带有筮法的特点,而荀爽的方法,哲学义理的意味则更加明显。

在乾坤成两既济的象数学说中,有阳升亦有阳降,有阴降亦有阴升。荀爽推崇阳升,是由乾元本体论决定的,即“阳升阴降,天道行也”[8]50。阳升阴降是天地之道、之德的体现;天地之道、之德不在阴阳之外,而是内化为阴阳本性,所谓“阳性欲升,阴性欲承”[8]209,属于阴阳的内在本质。在阳主阴从的升降秩序中,阴阳各遵守自己行动的法则,这就是“义”。荀爽推崇阴阳升降至中和、中正之位,“与天合德,谓居五也。与地合德,谓居二也”[8]54。荀爽以儒家的德义思想来探讨升降的根据,即是从天人相通外在层面的象数形式与途径,转入探讨天人统一内在德性的价值依据,使得升降象数逻辑和哲学逻辑统一起来了。

用体用论来说,就是升降变动不当位,皆不得其用。荀爽注《文言·乾》曰:“‘行而未成’,谓行之坤四,阳居阴位,未成为君。乾者,君卦也。不成为君,故不用也。”[8]51乾初升坤四,阳居阴位,不能当位得正,更遑论获致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的正中之吉。所谓“天地之大德曰生”,阴阳爻不得正位,便不能得用,更不能得中和之大用,“此即升降之大义”[9]694。从这个意义上讲,乾二升坤五、坤五降乾二的升降法则是荀氏易升降学说的核心。

在今古文学派易学汇通与融合的大趋势下,荀爽易学运用体用哲学新思维将今文易的消息说纳入用的层面,以哲学方式改造传统学说,开辟了象数易学新论域。荀爽注《升·上六》曰:“阴用事为消,阳用事为息。”[8]590此处,荀爽也讨论卦气说,但与京房易所讲的阴用事、阳用事不尽相同。荀爽把阴阳消息作为用的方面,相对于用,荀爽反复申说“体”,引导象数哲学向体用论方向发展。他认为没有乾坤本体,就没有卦气说中辟卦、杂卦的阴阳消息,当然也就没有乾二上四与坤五三初两两易位、求中得正的升降变化。“三百八十四爻,阴阳动移,各有所会,各有所通”[8]819,“毁乾坤之体,则无以见阴阳之交易也”[8]881。在乾坤体用的象数层面,荀爽使用“体”这个概念对于卦而言,除指六画别卦卦体,尤指六画乾坤卦体外,还指三画经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卦体,且使用频率较高。这样,荀爽用乾坤体用论把八经卦的显用也纳入进来,克服了今文易局限于六画别卦的消息说、卦气说的狭隘视域,推演六十四卦象数逻辑的理论空间得以大大拓展。

总而言之,荀爽以乾坤为体,阐发乾坤《易》之门户原理的象数哲学精义,他是通过以中、正为目的的体用论将儒家的人文价值理想象数化、逻辑化了。乾二升坤五追求中正之大用,乾上降坤三、乾四降坤初谋求居正之用,乾坤升降合乎德性的求用原则与价值理想是对其余六十二卦阴阳升降的内在要求。荀爽由乾坤两卦推导出六十二卦的升降原则,形成六十四卦象数通例,不仅有象数论、宇宙论的意义,亦有道德原则、价值论的意义。在体用思维下,荀爽确立了乾坤在六十四卦中的根本地位,多维度揭示了乾坤的象数本原性、形上超越性、道德昭示性品格,从象数、宇宙、价值层面建构了乾坤作为大易门户的根本意义。这样,荀爽对乾坤两卦之所以能成为其余六十二卦的本原及成两既济升降规则做了一番象数哲学的论证。乾坤成两既济的学说,为他由乾坤推演其他卦设定了阴阳爻的升降规则。接下来,我们看他在逻辑上是怎样由乾坤两卦推演出六十二卦的。

