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新,丁 玲,戴霞光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江苏 苏州 215028)
冠心病心绞痛为临床常见疾病,而诱发冠心病心绞痛的因素较多。为有效控制冠心病心绞痛疾病症状,在治疗同时需辅以超前、有预见性的护理干预以控制疾病发展[1]。本文即探究预见性护理干预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价值。
择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间收治的5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研究。纳入标准:(1)临床诊断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2)了解本次研究内容,自愿配合、参与。排除标准:(1)有心脏手术史;(2)存在严重意识、认知、精神障碍;(3)存在严重心衰或心律失常。
58例冠心病心绞痛病患随机分组为对照组、预见组。对照组29例病患中男、女例数分别为16、13,其年龄在56岁~73岁间,年龄均值为(63.12±3.17)岁,疾病病程为1年~6年,病程均值为(3.19±0.57)年;预见组29例病患中男、女例数分别为18、11,其年龄在57岁~75岁间,年龄均值为(63.79±3.24)岁,疾病病程为1年~6年,病程均值为(3.27±0.53)年。对比两组冠心病心绞痛病患基线资料可知差异不显著(P>0.05)。
对照组、预见组两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均施行常规护理干预,即行体征监测、环境优化、皮肤清洁、疾病宣教等常规护理措施。
预见组同时施行预见性护理服务,具体为:(1)危险因素控制。诱发心绞痛的因素包括体位变化、饮食复杂、睡眠障碍、情绪不稳定等,需告知病患引发心绞痛的各种危险因素,提高其疾病认知,有意识的避免各种刺激诱发疾病。(2)预见性心理干预。因疾病复发等各种因素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极易出现焦虑、暴躁等不良情绪,影响疾病控制效果。为此,需积极与患者沟通,在了解其情绪状态后行针对性疏导,确保其情绪稳定。(3)预见性病情监测。密切检测病患体征及病情状况,日常巡视时询问患者是否出现不适,一旦出现异常需及时告知医生进行救治。(4)预见性宣教。定期、反复对病患进行健康宣教,通过多媒体、网络平台、宣传栏、宣传手册及讲座等形式开展宣教活动,不断完善、提升患者的疾病认知,进而提高其治疗依从性。(5)预见性用药护理。嘱咐患者遵医嘱用药,严格按照医生所说的用药方式、用药时间、用药剂量进行药物使用,同时告知病患药物的治疗预期效果及可能出现的不适情况,若出现不良反应需及时询问医生。
监测、记录两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干预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持续时间、胸痛发作时间等,并采用问卷形式评估两组病患的护理满意程度,问卷得分越高则满意度越高。
预见组病患心绞痛发作频率低于对照组,心绞痛持续时间、胸痛发作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下表1。
表1 两组冠心病心绞痛病患护理干预效果对比(±s)
表1 两组冠心病心绞痛病患护理干预效果对比(±s)
注:与对照组结果比较,*p<0.05。
组别 心绞痛发作频率(次/月) 心绞痛持续时间(min/次) 胸痛发作时间(min/次) 护理满意度(分)对照组(n=29) 2.83±0.41 5.17±1.33 13.25±1.28 73.54±5.13预见组(n=29) 1.41±0.13* 3.31±1.12* 7.67±1.31* 89.47±4.26*
冠心病心绞痛即因机体冠状动脉硬化所致心肌供血不足,易诱发心脏负荷增大,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2]。而诱发冠心病心绞痛的因素较多,如饮食习惯差、睡眠质量不好、情绪不稳定等。为有效控制冠心病心绞痛病患的疾病情况,需施行优质、合理的护理服务[3]。
预见性护理干预时依据病患疾病特点及疾病发展规律有针对性、预见性的进行护理干预。通过告知病患可能导致心绞痛的危险因素并引起患者重视,提高其认知度及尽可能避免刺激[4]。预见性施行心理干预及宣教以提升其依从性、治疗信心,同时预见性采取用药干预以确保患者严格遵医嘱用药,进而保障临床疗效[5]。本文结果亦表明,预见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及胸痛持续时间、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施行预见性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疾病状况,临床价值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