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李兰松
2019年12月19日,约1200亩的都匀市墨冲镇良亩坝区蔬菜基地,放眼望去,郁郁葱葱,西兰花、白菜苔、花菜等蔬菜长势正旺。
而眼前这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仅仅是良亩坝区的一部分。都匀市种植业发展中心主任杨仁翠告诉记者,良亩坝区涉及墨冲镇的良亩村、河西村、河源村3个村,总面积1852亩,其中,良亩村种植蔬菜面积1200亩,是都匀市创建省级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样板坝区。
在蔬菜基地,贵州珠江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州珠江源)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几名工人正在对新采摘的白菜苔进行分拣和装框。“这些白菜苔明天要运到广州,这次发货比较少,在400件左右。”贵州珠江源总经理黎兴说。
就在3个月前,墨冲镇良亩蔬菜基地、龙里圣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湾滩河农业园区、长顺县赤象贸易供港澳蔬菜基地、都匀市山地高效农业有限公司毛尖菜基地,获得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认证,同时,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黔南配送分中心信息平台正式运营。
“凡是进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信息平台的产品,无论供应港澳市场或者内地市场,均统一按照供港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标准进行供应销售。”杨仁翠说,作为国内外农产交易通道,全国消费者都可在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平台上“买全球、卖全球”。
贵州省农业工程学会理事长吕大明表示,要想实现黔货出山、黔货风行天下,贵州农产品必须走优质、优价的路子,并紧紧瞄准粤港澳大湾区这个大市场,做持之以恒的努力。目前,黔南州4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已向粤港澳地区销售安全优质农产品共计1280吨,总销售额达到355万元。
都匀市从墨冲良亩坝区入手,引进贵州珠江源,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户)”模式,促进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直接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按照不同季节时令的消费需求,以销定产确定了坝区以茄子、南瓜、苦瓜、丝瓜、西葫芦、节瓜、春白菜等夏秋蔬菜为主的产业格局。
“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蔬菜销路,提高了农户种植积极性。同时,也督促我们种植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黎兴说,下一步,基地种植将紧盯市场需求、严格把控质量关,将需求大、效益好、最优质的蔬菜送往大湾区,预计发货量将提升30%以上。
黔南州农村农业局黔南州委副书记、州委政法委书记罗桂荣(右二)在荔波县了解低效玉米调减情况,督查脱贫攻坚“五个专项治理”。
蔬菜销路有保障,群众日子有盼头。“光是给公司打工,我一个月收入就有3000元左右。”在贵州珠江源的冷链物流配送中心,良亩村村民徐凤池熟练地拣着白菜苔。有事干有钱赚还离家近,是她梦寐以求的生活。
发展产业,最终目的是带动农民增收。贵州珠江源通过发展坝区蔬菜产业,在墨冲良亩建立蔬菜产业扶贫示范基地1200余亩,通过产业示范带动,解决了当地463户土地流转户及墨冲镇易地搬迁贫困户250余人就近务工,人均全年可增加收入约14000元,实现公司与贫困户双赢。
近年来,黔南州围绕农村12个特色优势产业,以坝区为主阵地,持续深化农村产业革命,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黔南州自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来,蔬菜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截至目前,坝区共完成蔬菜种植14.7万亩次。
下一步,黔南州将依托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黔南配送中心,把黔南茶叶、蔬菜、畜禽、水果、稻米等优质生态特色农产品供应至粤港澳大湾区乃至泛珠三角区,将在建和规划建设的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供应基地,变成珠三角常年的“菜篮子”和“果盘子”。