三、建构乾坤面向既济生成诸卦的逻辑路径

荀爽在注释乾坤两卦时,申明乾坤变成两个既济卦需要乾二坤五、乾上坤三、乾四坤初三对阴阳爻两两互易升降、置换爻位。至于其余诸卦的升降,仅阳爻升进至五的形式就有多种,初爻升五、二爻升五、三爻升五、四爻升五者皆有注例,而且都不是明确指向成两既济卦。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这些表面现象就断定乾坤成两既济的升降变动法则与其余六十二卦无关。事实上,从荀爽的乾坤注就能找到证明乾坤成两既济与乾坤变现六十二卦内在相关的蛛丝马迹。荀爽注《乾·象》曰:“二当升坤五……临长群阴。”[8]17清人李道平疏解,荀爽此言乾坤“以二阳升居五位,临长群阴,有比‘亲万国’之象焉”[8]17,即是说乾二升坤五,坤卦变现出比卦。这与荀爽的另一处注文《文言·乾九二》其注所曰“处五据坤,故‘德博’。群阴顺从,故物‘化’也”[8]29是一致的。从象数上讲,乾坤升降,既然能变现出《周易》上经的第八卦水地比卦,逻辑上讲就能变现出其他卦。如果我们把乾坤成两既济的升降过程分步,结合体用原理,那么乾坤两卦推演、变现出六十二卦的逻辑路径就会显现出来。

六十四卦以乾坤为祖卦的升降,概括起来有乾坤升降和泰否升降两类。乾坤别卦(六爻)生六子别卦(六爻)属于前一类。荀爽注《系辞上》曰:“‘男’谓乾初适坤为震,二适坤为坎,三适坤为艮,以成三男也。‘女’谓坤初适乾为巽,二适乾为离,三适乾为兑,以成三女也。”[8]p785用乾坤体用论来看荀爽的这段注文,它不仅讲了经文的本意乾坤经卦(三爻)生六子经卦(三爻),而且有乾坤别卦适生六子别卦的新意。从六画乾坤的上下卦体来看,乾上体初爻到坤下体初爻位,乾下体初爻到坤上体初爻位,从而乾四坤初、乾初坤四升降易位,得震巽卦。同样,乾上体二爻到坤下体二爻位,乾下体二爻到坤上体二爻位,从而乾五坤二、乾二坤五升降易位,得坎离卦;乾上体三爻到坤下体三爻位,乾下体三爻到坤上体三爻位,从而乾上坤三、乾三坤上升降易位,得艮兑卦。逻辑上讲,这是由乾坤经卦生六子经卦的交易之法推出的乾坤别卦生六子别卦的交易之法。与传统重卦法成六子别卦相比,此法新在不是六子经卦(三爻)自重,而是在六画乾坤两个卦体上应位上的阴阳爻交易而成,见图1。

图1 乾坤升降生六子别卦

荀爽运用乾坤体用思维发展了《说卦》乾坤索生六子说,解释了六子别卦如何由乾坤祖卦演绎而来。乾坤别卦生六子别卦,属于乾坤升降当中仅言爻的升降、不涉及经卦升降的单独一列。在荀爽所构设的以乾坤为体的象数场域和宇宙场域里,乾坤升降中还有较为复杂的情况,不仅讲爻的升降,亦讲经卦的升降。换言之,荀爽所讲的阴阳为用,不仅指阴阳爻之用,也指阴阳八经卦(三爻)之用,其所依据的是“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说卦》)往来相荡的原理。在古法中,春秋末期“史墨曰在《易》卦,雷乘乾曰《大壮》,天之道也”(《左传·昭公三十二年》),讲的是大壮卦的震升居乾之上,史墨是在本卦卦体上讲经卦的升降。荀爽则将之拓展到相对之卦,讲经卦的交易往来、升降变动。这样,六画乾坤的升降中不仅有乾二上四与坤五三初这三对阴阳爻的往来易换,而且有八经卦升降推荡、贯穿其中,变现出新卦。其变动的具体方法、路径详述如下:

第一,一对阴阳爻易位,经卦交易升降,变现出新卦。细分有三种:其一,乾二升坤五、坤五降乾二,变现出坎离,得比、同人。比、同人的经卦乾坤、坎离两两交易升降,变出需明夷、晋讼、大有师,共四组八个卦,见图2。

