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加强党的建设是“双高计划”建设的出发点和前提,高水平专业建设是“双高计划”建设的重要基石和抓手。高职院校应积极发挥基层党建在高水平专业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将其贯穿高水平专业建设的各个方面,重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牢把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社会主义方向;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专业文化建设,实现党建与文化育人高度融合。
关键词: 基层党建 高水平专业 立德树人 专业文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在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推动改革发展等方面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将党支部建立在专业(群),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通过基层党建引领高水平专业建设,把准专业建设方向,增强文化育人主动性,抢占文化育人的制高点。
一、高水平专业建设需要高质量党建引领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中强调,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必须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必须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更是高水专业建设的首要问题。要将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到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牢牢把握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根本方向,离不开高质量党建的引领。
高水平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紧密相连,是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石。专业(群)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单位,不仅聚集了师资、学生和教学资源,而且是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组织形式,更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展社会服务能力和传承优秀文化的主要载体。从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到《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实施和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建设,以及正在开展的“双高计划”建设,都将专业建设置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出台的《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明确指出,要“重点建成500个左右产业覆盖广、办学条件好、产学结合紧密、人才培养质量高的特色专业群”。为更好地适应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发展战略的需要,教育部财政部于2010年7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8号),其中目标任务的第3条就是“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19年1月份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和4月份教育部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即“双高计划”,将“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群)”作为重要改革目标。在“双高计划”中,第一项改革发展任务是“加强党的建设”,提出要将党的建设与学校事业发展同部署、同落实、同考评,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学校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二、堅持立德树人,把牢专业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是“双高计划”对高水平专业建设的目标要求,也是高水平专业的建设内涵。温贻芳认为,高水平专业建设的基本定位是“引领改革”,即适应产业需求,引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效益要求是“支撑发展”,即发挥专业群资源集聚效益,提升技术技能人才供给和技术创新服务水平;根本属性是“中国特色”,即坚定政治方向,扎根中国大地、回应中国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质量标准是“世界水平”,即要打造专业国际品牌,参与国际事务、制定国际标准、提供国际资源、协同中国企业国际化。这四个方面是相互支撑、有机统一的,共同构成高水平专业的建设方向,要统筹兼顾而不可偏废。
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要始终把握好高水平专业建设的政治方向,坚持将立德树人摆在首位,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专业建设的方方面面,真正做到“三全育人”。首先要全面落实“双带头人”培育工程。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发〔2016〕31号),和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意见》(教党〔2017〕41号)、《关于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的实施意见》(教党〔2018〕26号),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按院(系)内设的教学、科研机构设置教师党支部,按照“双带头人”的选任标准和选任方式选优配齐党支部书记;加强党支部在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等重大事项中的政治把关作用,团结凝聚教师,把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融入教育教学。其次,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上突出“又红又专”要求。高职院校的专业教育不但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使之具有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而且要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强化对学生的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最后,要以“课程思政”为依托,构建“大思政”格局。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保证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质量;充分发掘和运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思政元素嵌入课程教学中,做到寓“道”于“教”,帮助学生铸魂塑“三观”。
