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春秋,蒋文秀,黄 莉,赵 娟
(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四川 成都 610500)
在目前医疗保健意识的不断提升,人们以及医院开始对医疗护理模式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要求[1]。提升护理工作有效性,满足不断增长的儿科护理要求成为目前管理工作的一个难点。患儿的特殊性质也就决定了儿科护理工作中的高难度以及高风险特征[2]。在目前护理管理模式创新发展中,细节管理模式应运而生。针对于此,文章将2018年5月到2019年5月期间接收的患儿80例纳入研究中,评定细节管理模式的有效性。
以本院2018年5月份前,实施细节管理前的具有完整数据的住院患儿80例为资料,在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间实施细节管理。80例患儿中平均年龄(6.51±2.16)岁,性别比值46:34。
入选依据:①治疗过程中需要加以护理管理;②对本次研究认可,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原则:①癌症患儿;②意识不清楚,无法配合本次研究。
细节护理管理模式主要流程为。
第一点:儿科患儿特征以及在家庭中的主要性质,决定了儿科护理服务的高风险特征。小儿护理工作中,护患沟通难度大以及家属情绪不稳定特性决定了儿科护理管理的难度。针对这一问题,在护理管理中,对护理人员实施细节管理,让每一位儿科护理人员,在护理进行中都能关注细节,同时提供人性化护理指导,弥补工作疏漏,将以病症护理为关键的护理模式,逐渐衍变到以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
第二点:对护理步骤完善,强化细节指导[3]。进行常规干预基础上,主动和患儿和家属沟通,首先了解患儿和家属的护理要求,同时积极合理提供帮助,降低因误会以及沟通不顺利导致的医疗难题,达到护理人员和患儿之间的有效沟通。[4]
第三点:调整护理状态,达成人文关怀特性。护理服务的对象应从以往的病症为主,转化为以人为主。
第四点:规范护理模式,提升管理可操作性。根据患儿病症情况,病症类型,对患儿的护理基础以及护理程序予以规范和细化处理。
第五点:完善管理规章制度以及考评机理,帮助儿科护理人员达成科学工作模式。所以需要对儿科管理制度予以细化和考评,让其达成良好操作性质,以此提升护理质量。
第六点:完成规章制度的细化,联合我院儿科护理模式的具体情况,需要将儿科护理管理指南,儿科护理文书书写规定,儿科护理质量依据,儿科规范化服务步骤等提供完善管理模式。
第七点:对管理模式和工作细节进行审核,关注细节中不合理的工作流程。
第八点:更新服务理念,在临床护理进行中,在每一个细节中给予患儿关爱,如“你的宝宝就是我的宝宝,我一定会尽全力照顾”。在每日早晨的看护中,先问候家属以及患儿,如“睡的怎么样?”“宝宝退烧了吗?”在每一项操作前给予患儿鼓励,如宝宝真勇敢。如对患儿予以穿插操作失败后,则禁忌说血管过细,孩子不配合等用词。
记录管理前后护理医院感染率、护理差错率、护患纠纷率、满意度比率。
80例儿科患儿数据纳入SPSS21.0 for windows软件中处理,护理前后医院感染发生率、护理差错、护理纠纷发生率以及临床满意度用率(%)形式表达,行卡方检验,组间对比p<0.05判定存在差异性。
表1结果分析,我院儿科行细节管理后医院感染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以及护理差错发生率显著降低,患儿家属满意度有所提升,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并发症、护理差错、护患纠纷、满意度对比(%)
作为医疗管理中的主要理念,细节管理主要强调管理系统以及整体的平衡,主张每一个岗位中,护理人员,医师完善自己的本职工作,关注细节,力尽完美。细节管理的优点也开始受到卫生系统管理工作人员的关注,同时引入到护理管理中,达到良好的护理价值。
通过本次研究证实,我院儿科行细节管理后医院感染发生率5.00%、护患纠纷发生率7.5%以及护理差错发生率3.75%相比于护理管理前显著降低(15.00%、18.75%、13.75%),患儿家属满意度有所提升(96.25% vs 87.5%),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本院开展儿科细节管理来,护理服务质量得到提升,护理人员服务理念也有所提改善,将细节管理模式灌输到护理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使护理人员积极的投入到儿科管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