图2 乾二坤五升降,经卦交易升降

其二,乾上降坤三、坤三升乾上,变现出兑艮,得谦、夬。谦、夬的经卦乾坤、艮兑两两往来,变出遁萃、临大畜、履剥,共四组八个卦,见图3。

图3 乾上坤三升降,经卦交易升降

其三,乾四降坤初、坤初升乾四,变现出震巽,得复、小畜。复、小畜的经卦乾坤、震巽交易升降,得无妄观、升大壮、姤豫,共四组八个卦,见图4。

图4 乾四坤初升降,经卦交易升降

第二,两对阴阳爻易位,经卦交易升降,变现出新卦。细分也是三种情况:其一,乾四降坤初、坤初升乾四,成复、小畜。复五与小畜二易位升降,得屯、家人。屯、家人的经卦坎离、震巽往来推荡,得噬嗑涣、井丰、鼎解,共四组八个卦,见图5。

图5 乾四坤初升降、乾二坤五升降,经卦交易升降

其二,乾上坤三易位,得谦、夬。谦五与夬二易位升降,变出蹇、革。蹇、革的经卦坎离、艮兑往来推荡,得旅困、节贲、睽蒙,共四组八个卦,见图6。

图6 乾上坤三升降、乾二坤五升降,经卦交易升降

其三,乾坤升降中还有八个卦颐中孚、随渐、蛊归妹、大过小过,如果将它们归成一列的话,不能同时兼有乾上降坤三和乾四降坤初两种求正的变动,只能取其一。如乾四降坤初,则不能兼用乾上降坤三,而是乾三升坤上,得颐、中孚。颐、中孚的经卦艮兑、震巽交易往来,得随渐、蛊归妹、大过小过,共四组八个卦,见图7。

图7 乾四降坤初、乾三升坤上,经卦交易升降

此列八个卦,反过来由左至右看,在乾坤两卦卦体上,乾上降坤三,则不能同时乾四降坤初,而是乾初升坤四,其顺序则是小过大过在首位,随后归妹蛊、渐随、中孚颐卦。总之,这八个卦可归同为升降变动的一列。

在详细分析了六画乾坤升降的规则和路径之后,我们再来看一下泰否的升降规则和路径。与乾坤别卦生六子别卦有着一定的相似性,泰否升降也是依据乾坤索生六子的原理而来的。不同的是,泰否卦的升降是发生在泰上下乾坤经卦之间、否上下乾坤经卦之间。泰下卦乾与上卦坤的同位爻易位,初四、三上、二五阴阳爻升降得恒、损、既济;否下卦坤与上卦乾的同位爻易位,初四、三上、二五阴阳爻升降得益、咸、未济,见图8。

图8 泰否升降

由上可见,荀氏易当中,六十四卦升降的逻辑关系,其象数规则和路径有乾坤升降与泰否升降两类,笔者做图来展示,从图1到图8,共有八列,可称为荀氏升降逻辑图。荀爽把具体变动规则相同的归为一列,一列有八个,八八六十四个卦,这种归同法带有今文易宫卦(每宫八个卦)系统象数架构的痕迹。用乾坤体用的象数哲学思维来看,乾坤、泰否的升降变动,变前、变后都是两两卦组,以两两卦组之用构成它们与乾坤祖卦的内在关联。其中图2至图7所示,每列在六画乾坤的两个卦体上,先后使用阴阳爻的交易升降和经卦的交易升降,六列四十八个卦占六十四卦的多数,可见经卦升降法则的重要。六列当中爻的升降和经卦的升降都是六画乾坤之体的显用,其哲学推演方式是由体及用、用中有体,加上图1和图8,荀氏的升降图以体用统一的思想贯穿六十四卦卦象,形成根于乾坤的六十四卦升降逻辑系统。

细观图2至图7六列四十八个升降之卦,其中属于通行本《周易》上经的有二十四个卦,分别是比、同人、需、讼、大有、师、谦、临、大畜、履、剥、复、小畜、无妄、观、豫、屯、噬嗑、贲、蒙、颐、随、蛊、大过;属于下经卦的亦二十四个,分别是明夷、晋、夬、遁、萃、升、大壮、姤、家人、涣、井、丰、鼎、解、蹇、革、旅、困、节、睽、中孚、渐、归妹、小过。四十八个卦当中,属上经的卦数和属下经的卦数都是二十四,卦数相等表明荀氏易建立的乾坤升降方法和路径与通行本《周易》卦序有契合相通之处。