三、强化师德建设,提升“双师型”师资思想素质
高职院校在教授学生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具备“双师型”师资队伍。官方文件中最早出现“双师型”教师的是1995年国家教委印发的《关于开展建设示范性职业大学工作的原则意见》(教职〔1995〕15号),要求申请试点建设示范性职业大学的基本条件是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中有1/3以上为“双师型”教师。2016年教育部、财政部印发《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7—2020年)的意见》(教师〔2016〕10号),要求“双师型”教师队伍“师德高尚、素质优良、技艺精湛、结构合理、专兼结合”。“双高计划”提出,要以“四有”标准打造数量充足的高水平双师队伍。《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将“更加注重以德为先”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八大基本理念的第一条,明确提出要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由此可见,具有高尚的师德素质是“双师型”师资队伍的首要条件。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是打造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是确保高职院校“为谁培养人”的前提和基础。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应当在师德师风建设中发挥政治核心和思想引领作用。首先,要大力推进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将党支部建设成师德师风学习、教育中心。要按照《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的要求,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党支部建设质量。将师德师风建设纳入党支部组织生活内容,组织教师开展师德师风专题学习讨论,引导党员教师深刻理解“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定期举办骨干教师培训班,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化教师的理论武装,及时解答教师的思想关切和理论困惑。关心非党员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及时掌握教师的思想动态,增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其次,要树立师德师风典型,优化师德师风建设氛围。基层党组织要坚持弘扬高尚师德,将师德师风纳入党员教师评优评先的重要内容,引导党员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选树师德模范,引导广大教师立足本职岗位争做“四有”好教师;推行师德考核制度,完善师德监督机制,对师德失范行为要进行追责。
四、促进文化建设,实现党建与文化育人高度融合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的力量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学校文化是学校赖以生存的根基与血脉,并以此为标志区别于其他学校。随着专业的发展,学校会逐步生成和发展起来一些日趋稳定的独特的价值观、群体意识、风俗习惯等,构成了专业文化。专业是高职院校最基本的教育教学单元,专业文化应当是高职院校文化的核心部分,对专业人才的培养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是高水平专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然而,由于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二十一世纪初才发展起来的,办学历史短,学校历史文化积淀不深。再加上在过去的专业建设中比较注重师资队伍、课程资源、实践教学条件、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等与评估指标联系紧密的因素,对文化建设不够重视,导致专业文化十分薄弱。对于基层党组织来说,理应充分发挥优势,在专业文化建设中起到引领作用,以独特的影响力引导专业更好地发挥育人功能。
党在长期建设中形成了包括思想观念、组织观念、行为观念、价值观念、标识观念等方面的各类文化观念,具有丰富的文化建设经验成果。基层党组织可以将这些文化观念和文化建设经验成果借鉴、融入、运用到专业文化建设中,实现基层党建与文化育人的高度融合。一,要团结专业团队做好专业文化建设规划,正确把握专业文化建设的原则、方向,站在为党育人的高度做好文化育人的總体规划。专业文化的形成不仅需要长时间的沉淀,更需要专业文化建设的自觉意识和长远规划。高职院校的专业文化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开放性和融合性。专业文化的职业性指的是核心价值理念和行为准则来自职业文化,开放性和融合性更多的是指高职院校的专业文化容易受到行业文化、企业文化及其他社会亚文化的影响。因此,基层党组织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立场、观点,准确把握专业文化建设中的方向性问题。二,要将主流文化融入专业文化建设内容。专业文化是在专业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文化,表现在物质、制度、行为、精神等层面。专业文化建设主要包括专业理念的提炼与实践、职业道德的培养、职业规范的认识与强化、职业情景的模拟与运用等内容。基层党组织要旗帜鲜明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红色文化的基因融入上述专业文化建设中。三,要健全专业文化建设机制,形成良好的文化育人氛围。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组织优势,全方位全员动员参与专业文化建设和文化育人实践。对专业学生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使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坚定对专业的自信。加强公共通识课程建设,使之成为学生培养职业精神和公民素质的有效途径。丰富专业文化活动载体、传播载体和宣传载体,使专业文化深入人心、落地生根,提高专业文化育人成效。
参考文献:
[1]温贻芳.把准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方向[EB/OL].中国教育报(2019-07-09). http: //www. jyb.cn/rmtzgjyb/201907/t20190 709_246762.html
[2]吴遵民,杨婷.新时代职业院校如何建构“双师型”教师队伍[J].职教论坛,2019(08):89-96.
[3]曲帅锋.基层党组织建设与高校师德建设的融合[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02):42-43.
[4]朱永坤.专业文化:一个正引起高职院校重视的文化类型[J].现代教育管理,2015(8):75-79.
[5]王弘.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党建文化[J].人民论坛,2017(07上):48.
[6]朱发仁,傅新民.高职院校职业本位的专业文化建设初探[J].职教论坛,2007(1下):51-53.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课题“基于文化视角的江苏优质高职院校建设研究”(项目号:C-c/2016/03/40);南京科技职业学院2018年党建思政课题(课题编号:NJPI-2018-DJYB-03),主持人:郑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