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串飞
摘 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从中体验美好情感,受到熏陶和感染,体会优美的语言及表达方式。记得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过:“师生朗读精彩的课堂,必然是充满生机,充满灵性,富有情趣的课堂。”因此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都把朗读指导放在首位,引导学生充分地读,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读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事实证明:一堂语文课,即使没有先进的教学手段,独到的教学方法,巧妙的教学设计,但只要朗读好了,读出文章的情感和意境来了,就会上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7.017
一、借助范读,传递情感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它不但可以给学生提供模仿的样板,还可以给学生启发,使他们从中领悟语言美,韵律美,情感美。因为老师在诵读文本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情感和文本的情感融于一体,直接传达给学生,给孩子情感熏陶。当老师和孩子共同沉浸在文字营造的那份美好情感中时,那种美妙不是我们苦口婆心地进行讲解所能传递的,它能触及孩子的心灵,引起孩子们的感情共鸣。如教学《桂林山水》时,我先用轻柔的声音,缓缓的语速、欣喜的情感诵读第二段:“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让学生认真倾听,再问:你们听出桂林的水有什么特点吗?学生很容易从老师的朗读中感悟到桂林山水的“清、静、绿”,对桂林水的赞美之情就这样自然地传递给孩子。然后让学生练习朗读,他们便会读得有滋有味,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二、启发想象,领悟情感
别林斯基曾说过:“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心去补足这个缺点。”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帮助学生凭借想象走进作品所描述的那个看得见、摸得着,能闻其味、听其音、辨其色的活生生的形象世界,同时运用形象思维去感受语言文字的意蕴和情感,才能有声有色地读出来。如《我是什么》一课中有这样一段话“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我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池子、小溪、江河、海洋看见的水是怎样的情景,想象水静静流淌、欢快奔腾、欢呼咆哮的不同情形,从中感悟朗读的语速和语调,再让学生练习读出这几种情形。孩子们朗读时由慢到快,先轻后重,读得摇头晃脑,十分传神。
三、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由于孩子的生活经历少,对教材中的许多事物都很陌生,如自然风光、历史事件等。老师只有为他们创设体验的环境,才能让他们有所感悟。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语文课程资源越来越丰富,挂图、工具书、录音、录像、电视、网络都为情境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朗读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让学生去体验、去感悟,才会读得如临其境。如教学《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中第七自然段时,要充分理解作者对和平的渴望来自父亲的牺牲带来的痛苦感受,也来自对战争中儿童的同情。可我们的孩子远离战争,不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如不运用形象直观的情境,孩子们是无法感受战火的无情与战争的残酷。教学中,我通过视频来创设情境,播放了战争中叙利亚儿童的真实生活情景,增强对战争的感性认识,使学生置身其中,激发他们的同情心、心痛感,自然从心底发出呼吁:“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全世界应该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这样的朗读有悲愤的情感,有热切的渴望!
四、体验角色,融入情感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在朗读教学中要尊重和珍惜学生的独特感受、理解和体验。体验角色,分角色朗读就最能体现这一教学观念。这种方法比较适合故事性强的课文,要读好这类课文,关键在于体会人物的情感。因此要求引导学生自己读进去,走进人物的生活,揣摩人物的内心,产生真实的体验,进而在师生的交谈、讨论中完善体验,准确把握人物的情感。在教《夜莺的歌声》时,我先让学生充分地自由读课文,画出小夜莺和德国军官的对话。再想想,他们的动作、神态?然后讨论:假如你是小夜莺,在这种情况下你是什么心情,会怎样做呢(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最后分角色朗读:你能把夜莺与军官的语气读出来吗(引导学生表达情感)?由于体验了角色,孩子们都能在朗读中把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军官的凶狠粗暴表达得淋漓尽致。
五、斟词酌句,品味情感
阅读中的“感悟”是学生凭借对语言及其语感的直觉,获得某种印象或意义的心理过程,是意会。因此,只有让学生潜心读书,自己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才能实现,也才能体验到语言文字包含的情感。在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发现有些词句虽然并不深奥难懂,但用得精妙传神,耐人寻味,只要抓住几个关键词进行点拨,就可使学生体会文章所含之情,体会作者表情达意的技巧。如《画家与牧童》一文中,当大家对画家纷纷称赞时,一个牧童挤进来喊着:“画错啦,画错啦!”这声音好像炸雷一样,大家一下子都呆住了。“炸雷”这一比喻就用得特别妙。初读时,学生都认为是牧童的声音特别大,吓住了大家,所以朗读时大喊“画错啦,画错啦!”而忽略了比喻句的作用。这时,我引导学生思考:炸雷除了声音大之外,还有什么特点?(来得突然,令人感到意外)再问:“大家为什么有這样的反应呢?(体会孩子的率真)”追问:“面对这一声‘炸雷,画家又有什么反应呢?(体会画家的诚挚与谦虚)”通过这一番品味,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就不言而喻。再读时就能很好地把握人物语言和情感,读出韵味来了。
六、活动展示,延续激情
为了展示孩子们精彩的朗读,我经常带孩子们开展相关活动:每天读一首诗、故事大王比赛、我为你读诗、演讲……还组织了两次百人左右的大型朗诵活动,在学校展示活动中均获师生及家长好评,2018年排练的经典诵读《声律启蒙》获岳阳市三等奖。2019年排练的《祖国之春》朗诵,参加学校艺术节和省市相关比赛获奖。希望孩子们将这份对朗读的热爱延续下去,读更多经典的作品。
朗读是有声的语言,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一堂语文课,老师能想方设法让学生充分展示这一艺术魅力,一定会精彩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