尽管荀氏升降逻辑图除乾坤、坎离之外的其他卦组与《序卦》不同,与《杂卦》也不同,但是每一卦在同列或上下相邻卦列里都能有规则地找到与之“非覆即变”(孔颖达语)的相对之卦。具体是,图1中的震与艮、巽与兑相对;图2中的比与师、同人与大有、需与讼、明夷与晋相对;图3自左至右与图4自右至左一一相对,分别是谦豫、夬姤、遁大壮、萃升、临观、大畜无妄、履小畜、剥复;图5自左至右与图6自右至左也是一一相对,分别是屯蒙、家人睽、噬嗑贲、涣节、井困、丰旅、鼎革、解蹇;图7颐大过、中孚小过、随蛊、渐归妹两两相对;图8泰否、恒咸、损益、既济未济也是两两相对之卦:这些互为相对的卦组,基本与《序卦》或《杂卦》的卦组相符(个别卦组前后卦的顺序不同于《序卦》或《杂卦》)。据此,我们断定荀氏是用乾坤体用论下的升降规则来诠释《周易》卦序两两成一卦组的内在根据。

当然,荀爽是为了注经,图2至图7每列第二三四对共三十六个卦,它们的阴阳爻随经卦升降位置发生变动,具体的变动方法还需结合易辞来看。其中有些卦,荀爽明确注释它们成卦之后阳爻宜向五爻爻位升进。张惠言对荀爽阳升五的易例做了这样的概括:“爻以初升五者,复初也。以二升五者,需二、师二、临二、解二、升二也。以三升五者,谦三、明夷三也。以四升五者离四、小过四也。又丰注云君宜居五,下居四,日昃之象。则宜五降四、四升五也。”[9]691张惠言归纳的这些基本属于三十六卦范围。这里特别要说一下复、谦、离三卦不在这个范围,它们都是乾坤经一对阴阳爻升降的结果,在形成卦象的过程中没有三画经卦参与作用,重要的是没有进行过阳升五的变动,在成卦之后,它们一般也应做阳向五的升进。通观现存的荀爽《易》注,正是体用思维使得荀爽能够一边说升降的统一法则,另一边随不同卦时讲升降形式的灵活多样。不过不能否认,升降形式的灵活多样从某种意义上讲影响了升降的统一性。荀爽本人也注意到了这一点,他发明其他体例试图来解决这个问题。学者秦洁考证荀爽明确注解泰卦变出恒、井、贲、既济、损五个卦,否卦变出涣、噬嗑、旅、未济、咸、随、困七个卦[2]。人们习惯上将泰否两卦的变动形式另归一种体例,称为卦变。荀爽注屯自坎、蒙自艮,未使用升降法则,而是卦变的特例。荀爽易学卦变与升降两种体例的关系问题有待深入研究。

综观图1至图8笔者做的荀爽六十四卦升降逻辑图,它是以乾坤交易成两既济为预设,突出了中正当位的象数逻辑目标和要求,荀爽融通今古文易学做出的哲学创新和象数创新应予以肯定。荀爽将乾坤并列与乾坤分列理论进行融合,转向本体论,形成以体用思维为特点的象数易学,发明升降体例,将象数易学提升到了新的水平。荀爽以体用思维建构了乾坤变出六十二卦的逻辑路径,推演了乾坤面向既济变出六十二卦的过程,他不仅讲阴阳爻之用,亦讲八经卦之用,将易学新形式的创造发明植根于《周易》的象数元素当中。祖卦乾坤变出六十二卦的升降,逻辑上有乾坤升降和泰否升降两类八列,构成六十四卦的升降逻辑关系。《易传》蕴含丰富的象数思想,荀氏综合了其中的中、正、应象数体例及乾坤索生六子、八卦相错等易学原理,对六十四卦卦象的本质联系作出了不同于今文易宫卦系统的新解读,其转向费氏古文易卦序系统,建构了今古文易学融合视域下富有逻辑性的升降系统,为他以传解经,贯通经义,阐发儒家中和、中正的价值理想准备了重要的理论条件。荀氏易的升降象数逻辑代表了汉末费氏古文易学学派在象数上取得的值得称道的理论建树,该学派的兴起有其必然性。

猜你喜欢
易学乾坤阴阳
从“卜史易”到“士易学”再到“儒门易”
——先秦易学阐释分期断代刍议*
乾坤令、岁朝清供
The Visible and the Invisible as Shadows of Light and Dark Shad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侨易学视角下“华人作家”赵健秀研究
阴阳学说在杨式太极拳中的表现浅探
碗莲
法于阴阳
阴阳泛函
《雕菰楼易学五种》
山路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